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文学与文化溯源--评《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1
作者 贾蔚然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文化的变迁与文学的演进相互作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记忆。南京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在历史的兴衰起伏中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价值突出的文学作品。由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专家高峰教授著、南... 文化的变迁与文学的演进相互作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记忆。南京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美誉,在历史的兴衰起伏中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价值突出的文学作品。由中国古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专家高峰教授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一书,以南京历史文化的更迭为背景,详细梳理了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定位,分析了其文化变迁的轨迹,探寻文人心态、文艺思潮与文学风尚,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形成对南京这一历史古都的回顾、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文学 文学演进 文艺思潮 文人心态 六朝古都 文化变迁 领域专家 文学风尚
下载PDF
《盐铁论》引书用书与西汉昭宣时期文学演进 被引量:7
2
作者 龙文玲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盐铁论》的引书用书材料丰富,其对《诗经》的引用,不仅可见出当时已有与今本《诗经》基本一致的传本,而且可窥见《诗经》在当时的传授情况及其引发的文学观念问题。其对屈原与楚辞的解读,体现了昭宣时期士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深化了... 《盐铁论》的引书用书材料丰富,其对《诗经》的引用,不仅可见出当时已有与今本《诗经》基本一致的传本,而且可窥见《诗经》在当时的传授情况及其引发的文学观念问题。其对屈原与楚辞的解读,体现了昭宣时期士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深化了汉初以来的文学不遇主题。《盐铁论》的引用书,还透露了《古诗十九首》中个别意象和诗句在昭宣时期的生成演进信息,以及宗经征圣的文章写作模式在昭宣时期的发展演进情况。这些在汉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论》 引书 用书 文学演进
下载PDF
文化选择及其从俗趋势——文学演进的文化动力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继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3,共7页
万历汤评本《花间集》汤显祖叙称:“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还可以接下说:词降而为元曲,为明传奇.中国韵文演进史一个“俗”字了得.然而,这是一个需... 万历汤评本《花间集》汤显祖叙称:“自三百篇降而骚、赋,骚、赋不便入乐,降而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降而以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宛转,则又降而为词.”还可以接下说:词降而为元曲,为明传奇.中国韵文演进史一个“俗”字了得.然而,这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规律.我们尤感兴趣的是:什么力量驱动了这一演进?也就是汤因比所谓的“这个怎样从那个产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选择 文学演进 文化动力 审美趣味 刘长卿 高仲武 期待视野 精神气候 中国文学 文化目的
下载PDF
作家心态张力与文学演进
4
作者 程文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演进 作家心态 当代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 他者 自身 个人化 变化轨迹 劳动 人与环境
下载PDF
文学史:形式、体系与功能——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演进观述评
5
作者 高燕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41-43,共3页
俄国形式主义以文本形式结构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逻辑起点 ,并引进了体系与功能的概念 ,在文学演进方面作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包括文学演变的动力与形式问题、文学史研究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的问题、文学演进与文学外因素的关系问题。但是 ... 俄国形式主义以文本形式结构作为文学史研究的逻辑起点 ,并引进了体系与功能的概念 ,在文学演进方面作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论述 ,包括文学演变的动力与形式问题、文学史研究中共时性与历时性的问题、文学演进与文学外因素的关系问题。但是 ,形式主义关于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奇特化理论仍隐藏着心理主义的因素 ,形式体系的建立抹杀了作品的个性 ,其文学史观也未能最终沟通文学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 形式议 文学演进 文学演变动力 形式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文学的艺术取向——《世纪回望:中国现代转型时期的文学演进》述评
6
作者 毛巧晖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重写开始,就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模式。肖向明和杨林夕的《世纪回望:中国现代转型时期的文学演进》正是在这一模式主导下,对20世纪文学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将文学的演进置于文化... "20世纪中国文学"从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重写开始,就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模式。肖向明和杨林夕的《世纪回望:中国现代转型时期的文学演进》正是在这一模式主导下,对20世纪文学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将文学的演进置于文化转型的语境中进行阐释,为我们从一个视角展示了纷繁复杂的时代语境与文学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文学演进 现代性 多样性
下载PDF
雅与俗:从疏离走向合流──论90年代我国文学演进的新走向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复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4-68,共5页
