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断裂带内部结构和物性参数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樊计昌 刘明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上地壳的深大断裂在地下深处常常伴有几百米至几千米宽的低速带,它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或对储层的破环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了解其三维形态、规模、倾向及物性参数(如波速和Q值等),对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作用。断层带围陷波方法是精确确... 上地壳的深大断裂在地下深处常常伴有几百米至几千米宽的低速带,它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或对储层的破环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了解其三维形态、规模、倾向及物性参数(如波速和Q值等),对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作用。断层带围陷波方法是精确确定断层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确定断裂带内部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开发了一套综合利用断层带围陷波和体波(P波和S波)确定断层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软件,还给出了围陷波分析和计算的应用实例。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谱分析方法,利用断层带围陷波能够初步确定断层的结构、随深度的延续特征及物性参数;借助于围陷波和体波的走时及波形资料,利用谱分析和射线追踪方法可进一步确定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围陷波 断裂带内部结构 谱分析 物性参数 射线追踪 人机交互软件
下载PDF
高孔隙度砂岩断裂带内部结构及侧向封闭能力主控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永安 吕丁友 +4 位作者 付晓飞 吴奎 黄江波 孟令东 王海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5,I0006,I0007,共10页
根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应用高压低速环形剪切装置,开展不同因素下高孔隙度砂岩断裂带环形剪切变形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微观变形特征,明确影响断层侧向封闭能力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高孔隙性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典型的碎裂型变形... 根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应用高压低速环形剪切装置,开展不同因素下高孔隙度砂岩断裂带环形剪切变形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微观变形特征,明确影响断层侧向封闭能力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高孔隙性砂岩主要发生碎裂作用,形成典型的碎裂型变形带,与母岩相比,断裂带颗粒粒径明显降低;断裂带渗透率相较于母岩的明显降低,最大可降低2~3个数量级;其他条件不变,随剪切位移增加,初期断裂带渗透性明显降低,当达到一定位移条件时,断裂带渗透性逐渐平稳,甚至不再变化;断面正应力和泥质质量分数与断裂带渗透性呈负相关关系。泥质质量分数、断面正应力和剪切位移共同决定同层砂岩对接型断层的侧向封闭能力。该结果为明确断裂带渗透性变化规律与评价同层砂岩对接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隙度砂岩 变形机制 断裂带内部结构 渗透率 主控因素 侧向封闭能力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碎屑岩地层断裂带内部结构及断层封闭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盛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共8页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 根据盆地演化规律及断层穿层性,将海拉尔盆地断裂分为盆地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根据活动时期和变形特征,分为早期伸展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断裂系统、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和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结合海拉尔盆地岩心和野外观察,建立3种断裂带内部结构模式:致密储层中断层角砾岩结构、泥质岩盖层中泥岩涂抹结构和泥质岩盖层内断层泥结构.与油气垂向运移有关的断裂系统包括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正反转断层)、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反转再活动正断层)和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活动的断裂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拉尔盆地断层封闭性评价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断裂带内部结构 断层核 破碎带 断层封闭性
下载PDF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圣柱 吴倩倩 +2 位作者 宋梅远 于洪洲 张关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9-1567,共9页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 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是哈山构造带成藏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开展断裂带结构层识别与划分,建立了火山岩区逆断层断裂带结构模型。断裂带结构观测统计与伴生裂缝充填脉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认为,断裂一般经历破裂、碎裂和碎裂流作用,由二维断层面逐渐演化为三维地质体,呈由内向外"扩展式"发育特点。通过对油气藏与探井油气水空间分布关系解剖,探讨了断裂带内部结构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断裂带"四维"属性控制了油气输导方式的转换、幕式输导时限和差异运聚成藏,在断层活动期与停止活动后至完全充填胶结之前的2.9~9.8Ma时间内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具有良好的输导性,推覆体浅部与中—高角度推覆断裂对接,且具有良好盖层的圈闭与深部中—低角度推覆断裂下盘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断裂带内部结构 “四维”属性 输导机制 哈山构造带
