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3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秀与共生——文类视域下笔记小说刍议
1
作者 张永葳 《荆楚学刊》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并最早被官方认可的小说体式。从文类层面而言,笔记小说延续了先秦的学术传统,以笔记文体形式书写,史料性和学术性是其主要特点,记录、丛谈、辨订是其行文方式,知识性是其本质属性。由于其处于古代小说河流... 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最早形成并最早被官方认可的小说体式。从文类层面而言,笔记小说延续了先秦的学术传统,以笔记文体形式书写,史料性和学术性是其主要特点,记录、丛谈、辨订是其行文方式,知识性是其本质属性。由于其处于古代小说河流的上游而独秀一枝。然笔记小说在许多方面与文学性小说皆有相通之处,从文类层面来看,其知识谱系、取材范围、文体意识、题材类聚习惯、博物观念等与文学性小说皆共通一致。这表明笔记小说与文学性小说处于一个文类共生的语境之中,二者之间的互文性是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本民族特色的重要端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文类 知识谱系 辨体意识 题材类聚 博物观念
下载PDF
文类的语境生成性——福勒对文类本质论与界限论的重构
2
作者 刘颂扬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英国文类理论家福勒批判借鉴德里达的反文类观、赫施的阐释学及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论,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类本质论与文类界限论传统予以重构。其认为文类的本质不在于分类而在于交往,文类的生成不取决于特征决定而取决于要素相似,... 英国文类理论家福勒批判借鉴德里达的反文类观、赫施的阐释学及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论,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类本质论与文类界限论传统予以重构。其认为文类的本质不在于分类而在于交往,文类的生成不取决于特征决定而取决于要素相似,文类的界限应改写为文类的中间状态,文类的秩序形同有机体的动态生长。福勒提出一种具有语境生成性的文类理解,这一理解值得现代文类理论借鉴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勒 文类本质论 文类界限论 语境生成 家族相似
下载PDF
“大诗”与史诗:藏族叙事传统的文类比较
3
作者 吉多加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160,共10页
“大诗”与史诗是东西方文类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与藏族叙事传统相关的两个文类关键词。作为源自域外的概念术语,国内学者在阐释和解读过程中出现了对两者进行混淆或等同的现象。两者表面相似,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从文本分析和... “大诗”与史诗是东西方文类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与藏族叙事传统相关的两个文类关键词。作为源自域外的概念术语,国内学者在阐释和解读过程中出现了对两者进行混淆或等同的现象。两者表面相似,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从文本分析和文类比较层面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我们进行文类划分和范畴界定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诗” 史诗 藏族叙事传统 文类比较
下载PDF
《艺文类聚》一百卷
4
作者 乔敏 《齐鲁学刊》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嘉靖六年至七年(1527一1528)胡宗、陆采刻本。框高22.1厘米,广15.9厘米。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下端镌刻工姓名。铃印:周鸣岐印、程俊、庵、甬上林集虚记、鄞林氏藜照...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辑,明嘉靖六年至七年(1527一1528)胡宗、陆采刻本。框高22.1厘米,广15.9厘米。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下端镌刻工姓名。铃印:周鸣岐印、程俊、庵、甬上林集虚记、鄞林氏藜照庐藏书印、根香轩珍藏。此书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官修类书,成书于唐武德七年(624),为唐高祖李渊诏令编修。欧阳询、令狐德芬等十余人根据唐以前1400多种典籍文献,摘录汇集,按事物类别分编为四十六部。部下又列子目,每目先录典籍中对事物的记述,后列诗文,首创类书“事文合编”体例。书前欧阳询序日:“以为前辈缀集,各抒其意,《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爱诏撰其事且文,弃其浮杂,删其长,金箱玉印,比类相从,号日《艺文类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类聚》 唐高祖李渊 典籍文献 欧阳询 明嘉靖
下载PDF
雁意象的多重意蕴及其生成——以《艺文类聚》子目“雁”为中心
5
作者 韩建立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125-130,137,共7页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中,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从汉末开始,雁意象用来表达思乡恋土的情感,这与雁的候鸟特点有关;三国至南朝,雁意象又有孤独寂寞、旅途凶险、追慕舒适生活、热衷功名等多种象征意蕴。赋中的雁意象则被赋予伦理秩序、避世隐居的意蕴。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考察意象批评在先唐时期的流变,这是一个为古今研究者所忽略的角度。《艺文类聚》所运用的意象批评方法是隐性的、潜在的,在选与不选、选此还是选彼的选编操作中,体现着意象批评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批评 类书 《艺文类聚》
