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脂肪细胞结构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宋淑珍 朱才业 +2 位作者 刘立山 宫旭胤 雒瑞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4,共11页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数量、结构以及皮下脂肪、大网膜脂肪、尾部脂肪、肾周脂肪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断尾引起脂肪沉积重新分布后,脂肪细胞和各脂肪沉积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断尾对脂尾型绵羊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选择5日龄[(3.79±0.12)kg]单羔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羊2月龄断奶后饲喂配合日粮,两组羊日粮相同。试验期240 d。试验结束后,采集样品进行分析。1)相对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内脏脂肪,断尾对尾部脂肪、皮下脂肪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断尾组尾部脂肪SCD、LEP、PL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LPL、FAS、PEPC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SCD显著升高,LEP、ADPN、FABP4、PLIN1显著降低(P<0.05);肾周脂肪中LPL、ADPN、PEPCK、UCP1和大网膜脂肪中的PEPCK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SCD显著升高,PEPCK、PLIN1显著降低(P<0.05)。2)断尾组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6.96%和6.05%)、脂滴面积比(4.28%和3.04%)显著增加(P<0.05),脂滴面积比增加了约1%,而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例降低了约10%(87.43%和97.58%),尾部脂肪细胞直径显著降低(P<0.05);3)兰州大尾羊尾部脂肪细胞被融合的大脂滴填充,细胞核、细胞质等被大脂滴挤到细胞边缘,细胞边缘的细胞质薄层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自噬小体等细胞器和小脂滴,断尾组尾部脂肪细胞质中单个脂滴体积较小,周围糖原颗粒较多。综上所述,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后,背最长肌的脂滴面积比增加,尾部脂肪中脂滴面积比降低,尾部脂肪细胞直径减小,各部位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也发生变化,断尾后脂肪沉积分布改变可能是在SCD、PLIN1、LPL、FAS、PEPCK等一系列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 断尾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分布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淑珍 刘俊斌 +3 位作者 朱才业 徐红伟 刘立山 孔艳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2-655,共14页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期间两组羊日粮相同,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精粗比为70∶30),自由饮水。试验期240 d。结果表明:1)兰州大尾羊羔羊断尾后的30 d内,断尾组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240 d各阶段两组试验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断尾组羊的体重在断尾后的前3个阶段(断尾90 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各阶段两组试验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在断尾后的61~90 d内,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阶段和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3)断尾后0~60 d内兰州大尾羊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61~240 d断尾组羊血清中TNF-α浓度数值上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断尾组羊血清GLU、LEP、RETN、ADPN在数值上大于对照组羊,并且随着试验期的增加,两组之间的差异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血清TG、IL-6和NEFA在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4)断尾组尾部脂肪指数、总脂肪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指数、肾周脂肪指数、腹部脂肪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数显著升高(P<0.05),心脏脂肪指数、大网膜脂肪指数和肠系膜脂肪指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尾组羊的尾长指数、尾中宽指数、尾周长指数和尾重指数显著降低(P<0.05)。5)断尾组羊屠宰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背膘厚、GR值和眼肌面积在数值上增大,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断尾组羊背最长肌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和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剪切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失水率和蒸煮损失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长脂尾型绵羊兰州大尾羊早期断尾可以降低尾巴大小、重量和尾部脂肪比例,改变脂肪沉积分布,使更多的脂肪沉积到肌内和机体其他部位,提高屠宰率并改善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尾 血清脂肪因子 脂肪沉积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蝌蚪断尾后脊髓的细胞形态学