原文传递
从内部结构出发探讨断裂控藏机理及模式: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大朋 王文勇 +2 位作者 高翔 张超 许新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7,共7页
断层是珠一坳陷油气成藏重要的控制因素。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通过认识断层核及破碎带特征和差异性,进而分析断层输导与封闭的机制。综合分析表明:①断移期与过渡期断层输导油气的机制有所不同,断侈期主要沿滑动面和伴生缝以“地... 断层是珠一坳陷油气成藏重要的控制因素。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通过认识断层核及破碎带特征和差异性,进而分析断层输导与封闭的机制。综合分析表明:①断移期与过渡期断层输导油气的机制有所不同,断侈期主要沿滑动面和伴生缝以“地震泵”形式垂向输导,侧向分流受控于断层末端未被断穿的厚层泥岩;过渡期主要沿破碎带中的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渗流的方式垂向输导,侧向分流在多套泥岩的遮挡下均会产生分流。②断层封闭又分为垂向封闭和侧向封闭。垂向封闭首先取决于泥岩塑性变形的连续性,珠一坳陷新近系断层错断泥岩的SSF值为5,当SSF值小于5时,泥岩连续垂向封闭;当SSF值大于5时,只有当断层核及破碎带中的通道均无法连通时,垂向才封闭。侧向封闭包括对接封闭和断层岩封闭2种形式.对接封闭依赖于泥岩的塑性变形;断层岩封闭取决于断层岩的岩性、厚度及物性。在断裂带内部结构和断裂控藏机制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珠一坳陷4种(Ⅰ~Ⅳ)断裂控藏的模式,分别为上盘输导上盘成藏型、下盘输导下盘成藏型、侧向遮挡成藏型与组合控藏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解析。综合认为,Ⅰ型为珠一坳陷最有利的成藏类型.Ⅲ型和Ⅳ型其次,Ⅱ型发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控藏 断裂带内部结构 珠一坳陷 输导性 封闭性
下载PDF
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3
6
作者 杜春国 郝芳 +2 位作者 邹华耀 张树林 付晓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动力学机理、输导能力的控制因素、流体活动特征的识别、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3种类型,...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动力学机理、输导能力的控制因素、流体活动特征的识别、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3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断裂带流体排驱的动力学机理包括突发性构造事件、超压与构造活动联控、超压主导和浮力驱动4种基本类型。气烟囱、沸腾包裹体、MnO等微量元素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异常等是判断或追踪断裂带流体活动特征的有效指标。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包括流向优势和断面优势两种类型,它们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体系 断裂带内部结构 动力学机理 油气优势通道
下载PDF
断裂输导流体的机制及输导形式探讨 被引量:59
7
作者 孙同文 付广 +1 位作者 吕延防 赵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1-1090,共10页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一般具有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裂带,断层核伴生裂缝、连通孔隙及破裂带诱导裂缝均可作为输导流体的通道。断裂活动具有幕式的特征,一次活动周期可以分为活动期、活动—间歇过渡期和间歇期3个阶段,断裂活动期以伴生裂... 张性正断层断裂带一般具有二分结构,即断层核和破裂带,断层核伴生裂缝、连通孔隙及破裂带诱导裂缝均可作为输导流体的通道。断裂活动具有幕式的特征,一次活动周期可以分为活动期、活动—间歇过渡期和间歇期3个阶段,断裂活动期以伴生裂缝为优势输导通道,一般以"地震泵"控制下的幕式运移机制为主;活动间歇期输导能力较弱,通道为连通孔隙,遵循浮力控制下的缓慢渗流机制;而活动—间歇过渡期兼具有活动期和间歇期的部分特征,主要输导通道为破裂带诱导裂缝。断裂输导具有3个方向的运移分量,即沿断裂纵向方向、沿断裂走向方向和横穿断层面方向,与此相对应,目前断裂输导形式分为"2型4类",包括沿断层面输导和横穿断层面输导两大类型,其中,沿断层面输导型又可分为沿断裂纵向向上输导、沿断裂走向输导和沿断裂向下"倒灌"式输导3类。沿断裂纵向向上输导是目前最重要的断裂输导形式,进一步分为3种亚类,即线性输导、"Y"形输导和似花状输导,似花状输导所占比例最大。具体的输导形式及方向取决于活动时期断裂与两侧地层的配置关系及多种运移动力、阻力的矢量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内部结构 输导通道 输导机制 流体运移特征 断裂输导形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带断裂输导能力量化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林会喜 王圣柱 +2 位作者 张奎华 吴倩倩 薛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2,48,共7页
哈山构造带断裂发育,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综合运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基于断裂带的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数理统计,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输导能力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内... 哈山构造带断裂发育,不同部位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综合运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基于断裂带的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数理统计,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输导能力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受断层规模、产状、岩性、活动性及其所处地层流体环境等因素控制,断裂带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可分为断层核、破碎带、破裂带(诱导裂缝带)和围岩结构单元;根据断裂带的时间和空间"四维"属性特征划分输导评价单元并进行输导能力量化评价。结合钻井揭示的20余条断裂的上、下盘油气水关系分析认为,断裂带的输导能力具有强非均质性,呈"分层、分段、分块"的特点,对油气运聚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实例解剖,深化了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对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断裂带内部结构 几何结构模型 量化输导模型 哈山构造带