雅与俗:从疏离走向合流──论90年代我国文学演进的新走向李复威从中国文学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也许人们会一致承认这样的事实:在相当长的一MJ个历史阶段中,俗文学没能像今天的年代的态势这样,如此兴旺发达,如此风靡华夏。... 雅与俗:从疏离走向合流──论90年代我国文学演进的新走向李复威从中国文学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也许人们会一致承认这样的事实:在相当长的一MJ个历史阶段中,俗文学没能像今天的年代的态势这样,如此兴旺发达,如此风靡华夏。即使以“崛起”、“奇观“这样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文学演进 雅与俗 雅俗合流 文学创作 当代文学 文学发展 作家创作 90年代
下载PDF
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
8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峰教授的最新力作《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结合南京历史文化迭代之流变,首次对六朝古都南京悠久漫长的文化与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探析。全书按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朝、清朝的时间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峰教授的最新力作《南京古代文化变迁与文学演进》,结合南京历史文化迭代之流变,首次对六朝古都南京悠久漫长的文化与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探析。全书按先秦至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朝、清朝的时间主线结构章节,深入发掘各类文学创作的意旨、格调、情趣与南京古都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生动地展现了南京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地位、文人心态、文艺思潮和文学风尚,并揭葉其文学演变的整体风貌、发展规律和价值意义,具有填补南京古代文学整体研究空白的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演进 文艺思潮 文人心态 文化与文学 文学演变 古代文学 整体风貌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汉代文学史的深耕之作——评龙文玲的《西汉昭宣时期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研究》
9
作者 陈丽平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7-60,共4页
龙文玲的新著《西汉昭宣时期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研究》聚焦于西汉昭宣时期的文学发展,首次系统地研究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的关系问题。以承载盐铁会议精神的重要子书《盐铁论》作为切入口,在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龙文玲的新著《西汉昭宣时期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研究》聚焦于西汉昭宣时期的文学发展,首次系统地研究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的关系问题。以承载盐铁会议精神的重要子书《盐铁论》作为切入口,在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由昭宣时期盐铁会议引发的社会转型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表现,进而考察昭宣时期的文学演进问题,揭示文学主题演变、发展阶段性特点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玲 昭宣时期 社会转型 文学演进
下载PDF
诗歌:从韩愈到李商隐─—兼谈文学演进中的穿透与移位现象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恕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47,共9页
关键词 文学演进 李商隐 韩愈 诗歌 移位现象 晚唐文学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原文传递
“正统在我”:中古正统建构与文学演进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14,共13页
十六国至南北朝间,各政权对抗激烈,正统争夺作为各方政权对抗的核心与焦点,对文学发展与交流影响甚巨。十六国胡主为餍服人心,受"血统论"的正统思想影响,依华夏圣王的标准塑造自我形象,"雅好文学"正是制造"正... 十六国至南北朝间,各政权对抗激烈,正统争夺作为各方政权对抗的核心与焦点,对文学发展与交流影响甚巨。十六国胡主为餍服人心,受"血统论"的正统思想影响,依华夏圣王的标准塑造自我形象,"雅好文学"正是制造"正统在我"的重要途径。南北朝正统争夺更炙,"地理空间论""文化论"等正统理论甚嚣尘上,"推过于人,引善自向",文学成为各方互相定义、彼此否定的重要场域。隋及唐初,追尊北朝为正统成为官方主调,然由于知识界对承继关系的认知分歧,政治一统背景下南北文化正统的争夺仍潜在进行,但伴随概念内涵的置换和对共有文学传统的梳理辨认,最终使南北文化与文学在相互认可的前提下互融共进。中古正统争夺与文学发展彼此影响,互涵同构,交流与对抗同步,最终使文学在艰难泥泞中走向隋唐的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建构 文学演进 引善自向 相互定义 互进共融
原文传递
清谈风尚与东晋南朝文学之演进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81,共6页
西晋末年,玄风南迁,清谈在江南发生的诸多嬗变,深刻地影响着东晋南朝文学的演进。清谈的美文化推动了文学语言修辞的发展;由清谈到文谈的蜕变,促进了文学批评范畴和范式的形成以及文学创作的兴盛;清谈的世俗化,对语体小说的兴起和繁荣... 西晋末年,玄风南迁,清谈在江南发生的诸多嬗变,深刻地影响着东晋南朝文学的演进。清谈的美文化推动了文学语言修辞的发展;由清谈到文谈的蜕变,促进了文学批评范畴和范式的形成以及文学创作的兴盛;清谈的世俗化,对语体小说的兴起和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谈的尚虚特质,影响着文人的人生态度,促成"清虚玄远"文学审美风格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文化 文谈 世俗化 尚虚 文学演进
下载PDF
网络对文学传播的演进与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雪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媒介从文学的主体、文学类型、文学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演进与重构,展示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壮美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学传播 文学演进 文学重构
下载PDF
韵文兴衰与文学演进
14
作者 马亚中 高春花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104,共8页
