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大众化讨论与瞿秋白无产阶级文艺范式的建构
1
作者 周建华 欧阳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70,共8页
瞿秋白领导和推动了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代初,瞿秋白“赋闲”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建立起与左联内部的有效沟通,熟悉和掌握左翼文学大致情况之后,瞿秋白先通过茅盾传达了自己关于革命文艺发展的思... 瞿秋白领导和推动了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代初,瞿秋白“赋闲”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建立起与左联内部的有效沟通,熟悉和掌握左翼文学大致情况之后,瞿秋白先通过茅盾传达了自己关于革命文艺发展的思考,期间通过起草《苏维埃的文化革命》《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等文件,将“大众化”作为文化运动的中心问题。1932年3月左联完成改组工作,经过思想上、组织上充分准备之后,瞿秋白推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等系列文章,阐述了革命文艺的无产阶级方向,构建了“立场-题材-文腔”三位一体的无产阶级文艺范式,为蓬勃兴起的无产阶级文艺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文艺大众化 无产阶级文艺 范式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运动与其发展和转型
2
作者 赵炎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文艺大众化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大致有六个方面: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语言、对五四新文化的评价。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其偏颇和局限之处。毛泽东没有... 文艺大众化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大致有六个方面: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创作的主体、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文艺的语言、对五四新文化的评价。文艺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其偏颇和局限之处。毛泽东没有延续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思路与方向,而是对文艺大众化的内容与问题进行了分解、总结与转型,对相关问题与争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讲话》发表之后,文艺大众化进入“泛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需要提高型的作品,文艺大众化逐渐失去活力。80年代之后,传统的大众文艺受到新起的大众文化挤压,开始走向式微。2014年,习近平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相关思想,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精品战略”。文艺大众化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失去了现实性与合理性,整个文艺发展的方向由“大众化”转型为“精品战略”,便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与历史的必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普及与提高 大众文化 精品战略
下载PDF
“白话文”非“文艺大众化”之源辨
3
作者 宋剑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179,共9页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重大。但是若将“白话文”视为“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源头,却并非一种历史事实。因为“白话”是一种“口语”,而“白话文”则是一种“文字”和“文法”。对于底层社会不识字的平民... 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重大。但是若将“白话文”视为“文艺大众化”的历史源头,却并非一种历史事实。因为“白话”是一种“口语”,而“白话文”则是一种“文字”和“文法”。对于底层社会不识字的平民大众而言,他们欣赏“艺术”主要是通过“看”和“听”,其“大众化”的表现特征一直都客观存在;但“文学”却需要“阅读”,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才能通过文字去欣赏“文学”。由于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只单方面强调“文”的意义,既没有考虑到“文”与大众之间存在的隔阂,更没有提出如何去解决“文”之大众化的有效方案,所以,无论是晚清还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始终都是在知识分子场域内自我循环,不仅没有同“文艺大众化”运动发生直接关系,反倒是在“我们”(知识分子)与“他们”(平民百姓)之间重新挖掘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思想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文艺大众化 理论思辨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文艺大众化实践考论——以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为中心
4
作者 张润 刘芳坤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评奖活动是文艺大众化实践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有三个突出特点:具有直观性的作品获奖比例更大,工农兵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创作颇为普遍。文艺评奖活动推动了文艺大众化从理论走向...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评奖活动是文艺大众化实践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因素。20世纪40年代革命根据地文艺评奖活动有三个突出特点:具有直观性的作品获奖比例更大,工农兵群众广泛参与,集体创作颇为普遍。文艺评奖活动推动了文艺大众化从理论走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文艺 文艺评奖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实践逻辑
5
作者 刘瀚文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延安时期,我国外部有美英苏日等国的政权干涉,内部要呼吁民众抵御外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要妥善对待根据地人民内部矛盾,与国民党争夺话语权。纷杂的历史背景下,1936年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 延安时期,我国外部有美英苏日等国的政权干涉,内部要呼吁民众抵御外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要妥善对待根据地人民内部矛盾,与国民党争夺话语权。纷杂的历史背景下,1936年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不但要武的,我们也要文的了,我们要文武双全。”这说明作为“文以载道”的工具,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文艺战线也要组织起来,负起应有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大众化 实践逻辑 人民内部矛盾 文艺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文武双全 文以载道
下载PDF
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进程
6
