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科学的大踏步前进——对新中国五十年文学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61,共16页
本文对新中国五十年文学科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并上溯本世纪以来文学科学现代化的过程 ,除总体把握外 ,力图对各分支学科取得的成绩作出概括 ,也对存在的问题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自己的思考。文章认为新中国文学科学最重要的成就是进一... 本文对新中国五十年文学科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并上溯本世纪以来文学科学现代化的过程 ,除总体把握外 ,力图对各分支学科取得的成绩作出概括 ,也对存在的问题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自己的思考。文章认为新中国文学科学最重要的成就是进一步把自己奠定在现代科学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从而使整个学科产生划时代的深刻变化 ;经数代学者的努力 ,业已建立起现代文学科学比较齐全的二、三级学科 ,并不断深化、不断填补以往的空白和薄弱环节 ,向交叉性边缘性的新领域拓展。文章强调未来文学科学的发展一定要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充分尊重文学科学的特点和规律 ,兼顾微观和宏观的研究 ,进一步协调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科学 文学研究 现代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之材 《外文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05,110,共5页
认知文学研究自诞生以来,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一路开拓向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有关认知科学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对话和整合的呼声越来越高。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认知文学科学... 认知文学研究自诞生以来,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一路开拓向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有关认知科学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对话和整合的呼声越来越高。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一书。该书以文学和认知的双向交流为宗旨,以“科学”为中心词,体现了认知文学研究的整合趋势和发展自信,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文学 认知文学科学
下载PDF
姚斯的贡献及其理论局限——解读《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22-324,共3页
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普遍认为是接受批评的理论纲领。笔者通过解读,论述姚斯建构接受理论体系的契机是对传统文学史观的挑战,而对文学历史性的三层面考察,旨在挖掘姚斯的贡献及其理论局限。
关键词 姚斯 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接受理论 读者 理论局限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文学科学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学文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真理是朴素的,文学理论领域的情况亦是如此。中外古今的文学现象,诚然极其复杂、极其奥妙,对它任何简单化、粗糙化的阐释与说明,都容易滑到经验论或教条论的斜路上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关于文学的道理就应该神秘莫测,就注定说不... 真理是朴素的,文学理论领域的情况亦是如此。中外古今的文学现象,诚然极其复杂、极其奥妙,对它任何简单化、粗糙化的阐释与说明,都容易滑到经验论或教条论的斜路上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关于文学的道理就应该神秘莫测,就注定说不清楚。文学理论的历史确乎相当生动、有趣、漫长、曲折,什么观点、什么见解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神秘 文学科学 文学现象 朴素 阐释 意味 应该 经验论 真理
下载PDF
知识形态与文化关怀——对文学科学的一种理论反思
5
作者 龚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96,共6页
现代西方文学科学的一个明显表征是试图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确立其自律性,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然而在文化研究日益兴盛的今天,已经成为传统的文学内部研究地位尴尬。本文具体地探讨了形式主义以来文学科学建立过... 现代西方文学科学的一个明显表征是试图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确立其自律性,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然而在文化研究日益兴盛的今天,已经成为传统的文学内部研究地位尴尬。本文具体地探讨了形式主义以来文学科学建立过程中遭遇的若干困难,认为阐发文学的多义性,即文本形式的多重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是揭示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途径。因此,有必要倡导把文化视野和形式分析结合起来的阅读和阐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形态 文化关怀 文学科学 文学内部研究 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认知文学科学》中的认知文学科学理念——兼论其对莫里森认知空间研究的启示
6
作者 文永超 郭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0-73,共4页
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汇合,这是认知文学研究诞生以来一直为学界所讨论的话题。鉴于对文学认知方法的种种质疑,《认知文学科学》一书直接以“科学”命名,强调文学与科学是一种递归关系:认知科学可以解释文学人物和现象,... 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汇合,这是认知文学研究诞生以来一直为学界所讨论的话题。鉴于对文学认知方法的种种质疑,《认知文学科学》一书直接以“科学”命名,强调文学与科学是一种递归关系:认知科学可以解释文学人物和现象,文学反过来也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从文本阐释的角度看,认知文学科学理念可以从多个层面丰富莫里森认知空间研究,为已有的空间研究成果提供认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学科学 科学 文学 认知 莫里森认知空间
下载PDF
文学科学共开并蒂之花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8年第7期14-14,共1页
《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语言浅易好懂,主题明确,学生易于理解,很难展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功力及课堂驾驭的能力.但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发现此课有利于掀起科学探索的一角,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最终,我确定了让学生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 《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语言浅易好懂,主题明确,学生易于理解,很难展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功力及课堂驾驭的能力.但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发现此课有利于掀起科学探索的一角,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最终,我确定了让学生在学语文中学科学,在学科学中学语文,欣赏到文学和科学开出的并蒂之花的教学设想.以下是我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科学 中学语文 文本解读 科学探索 生活体验 有益尝试 教学设想 实验室
下载PDF
“文学批评”与“文学科学”——夏志清与普实克的“文学史”辩论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国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60,共13页
