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历史和谐课堂的尝试与思考——以北师大版《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课为例
1
作者 徐蕾 《新课程》 2016年第35期74-74,共1页
和谐历史课堂的主题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和谐历史课堂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
下载PDF
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贡献
2
作者 林杨 孙宏伟 +2 位作者 张宇 索明杰 孙永刚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考古学意义上的红山文化,是指介于公元前4500多年至公元前3000多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区域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经过中国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调查、勘探、发掘及研究... 考古学意义上的红山文化,是指介于公元前4500多年至公元前3000多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大小凌河流域,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区域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经过中国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调查、勘探、发掘及研究,目前已发现10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功用特殊的玉器及因此形成的“唯玉为葬”的葬俗,由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等组成的大规模祭祀中心,以及对天地、祖先、动物、生殖、自然的崇拜所展现出的原始世界观、天文观和原始宗教信仰与祭祀体系。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最具盛名的地域性文化,也为深入研究及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路径提供了科学的实证,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多元一体 文明曙光
下载PDF
东北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曙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考古发现,中国东北地区距今5万年以前的古人类遗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而到了3万年前后则逐渐北移。到目前为止,在黑龙江流域所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主要是沿着黑龙江流域而分布,这种分布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乃至阿留申群岛... 考古发现,中国东北地区距今5万年以前的古人类遗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而到了3万年前后则逐渐北移。到目前为止,在黑龙江流域所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主要是沿着黑龙江流域而分布,这种分布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乃至阿留申群岛一带。这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早期人类的遗迹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年代递减。人类到达美洲大陆的时间并非是从哥伦布开始,而东北地区的古人类才是最早到达美洲大陆的人群。东北地区早期人类的文明曙光则是发生在一万年前后。实际上,中国东北地区的早期人类的足迹和文明的曙光,对东北亚地域乃至美洲大陆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早期人类 文明曙光
下载PDF
华夏文明中“最初的中国”曙光
4
作者 陈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3期74-75,共2页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不谋而合,站在历史交点上仰望星空,探寻文化意义上"最初的中国"的第一缕文明曙光,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借助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不谋而合,站在历史交点上仰望星空,探寻文化意义上"最初的中国"的第一缕文明曙光,找寻华夏文明的源头,借助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平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明 “最初的中国” 仰韶文化 文明曙光
下载PDF
兴隆洼文化“栽立式人形造像”初探
5
作者 田野 魏欣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本文对兴隆洼文化时期的栽立式人形造像的分布地点做了系统扒梳,对其制成年代、功能用途等问题进行辨析,认为这类遗物为当时祖神崇拜的载体。兴隆洼文化时期族群已产生社会分层,当时社会应存在一定的秩序,在此背景下其文化的核心内容得... 本文对兴隆洼文化时期的栽立式人形造像的分布地点做了系统扒梳,对其制成年代、功能用途等问题进行辨析,认为这类遗物为当时祖神崇拜的载体。兴隆洼文化时期族群已产生社会分层,当时社会应存在一定的秩序,在此背景下其文化的核心内容得以传承。这些情况表明早在兴隆洼文化时期国家文明曙光已然出现于辽西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栽立式人形造像 原始宗教 国家文明曙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