3
作者 王迪 龙滨 +5 位作者 张妮 汤枭 高曼 刘文静 阮健 李君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3-206,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蝌蚪断尾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蝌蚪尾部石蜡切片,H-E染色、尼氏染色、Golgi染色观察蝌蚪尾部再生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再生尾长度变化。结果 :蝌蚪再生尾中细胞的来源大多是增殖分化的室管膜胶质细胞;再生前期有... 目的 :探讨蝌蚪断尾后脊髓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蝌蚪尾部石蜡切片,H-E染色、尼氏染色、Golgi染色观察蝌蚪尾部再生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再生尾长度变化。结果 :蝌蚪再生尾中细胞的来源大多是增殖分化的室管膜胶质细胞;再生前期有大量的细胞死亡。随着增殖分化的不断进行,轴突再生,尾部不断延伸,功能恢复。再生尾的长度比原生尾短2 mm。结论 :蝌蚪再生的尾部比原生尾短,但不影响功能,室管膜胶质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细胞,完成尾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断尾再生 室管膜胶质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多疣壁虎断尾后脊髓再生过程中mRNA和微小RNA差异表达谱的分析
4
作者 胡晓静 张明敏 吕广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分析多疣壁虎断尾后脊髓再生过程中相关mRNA和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差异表达的mRNA和miRNA在脊髓损伤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构建多疣壁虎断尾模型,50只多疣壁虎分为正常组、断尾15 d组和断尾25 d组,每组5只实验重复... 目的分析多疣壁虎断尾后脊髓再生过程中相关mRNA和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差异表达的mRNA和miRNA在脊髓损伤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构建多疣壁虎断尾模型,50只多疣壁虎分为正常组、断尾15 d组和断尾25 d组,每组5只实验重复3次,余5只备用。收集各组标本,提取各组R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组间差异表达的mRNA、miRNA,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功能注释,构建脊髓再生相关的miRNA和mRNA基因调控网络。结果经测序分析多疣壁虎正常和新生脊髓中mRNA、miRNA的差异表达,断尾15 d组和断尾25 d组分别鉴定到538、510个差异mRNA表达和446、127个差异miRNA表达。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聚集于与细胞增殖、神经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脊髓再生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调控网络中,断尾15 d组有21个mRNA表达下调,被41个上调的miRNA负向调控;12个mRNA表达上调,受到29个下调的miRNA调控。在断尾25 d组中,8个mRNA表达下调,被10个上调的miRNA负向调控;20个mRNA表达上调,受到32个下调的miRNA调控。结论通过对多疣壁虎再生脊髓中miRNA、mRNA差异表达分析,初步揭示了mRNA、miRNA在脊髓再生中表达变化的规律,为阐明脊髓再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再生 断尾 微小RNA 高通量测序 多疣壁虎
原文传递
绵羊断尾增重快
5
作者 牛连成 《河北农业》 2004年第10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绵羊 断尾 增重效果 胶皮筋断尾 烧烙断尾
下载PDF
针筒式断尾器和直接剪断法两种断尾方法的评价
6
作者 汪葆玥 李孟洲 +4 位作者 李晓霞 穆立田 亢文华 单瑛琦 翟新验 《实验动物科学》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仔猪断尾是猪规模化养殖场常用的一项养殖技术,可减少猪的咬尾行为,提高生产性能。目的研究针筒式断尾器和直接剪断法两种断尾技术的操作性能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窝仔猪,在仔猪出生后1~3 d断尾。试验共分3组:一组使用... 仔猪断尾是猪规模化养殖场常用的一项养殖技术,可减少猪的咬尾行为,提高生产性能。目的研究针筒式断尾器和直接剪断法两种断尾技术的操作性能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窝仔猪,在仔猪出生后1~3 d断尾。试验共分3组:一组使用针筒式断尾器断尾,一组使用直接剪断法断尾,一组为对照组,分析断尾后造成的损伤和断奶前平均日增体质量情况。结果针筒式断尾器造成的损伤明显轻于直接剪断法,且断尾后仔猪生长性能明显优于未断尾对照组(P〈0.05)。结论针筒式断尾器断尾法在造成的损伤和操作简便性方面明显优于直接剪断法,断尾后仔猪在断奶前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断尾 针筒式断尾 平均日增体质量
下载PDF
抽样调查断尾资料的断尾回归模型分析
7