1961年3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以英语写成的第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前此,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古代文学,因此,夏志清这部深具前瞻性的著作出版后很受学界欢迎。1962年,著名汉学期刊T’o... 1961年3月,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以英语写成的第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前此,西方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古代文学,因此,夏志清这部深具前瞻性的著作出版后很受学界欢迎。1962年,著名汉学期刊T’oung Pao刊出普实克长篇书评,对夏著做了非常苛刻的批评。夏志清为文反驳,在同一刊物发表响应。由于意识形态的分野,再加上一些个人意气,两人的争论非常激烈。双方互相指控对方充满"政治偏见",而力陈己方才是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守护者。然而,这次辩论的真正学术意义却不在此,而在于双方对"文学史书写"的态度和取向:夏志清以"文学批评"作为首要任务,而普实克则认为"文学科学"才是研究"文学史"的正道。事实上二人的理论各有渊源:普实克深受布拉格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夏志清论述背后则是"新批评"和利瓦伊斯"伟大的传统"观念。二人的辩论,牵涉文学定位和研究方法的思考;其不同的意见,对今天的文学研究或者文学史书写活动,实有其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普实克 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科学
原文传递
认知文学科学:认知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 被引量:5
9
作者 骆蓉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4,共6页
进入21世纪,文学与认知的交叉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认知文学研究不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已经形成了学科间的深度交融。在这一研究背景下,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突出"认知文学科学"的... 进入21世纪,文学与认知的交叉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全面性。认知文学研究不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已经形成了学科间的深度交融。在这一研究背景下,2017年牛津大学出版的《认知文学科学:文学与认知的对话》突出"认知文学科学"的研究主旨,关注认知文学研究对认知科学的反馈作用,提倡认知科学与文学的"双向给予",而非传统认知科学向文学的"单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学科学 文学 认知
原文传递
发生期新文学科学“人学”观念的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先飞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现代“灵肉一元观”是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在“五四”新文学发生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周作人作为现代“灵肉一元观”在“五四”中国的主要理论代表,力图将这一观念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生物学理论之上,其核心是科学的“... 现代“灵肉一元观”是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在“五四”新文学发生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周作人作为现代“灵肉一元观”在“五四”中国的主要理论代表,力图将这一观念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生物学理论之上,其核心是科学的“人学”观念。现代“灵肉一元观”的理论创新是在传统的“二希”理论框架内完成的,但这一框架又局限了这种科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使这一观念未能脱尽形而上学的痕迹。同时这一理论构想潜存着深刻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文学科学 发生期 “五四”新文学 “人的文学”观 生物学理论 理论创新 科学理论 形而上学 内在矛盾
原文传递
存在一种令人愉悦的“文学性”吗?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有顺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文学的泛化是从作品中心转向文化中心,这种“文学性”的蔓延,使“文学”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概念,既取消了文学的独立性和唯一性,也阻断了文学在想象世界里的可能性。无论是将文学理论美学化、哲学化,还是将文学研究知识化、历史化,... 文学的泛化是从作品中心转向文化中心,这种“文学性”的蔓延,使“文学”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宏大概念,既取消了文学的独立性和唯一性,也阻断了文学在想象世界里的可能性。无论是将文学理论美学化、哲学化,还是将文学研究知识化、历史化,都是想通过确定研究对象的不可替代性而让“文学科学”获得学科的独立性,但“文学性”一旦被泛化为一个空洞的理论概念或一堆历史材料,就会丧失文学的艺术性和愉悦性。当文学研究不断偏离文学的本性,进而深陷各种理论和方法的迷思之时,召唤一种令人愉悦的“文学性”,也许可以让我们再一次思想何为真正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科学 艺术本性 愉悦
下载PDF
重新审视“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隐秘关系——评唐东堰《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符悠悠 张小妹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两大口号,后者在《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次数远超前者,然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却远不及前者丰硕。《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聚焦于“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回到历史语境,细致考察科学因素影... “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两大口号,后者在《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次数远超前者,然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却远不及前者丰硕。《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聚焦于“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回到历史语境,细致考察科学因素影响下五四新文学的独特面貌;审视文学现场,深刻剖析科学带给五四新文学的负面影响;立足文本证据,全面梳理科学赋予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底色与现代化特质。该著以史学眼光审视文学进程,既回溯历史现场,又追寻当下文学发展的方向,拨开重重迷雾,深入挖掘了“赛先生”与五四新文学之间的隐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科学 五四新文学 发生
下载PDF
科学共同体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
13
作者 颜水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92-102,共11页
科学话语不仅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启蒙运动也创造了难以磨灭的科学神话形象。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将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整合进启蒙计划中,希望普通民众能够接受科学与理... 科学话语不仅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对社会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启蒙运动也创造了难以磨灭的科学神话形象。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将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整合进启蒙计划中,希望普通民众能够接受科学与理性,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塑造。文学史作为科学思维和历史思维的统一体,表明“现代认识”在中国的形成,文学史成为现代性的表征,中国文学史概念建构和文学史编纂实践也同样受到科学话语的深刻影响。无论是作为“文学科学”,还是作为“历史科学”,甚或是模糊地倡导“科学精神”,文学史都可以看作是民族国家想象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话语 文学史编纂 民族精神 文学科学 历史科学
下载PDF
网络文学,让青春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14
作者 李香玉 《教育家》 2024年第17期24-25,共2页
日前,《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达5.37亿,同比增长9%。年轻人作为主体受众,如何从中汲取正能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网络文学又如何与时代呼应,源源不断地释放活力?本刊专访了... 日前,《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达5.37亿,同比增长9%。年轻人作为主体受众,如何从中汲取正能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网络文学又如何与时代呼应,源源不断地释放活力?本刊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陈定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同频共振 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 用户数