下载PDF
动物意象批评在类书中的生成与传承——以《艺文类聚》子目“雁”为例
6
作者 韩建立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8-83,115,共7页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鸟部中”子目“雁”运用意象批评的方法,辑录各种文献和诗、赋作品,展现了雁意象在先唐时期的生成与传承,反映了《艺文类聚》编者的动物意象批评观念。诗歌中的雁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主要是用作比、兴手法;从汉末开始,雁意象用来表达思乡恋土的情感,这与雁的候鸟特点有关;三国至南朝,雁意象又有孤独寂寞、旅途凶险、追慕舒适生活、热衷功名等多种象征意蕴。赋中的雁意象则被赋予伦理秩序、避世隐居的意蕴。以《艺文类聚》为切入点,考察意象批评在先唐时期的流变,这是一个为古今研究者所忽略的角度。《艺文类聚》所运用的意象批评方法是隐性的、潜在的,在选与不选、选此还是选彼的选编操作中,体现着意象批评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批评 类书 《艺文类聚》
下载PDF
从叙事与修辞角度谈电影作为一种基本文类
7
作者 赵世佳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媒介,与戏剧、小说、诗歌——三种传统基本文学文类有着紧密的关联,既有共同的所指,即故事和情感,也有着很大的符号性质区别。在电影中存在一种双重主体意识负责的想象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形成了与其故事传达及情感意图... 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媒介,与戏剧、小说、诗歌——三种传统基本文学文类有着紧密的关联,既有共同的所指,即故事和情感,也有着很大的符号性质区别。在电影中存在一种双重主体意识负责的想象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形成了与其故事传达及情感意图表达有关的叙事和修辞的特征,即纯叙述意义上的“影片大叙述者”和“源叙述者”的双重叙述者机制以及修辞意义上的“画面隐含作者”和“源隐含作者”双重主体意识机制。也正是这种叙事与修辞的独特机制奠定了将电影作为一种基本文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叙事 修辞 基本文类
下载PDF
“文类视角”的当下意义——《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后记(下)
8
作者 王荣生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1期9-13,共5页
(接上期)六先看“有新意”。“有新意”指的是号称“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执教老师在课例的摘要中所说的:“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但“新”未必好,还可... (接上期)六先看“有新意”。“有新意”指的是号称“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教学形式,也就是执教老师在课例的摘要中所说的:“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但“新”未必好,还可能是“错”。课例“以一个策展人的身份,设计主题展览”的“任务”,有许多需要澄清和研讨的问题。其一,谁是“策展人身份”,谁在“设计主题展览”?课例在导入时所言的“一个策展人的身份”,确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备课时的这位老师;而备课时的这位老师,与其说是在“设计主题展览”,不如说是在设置“设计主题展览”的一连串“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 新课程 策展人 主题展览 文类 老师 阅读教学 文本分析
下载PDF
“文类视角”的当下意义——《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后记(上)
9
作者 王荣生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37期13-17,共5页
王荣生教授的新著《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散文为主导文类的困境与突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9月出版。上编《困境:语文课程怎么啦》从文类的视角,揭示“散文为主导文类”所造成的阅读教学困境,剖析“散文化”所造成的写... 王荣生教授的新著《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散文为主导文类的困境与突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9月出版。上编《困境:语文课程怎么啦》从文类的视角,揭示“散文为主导文类”所造成的阅读教学困境,剖析“散文化”所造成的写作教学困境。下编《突围:语文课程可以怎样》结合语文教材编撰、课例研究和共同备课的实践,探求合理的语文课程内容。“后记”评析“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典型课例,重申语文课程内容合理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在该著作出版之际,本刊分两期刊登作者撰写的长篇“后记”,以期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有所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教学困境 教材编撰 课例研究 文类 合理性研究 语文课程内容 著作出版
下载PDF
偏离正轨的历史叙事——对或然历史小说的文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9-70,共12页
