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为例
1
作者 杨思博 李美俊 +4 位作者 王延山 肖洪 黄双泉 康武江 王方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84,共12页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 有效判识天然气来源和生-运-聚特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天然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了解决断陷湖盆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天然气成因类型多样导致的气源判识和资源评价具有多解性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欢喜岭地区为例,根据典型断陷湖盆有效烃源岩分类和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方法,开展了气源研究,并基于典型剖面烃源岩生气、运聚动态模拟,总结了天然气动态成藏模式,并指明下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是主要烃源岩层,不同构造位置形成的烃源岩类型不同,包括腐殖型、腐泥型烃源岩,分别生成了油型气、煤型气;②形成的各类天然气在复杂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中运移、汇聚,形成混合成因天然气气藏;③欢喜岭地区具有2个运聚系统,系统Ⅰ为西部斜坡带-双台子构造带上的砂四上亚段运聚系统,为油型气近源成藏,其余区域为系统Ⅱ,为油型气和煤型气远距离运移成藏;④欢喜岭地区天然气藏为单凹陷、多源晚期成藏,气源岩空间差异分布和复杂的断裂系统共同控制了该区气藏成因类型多样性和分布复杂性。结论认为,断陷湖盆天然气成藏生-运-聚动态模拟明确了辽欢喜岭地区的天然气气源,指明了靠近洼陷内部的东部陡坡带为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其成果也为其他断陷湖盆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气源对比 天然气成因类型 生-运-聚模拟 有效烃源岩 混合成因气藏 辽河坳欢喜岭
下载PDF
断陷湖盆水道型湖底扇沉积储层预测——以莱州湾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2
作者 王志萍 官大勇 +2 位作者 郑敬贵 付鑫 王启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7,共9页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 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沙三段发育大型水道型湖底扇岩性圈闭,成藏背景较好,勘探潜力较大,但湖底扇沉积特征不明确,储层分布难以精细刻画,制约了勘探的进程。因此,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以不同重力流水道类型地震相分析为基础优选敏感属性,平面剖面结合精细刻画湖底扇的展布,最终确立有利储层发育区的技术思路,以期为研究区湖底扇型岩性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有利的支持。分析认为,湖底扇水道具有中−弱振幅、杂乱反射特征,与湖相泥岩的平行连续、强振幅反射具有明显差异,以此为基础优选分频倾角相干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地震结构属性及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技术对湖底扇边界以及内幕水道进行刻画。其中,限制水道复合体及叠置水道复合体砂岩厚度大,两类水道发育区域是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发育区。限制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1断裂坡折带下,水道厚度及宽度较大;叠置水道复合体分布在F2断裂坡折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型底扇 沉积储层预测 断陷湖盆 沙三中亚段 莱州湾凹
下载PDF
小型断陷湖盆特殊低位地质体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以泌阳凹陷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蒋恕 王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68,584,共5页
海相盆地及大型陆相盆地中一些低位扇体往往与油气富集有关。鉴于小型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中低位地质体特征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在研究小型断陷湖盆过程中引出了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概念,并在典型小型断陷湖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的... 海相盆地及大型陆相盆地中一些低位扇体往往与油气富集有关。鉴于小型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中低位地质体特征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在研究小型断陷湖盆过程中引出了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概念,并在典型小型断陷湖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找到了一些特殊低位地质体。这些特殊低位地质体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地震反射呈双向下超结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呈箱型或钟型,电阻率测井曲线呈指状形态;均方根振幅体与其周围振幅明显不同;经测井约束反演的波阻抗明显比周围数据体大。这些地球物理特征不仅能证实特殊低位地质体找寻的可靠性,也是找寻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特殊低位地质体 泌阳凹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地球物理特征 断陷湖盆 特征研究 地质体 低位
下载PDF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65
4