下载PDF
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5
作者 林珲 张捷 +1 位作者 杨萍 刘佳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30-37,共8页
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现象的两个基本描述维度是空间和时间,由于技术限制和认识论方面的差异,以往许多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现象本身属性及其时间维度描述较为重视,而对于其空间维度的研究有所忽视,或者抱有排斥的态度。令人欣慰的... 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现象的两个基本描述维度是空间和时间,由于技术限制和认识论方面的差异,以往许多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现象本身属性及其时间维度描述较为重视,而对于其空间维度的研究有所忽视,或者抱有排斥的态度。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又重新认识到空间参考系统在人文和社会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空间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去,例如:电子文化地图的研究,空间统计学在公众健康中的运用等。这些学者来自历史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政治学、统计学等不同领域,他们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本领域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对空间思维的新的探索。地理信息科学同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发展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它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新的框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这一新的发展开展全面的研究。本文在对目前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以现代地理信息科学方法和相应的空间技术为平台,以空间思维与综合人文社会研究为指导思想,探讨多学科人文社会研究的时空特征, 侧重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空间属性、空间分布、空间相互作用及空间演化规律。本文提出对于空间综合人文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初步思考,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基本方法、研究切人点以及展望发展的方向,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思维 文学和社会科学 GIS CSISS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红霞 王书婷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308-309,共2页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神农架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及刊物的近30位专家、学者到会发言,并就“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之相互关系”这一会议主题引... 2006年9月25日至28日,由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神农架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及刊物的近30位专家、学者到会发言,并就“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之相互关系”这一会议主题引发了热烈讨论。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何锡章教授主持,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20世纪文学与科学相互关系的“史”的脉络把握、“面”的延展梳理、“点”的选取剖析等几个板块作了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科学 中国文学 相互关系 文学现象 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 文学创作 世纪 思维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
下载PDF
学术解魅与反抗虚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稀方 张宝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一、关于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问题 张宝林(以下简称张):赵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的委托,利用这次来社科院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对您做一次学术专访。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台华文文学、当代理论... 一、关于翻译与翻译文学研究问题 张宝林(以下简称张):赵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的委托,利用这次来社科院文学所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对您做一次学术专访。您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港台华文文学、当代理论和翻译文学这三个领域。在《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您曾写道:“前两个领域的著作较有反响,独有翻译研究应者寥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 学术 翻译文学研究 研究员 赵稀方 《甘肃社会科学 虚无 反抗
下载PDF
自然科学和几何理性──卡尔维诺的科学文学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裴亚莉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卡尔维诺的创作中充满了森林意象。卡尔维诺的科学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是对世界文学的独特贡献,卡尔维诺对几何理性以及晶体结构的卓越追求形成了他最独特的文学风格。
关键词 卜尔维诺 科学文学 几何理性 自然科学
下载PDF
填补学科空白 建构科学体系——评《文学评论教程》
19
作者 余三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9-60,共2页
我们知道,文学科学包括三个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即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一直开设文学理论和文学发展史课程。这两个方面的专著、教材已出版了一大批。而文学批评则一般都是放在文学理论中... 我们知道,文学科学包括三个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即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一直开设文学理论和文学发展史课程。这两个方面的专著、教材已出版了一大批。而文学批评则一般都是放在文学理论中简单地讲讲,专门的教材几乎没有。处在这种情势下,王先霈、范明华合著的《文学评论教程》(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以下简称《教程》)作为一部专门的文学批评学著作。并作为国家教委正式指定的高校文科第一部文学批评学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教程》 科学体系 文学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论 文学批评学 文学科学 散文评论 文学理论 文学发展史
下载PDF
由“普夏之争”论普实克文学研究的科学化路径及其理论价值
20
作者 刘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 普夏论争的焦点在于文学研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普实克认为文学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而夏志清则否认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普实克在具体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文学研究的三个科学化路径:第一,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第二,文学研究的态度是克服个人偏见;第三,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历史视角和系统分析。从此路径出发,普实克力图系统而科学地演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过程,并在纷繁的历史表象中寻绎出一条清晰明了的发展线索。他的建基于科学研究视野上的文学研究方法论,为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持续而有效的支持,使其能够以独到的眼光发现并提出许多深具启发性的论题,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期以后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夏之争 文学研究科学 历史视角 系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