作者 李巧珍 《炎黄地理》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苏区工农大众文艺的基础上,延安时期文艺运动如火如荼,随着时代变化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逐渐走上人民文艺的道路。这种变革是适应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既是为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苏区工农大众文艺的基础上,延安时期文艺运动如火如荼,随着时代变化也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逐渐走上人民文艺的道路。这种变革是适应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既是为客观形势所需,也是一场历史的主动。文章旨在通过梳理延安时期文艺在大众化过程中的机理,探查文艺大众化在时代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文艺运动 延安时期 工农大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五四新文化运动 客观形势 重大变革
下载PDF
延安时期《大众文艺》的文艺大众化实践
7
作者 樊晨菲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37-39,共3页
《大众文艺》是1940年4月在延安创办的文艺刊物之一,以促进大众文艺运动和培养大众作家为宗旨。其在稿件选编、栏目设置等方面始终坚持贯彻文艺大众化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大众化倾向,并通过作品内容的生活化、文艺理论的通俗化、创作群体... 《大众文艺》是1940年4月在延安创办的文艺刊物之一,以促进大众文艺运动和培养大众作家为宗旨。其在稿件选编、栏目设置等方面始终坚持贯彻文艺大众化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大众化倾向,并通过作品内容的生活化、文艺理论的通俗化、创作群体的群众化等方式,使刊物既贴近现实生活,又能契合时代要求,有效地推动了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不仅为延安时期培养新人和服务抗战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为当代文艺大众化实践提供了有效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艺 延安文艺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及其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炎秋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 文艺大众化时期,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语言在大众文艺中的地位;(2)批评五四白话文,要求在无产阶级普通话的基础上建立大众文艺的通用语言;(3)汉字要走拉丁化的道路。对于瞿秋白的语言观,茅盾提出了商榷,但瞿秋白没有接受。瞿秋白的文学语言观总体看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坚持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白话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2)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注意不够;(3)强调语言的阶级性;(4)坚持汉字应走罗马化也即拼音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 茅盾 语言观 反思
下载PDF
苏区文艺大众化的革命实践——以中央苏区戏剧为重点研究
9
作者 周晓平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立足创新,开展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在这场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中央苏区戏剧尤其彰显了历史的革命风采,既鼓舞了士气、积蓄了战斗的力量,又在舆论宣传方面扩大了影响。苏区革命文艺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其文艺价值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艺 马克思文艺大众化 中央苏区戏剧 瞿秋白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资源的征用路径——以定县秧歌为例
10
作者 王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8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乡村文艺 乡村建设 定县秧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晋察冀边区
下载PDF
文化类综艺中的文艺大众化思想研究
11
作者 夏天 《新传奇》 2023年第19期35-37,共3页
文化类综艺节目兼具了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科普节目的知识性,以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市场。从五四时期以来,文艺大众化理论就一直影响着中国大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新时代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 文化类综艺节目兼具了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科普节目的知识性,以一种老少皆宜的方式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市场。从五四时期以来,文艺大众化理论就一直影响着中国大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新时代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着新的受众定位、理念设定和表达方式。本文从新时期文艺大众化的内涵发展出发,研究了文化类综艺中的文艺大众化思想,并提出了文化类综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文化类综艺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文化普及和我国综艺发展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综艺 文艺大众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整体性思路: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论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
12
作者 韩芸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这三种话语模式在嬗变过程中经历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置换和调整,话语模式变迁的背后其实是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之间的对峙和交锋。20世纪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既是政治革命大环境下的产物,又是“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美学原则相互冲突、不断调适,并走向平衡的一个过程。可以说,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正是政治与美学双重变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话语模式 话语变迁 政治 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左翼文艺大众化
13
作者 江守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4,共9页
左翼文艺大众化的出发点并非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但文艺大众化和民本思想在三个方面有相通之处:其一,民本思想“君为政本”的宗旨和文艺大众化的革命目的让二者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其二,民本之“民”懵懂无知,缺乏主动性,大众化之“大... 左翼文艺大众化的出发点并非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但文艺大众化和民本思想在三个方面有相通之处:其一,民本思想“君为政本”的宗旨和文艺大众化的革命目的让二者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其二,民本之“民”懵懂无知,缺乏主动性,大众化之“大众”本来带有西方的民主色彩,但知识分子的引路人姿态使大众成为被动的跟随者;其三,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养民”,养民离不开“养心”和“化民”,大众化运动主要是在“化大众”,“化大众”和“化民”类似,都需要“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 文艺大众化 民本思想
