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A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分布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1
作者 赵艺楠 顾艳 +1 位作者 刘颖 郭中萍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 目的 利用CTA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位置、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及形成机制提供更多信息。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共89例。从CTA轴位测量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特征参数(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和重塑指数)和斑块分布位置,根据斑块是否具有高危特征(包括斑块内出血、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溃疡等),将斑块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分析两组斑块的特征与分布位置的差异。结果 根据斑块高危特征,144条颈动脉中高危组79条,低危组65条。两组间的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横断面分布位置中,高危组较低危组相比更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管壁背侧(P=0.002),且分布在背侧的斑块,其斑块厚度、长度、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低危组更大(P<0.05);低危组更倾向于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外侧壁(P<0.01),且其斑块的最大横截面积及斑块负荷较高危组小(P<0.05),而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重构方式及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的背侧,且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厚度、横断面积及斑块负荷越大,斑块越倾向于不稳定,而低危斑块倾向于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斑块易损性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分布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关系
2
作者 马媛媛 张彩霞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丽华 侯志刚 丁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 目的 探讨RS402007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和易损斑块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血液生化指标、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LDL-C、TC水平以及GG、GC、CC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GG、GC、CC基因型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G、T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后比较,CC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G、GC、CC基因型患者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分别为80.65%、84.62%、88.64%。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CC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RS40200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相关且对药物的降脂疗效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RS402007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内脂素上调ADAMTS-4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研究
3
作者 董哲 李睿 +4 位作者 刘晓飞 张虎 王放 高瑞龙 李菁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31-135,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入选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收集患者外周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的血样和本次导致STEMI发生的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 目的:探讨内脂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入选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0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收集患者外周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的血样和本次导致STEMI发生的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血样,比较外周动脉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行相关性分析,进而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观察内脂素对巨噬细胞中ADAMTS-4表达的作用。结果: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水平高于外周动脉(内脂素:15.13±6.30ng/ml vs.9.20±4.13ng/ml,P<0.001;ADAMTS-4:101.27±9.56ng/ml vs 74.36±12.43ng/ml,P<0.001),同时,冠状动脉罪犯病变局部内脂素及ADAMTS-4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2=0.86,P<0.001)。体外实验证实,内脂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上调ADAMTS-4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内脂素通过促进AS斑块内巨噬细胞ADAMTS-4的表达从而导致斑块易损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兵 康志雷 +2 位作者 王心颖 管铁岗 耿姿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042-1045,1055,共5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114例,均行HRMR-VWI检查,统计管... 目的 探究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MR-VWI)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114例,均行HRMR-VWI检查,统计管壁斑块分布情况、斑块易损性及斑块特征,分析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比较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患者一般资料、HRMR-VWI测量的基底动脉(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分析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与管壁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 存在管壁斑块的VBD患者管壁斑块分布以背侧壁为主(57.74%),其次为前壁(14.88%)、右壁(11.90%)、左壁(10.12%)、环壁(5.36%);易损斑块特征以斑块内出血为主(46.15%),其次为纤维帽断裂(28.21%)、大脂质核心(25.64%);HRMR-VWI诊断VBD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的准确度均为100.00%;易损斑块患者BA直径(6.13±0.84)mm、BA分叉高度3级占比(51.28%)、BA曲折程度重度占比(56.41%)均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HRMR-VWI检查VBD患者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612、0.569、0.547,P<0.05)。结论 HRMR-VWI能准确判断VBD患者管壁斑块位置、斑块易损性,且BA直径、BA分叉高度、BA曲折程度均与管壁斑块易损性有关,HRMR-VWI检查可准确评估患者上述指标,为临床判断斑块易损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管壁斑块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刘永建 邓永敏 +5 位作者 周谨 闫晓婧 杜志兴 陈立涛 张磊 刘同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84例脑梗死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38例)和易损斑块组(34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指标、ADAMTS 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和ADAMTS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中的交互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糖尿病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GG基因型与GC+CC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DL-C、HCY、FIB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LDL-C与ADAMTS基因rs402007位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GG、GC、CC基因型组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4例(82.29%)、209例(84.27%)、233例(89.27%)。