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太平洋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的锡多金属矿研究现状与展望(英文) 被引量:39
1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袁顺达 刘鹏 孟旭阳 周振华 郑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01-2517,共17页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 长期以来,斑岩型铜矿是研究和勘查的热点。在20世纪70~90年代,对与花岗岩有关锡矿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近几年,锡被列为一种关键金属,锡矿的研究和勘查又成为新的热点之一。锡矿和铜矿是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两种矿床,但两者的成矿物质和成矿过程相差迥异。环太平洋地区的锡矿和铜矿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通常认为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包括古太平洋板块、伊泽奈岐板块、法拉龙板块以及现今太平洋板块。本文主要综述了环太平洋成矿域的斑岩-矽卡岩铜矿和与花岗岩有关锡矿的时空分布特点、成矿岩体、矿床成因以及成矿环境的研究现状。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例如,1)中国东部平行同时代成对出现的三条锡(钨)成矿带与斑岩铜矿成矿带的形成机制? 2)沿欧亚大陆边缘发育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巨型铜金锡成矿带,而且绝大多数矿产发育于一系列伸展盆地中,其成矿背景是什么?此外,我们认为开展玻利维亚和大兴安岭南段Sn-Ag成矿系统的对比研究,是推动大兴安岭南段及邻区锡矿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锡矿 环太平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云南北衙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放 王保弟 +2 位作者 贺娟 郝明 王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 m以浅空间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KUA-GOCAD平台,选择“分块建模法”和“双面法”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和金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金元素空间变化特征,模拟变差函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建立了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研究结果】结合品位模型和矿体模型,估算金矿资源量约为246 t,同时金元素品位空间分布显示沿万硐山矿段40°方向存在一条优势富集带。【结论】“双面法”相比“切片法”能快速准确地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认为北东向(40°)金品位优势富集带为隐伏深大断裂浅部表现,金元素不仅在岩体与碳酸盐接触蚀变带中富集,也在距离岩体一定距离的隐伏断裂中富集,为未来深部找矿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三维建模 矿床可视化 建模应用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 北衙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中甸红牛-红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矿物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3
作者 彭惠娟 李洪英 +5 位作者 裴荣富 张长青 周云满 田广 李建新 龙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56,共20页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港湾状、浑圆状的溶蚀表面和钾长石细晶外壳,并且显示了典型的骸晶状结构指示了其岩浆经历了快速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热液的自交代作用;钻孔中岩浆热液角砾岩和大量石英细脉的出现暗示了岩浆在快速上侵过程中发生了隐爆作用,形成并出溶了含有大量F、Cl等组分的高盐度超临界流体。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有明显的三个期次:早期细粒的钙铝榴石(And22-57)和角岩中的透辉石(Hd7-27)形成于少量高温气液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扩散交代作用;中期粗粒的钙铁榴石(And75-98)和次透辉石-钙铁辉石(Hd10-99)形成于大量高温、低氧逸度的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渗滤交代作用;晚期的钙铝榴石脉(And14-60)和钙铁辉石脉(Hd31-58)形成于低温、高氧逸度的早期交代残留溶液。矽卡岩矿物的生成,使碳酸盐围岩丢失CO2,矿物体积减少,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为成矿提供了条件。退化变质阶段的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等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消耗了成矿流体中大量的CO2和H2O,生成含水矿物以及石英、方解石,使围岩裂隙愈合,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成矿流体沸腾,形成大量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化。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成矿流体超压→流体沸腾,裂隙生成→减压排泄,裂隙愈合→流体超压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围岩经历了多次破裂和裂隙的愈合,直至整个成矿体系完全开放,并与大气水发生混合,使成矿流体中剩余金属最终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矿物特征 成矿作用 红牛-红山 中甸
下载PDF
陕西池沟Cu-Mo矿床新发现花岗岩脉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李照义 谢桂青 +1 位作者 任涛 刘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5-1110,共16页
池沟是近年在东秦岭成矿带发现为数不多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浅部铜矿体与晚中生代闪长质岩浆有关,但是否存在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岩浆和相关矿化还不清楚。最近,矿区北部开展深钻孔ZK701(1615 m),在标高约57... 池沟是近年在东秦岭成矿带发现为数不多的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初步研究表明浅部铜矿体与晚中生代闪长质岩浆有关,但是否存在同一岩浆事件的不同演化阶段岩浆和相关矿化还不清楚。最近,矿区北部开展深钻孔ZK701(1615 m),在标高约573 m和-558 m均发现多层铜矿体和细粒花岗岩脉,矿体主要产于岩脉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文章选择新揭露的细粒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矽卡岩中的代表性矿物进行EMPA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池沟地区发育钙铁榴石(And_(86-94)Gro_(0-8))+透辉石(Di_(60-72)Hd_(26-38))的矿物组合,暗示其形成于氧化条件。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46.3±5.7)Ma,与石英闪长斑岩成岩年龄接近,并发育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捕获锆石。锆石微量元素计算获得ΔFMQ=0.8~1.0和Eu_(N)/Eu_(N)*>0.4,暗示细粒花岗岩具有高氧逸度和含水量。通过综合研究,文章认为细粒花岗岩具有成铜潜力,并与石英闪长斑岩构成多阶段成岩成矿,推测该区具有形成大型铜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铜矿 细粒花岗岩脉 成矿作用 池沟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进展
5
作者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9-1320,共12页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床成矿系列 斑岩-矽卡岩铜矿 海相火山岩型铜矿 西藏重要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