下载PDF
《文学、语言与大众政治: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考论》
14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9,共1页
本书与已有的研究中将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文学”只放在左翼文学叙述的框架之内评价其得失的做法不同,而是将大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放在一个历史互动的“关系”性体系中来叙述。就研究方法而言,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着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本书与已有的研究中将现代文学中的“大众文学”只放在左翼文学叙述的框架之内评价其得失的做法不同,而是将大众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放在一个历史互动的“关系”性体系中来叙述。就研究方法而言,避免以往研究中存在着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运动 大众文学 左翼文学 历史互动 二分法 大众政治 现代文学 非此即彼
下载PDF
瞿秋白文艺大众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15
作者 时琦昆 孙世浩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0期24-26,共3页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的文艺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选择、融合和创新的整体进程中产生的,是精通文化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留给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笔仍有待深入挖掘的宝贵遗产。本文...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的文艺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选择、融合和创新的整体进程中产生的,是精通文化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留给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笔仍有待深入挖掘的宝贵遗产。本文力图以文艺大众化思想为切入点,对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瞿秋白 中国传统文化 文艺思想 当代价值 进行浅析 宝贵遗产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大众话语:对20世纪30、40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论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贵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7,共9页
本文认为 ,从 2 0世纪 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到 4 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种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本文先从生成机制、言说方式和话语主体三个方面描述大众话语的生成史 ,接着分析大众话语的三个特征———明朗性... 本文认为 ,从 2 0世纪 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到 4 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种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本文先从生成机制、言说方式和话语主体三个方面描述大众话语的生成史 ,接着分析大众话语的三个特征———明朗性、无主体性和权化功能 ,最后分析知识者接受改造进行自我改造的合法性根据和勇气 ,从而展示知识者改造和同化的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文艺大众化 40年 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 生成机制 生成史 话语特征 知识者改造 存在状态 中国
下载PDF
文艺的突围与话语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理论话语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吉方 沈文秀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3,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30年代“左联”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从文艺的形式与内容、作家立场、社团组织、实践功能等方面探讨了文艺如何大众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发展,在中国特定语境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形式的孕育。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也展现了文艺突围中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艰难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系统化、共识性理论方略的追求,但由于理论论争不彻底等因素,影响了话语表现的不同意见。但从思潮史、理论史的角度而言,20世纪30年代“文艺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话语的孕育,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史迈进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人民性
下载PDF
大众话语:生成之史──三四十年代的文艺大众化描述之一 被引量:5
18
作者 文贵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7-140,共14页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20世纪中国文学 李南 为文 小说 文艺工作者 话语模式 年代 延安 抗战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 被引量:8
19
作者 段吉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没有获得深入讨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突出的理论范式...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问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没有获得深入讨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突出的理论范式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否拥有自身的理论范式?与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相比,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理论形态与理论方式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说明。文章着眼于此类问题,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文艺大众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范式建设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理论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