作者 胡乃宝 王玖 +2 位作者 罗文海 孙红卫 相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12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介绍断尾回归模型及其在抽样调查断尾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断尾回归模型分析女性劳动时间影响因素的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应用STATA统计软件实现。结果对于抽样调查断尾资料断尾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型,影响女性... 目的介绍断尾回归模型及其在抽样调查断尾资料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断尾回归模型分析女性劳动时间影响因素的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应用STATA统计软件实现。结果对于抽样调查断尾资料断尾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型,影响女性工作时间的因素是oh6,其偏回9-3系数是-803.00。结论断尾回9-3模型和最小二乘法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用断尾回归模型还是普通线性回归要看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尾数据 断尾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下载PDF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断尾机构虚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卢鑫 胡金冰 +1 位作者 吴剑锋 王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62-1670,共9页
设计一种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以ADAMS为试验平台,将"桂林一号"甘蔗物理特性作为参考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虚拟正交试验研究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断尾轮的转速研究... 设计一种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以ADAMS为试验平台,将"桂林一号"甘蔗物理特性作为参考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虚拟正交试验研究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断尾轮的转速研究断尾效果及机构能耗的影响.综合考虑能量消耗、断尾效果和各部位承受应力,较优参数组合如下: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330mm、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10°、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3.92 MPa、断尾轮的转速232r/min.此时甘蔗尾部承受的最大应力为8.56 MPa,达到尾部破坏条件,且其余部位最大应力值均远低于其表皮抗破坏强度值.按照较优参数进行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物理样机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断尾机构合理可行,断尾率达到92.5%,理想断尾率达到87.5%,上、下断尾轮的平均功率为187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收获机 断尾机构 虚拟正交试验 断尾 平均功率
下载PDF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2
9
作者 麻芳兰 蒋红梅 +3 位作者 李尚平 许志伟 杨冰心 范志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8,7,共7页
结合甘蔗自身材料特性及在剥叶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出剥叶断尾机构采用三角形布局方式,以利于在剥叶过程中实现耙叶、剥叶和断尾的功能,并在剥叶断尾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较优参数组合为:耙叶辊转速700 r/min、剥叶... 结合甘蔗自身材料特性及在剥叶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出剥叶断尾机构采用三角形布局方式,以利于在剥叶过程中实现耙叶、剥叶和断尾的功能,并在剥叶断尾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较优参数组合为:耙叶辊转速700 r/min、剥叶辊转速900 r/min、耙叶齿交错深度40 mm和剥叶刷交错深度30 mm。试验结果表明,此剥叶断尾机构具有较好的剥叶与断尾效果,从而验证了剥叶断尾机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 剥叶 断尾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胎生蜥蜴断尾及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董丙君 赵文阁 +2 位作者 刘志涛 刘鹏 陈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8-429,共2页
对胎生蜥蜴的断尾及再生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结果表明:胎生蜥蜴幼体断尾率为28.26%,成体断尾率为45.45%,说明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断尾活动时间与断尾的长度及断尾部位有关;再生尾中有一节鳞片明显较其它鳞片长;再生尾明显较原尾生长速... 对胎生蜥蜴的断尾及再生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结果表明:胎生蜥蜴幼体断尾率为28.26%,成体断尾率为45.45%,说明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断尾活动时间与断尾的长度及断尾部位有关;再生尾中有一节鳞片明显较其它鳞片长;再生尾明显较原尾生长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断尾 再生
下载PDF
一种自制的小鼠断尾采血简易装置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洁 朱玲玉 +4 位作者 陈兴智 赵新秀 胡小冬 胡守锋 杨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50-1051,105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新装置对小鼠断尾取血的采血效果,建立简易、安全、方便、省时的小鼠采血方法。方法:用废弃的50 ml离心管、纸盒、纱布等制作2个采血装置,并列固定于同一6孔板上,对50只6~8周龄的昆明系小鼠进行重复4次断尾采血。结果...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新装置对小鼠断尾取血的采血效果,建立简易、安全、方便、省时的小鼠采血方法。方法:用废弃的50 ml离心管、纸盒、纱布等制作2个采血装置,并列固定于同一6孔板上,对50只6~8周龄的昆明系小鼠进行重复4次断尾采血。结果:自制的固定装置价格低廉、制作简单、操作灵活,并可同时为2只小鼠采血,采血量可达0.25~0.50 ml,实验中小鼠无伤残、无死亡。结论:自制的小鼠固定装置采血量高、安全性好,是理想的小鼠断尾采血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 新装置 小鼠 断尾
