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守护一方文物安全——记“中国好人”曲清海
1
作者 《新长征》 2024年第3期68-69,共2页
扎根基层守初心,且听遗景诉古音。雨淋日炙、匠石运斤,只为文物妍容重现、遗迹启唇发声。今年59岁的老党员曲清海是四平市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从业31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发掘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最前沿,推动梨树县登记在... 扎根基层守初心,且听遗景诉古音。雨淋日炙、匠石运斤,只为文物妍容重现、遗迹启唇发声。今年59岁的老党员曲清海是四平市梨树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从业31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发掘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最前沿,推动梨树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从140处增加到227处,可移动文物由100件(套)跃升为2000余件(套),破获文物案件40余起,为文物安全守护构筑了坚实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文物 文物古迹 文物管理所 文物安全 梨树县 曲清 扎根基层 四平市
下载PDF
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研究
2
作者 向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数字化技术 文物记录 文物研究 文物展示
下载PDF
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试行)》的通知(京文物〔2023〕1771号)
3
作者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0期52-62,共11页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京文建发〔2020〕1号)和国家文物局《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文物督发〔202...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京文建发〔2020〕1号)和国家文物局《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文物督发〔2022〕14号)要求,推动北京市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工作,市文物局制定了《北京市文物建筑开放利用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物 领导小组 北京市文物 文物建筑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 导则
下载PDF
文物的接收、鉴选与藏品建帐
4
作者 吴志红 《南方文物》 200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关键词 文物接收 文物鉴定 文物藏品建帐 博物馆 文物保管工作 文物登记 文物编号 文物名称 文物计件 文物完残程度 文物价值 文物古迹来源 文物质地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文物图像修复方法
5
作者 王真言 蒋胜丞 +3 位作者 宋奇鸿 刘波 毕秀丽 肖斌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761,共14页
文物极易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部分结构或纹理缺失,而现有的图像修复技术由于受到先验信息和卷积操作的局限而无法直接应用于文物图像修复,为更合理地恢复文物图像原貌,提出了一种新的文物图像修复方法,将文物图像修复工作分为2个步骤:第... 文物极易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部分结构或纹理缺失,而现有的图像修复技术由于受到先验信息和卷积操作的局限而无法直接应用于文物图像修复,为更合理地恢复文物图像原貌,提出了一种新的文物图像修复方法,将文物图像修复工作分为2个步骤:第1步使用Transformer进行粗略的图像重建并恢复连贯的结构;第2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将粗略的重建图像进行上采样并恢复缺失区域的精细纹理.考虑到目前国内外没有高质量的大型文物数据库,因此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质量大型文物图像数据库.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在符合现实场景的破损修复实验和大面积破损修复实验中,修复效果在主观和客观评估中均优于当前图像修复算法.同时,支持多元化输出,为修复人员提供多样化参考,极大地提升了文物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据库 文物图像补全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超分辨 虚拟修复
下载PDF
革命纪念馆视角下革命文物档案理论研究
6
作者 毛一涵 李刚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4期67-72,共6页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革命精神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档案工作作为革命文物工作、革命纪念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视角出...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革命精神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档案工作作为革命文物工作、革命纪念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视角出发,开展革命文物档案理论研究,对革命文物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概括革命文物档案的特点,探究革命文物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价值,旨在提升革命文物档案开发与利用水平,为革命纪念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传承好红色精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档案 红色文化
下载PDF
科技手段在纸质文物断代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玥玮 付小航 +1 位作者 王燕 陈彪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105,共9页
为更好地阐释纸质文物内涵及其承载的相关信息,断代成为了纸质文物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除了传统的目鉴与考订等方法之外,科技手段已逐渐应用于纸质文物的断代研究,其基本原则是无损或微损地提取与年代相关的物质信息。其中显微分析法... 为更好地阐释纸质文物内涵及其承载的相关信息,断代成为了纸质文物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除了传统的目鉴与考订等方法之外,科技手段已逐渐应用于纸质文物的断代研究,其基本原则是无损或微损地提取与年代相关的物质信息。其中显微分析法、^(14)C测年法和建立纸张年龄相关性模型的方法,是基于纸张本体的断代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可以对纸质文物上的墨、颜料、印泥的种类进行判断,在结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可给定纸质文物的年代的上限;红外线摄影法可以对纸质文物隐藏的与年代相关的物质信息进行提取。关于纸质文物断代研究中的科技方法,现阶段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技手段用于纸质文物的断代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断代 科技手段 文物信息