各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治疗前、治疗后LDL-C水平,以及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考,GC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无相关性(P>0.05),CC基因型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ADAMTS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存在相关性,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ADAMTS基因 基因多态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斑块易损性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进展及早期预后的关联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秀 杨源瑞 +4 位作者 吴婕 崔艳萍 胡媛媛 肖丕娟 陈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易损性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AMIS)神经功能进展及早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10-2022-10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0例AMIS患者,根据其发病1周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恶化(ND)分为ND组(n=24)和非ND组(n=...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斑块易损性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AMIS)神经功能进展及早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10-2022-10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0例AMIS患者,根据其发病1周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恶化(ND)分为ND组(n=24)和非ND组(n=66)。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脂代谢相关指标、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性质。分析影响AMIS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并观察有无颈动脉狭窄及有无易损斑块患者发病30 d内预后差异。结果ND组ApoB/ApoA1比值大于非ND组(P<0.05)。ND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66.67%,高于非ND组的28.79%(P<0.05);ND组易损斑块发生率为41.18%,高于非ND组的18.18%(P<0.05)。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是导致AMIS患者发生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D组发病30 d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5.00%(18/24),高于非ND组的16.67%(9/66)(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病30 d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2.86%(22/35),低于非颈动脉狭窄患者的12.72%(7/55)(P<0.05);存在易损斑块患者发病30 d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1.54%(16/26),低于无易损斑块患者的20.31%(13/64)(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形成是影响AMIS患者发生N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状态及斑块性质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斑块易损性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预后
下载PDF
超声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魏达友 勇强 +7 位作者 冼明健 蔡永秋 巫朝君 吴林永 梁波 李义忠 潘鹏春 黄文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超声、高分辨MRI检查的1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检出27个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含极低回... 目的探讨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同时进行超声、高分辨MRI检查的1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检出27个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含极低回声或低回声斑块,厚度≥3.5 mm)。基于高分辨动态对比增强MRI序列(DCEMRI)和超声造影,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IPN)的检出率。在采用高分辨MRI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定位匹配,观察易损性成分在超声的主要表现,并测量极低回声区的超声灰阶强度(即超声回声强度),通过超声灰阶值分析超声对于区分易损性斑块成分[斑块内出血(IPH)和脂质坏死核心]的潜在价值。结果在27个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中,超声造影显示24个斑块内部出现超声造影剂微气泡灌注,DCE-MRI显示24个斑块出现强化。DCEMRI和超声造影对颈动脉IPN的诊断符合率为78%(21/27)。通过对18个易损性斑块极低回声区代表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18个斑块均在解剖定位上匹配成功,其中,高分辨MRI诊断7个斑块内的极低回声区为IPH,为亚急性出血,T1加权成像(T1WI)和时间飞跃(TOF)序列对亚急性出血敏感,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11个斑块内的极低回声区是脂质坏死核心。IPH的超声回声强度明显低于脂质坏死核心的超声回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潜在区分易损性斑块成分的价值,有助于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早期诊断与干预,从而减少其对患者健康带来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灰阶超声 超声造影 超声回声强度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预测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张小航 金惠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嘉兴市第一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0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CEUS检查,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成卒中组(n=51)、非卒中组(n=57),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CEUS特征,包括新生血管分级、灌注方向、主要增强部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颈动脉斑块常规超声特征、CEUS特征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卒中组平均斑块长度、厚度高于非卒中组,斑块狭窄程度≥50%、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表面溃疡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卒中组0级、1级占比低于非卒中组,2级、3级占比高于非卒中组,且2级+3级总数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灌注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肩部增强占比高于非卒中组(P<0.05)。常规超声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2,敏感度为62.75%,特异性为59.65%。CEUS评估斑块易损预测脑卒中的AUC为0.788,敏感度为80.39%,特异性为77.19%。结论CEUS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易损情况,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敏感度与特异性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超声造影 脑卒中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侯延辉 许巧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筛选后获得的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相关炎性因子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筛选后获得的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斑块长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MMP-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斑块易损性、脑白质病变相关性行超声评价价值研究
10
