1
|
“图文缝合”:文学接受理论的当代探绎 |
周文娟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4 |
0 |
|
2
|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
成松柳
毛琇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作为事件的文学接受 |
潘伍豪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宋代的文学接受与文学再生产理论——以“夺胎换骨”说为考察中心 |
李鹏飞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1
|
|
5
|
论沈从文对狄更斯底层书写的文学接受 |
张莉莉
弓皓然
|
《怀化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论编辑作为特殊文学接受者对文学作品的挖掘和赋新 |
肖宁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3 |
0 |
|
7
|
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试论当代美国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 |
董洪川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8
|
文学翻译批评中运用文学接受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
卞建华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25
|
|
9
|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
郭英德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20
|
|
10
|
“实用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 |
陈长利
刘欣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1
|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
潘智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2
|
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
陈文忠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6
|
|
13
|
对新文学接受的本土化思考——兼论文学接受的社会心理机制 |
贺仲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4
|
论幼儿文学接受的游戏性特征 |
许央儿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15
|
“建安风骨”辨思——对建安文学接受史的考察 |
涂波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6
|
|
16
|
文学接受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
吴亚萍
|
《职教论坛》
|
2004 |
6
|
|
17
|
跨文化文学接受影响下的“大变形”原则——浅谈狄更斯对老舍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
田建平
俞艳珍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8
|
族谱所见文学接受与批评资料及其价值 |
张廷银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9
|
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文学消费——近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反思 |
彭松乔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0 |
8
|
|
20
|
从国族关怀到个人趣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学接受心理变化的表现 |
姜桂华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