下载PDF
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优化设计研究
8
作者 王萌 施勋 +4 位作者 杨维国 葛家琪 马伯涛 张曼生 刘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 为优化支架固定馆藏人物俑文物的抗震效果,选取不同尺寸和体态的典型地震易损人物俑文物复制品(武士俑和唐三彩人物俑),开展文物复制品-优化组合措施(支架和卡固件)抗震系统振动台试验,获得影响文物复制品运动状态的关键优化参数、文物复制品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并检验组合措施对较大体积人物俑文物的抗震固定效果。建立文物复制品-组合措施相互作用系统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参数分析,获得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在安装缝隙内填充不同种类隔震垫对文物动力响应的影响、文物复制品与固定措施相互作用规律及采用独立支架/组合措施有效固定人物俑的最小支架尺寸,为兼顾安全性及最小干预原则的固定措施优化设计提供必要依据。结果表明:相比独立支架,组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人物俑文物动力响应,有效提高固定效果;为保证人物俑文物安全,建议支架与文物间安装缝隙不大于5 mm;在缝隙中填充橡胶垫及硅胶垫可使文物与支架间相互作用力降低50%~75%,有效防止文物局部损伤;当人物俑文物体型超过一定限值,独立支架不再适用,建议选择支架和随形卡固件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人物俑文物 抗震固定效果 振动台试验 优化设计 组合措施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响应规律性研究
9
作者 杨维国 高雅巍 +3 位作者 王萌 刘佩 葛家琪 邹晓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 为了探索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实际博物馆的地震响应以及抗震效果,首先选取了典型梅瓶文物,并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开展了24种地震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然后建立了上述试验所用梅瓶文物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了该文物在两种常见直径鱼线保护措施下的运动响应。结果表明:鱼线固定梅瓶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滑移、摇摆、倾覆以及鱼线断裂等现象;不同楼层下的文物响应差别较大,尤其在大震作用下,高楼层的鱼线固定梅瓶文物易发生倾覆和鱼线断裂破坏,要重视高楼层文物的震前保护措施;在较强的地震作用下,仅依靠增大鱼线直径有时对控制文物的倾覆情况起不到关键性决定作用,需要进一步采取其它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线固定梅瓶文物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模型 运动响应 增量动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的文物材料分析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聪 Mara Camaiti +2 位作者 刘呆运 铁付德 曹颐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1226,共9页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由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珍贵性,以及最少干预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无损分析技术始终是文物制作工艺研究、劣化机理及保护修复研究中材料分析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因此,研发、应用新型...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由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珍贵性,以及最少干预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无损分析技术始终是文物制作工艺研究、劣化机理及保护修复研究中材料分析的最主要技术手段。因此,研发、应用新型无损分析技术是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源于遥感领域的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在文物材料分析中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并且已在石质古建筑、绘画等文物修复中成功应用。作为一种无需采样的非侵入式光谱技术,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可在极短时间获取一个涵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350~2500 nm)的全波段、高分辨率反射光谱。同时,其便携程度很高,对工作环境、光源等无特殊要求,可在野外文物或遗址现场原位使用。此外,在采集光谱数据的同时还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上述技术特点使其在文物材料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以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首先介绍了目前文物材料分析中常用便携式地物高光谱仪的设备型号及其性能指标;其次细致梳理了近十年来其在有机质/无机质文物材料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物保护材料分析,以及文物修复原位、实时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之后深入探讨了谱图预处理的规范和建立标准波谱库等两个影响该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期在脆弱有机质文物分析、多种分析技术联合应用和定量分析研究方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高光谱仪 文物 材料分析 无损分析
下载PDF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制完善——以《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为视角
11
