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峰 王驹 +3 位作者 范洪海 苏刚 徐健 王焕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6,i003-i004,共9页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重新激活东西向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断裂,并产生北东向新生断裂。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并持续向北运移所产生的构造变形不仅局限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北山地区 晚第四纪活动 断裂分布 构造意义 遥感影像分析 地质填图 变形机制
下载PDF
利用重力场研究东北地区断裂分布及构造分区 被引量:27
2
作者 杜晓娟 孟令顺 张明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断裂分布及构造分区,利用全国1∶2 500 000布格重力异常图,分析了泛东北地区(包括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分地区)的区域重力场特征。利用布格异常变化形态,并参考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划分出岩石圈断裂14条,... 为了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断裂分布及构造分区,利用全国1∶2 500 000布格重力异常图,分析了泛东北地区(包括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分地区)的区域重力场特征。利用布格异常变化形态,并参考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划分出岩石圈断裂14条,壳内断裂11条。根据大兴安岭和依兰—伊通两条明显的重力异常梯级带把研究区划分出兴安、松嫩以及张广才岭等三大重力异常区,在划分断裂和分析重力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分区。其研究成果为认识和研究泛东北地区油气与矿产分布提供了重力场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东北地区 断裂分布 构造分区
下载PDF
西藏高原北缘色林错—雅安多地带的二维速度结构及断裂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宏兵 滕吉文 尹周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59-267,共9页
本文首先论述了测区及断裂地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通过对藏北高原地带纵剖面处理分析和计算,指出了各组波场特征并建立了二维横向和纵向不均匀的初始数学模型;最后对地壳表层的沉积特征、上—中—下地壳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断裂分布 色林错 速度结构 地壳表层 地壳结构 波场 西藏高原 低阻 横向速度变化 上地壳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盆地全新世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涂德龙 王赞军 +1 位作者 曾包红 高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83-90,共8页
在详细的航卫片解译、地震地质调查、古地震与历史地震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们展示了湟水构造盆地全新世断层的活动图像,对地震活动作出趋势性预测,并且发现,盆地东部为一地壳稳定性较差的活动构造块体,应引起地震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 全新世 断层 地震预报 青海 湟水盆地 断裂分布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的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格局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冰 王家林 +3 位作者 钟慧智 陈焕疆 郝沪军 李平鲁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51,共10页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重磁异常的分析和处理,结合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等地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特征划分了4 个异常区。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推断了该区的主要断裂35条,其主要走向为NW、NE、NEE向及S N...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重磁异常的分析和处理,结合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等地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特征划分了4 个异常区。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推断了该区的主要断裂35条,其主要走向为NW、NE、NEE向及S N向4组。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在该区划分了7个构造单元。依据地震剖面、物性资料和重磁资料的分析,对南海东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地层标定、构造与结构特征有了新的认识,研究了该地区前第三系基底和中生界的分布,并对南海东北部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构造格局 断裂分布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地球物理 研究成果 珠江口盆地 磁异常特征 东北部地区 重磁异常 综合地质 潮汕坳陷 构造单元 地震剖面 重磁资料 结构特征 前第三系 构造演化 中生界 异常区 研究区 划分
下载PDF
煤中断裂分布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江峰 胡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平顶山高庄矿戊8煤中断裂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断裂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可以用分维描述。分维等值线图能有效地反映煤中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分维是煤中断裂分布长度... 运用分形理论对平顶山高庄矿戊8煤中断裂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断裂分布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可以用分维描述。分维等值线图能有效地反映煤中断裂分布的复杂程度、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分维是煤中断裂分布长度、条数和分布均匀程度等参数的综合指标,该指标随以上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布 分形 分维 煤田地质