作者 李思田 潘元林 +3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解习农 王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2-598,共7页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 近十余年来世界和我国隐蔽油藏勘探取得了巨大进展 ,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断陷湖盆在我国东部含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居首位 ,控制层序形成演化的诸因素中 ,构造、古气候和在区域古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对湖盆的类型和演化起着决定作用 .需要按照断陷湖盆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建立有预测功能的层序构成模式 .在成熟的勘探区 ,重新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进行体系域精度的工业制图 ,阐明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 ,使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对圈闭定位 ,并对构造坡折带和低位域扇体给予重点注意 .用这种技术方法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勘探 地震探测 隐蔽油藏 层序地层学 坡带 古气候 构造
下载PDF
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与成藏:以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74
5
作者 王永诗 刘惠民 +2 位作者 高永进 田美荣 唐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滩坝砂是一种发育在滨浅湖高能环境的薄互层沉积,是以往未被重视的、认识程度较低的碎屑岩储集体。围绕滩坝砂成因与成藏的难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提出了滩坝砂沉积... 滩坝砂是一种发育在滨浅湖高能环境的薄互层沉积,是以往未被重视的、认识程度较低的碎屑岩储集体。围绕滩坝砂成因与成藏的难点,研究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明确了滩坝砂成藏要素与富集规律。提出了滩坝砂沉积受古地貌、古水动力(波浪、湖流)和古基准面控制的"三古控砂"机制和油气成藏受断裂裂隙、有效储层、烃源岩超压控制的"三元控藏"认识,指出断陷盆地中长期基准面持续上升,短期基准面频繁震荡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沉积,烃源岩生烃增压与成岩过程中耗水降压共同作用下的"压-吸充注"是滩坝砂岩大面积含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滩坝砂岩 三古控砂 三元控藏 东营凹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为例 被引量:74
6
作者 鲜本忠 王永诗 +1 位作者 周廷全 孙立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9-436,共8页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 基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的地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对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其地质规律。断陷伸展湖盆陡坡带上的砂砾岩体具有"平面分带、垂向分期、持续后退、继承性强"的分布特征。陡坡带的断裂结构、构造转换带、古地貌和复合基准面是影响砂砾岩体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控盆边界断层的几何形态、构造活动特点控制了盆地层序地层的构型特征;应力减弱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入盆古水系的走向及物源入口;基底沉降和隆升、同生断裂强度及断面产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古地貌控制了入盆砂体的平面展布;由不同时期不同级别基准面所形成的复合基准面控制了砂砾岩体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层序构型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济阳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及砂砾岩油气藏群 被引量:55
7
作者 潘元林 宗国洪 +2 位作者 郭玉新 姜秀芳 卓勤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23,共8页
以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强烈块断为特征的济阳湖盆的勘探面积为 2 6× 10 4km2 ,资源发现率达到 60 %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进入以岩性油藏为主的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在早第三纪湖相沙河街组和东营... 以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强烈块断为特征的济阳湖盆的勘探面积为 2 6× 10 4km2 ,资源发现率达到 60 %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进入以岩性油藏为主的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在早第三纪湖相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划分出 6个三级层序。它们具有完整的体系域构成 ,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深断陷和浅断陷两种类型。深断陷型三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油页岩有机质丰富 ,烃转化率高 ,是优质烃源岩。深断陷型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扇体包括浊积扇、扇三角洲等 ,它们与湖扩展体系域油页岩构成良好的生储配置 ,其含油率高达 90 %。这些扇体主要沿断裂坡折带发育 ,并且成群成带出现 ,形成砂岩隐蔽油气藏群 ,预测其远景资源量约为 10× 10 8t。近年来在济阳断陷湖盆应用“断裂坡折带低位扇成藏”理论指导勘探 ,获得了 2 3 5× 10 8t隐蔽油藏地质储量 ,且已生产原油 2 88× 10 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 断陷湖盆 三级层序 扩展体系域 裂坡折带 低位扇 砂岩 隐蔽油气藏群
下载PDF