作者 王一雯 李卫海 《南海学刊》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条例》亮点纷呈,可以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水下文物保护管理的一次重大的法制完善。但是,《条例》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与《联合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条例》亮点纷呈,可以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水下文物保护管理的一次重大的法制完善。但是,《条例》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与《联合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在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等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差异,在所有权归属方面仍存在难题,总体上忽略起源于外国的水下文物以及回避国家船只和飞行器的主权豁免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秉持“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健全保护体系、拓展保护格局、细化职责分工、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法制再完善,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水下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水下文物 水下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莫高窟文物保存环境的大气颗粒物背景浓度及化学组成
12
作者 张正模 段京 +4 位作者 张二科 朱玉庆 宋莹盼 苑嘉承 胡塔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大气颗粒物是潜在威胁遗址与文物的一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沉降或吸附后覆盖文物表面细节,降低其审美价值,并带来进一步的物理或化学侵蚀。通过分析莫高窟开放洞窟(16窟、257窟)、非开放洞窟(320洞窟)和窟外大气中各粒径颗粒物(总悬浮颗... 大气颗粒物是潜在威胁遗址与文物的一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沉降或吸附后覆盖文物表面细节,降低其审美价值,并带来进一步的物理或化学侵蚀。通过分析莫高窟开放洞窟(16窟、257窟)、非开放洞窟(320洞窟)和窟外大气中各粒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粗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背景和典型沙尘天气质量浓度及其碳组分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含量,获得文物保存环境中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各观测季节内,非沙尘天气窟内TSP质量浓度介于48.4~60.0μg/m^(3),PM_(10)质量浓度介于13.3~61.3μg/m~3,PM_(2.5)质量浓度介于9.9~59.2μg/m^(3)。洞窟是否向公众开放对窟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和组成的影响不显著,开放和非开放洞窟颗粒物质量浓度的I/O比值多小于1,显示窟内颗粒物主要源于室外。窟内颗粒物化学组成中,地壳源矿物尘多占据主导地位,在沙尘频发的春季占比介于53.0%至80.7%之间,冬季占比介于17.1%~44.0%。其他化学组分中,细颗粒PM_(2.5)中碳组分和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占比明显高于TSP和PM_(10)。冬季窟内PM_(2.5)质量浓度低于春季,但碳组分和无机离子浓度值和含量占比均高于春季(除去春季16洞窟),冬季碳组分和无机离子含量占比高达60%,其中酸性组分含量占比和可达30%。对莫高窟大气颗粒物的控制不能忽视细颗粒浓度及其化学组成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化学组分 文物保护
下载PDF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
13
作者 李景萃 李明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纺织品文物与纸质文物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在文物众多病害中霉菌侵害是两者共同的病害,霉菌繁衍原因及治理办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我国现存纸质、纺织品文物数量庞大,它们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文章采取物理防治和化... 纺织品文物与纸质文物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在文物众多病害中霉菌侵害是两者共同的病害,霉菌繁衍原因及治理办法有很多共通之处。我国现存纸质、纺织品文物数量庞大,它们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文章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途径,分条列举出文物保护机构常见的几种霉菌防治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纸质文物 霉菌治理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
14
作者 董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有初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 文物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单宁酸-铜改性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俊莉 张华 +3 位作者 冯鑫淇 张凯涛 沈佳昊 刘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e测色配色系统、静态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色差、接触角以及透光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单宁酸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可以生成稳定的CuTA纳米片,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3.5%和98.7%;添加2 wt%CuTA纳米片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细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菌率可达97.64%,同时复合材料的疏水性也明显提高,接触角可达87.7°;CuTA纳米片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作用,对复合材料的色差及可见光的透过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铜 聚丙烯酸酯(B72) 抗菌薄膜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双通道离子色谱法测定陶质文物表面结晶盐中有机酸根和无机阴阳离子
16
作者 荆海燕 郑丽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3-746,共4页
对双通道离子色谱同时测定陶质文物表面结晶盐中的CH_(3)COO^(-)、HCOO^(-)、F^(-)、Cl^(-)、SO_(4)^(2-)、NO_(3)^(-)等9种阴离子和Li^(+)、Na^(+)、K^(+)等6种阳离子的测定方法进行优选。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定采用Metrosep A Supp7... 对双通道离子色谱同时测定陶质文物表面结晶盐中的CH_(3)COO^(-)、HCOO^(-)、F^(-)、Cl^(-)、SO_(4)^(2-)、NO_(3)^(-)等9种阴离子和Li^(+)、Na^(+)、K^(+)等6种阳离子的测定方法进行优选。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定采用Metrosep A Supp7色谱柱为阴离子分析柱,3 mmol/L碳酸钠为阴离子淋洗液,流速为0.7 mL/min;Metrosep C4型色谱柱为阳离子分析柱,0.8 mmol/L吡啶二羧酸-1.6 mmol/L硝酸为阳离子淋洗液,流速为0.7 mL/min。在此方法下,净化后的滤液一次进样,电导检测器检测,各离子峰形好,分离时间适中,分离效果很好。各离子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在0.005~0.05 m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1%~4%(n=5)。结果表明,瓦当表面结晶盐中主要含有Ca^(2+)、Na^(+)、CH_(3)COO^(-)、Cl^(-)、SO_(4)^(2-)、NO_(3)^(-)。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可有效分离文物表面结晶盐中的常见有机酸根离子和无机阴阳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结晶盐 离子色谱 有机酸阴离子