作者 孙巧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0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技术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易损组80例、稳定组96...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技术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易损组80例、稳定组96例,观察两组WML分级评分情况。根据Fazekas量表评价WML严重程度,分为非重度组103例、重度组73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Fazekas量表、Crouse积分、易损性总分等,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斑块易损性、WML相关性。结果:易损组患者WML分级评分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非重度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糖尿病、规律用药、24 h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异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与重度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度组患者Fazekas量表评分、易损性总分、Crouse积分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高血压患者WML分级评分与Crouse积分、易损性总分呈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WML独立危险因素是斑块易损性(P<0.05)。结论: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WML、斑块易损性关系,WML的严重程度与斑块易损性评分存在正相关,斑块易损性更是WM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技术 脑白质病变 斑块易损性 高血压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探析
11
作者 张洁 王玉 +2 位作者 李春霖 曹薇 陈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37-0039,共3页
据临床调查表明,我国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病例达到70%,此类疾病造成的致残率为33.8%。鉴于此,应高度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此次就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主要以科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调研,共9... 据临床调查表明,我国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病例达到70%,此类疾病造成的致残率为33.8%。鉴于此,应高度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此次就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主要以科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调研,共96例,患者病症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单双数的方式进行分组,单数是对照组(48例),该组运用单独阿西匹林治疗干预,还有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同步,针对患者具体身体病症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将其归为观察观察组,例数与上述一样。研究内容主要以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针Lp-PLA2、hs-CRP水平指标、斑块情况、是否有不良反应做具体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未干预前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较差,数据显示无太大的区别,治疗后患者Lp-PLA2、hs-CRP水平均得到相应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从多方面评估患者血脂指标状况,有部分患者情况不佳,多数集中在对照组;查看了患者斑块状况,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处于低回声斑块低,但是高回声斑块偏高,斑块消失方面,对照组病例较少;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病例极少(P<0.05)。结论 主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干预,患者各指标明显逐渐的恢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易损斑块数量,治疗效果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钙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血管病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检查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效果
12
作者 代雪莲 王会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斑块MRI检查,并对其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以患者CEA...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斑块MRI检查,并对其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以患者CEA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将检出的168枚斑块分为易损型和稳定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诊断结果,以及不同类型斑块的MRI血流分级和MRI检查结果。结果:MRI对脂质核、纤维帽、斑块内钙化、斑块内出血的检出率与CEA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型斑块MRI血流分级的0级占比低于稳定型斑块,1、2级占比高于稳定型斑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型斑块的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比稳定型斑块更高,纤维帽厚度比稳定型斑块比较更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斑块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对颈动脉斑块的成分进行精准分析,对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性进行预警,从而实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 斑块易损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琦 惠品晶 +6 位作者 陈剑华 黄亚波 顔燕红 张白 胡春洪 郭亮 惠国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均行CDF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的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均行CDF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行HE染色。将术前CDFI结果分别与相应层面HRMRI及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CDFI设定易损斑块标准:低回声、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斑块;斑块形态不规则、纤维帽不完整或斑块内见血流信号。CDFI设定稳定斑块标准: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中等回声及强回声均质斑块。结果 CDF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6%,阴性预测值为71.4%;HRMR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62.5%。CDFI与HRMRI评估斑块易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15,P<0.01)。结论 CDFI可以准确识别易损斑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血清TGF-β1和VEGF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静 易兴阳 +2 位作者 池丽芬 潘继豹 张顺开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采用彩色多...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伴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组、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析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伴易损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P<0.01),而TGF-β1水平明显低于伴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P<0.01);VEGF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0.493,P<0.01),而TGF-β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呈负相关(r=-0.524,P<0.01)。结论 VEGF和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和脑缺血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TGF-β1高表达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TGF-β1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关系及对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师媛 王晓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54-457,496,共5页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及对早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明显狭窄组(狭窄率≥30%)和非明显...