下载PDF
兰州大尾羊尾巴的形态特征与断尾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振龙 温建维 +6 位作者 赵生国 朱灿灿 李路 韩志磊 王白雪 刘英 吴建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3,18,共5页
采用形态观察与组织切片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大尾羊的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了一种针对兰州大尾羊的外科手术断尾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巴是一个扁平的脂肪袋.尾巴的内部结构由4层构成,由表及里,依次是皮肤层、... 采用形态观察与组织切片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大尾羊的尾巴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了一种针对兰州大尾羊的外科手术断尾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尾巴是一个扁平的脂肪袋.尾巴的内部结构由4层构成,由表及里,依次是皮肤层、皮下脂肪层、尾椎周围的肌肉层和中心的尾骨.主要血管在尾椎周围的肌束之间.皮下脂肪层很厚,形成了尾巴的主体.尾巴的轴心是尾椎及周围的肌束.断尾手术的要点是:精确确定切口位置,环形切开皮肤和脂肪,将尾椎及其周围的肌束和血管整体结扎,并将这些组织一次性断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大 组织结构 断尾手术
下载PDF
小型甘蔗收获机械断尾机构的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晓智 李尚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根据对甘蔗生长特征的统计分析及南方丘陵地带甘蔗地的特点 ,设计开发了一种小型甘蔗收获机械的断尾机构 ,该机构能够根据甘蔗的生长特性自行判断断尾位置。经试验验证 ,切断的蔗尾长度相对误差平均在5 %左右。
关键词 小型甘蔗收获机械 断尾机构 设计 甘蔗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甘蔗断尾机构工作稳定性的虚拟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金冰 吴剑锋 王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91,共9页
根据甘蔗尾部抗弯、抗压和抗冲击强度显著低于其他部位的特点,探讨了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的设计方案;分析其设计要求和工作机制,提出了3种断尾机构设计方案。通过ANSYS/ADAMS联合仿真分析比较其工作稳定性,证明防窜动式断尾机构合... 根据甘蔗尾部抗弯、抗压和抗冲击强度显著低于其他部位的特点,探讨了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的设计方案;分析其设计要求和工作机制,提出了3种断尾机构设计方案。通过ANSYS/ADAMS联合仿真分析比较其工作稳定性,证明防窜动式断尾机构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通过性,上下跳动和左右窜动程度小,可以实现断尾功能。通过虚拟试验得到了防窜动式断尾机构的最优结构参数范围:上下断尾轮的中心距h取320mm到330mm,上下断尾元件的交错角度α取5°到10°。在带有防窜动式断尾机构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试验台上,按照最优结构参数进行物理样机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断尾机构合理可行,断尾率达到92.5%,理想断尾率达到87.5%。这可为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收割机 断尾机构 仿真
下载PDF
小型甘蔗收割机剥叶断尾机构仿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麻芳兰 蔡力 +1 位作者 郭衍超 许志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剥叶断尾机构是小型整秆式收割机的重要部件,并且目前糖厂对于含杂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其剥叶断尾效果将直接影响糖厂制糖效率。为了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剥叶断尾机构,通过Solid Works和ADAMS建立甘蔗收割机的剥叶断尾机构的虚拟模型,采用... 剥叶断尾机构是小型整秆式收割机的重要部件,并且目前糖厂对于含杂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其剥叶断尾效果将直接影响糖厂制糖效率。为了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剥叶断尾机构,通过Solid Works和ADAMS建立甘蔗收割机的剥叶断尾机构的虚拟模型,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影响剥叶断尾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剥叶辊转速的提高和剥叶辊与甘蔗的交错深度增大,相应的打击力与摩擦力增大,但是过大的打击力会伤甘蔗,因此选取了剥叶辊转速900r/min和交错深度30mm为较优参数。该文为收割机的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收割机 剥叶 断尾 仿真试验
下载PDF
黑斑侧褶蛙蝌蚪断尾后的补偿生长和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晓丽 林植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41-2148,共8页