或然历史小说是指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异于既定历史的一种小说类别。相关作品以艺术虚构的形式设想和演绎历史进程从原先轨迹拐道之后的场景,来呈现另外不同的故事版本,从而唤起读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该文类借助某一历史分叉点来勾... 或然历史小说是指叙事中的历史事件异于既定历史的一种小说类别。相关作品以艺术虚构的形式设想和演绎历史进程从原先轨迹拐道之后的场景,来呈现另外不同的故事版本,从而唤起读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该文类借助某一历史分叉点来勾勒异样的历史轨迹,由此致力于发掘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关联性与延续性。作者对历史分叉点的选择,往往暴露出其本人的历史观念及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因而应当成为研究重点。或然历史小说常被看成是科幻小说的分支,并与历史奇幻、乌托邦、反乌托邦、推测小说、类型小说等范畴有不同程度的交叠之处,呈现出这些文类的部分特征,同时其自身又可以衍生出若干个更小的类型分支。在其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或然历史小说从难以归类的边缘文学类别到包罗万象的主流创作方式——相关作品具有反省历史、重构认知、实践审美的功能,并逐渐形成以重大战争和民族命运为代表的若干母题,以及时间穿越、时间分叉、平行宇宙、蒸汽朋克、双重历史翻转等情节模式。或然历史小说绝非作者一时兴起的随意编造,亦非为了抓人眼球而做的凭空杜撰,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它揭示了作者在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思考,对其进行研究和挖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或然历史小说 文类研究 反事实历史 历史分叉点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生成论视域下小说文类研究
11
作者 蔡志全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动态生成论转向为当代文类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新思路,小说文类的生成论研究呼之欲出。小说文本派生于先前的“蓝本”,文本参与小说文类的生成演变,主要表现为重复、混合、拉伸或重塑小说文类,但文本与文类之间并非归... 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动态生成论转向为当代文类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新思路,小说文类的生成论研究呼之欲出。小说文本派生于先前的“蓝本”,文本参与小说文类的生成演变,主要表现为重复、混合、拉伸或重塑小说文类,但文本与文类之间并非归属关系。小说通过语境重塑,吸纳、融合、转化其他文类,成为一个各成分内在联系的复杂有机整体。小说文类的规范程序是一种强势主导程序,可将其他文类的规范程序变成弱势自由程序,依附融入小说。小说文类一直处于破与立的更新过程中,推陈出新是小说的本质,也是小说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论 小说 文类研究 规范程序 推陈出新
下载PDF
《文体协商:翻译中的语言、文类和社会》
12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3,共1页
翻译不仅是沟通的桥梁,还是呈现差异性的场所。《文体协商:翻译中的语言、文类与社会》以晚清民国的翻译与文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文体在不同语言、文类与社会之间流转时所产生的跨文化协商。翻译研究关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通常着眼... 翻译不仅是沟通的桥梁,还是呈现差异性的场所。《文体协商:翻译中的语言、文类与社会》以晚清民国的翻译与文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文体在不同语言、文类与社会之间流转时所产生的跨文化协商。翻译研究关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通常着眼于语言和文化两端,文体因素往往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文体因素 :翻译 晚清民国 语言和文化 文类 跨文化 文学实践
下载PDF
边界·特质·功用:科幻文类探赜
13
作者 郭伟 《探索与批评》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科幻是一种具有自身传统和惯例而又边界模糊的文学类型,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手段,见于各式文学作品。科幻着力呈现现状之外的种种可能性,其想象力并不依附科学话语,而是与科学相关或相似。科幻不负责普及科学、预言未来,却擅长进行... 科幻是一种具有自身传统和惯例而又边界模糊的文学类型,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手段,见于各式文学作品。科幻着力呈现现状之外的种种可能性,其想象力并不依附科学话语,而是与科学相关或相似。科幻不负责普及科学、预言未来,却擅长进行深刻的思想实验。当然,作为文学,它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乃平行而非交叠。正因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科幻步入了文学虚构之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 文类 科学 思想实验
下载PDF
明清笑话集的“笑化”倾向及其文类成熟征象
14
作者 许冬阳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1-71,共11页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惩 “笑化” 创作理念 文类特征 传播优势
下载PDF
《艺文类聚》纸背文书所见明代山西巡抚及巡按考释
15