下载PDF
基于重力资料的南海及邻区断裂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新刚 王万银 +7 位作者 张功成 赵志刚 刘金兰 谢晓军 邱之云 冯旭亮 纪晓琳 王丁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55-4268,共14页
断裂构造作为重力异常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成果,它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地质界线以断裂为界,有些能源或矿产资源与断裂伴生.本文利用重力异常,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 断裂构造作为重力异常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成果,它与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查、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地质界线以断裂为界,有些能源或矿产资源与断裂伴生.本文利用重力异常,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断裂识别方法推断了南海及邻区主要断裂平面分布位置,首次采用重力异常曲率属性方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区主要断裂视深度.在南海及邻区推断断裂57条,其中一级断裂14条,二级断裂43条;断裂走向以NE和NW向为主,其次为NEE、NWW和NNE向以及NNW、EW和近SN向;一级断裂长度大部分为600~1400km,二级断裂长度大部分为400~900km;断裂视深度约为2~10km,其中一级断裂视深度大部分为2~10km,二级断裂视深度大部分为2~8km.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南海及邻区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以及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及邻区 重力异常 断裂平面分布 断裂视深度
下载PDF
大庆及周边地区断裂分布及活动性特征
8
作者 陈广馨 《科技资讯》 2019年第5期66-67,共2页
该文主要论述了对大庆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北西和北东向2组断裂,嫩江断裂(F1)、克山—大安断裂(F2)、海伦—任民断裂(F3)、扶余—肇东断裂(F4)、富裕—明水断裂(F5)、滨州断裂(F6)、第二松花江断裂(F7)的分布特征及活动性。
关键词 断裂分布 断层活动性 大庆地区
下载PDF
新疆哈图金矿控矿断裂分布特征及应力分析
9
作者 卡衣沙尔.饿热斯 地里夏提.买买提 +1 位作者 白玉秀 王俊林 《中国锰业》 2019年第2期43-46,65,共5页
对哈图金矿区域控矿断裂和矿区地表及地下450~1 000 m深处的含矿断裂产状进行了统计,解析了矿区断裂构造形成的应力状况。根据含矿断裂产出和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总结出哈图金矿区深部含矿构造的形成机制。通过对断裂构造级次的划分和... 对哈图金矿区域控矿断裂和矿区地表及地下450~1 000 m深处的含矿断裂产状进行了统计,解析了矿区断裂构造形成的应力状况。根据含矿断裂产出和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总结出哈图金矿区深部含矿构造的形成机制。通过对断裂构造级次的划分和配套,大致判断出含矿构造形成过程中的应力场变化趋势,为金矿深部隐伏矿体的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图金矿 控矿构造 断裂分布 构造应力
下载PDF
银纳米线初始结构对拉伸形变和断裂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健伟 李韧 +1 位作者 程娜 侯进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4种初始结构的银纳米线沿[1 1 1]晶向拉伸的行为.考察了初始结构对位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其与最终断裂位置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单晶银纳米线的初始位错产生于表面并向两端发展,滑移面到达固定层...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4种初始结构的银纳米线沿[1 1 1]晶向拉伸的行为.考察了初始结构对位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其与最终断裂位置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单晶银纳米线的初始位错产生于表面并向两端发展,滑移面到达固定层后受阻,产生反射.应力持续集中于纳米线两端,进而产生颈缩,并最终导致在两端近似对称的断裂分布.与其相比,单孪晶界阻碍滑移发展,缩短了塑性形变的过程.位错在孪晶界迅速聚集形成局域熔融团簇,进而形成颈缩,而体系的其他位置则没有足够的应变响应时间,因此断裂集中在孪晶界,并呈理想的高斯分布.相对能量较高的小尺寸缺陷对纳米线初始位错的产生和发展无明显影响,仅在形变中期起到加强作用.单晶中的小尺寸缺陷没有改变应力分布,其对断裂分布的相对峰高略有影响.含缺陷的孪晶纳米线中,两者相互作用加强了应力集中,使最终断裂位置分布的半峰宽变窄.不同初始结构对金属纳米线的影响呈多样性,其相互作用的强弱也与具体微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银纳米线 孪晶界 缺陷 断裂位置分布
原文传递
苎麻牵切原理及牵切区断裂点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辉 郁崇文 《中国麻业》 2005年第4期202-204,共3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苎麻单纤维在牵切区内运动及断裂的过程,通过试验考查了断裂点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牵切 苎麻 断裂分布
下载PDF
西江断裂三水-磨刀门段的主体分布及第四纪活动的年代学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敏 董好刚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6年第4期374-381,共8页
西江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本文通过面上调查、物探、钻探、年龄测试等手段,查明了西江断裂的主体分布及第四纪活动的年代学特征。西江断裂三水至磨刀门之间的段落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自北向南依次为三水—高... 西江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本文通过面上调查、物探、钻探、年龄测试等手段,查明了西江断裂的主体分布及第四纪活动的年代学特征。西江断裂三水至磨刀门之间的段落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自北向南依次为三水—高明段、鹤山—江门段、江门—磨刀门段3段,由6条次级断裂组成:丹灶断裂、富湾断裂、了哥山断裂、九江断裂、大敖断裂、白蕉断裂组成。通过第四纪年代学特征分析,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中晚期曾发生过多次活动,其后活动性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断裂 主体分布 第四纪活动 年代学特征