动物在经历不利的生长条件或环境后往往出现补偿生长。研究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经历来自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捕食造成断尾损伤后的补偿生长模式、断尾损失对蝌蚪游泳能力以及变态时间与大小的影响。结果表... 动物在经历不利的生长条件或环境后往往出现补偿生长。研究了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蝌蚪经历来自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捕食造成断尾损伤后的补偿生长模式、断尾损失对蝌蚪游泳能力以及变态时间与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历捕食压力后,全尾组和1/3断尾组蝌蚪的体长显著大于1/2断尾组蝌蚪的体长,全尾组和1/3断尾组之间的蝌蚪体长差异不显著;第19天时,1/2断尾组蝌蚪经过补偿生长后体长显著大于全尾组蝌蚪,1/3断尾组与全尾组和1/2断尾组之间的蝌蚪体长差异均不显著;三个实验组之间蝌蚪尾长差异不显著;全尾组蝌蚪的疾游速显著大于1/2断尾组蝌蚪的疾游速,1/3断尾组蝌蚪的疾游速与全尾组和1/2断尾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严重断尾对蝌蚪疾游速产生了消极影响。三个实验组蝌蚪的变态时间和变态前后形态差异均不显著。黑斑侧褶蛙蝌蚪能够在变态前调整生长轨迹补偿早期捕食风险造成的生长损失,断尾损失并不影响变态时间与大小,断尾超过一半的蝌蚪经过补偿生长后仍要付出一定的运动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断尾 补偿生长 疾游速 捕食风险 变态
下载PDF
解读龙母故事的断尾母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立江 邵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6-68,共3页
在中国古代的龙母故事中 ,普遍存在着一个断尾化龙的情节 ,断尾———化龙形成一种固定的联结关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 ,表现出明显的母题性质。从深层意蕴来看 ,动物化龙象征着对生命凡俗性、有限性的升华与超越 ,而断尾母题则是生命“过... 在中国古代的龙母故事中 ,普遍存在着一个断尾化龙的情节 ,断尾———化龙形成一种固定的联结关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 ,表现出明显的母题性质。从深层意蕴来看 ,动物化龙象征着对生命凡俗性、有限性的升华与超越 ,而断尾母题则是生命“过渡仪式”的符号表征 ,隐喻着人只有通过某种仪式才能完成角色转变、人格转变、精神转变 ,使生存方式与生命形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传说 龙母事故 断尾母题 象征意蕴 生成依据 中国 生物变态现象 置换现象
下载PDF
甘蔗断尾现状及断尾机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菊川 区颖刚 刘庆庭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2-415,共4页
针对整秆式联合收获机机械收获后甘蔗夹杂物中青叶多、茎秆尾梢部分过长等问题,对国内外甘蔗尾梢部位确定及断尾机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断尾位置控制、紧密包裹尾部叶鞘的撕裂剥除是当前阻碍断尾除叶技术发展的2个关键技术难点... 针对整秆式联合收获机机械收获后甘蔗夹杂物中青叶多、茎秆尾梢部分过长等问题,对国内外甘蔗尾梢部位确定及断尾机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断尾位置控制、紧密包裹尾部叶鞘的撕裂剥除是当前阻碍断尾除叶技术发展的2个关键技术难点,确定符合农艺要求又适合机械断尾的断尾位置,设计相应的断尾机构,对推动甘蔗收获机的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断尾 机械 联合收获机 现状
下载PDF
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及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志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叶灵娟 倪洪斌 徐大德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 研究肇庆地区南草蜥和南滑蜥断尾和再生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断尾位置、再生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南滑蜥和南草蜥的尾长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自然断尾下,南滑蜥和南草蜥较多的断尾位置位于近基部(断尾1/2),断尾个体分别约占29.3%(87/297)和49.2%(29/59)。实验表明,二者的尾自切处在2天后开始愈合并长出再生尾,南滑蜥在远基部(全断尾)的再生速度最高,而南草蜥则在近基部(断尾3/4),其尾再生率都明显高于南滑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草蜥 南滑蜥 断尾和再生 自切 再生率
下载PDF
树鼩断尾后运动及生长发育状况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波 金会艳 +5 位作者 陈丽玲 郑红 刘汝文 何保丽 沈培清 角建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索性进行树鼩断尾试验,初步探讨断尾对实验室驯养树鼩运动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树鼩随机均分成3组,组1(断尾后饲养3个月)与组2(断尾后饲养6个月)从第2、3尾椎或3、4尾椎间实施断尾手术,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后... 目的 探索性进行树鼩断尾试验,初步探讨断尾对实验室驯养树鼩运动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45只树鼩随机均分成3组,组1(断尾后饲养3个月)与组2(断尾后饲养6个月)从第2、3尾椎或3、4尾椎间实施断尾手术,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后,用生理仪测定树鼩腓肠肌肌张力增量,与组3(对照组)腓肠肌肌张力增量进行比较.光镜检查各组腓肠肌组织机构;各组内动物雌雄以1∶1交配(每组雌雄各5只),观察记录树鼦受孕、产仔及离乳情况.结果 断尾树鼩全部存活;组1和组2,与对照组腓肠肌肌张力增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组树鼩实验结束体重与增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树鼩受孕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断尾对实验室驯养树鼩的运动有一定抑制作用,断尾树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断尾 腓肠肌 肌张力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