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及对早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明显狭窄组(狭窄率≥30%)和非明显狭窄组(狭窄率<30%);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检查,定量分析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参数,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相关特征的关系;随访12个月,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明显狭窄组与非明显狭窄组的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最大管壁厚度(maxWT)和富脂质核(LRNC)%均呈正相关(r=0.642、0.718,均P=0.00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2例,占20.39%。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69。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预测近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超声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磁共振特征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超声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靳美 戴艳萍 +2 位作者 曹利 齐丹 张春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6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出47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软斑块中超声增强率为100%(25/25),混合型为89.47%(17/19),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软斑块的血管强密度明显...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选出47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软斑块中超声增强率为100%(25/25),混合型为89.47%(17/19),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软斑块的血管强密度明显高于混合斑块(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能够有效的区分新生血管,对其易损性判断有着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超声造影诊断
下载PDF
超微血流成像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婷 管义祥 殷晓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3期2268-22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72例CAS斑块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在接受SMI检查,以术中斑块病理化验结果作为...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72例CAS斑块病人。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在接受SMI检查,以术中斑块病理化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SMI评估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与金标准间的一致性,计算SMI对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效能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MI的诊断价值。结果SMI评估CAS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的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高度一致性(P<0.001);SMI评估CAS斑块易损性准确率为95.58%,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97.75%;SMI评估CAS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准确率为98.23%,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8.88%;SMI对于评估CAS斑块易损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9,P<0.05)。结论SMI对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评估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不需注射对比剂,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好、无创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 斑块易损性 新生血管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无创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从形态显像到精准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雨 金颖 +1 位作者 刘景鑫 金春香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7期10-14,19,共6页
斑块的性质是继狭窄之外各类影像学检查关注的焦点,也代表更为普遍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斑块易损性或易损斑指斑块具有易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的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心脑血管事件。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薄或破裂的纤维帽... 斑块的性质是继狭窄之外各类影像学检查关注的焦点,也代表更为普遍的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斑块易损性或易损斑指斑块具有易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的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心脑血管事件。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斑块溃疡,斑块内出血,薄或破裂的纤维帽,脂质丰富的坏死核,钙化以及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多个形态学特性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复合加权决定斑块的易损性。目前的影像学方法尽管可以提供从斑块形态到炎性代谢乃至机械形变的各类信息,但仅凭一种检查手段尚无法可靠评价斑块易损性并预估中风风险。通过多模态成像从不同角度显示斑块特征,有助于全面、客观评价斑块构成和生物学特性,达到对斑块易损性的精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颈动脉斑块 斑块易损性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牛 黄辉 +2 位作者 李辉 吴林琳 赵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80-81,共2页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评价斑块易损性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斑块厚度大于2 mm的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造影定量检查,并对比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型斑块间的造影增强强度(DE)、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与颈动脉管腔内造影增强强度的比值(Ratio值)。结果所有定量指标中,DE、Ratio值两个指标在软斑与硬斑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混合斑与硬斑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软斑与混合斑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可有效将新生血管进行区分,可为易损性的判定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造影 斑块易损性 定量评价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海林 胡康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对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方法选择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增强成像、T2WI加权成像、双翻转T1加权... 目的:探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抽选33例,对患者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方法选择质子密度加权成像、T1WI增强成像、T2WI加权成像、双翻转T1加权成像、三维时间飞跃法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等。同时,将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结果:易损斑块脂核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等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稳定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0.91%,纤维帽检出率90.59%,脂质核检出率87.50%,斑块内出血检出率95.00%,斑块钙化检出率94.74%,均与金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且分析粥样硬化斑块组成成分,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消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影像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