下载PDF
染色体畸变断裂点分布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王海燕 邓志诚 张连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检查用常规分析方法不能发现的染色体畸变,尤其对复杂的染色体畸变进行定位。取两名男性血液进行照射后,用G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血淋巴细胞做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分带技术比一般分析方法更为敏感,并且能提... 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检查用常规分析方法不能发现的染色体畸变,尤其对复杂的染色体畸变进行定位。取两名男性血液进行照射后,用G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血淋巴细胞做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分带技术比一般分析方法更为敏感,并且能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断裂分布 核型分析 G显带方法
下载PDF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分布的分析
14
作者 王芹 李进 +1 位作者 唐卫生 王知权 《中国辐射卫生》 2003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 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结果  3 7名X射线工作者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 3 5 45个 ,共有断裂点 146个 ,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有显著性差异 (... 目的 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结果  3 7名X射线工作者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 3 5 45个 ,共有断裂点 146个 ,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2 82 ,df =2 3 ,P<0 0 1)。 10名对照人员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 90 8个 ,共有断裂点 17个 ,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呈非随机分布 ,其中第 7和 14号染色体断裂点数目的观察值比预期值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工作者 染色体畸变 断裂分布 诊断 G显带
下载PDF
利民矿16煤首采工作面底板断裂带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东明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5-238,243,共5页
为了避免承压水上开采引起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针对利民矿奥陶系灰岩上方16煤1603首采工作面大采高、长工作面的特点,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1603工作面底板断裂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统计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底板最大破... 为了避免承压水上开采引起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针对利民矿奥陶系灰岩上方16煤1603首采工作面大采高、长工作面的特点,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1603工作面底板断裂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统计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范围为24.30~26.60 m;利用数值模拟得出的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21.10 m,位置位于切眼处煤壁前方5 m至后方10 m范围内及工作面下端头距煤壁10 m范围内的底板下方。对比理论计算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所得的底板断裂带结果,两者相互吻合,并根据此结果合理留设安全隔水煤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上开采 工作面底板 断裂分布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水轮机顶盖部分螺栓断裂后剩余螺栓的强度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葛新峰 徐旭 +3 位作者 沈明辉 檀林杰 钱巨林 张昌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0-605,共6页
针对水轮发电机组由于顶盖连接螺栓断裂而导致水淹厂房等严重事故的问题,建立了某电站实际顶盖及螺栓的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ANSYS,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静力学基本方程,计算得到各种工况下螺栓的应力分布;研究了某混流式水轮机顶盖... 针对水轮发电机组由于顶盖连接螺栓断裂而导致水淹厂房等严重事故的问题,建立了某电站实际顶盖及螺栓的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ANSYS,采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静力学基本方程,计算得到各种工况下螺栓的应力分布;研究了某混流式水轮机顶盖全部螺栓正常工作时的强度,对部分螺栓断裂后剩余螺栓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螺栓在断裂数量为1,2,4,8根以及断裂位置为90°对称分布、邻近分布、180°分布时的应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部分螺栓断裂后,由于偏载和突变,其余螺栓的最大应力值都会升高;螺栓断裂个数越多,断裂螺栓的分布位置越邻近,则其余螺栓强度越不足.当断裂螺栓数量为4根且处于邻近分布位置时,剩余螺栓的最大应力为744.03MPa,十分接近螺栓材料的极限容许应力744MPa;当断裂螺栓处于邻近分布位置且数量达到8根时,剩余螺栓的最大应力达776.21MPa,增幅达19.69%,已远远超过材料极限容许应力,威胁电站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顶盖螺栓 断裂分布 应力 强度分析
下载PDF