本文认为中国文学史上韵文兴衰伴随着文学的演进。在这过程中文体的自觉和"文章不朽"论,对于人们高度注重文学形式有重要影响,促进了韵文的兴盛。而简牍、纸张的发明和以此为载体的书面传播则推动了散体文学的大发展,并促使... 本文认为中国文学史上韵文兴衰伴随着文学的演进。在这过程中文体的自觉和"文章不朽"论,对于人们高度注重文学形式有重要影响,促进了韵文的兴盛。而简牍、纸张的发明和以此为载体的书面传播则推动了散体文学的大发展,并促使散体文学的代表——小说的崛起,最终成为文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体 散体 口传 书面传播 简牍 纸张 文学演进
原文传递
宦官政治与明代文学的演进
15
作者 高志忠 魏中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明代宦官政治严重威胁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导致宦官与文士之间冲突不断,至后期直接演化为党争之势。延伸至文学层面,文人的命运随着与专权宦官的亲疏远近而波折不定,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应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以适应时局,因此,在明代文学... 明代宦官政治严重威胁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导致宦官与文士之间冲突不断,至后期直接演化为党争之势。延伸至文学层面,文人的命运随着与专权宦官的亲疏远近而波折不定,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应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以适应时局,因此,在明代文学的演进过程中,诸如文学流派的分化与重组、文人群体的结社与设院、文学思潮的复古与新变等环节,都打上了宦官政治的明显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宦官政治 文学演进
下载PDF
“正统在我”:中古正统建构与文学演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伟 《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7期115-117,共3页
在中国古代,正统建构既关系天下稳定,也攸关每一个王朝和帝王的执政合理性,因而,其在政治文本、思想文本和文学文本中均有呈现。十六国南北朝各政权对抗时间久长,政权更迭频繁,且与华夷、南北等问题相糅合,故此一时期的正统之争在国史... 在中国古代,正统建构既关系天下稳定,也攸关每一个王朝和帝王的执政合理性,因而,其在政治文本、思想文本和文学文本中均有呈现。十六国南北朝各政权对抗时间久长,政权更迭频繁,且与华夷、南北等问题相糅合,故此一时期的正统之争在国史上尤为激烈,对文化及文学发展的影响亦特深巨。本文拟以正统争夺为语境,对十六国君主的文学形象建构、南北文学对立和隋唐文学融合等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文学演进 政权更迭 南北文学 十六国 文学文本 形象建构 正统
下载PDF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的演进
17
作者 苏奎 《兰州学刊》 CSSCI 2020年第10期36-44,共9页
中国近代以来的转型是带有裂变性的社会运动,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心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而且这一转型具有持续性特征。时至今日,我们民族依然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社会转型是带有整体性的社会变化,中... 中国近代以来的转型是带有裂变性的社会运动,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与民族精神心理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而且这一转型具有持续性特征。时至今日,我们民族依然处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社会转型是带有整体性的社会变化,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转型的事实与属性。同时新文学也以自身的力量参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也就是说,近代以来文学形态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反映出了社会转型的诸多特征,另一方面也映射出了民族精神心理演进的大体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现代 社会转型 文学演进 民族心理
下载PDF
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8
作者 张春晓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元代已有关于狄青的戏曲故事,清代有以狄青乃至其子为主角的《万花楼演义》、《狄青前传》、《狄青后传》等演义小说。因为历史人物的活动年代大致相同,狄青故事和杨家将故事在演义发展中杂糅交错,而狄青的形象则呈现出忠奸迥异的差别,... 元代已有关于狄青的戏曲故事,清代有以狄青乃至其子为主角的《万花楼演义》、《狄青前传》、《狄青后传》等演义小说。因为历史人物的活动年代大致相同,狄青故事和杨家将故事在演义发展中杂糅交错,而狄青的形象则呈现出忠奸迥异的差别,体现出狄青在狄杨故事流传中的接受反差及其被误解和被理解的文学演进过程。狄青相国寺假死虽属虚构,却在故实传说中寻找到立足之处。随着《北宋志传》的广泛流行及其对杨家将故事话语权的把握,以及清代后期狄青故事的崛起,狄青的忠奸身份最终在民间意识中达成共识。至清代小说戏曲,狄青形象的神化则使狄青故事最终完成了从历史到传奇的彻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反差 形象神化 文学演进
原文传递
金贵百炼,研重实学——评何宗美《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
19
作者 陈洪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2年第3期99-102,共4页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研究 文人结社 文学演进 何宗美 社会科学成果 人民出版社 实学 西南大学
下载PDF
“闲情”抒发与中古文学之演进
20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1期74-84,共11页
从文学抒情角度说,古来对于作家作品之文学价值的评判,大都肯定"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而在"为情而造文"之中,又特别赞赏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宏大感情",比较轻视个人内心的幽微情感... 从文学抒情角度说,古来对于作家作品之文学价值的评判,大都肯定"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而在"为情而造文"之中,又特别赞赏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宏大感情",比较轻视个人内心的幽微情感。至于无关痛痒的"闲情"抒发,一般都会遭受批评甚至忽视。此种文学观念无可非议,而且可以说是正义的。但是,第一,从文学特质看,此种占据绝对优势的文学观念,其实质乃是"社会学"的甚或"社会伦理学"的,而不是纯"文学"的思想。第二,从文学创作实际看,文学史上固然有许多"为情而造文"的作品,同时也有许多"为文而造情"甚至"为文而造文"的作品。第三,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进步看,抒发"闲情"的作品,对文学之体式、风貌和表达方式的优化推进,乃至于文学观念的演进,同样具有很大影响,产生了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古文学发展史上体现得十分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抒发 逞才游艺 文学演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