作者 孟月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上海图书馆藏《艺文类聚》纸背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山西藩王宗禄文书,记载了巡抚山西都御史孟、杨、万、王,巡按山西御史陈、宋、饶、桂监察王府宗禄发放事宜。通过文书与传世文献的结合,明确了嘉隆万年间巡抚山... 上海图书馆藏《艺文类聚》纸背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山西藩王宗禄文书,记载了巡抚山西都御史孟、杨、万、王,巡按山西御史陈、宋、饶、桂监察王府宗禄发放事宜。通过文书与传世文献的结合,明确了嘉隆万年间巡抚山西都御史与巡按山西御史具体为何人。山西藩王宗禄文书为新发现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明代山西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监察山西藩王宗禄发放的细节性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其一,为明代巡抚都御史与巡按御史监察职能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其二,为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等监察官的个案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文类聚》 纸背文书 巡抚都御史 巡按御史
下载PDF
事理与逻辑:走出文体、文类混淆的困境--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三单元的设计与实施
16
作者 周晨晔(设计) 胡根林(点评) 《中学语文》 2023年第4期9-14,共6页
【任务群解读】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这个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 【任务群解读】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这个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表达交流 日常社会生活 当代社会生活 文类 实用性 情感体验 阅读与表达
下载PDF
“跨文类写作”现象批判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167,共6页
"跨文类写作"现象内涵理解上的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本文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的演绎,提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是后现代主... "跨文类写作"现象内涵理解上的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本文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的演绎,提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是后现代主义所选取的文学理论主张之一,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文学创作上的理想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文类写作 文本策略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跨文类写作”现象批判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2,共6页
跨文类写作现象在内涵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在批判和反思这三种内涵分歧基础上,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演绎,我们认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 跨文类写作现象在内涵理解上存在分歧,主要包括三种观点:文类"陪衬"观、文备众体观、复数归类观。在批判和反思这三种内涵分歧基础上,通过文类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逻辑的和历史的互动关系演绎,我们认为:跨文类写作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策略,是后现代主义所选取的文学理论主张之一,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文学创作上的理想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文类写作 文本策略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艺文类聚引用书目》考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建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95,99,共4页
根据北京大学研究所编制的《艺文类聚引用书目》的统计,《艺文类聚》的引书为1431部。此说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目前所有涉及《艺文类聚》的论著均沿袭之。但该书目编制得较粗糙,错误与不当之处颇多。本文列举数例加以考辨。
关键词 《艺文类聚》 类书 《艺文类聚引用书目》 引书
原文传递
散文诗的文类批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代绪宇 王珂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80-85,共6页
世界散文诗已经有了 1 5 0年历史 ,对散文诗进行文类研究 ,不难发现散文诗已经成熟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由于散文诗文体的易变性 ,散文诗被认为是诗或者散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散文诗文体的稳定性确定了它的文体独立性。中国散文... 世界散文诗已经有了 1 5 0年历史 ,对散文诗进行文类研究 ,不难发现散文诗已经成熟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由于散文诗文体的易变性 ,散文诗被认为是诗或者散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散文诗文体的稳定性确定了它的文体独立性。中国散文诗创作和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文体 文类 文类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