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娃利 谢新生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4-4,共1页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之后,多方研究者开展了汶川震区地表破裂实地调查。已发表的调查结果论证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分布。本文作者近期沿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开展了踏勘性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除龙...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之后,多方研究者开展了汶川震区地表破裂实地调查。已发表的调查结果论证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沿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分布。本文作者近期沿龙门山后山活动断裂开展了踏勘性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除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和前山断裂带出现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带之外,位于龙门山构造带后山断裂(汶川-茂县断裂)存在另一条长约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表破裂带 龙门山构造带 断裂分布 汶川 中央断裂 调查结果 地震发生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基于重力资料的马达加斯加岛及邻区盆地构造单元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发 王万银 +6 位作者 马杰 杨敏 梁建设 邱春光 王丁丁 纪晓琳 刘金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8-937,共10页
随着非洲油气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为我国海外石油勘探提供了机遇。非洲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地质资料匮乏,矿产资源丰富,为了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马达加斯加岛构造特征,本文搜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根据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沉积层... 随着非洲油气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为我国海外石油勘探提供了机遇。非洲低勘探程度区油气地质资料匮乏,矿产资源丰富,为了利用地球物理资料研究马达加斯加岛构造特征,本文搜集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根据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沉积层重力异常提取、最小曲率位场分离、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曲率属性深度反演等识别出断裂信息和盆地边界,结合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内的断裂特征和盆地分布。通过研究,推断了研究区内一级断裂9条,二级断裂11条,断裂走向主要为NNE向、NE向和近NS向;结合断裂分布和前人研究现状,重新划分了马达加斯加岛塔姆塔夫盆地、穆伦达瓦盆地和马任加盆地的边界及内部隆坳构造格架,识别了7个坳陷和3个隆起,隆坳构造呈"两坳夹一隆"带状分布。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马达加斯加岛及邻区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达加斯加岛 重力异常 断裂分布 构造单元
下载PDF
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综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娟 王宏超 +1 位作者 黄世源 李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可快速建立等震线模型,从而确定灾区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等震线长轴方位 活动断裂分布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断裂系统分形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洁 吴智平 +1 位作者 姜颜良 程燕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4-742,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分布区,区内断裂系统错综复杂,控矿作用显著,需对不同方位、不同规模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复杂程度及对金矿床的控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未见对该区域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与金...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分布区,区内断裂系统错综复杂,控矿作用显著,需对不同方位、不同规模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复杂程度及对金矿床的控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未见对该区域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与金矿分布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断裂构造进行了不同尺度、不同方位的分形维数计算,得到全部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为1.421,各方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NW向为1.382,NWW向为1.223,近EW向为0.976,NE向为0.960;全部断裂构造和NW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均大于能反映地质体连通性的分形维数临界值(1.22~1.38)。结果表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的地质体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为金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汇聚场所,NW向断裂构造发育最复杂,为研究区主导性导矿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这与研究区绝大部分金矿床(点)主要沿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深大断裂派生的NW至NWW向断裂展布的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断裂分布 金矿分布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