下载PDF
基于融合发展的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
17
作者 吴铮争 潘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革命文物由于数量多、分布广,存在保护不平衡、展陈同质化、辐射带动效果不佳等普遍性问题。本文以延安革命文物为例,构建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价值的要素体系,从全域资源视角出发,运用GIS空...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革命文物由于数量多、分布广,存在保护不平衡、展陈同质化、辐射带动效果不佳等普遍性问题。本文以延安革命文物为例,构建以革命文物为核心价值的要素体系,从全域资源视角出发,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革命文物空间集聚性、城市关联性、道路通达性、资源组合性等空间特性,提出“分类保护、轴线带动、组团开发”的保护利用空间策略,探索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和融合发展的路径,切实推进革命文物内涵价值和空间特质融入现代生活,改善民生福补,赋能老区发展,促进延安精神传承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革命文物 地理信息系统 GIS空间分析
下载PDF
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过程微电极响应特征
18
作者 杨海清 陈池威 +1 位作者 赵岗 周家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电极电阻率测试装置,定量分析孔隙结构、孔隙溶液、干湿循环及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和电阻率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的孔隙结构及较低的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有促进作用。毛细运移受可溶盐溶液表面张力影响明显,吸水量和运移速率随表面张力增加呈递增趋势。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内部孔隙扩张使毛细迁移速率加快,同时呈现出试样饱和度和砂岩电阻率的负相关性。可溶盐的存在极大降低了砂岩的电阻率,通过电阻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湿润锋的视电阻率范围与试样表层盐结晶劣化区域大致重合,整体趋势沿深度方向呈凹曲面变化。研究结果揭示了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规律,可为合理追踪盐害范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质文物 毛细水运移 可溶盐 电阻率测试 大足石刻
下载PDF
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建设机理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良警宇 罗秋宇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革命文物具有多重价值,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一种重要资源。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延伸其社会生命,形成使深层规则得以运作的机制。当前,“大思政课”项目实践基于场所、流动和数字服务的模式,坚持政治引领、传史育人、守... 革命文物具有多重价值,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一种重要资源。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延伸其社会生命,形成使深层规则得以运作的机制。当前,“大思政课”项目实践基于场所、流动和数字服务的模式,坚持政治引领、传史育人、守正创新,通过构建馆校合作机制,建设融合育人共同体,探索了依托革命遗址和纪念馆等特色资源创新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以革命文物故事作为“小切口”诠释革命精神“大道理”,开发融媒体平台和数字文化产品以拓展优质资源影响力的建设路径。为更好地发挥革命文物铸魂育人成效,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导向,坚持“三全育人”,搭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加强课内外的互动和应用环节,促进心理-人格结构和惯习的养成;强化实践导向的成效评估机制,促进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大思政课” “三全育人”
下载PDF
大幅面高光谱扫描系统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广华 陈垚 +2 位作者 孙雪剑 张立福 曲亮 《红外》 CAS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使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在大幅面绘画类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充分发挥面分析的优势,研制了大幅面高光谱扫描系统,同时建立了传统颜料数据库。与以往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的局部分析相比,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可对绘画文物整体... 为使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在大幅面绘画类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充分发挥面分析的优势,研制了大幅面高光谱扫描系统,同时建立了传统颜料数据库。与以往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的局部分析相比,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可对绘画文物整体进行颜料鉴别和相对浓度分布研究,可以为绘画中复杂调色工艺的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目前,已使用该系统对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天花彩画、纸本书画《丁观鹏画不二尊者图轴》、绢本书画《沈庆兰画贴落》和唐卡《吉祥天母画佛像》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用于文物隐藏病害、隐藏墨迹、底稿线等信息的提取与增强,颜料成分鉴别和混合颜料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绘画类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幅面高光谱 绘画类文物 隐藏信息提取 颜料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