断陷湖盆深水沉积地质特征与斜坡区勘探发现——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1#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3 位作者 周立宏 时战楠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基于地震、测录井、试油、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滨Ⅰ油层组为对象,开展层序划分、深水沉积相特征及模式分析,研究深水重力流规模性发育原因、储集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提... 基于地震、测录井、试油、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滨Ⅰ油层组为对象,开展层序划分、深水沉积相特征及模式分析,研究深水重力流规模性发育原因、储集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提出深水区有利储集相带的划分标准和预测方法。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滨Ⅰ油层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厚度在百米之内的五级层序;斜坡深水区沉积了一套远岸水下扇型重力流沉积,发育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等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多期多级的继承性和建设性发育特征,为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深湖相沉积序列,每一次重力流事件形成的远岸水下扇都可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类型。以含砂率较高的扇三角洲前缘主砂体作为供给物源的"跨相搬运"砂体可形成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5.1%、渗透率几何平均值为5.1×10^(-3)μm^2。明确了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及分支水道分布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斜坡区 砂质碎屑流 水下扇 岩性油气藏 沙河街组 断陷湖盆 歧口凹 渤海湾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中体系域四分性探讨──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例 被引量:31
9
作者 胡受权 郭文平 +3 位作者 颜其彬 张永贵 刘树根 童崇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层序组及进积小层序组构成。陆相层序四分体系域是一个沉积基准面旋回所引起的可容空间旋回性变化的沉积响应。对于断陷湖盆的一个完整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划分原则为:湖相厚层泥岩代表高水位体系域,它是水退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的分界;初始湖泛面之上为水进体系域,其下为低水位体系域。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的陆相层序自下而上依次由下列层序单元构成;层序界面(SB)→无湖岸上超的低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上超的水进体系域→由沉积速率缓慢的垂向加积型湖相泥质岩构成的高水位体系域→湖岸显著退却的水退体系域→层序界面(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陆相层序 体系域四分性 第三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控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鲍志东 赵立新 +5 位作者 王勇 李晓光 郝立业 刘桂珍 张震 赵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682,共7页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 断陷湖盆是我国东部新生代发育的主要含油气湖盆,探讨这类盆地储集砂体发育主控因素,对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沉积—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理论与技术,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古地貌、基准面和湖平面变化是断陷湖盆储集砂体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沉积环境,构造运动造就的古地貌影响最大。西部凹陷古近纪古地貌包括古隆起、古沟谷、古台地、古坡折和古断槽等单元类型,它们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和砂体的发育。根据构造特征,古坡折分为断阶型、陡崖型和陡坡型,它们分别对应于冲积扇-扇三角洲-远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冲积扇-近岸浊积扇沉积体系等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古地貌 坡折带 西部凹 古近系 辽河
下载PDF
断陷湖盆斜坡区油气富集理论与勘探实践——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39
11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6 位作者 蒲秀刚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陈长伟 邹磊落 郭淑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4,共12页
斜坡区是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规模增储区带。在斜坡区多年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区(大型缓坡带)具有高、中、低分异性的新认识,即高、中、低斜坡在沉降速率、沉积相序、储层物性、... 斜坡区是中国东部断陷湖盆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规模增储区带。在斜坡区多年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斜坡区(大型缓坡带)具有高、中、低分异性的新认识,即高、中、低斜坡在沉降速率、沉积相序、储层物性、生烃演化、地层压力、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等七方面的地质差异性,形成了断陷湖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其理论内涵为:高斜坡沟槽控砂,优势运移汇聚相富集;中斜坡坡折控砂,优势构造岩性相富集;低斜坡远扇控砂,优势源储耦合相富集。以此理论为指导,开展斜坡区精细勘探与钻探部署,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要勘探成果,近5年来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超过3×10~8t,发现了4个千万吨级效益建产区块和3个亿吨级规模增储区,证实了斜坡区优势相油气富集理论在规模效益增储及高效建产区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缓坡带 高-中-低分异 优势相富集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断陷湖盆萎缩期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40