下载PDF
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及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式 被引量:14
9
作者 付晓飞 吕丁友 +4 位作者 黄江波 王改卫 孟令东 王海学 贾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8,共8页
为了探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内断层封闭机理及油气聚集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为研究对象,从断裂变形机制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内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 为了探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内断层封闭机理及油气聚集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为研究对象,从断裂变形机制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内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砂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碎裂岩和泥岩涂抹,破碎带内发育变形带,断层封闭类型为断层岩;致密火山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无内聚力角砾岩,破碎带内发育裂缝,断层封闭类型为岩性对接。(2)断层封闭油气具有“漏水桶短板原理”,断层岩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最小断层泥含量分布位置及封闭能力;岩性对接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圈闭范围内最大断距和最小断距之差,具有统一油水界面。(3)致密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块状油气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上升盘,且受区域性盖层控制;常规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层状油气藏,受局部性盖层和断层联合控制即可成藏。结论认为,断—盖耦合封闭机理的认识和油气聚集模式的建立,为不同类型储层断控型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断层圈闭 断裂带内部结构 断裂—盖层耦合封闭 油气聚集模式
下载PDF
箕状断陷控洼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差异性及勘探实践——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洼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大朋 何敏 +3 位作者 张向涛 彭光荣 牛胜利 李振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箕状断陷是中国东部陆架边缘盆地常见的洼陷样式,其陡坡带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之一。控洼边界断裂对于陡坡带油气成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内部结构导致下盘油气成藏模式不同于上盘。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洼控洼边界断裂(X断裂)为... 箕状断陷是中国东部陆架边缘盆地常见的洼陷样式,其陡坡带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之一。控洼边界断裂对于陡坡带油气成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内部结构导致下盘油气成藏模式不同于上盘。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洼控洼边界断裂(X断裂)为例,分析认为其为一条长期继承性活动的大断层,发育完善的破碎带和断层核二元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X断裂对下盘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及其与上盘的差异。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评价认为,X断裂发育连续的致密断层岩,在主要目的层具有良好的侧向封闭性;导致两盘成藏差异的是断层垂向封闭性。X断裂下盘油气成藏的运移方式异于上盘,由于断层核的遮挡,油气并不是直接充注圈闭,而是通过断层末端或者转换带的连通砂体以类似于螺旋楼梯式的方式运移至下盘。综合认为,X洼下盘断圈构造具有勘探潜力并得到了钻井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箕状断陷 控洼断裂 上下盘 断裂带内部结构 转换带运移
下载PDF
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分析——以渤海东部新近系为例
11
作者 曾萱 张宏国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4期21-28,共8页
渤海东部新近系成藏与断层的输导密不可分,运移断层控制下的优势运移方向是有利成藏区带及高丰度区块的关键。通过三维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识别主要运移断层,划分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及断层面与地层产状的配置类型,基于断层封堵性和... 渤海东部新近系成藏与断层的输导密不可分,运移断层控制下的优势运移方向是有利成藏区带及高丰度区块的关键。通过三维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识别主要运移断层,划分断裂带内部结构单元及断层面与地层产状的配置类型,基于断层封堵性和断层—地层配置对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主力烃源岩接触面积大、晚期活动性较强的大型断层为主要的运移断层,其断裂带是由中部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诱导裂缝带等不同结构单元组成的复杂地质体;综合岩性配置、产状配置、泥岩涂抹、断裂性质及断面应力等多种因素,对主要断层进行了新近系侧向封堵性的模糊综合判定,结果表明渤东低凸起、庙西北凸起、渤东凹陷东侧缓坡带为油气有利的运聚区带;进一步利用断层面形态与地层产状配置精细刻画寻找油气高丰度区块,与油田勘探实践吻合度较高。上述研究提出了对区域优势成藏区带和具体高丰度区块的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勘探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东部新近系 断裂带内部结构 模糊评价 有利成藏区带 优势运移方向 高丰度区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