12
作者 赵伟 邱隆伟 +1 位作者 姜在兴 陈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9-1027,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地层沉积体系的划分以及沉积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断陷湖盆的萎缩期也可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与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砂体展... 通过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二段地层沉积体系的划分以及沉积体系与层序格架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断陷湖盆的萎缩期也可以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与坳陷型湖盆浅水三角洲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形态和砂体展布特征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变化,并且该变化与湖盆体系域的演化有着密切联系。在低位和湖退体系域,三角洲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平面上形态与曲流河类似,有水下决口扇,单砂体厚度较大,但横向连续性差;而在湖进和高位体系域,三角洲主要发育分流河口砂坝微相,平面呈朵页状或舌状,单砂体厚度薄,但横向连续性好。浅水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受古物源、古地形、古水深和古水动力强度的共同影响,而构造运动引起的体系域和水深变化是造成三角洲阶段性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断陷湖盆 牛庄洼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操应长 金杰华 +5 位作者 刘海宁 杨田 刘可禹 王艳忠 王健 梁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综合分析开展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研究。断陷湖盆深水重力驱动沉积作用可分为滑动、滑塌块体搬运沉积和碎屑流、浊流流体搬运沉积,碎屑流与浊流之间的相互转化、浊流的超临...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和综合分析开展断陷湖盆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研究。断陷湖盆深水重力驱动沉积作用可分为滑动、滑塌块体搬运沉积和碎屑流、浊流流体搬运沉积,碎屑流与浊流之间的相互转化、浊流的超临界态与亚临界态之间的转化是深水重力流主要的动力学机制。超临界浊流的侵蚀作用控制了深水重力流水道的形成,碎屑流沉积作用不发育水道,而以舌形体沉积为特征。深水重力流沉积包含盆内和盆外两种成因,前者表现为单一舌形体或多个舌形体叠加的扇形体,后者表现为水道发育的湖底扇沉积或单一水道砂体沉积,但近岸水下扇沉积以发育无水道舌形体叠置扇形体沉积为特征。近岸水下扇沉积相带分异导致的差异成岩作用形成成岩圈闭,盆外成因的深水重力流沉积是湖盆深水砂体富集的重要原因,紧邻三角洲前缘的滑动块体沉积是被忽视的重要岩性圈闭类型,流体转化成因的细粒沉积是页岩油气潜在的"甜点"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碎屑流 深水重力流沉积 沉积模式 油气地质意义 断陷湖盆
下载PDF
断陷湖盆重力流水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化清 洪忠 +3 位作者 张晶 牛海青 苏明军 李双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4-794,7,共11页
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例,分析了断陷湖盆以沟道型砂质碎屑流为主体的重力流沉积的结构与构造、测井响应、地震相模式以及主水道的平面分布格局及纵向演化。研究发现:1以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代表的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至少包... 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例,分析了断陷湖盆以沟道型砂质碎屑流为主体的重力流沉积的结构与构造、测井响应、地震相模式以及主水道的平面分布格局及纵向演化。研究发现:1以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代表的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至少包括砂质碎屑流、滑塌、浊流等3种成因沉积类型,以沟道化砂质碎屑流为主体,悬浮组分含量高。2断陷湖盆重力流水道横断面的地震相模式有U型或V型、碟片性、蠕虫型、纺锤型(透镜状)等4种类型,很可能依次与流体能量由强而弱的变化相对应。3构造活跃期湖盆底形较陡,沿洼槽发育的重力流水道窄而顺直,对下伏地层刻蚀显著;构造相对平静期湖盆底形平坦,水道宽度及弯曲度增大,对下伏地层侵蚀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重力流水道 断陷湖盆 歧南地区 沙一段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的成岩圈闭──以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追 赵全民 +2 位作者 孙冲 王继英 古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三段现多处于晚成岩阶段“A”亚期─“B”亚期,与成岩圈闭形成关系较密切的成岩作用为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常见的胶结物以碳酸盐的分布最广、含量最高,溶解作用以晚期深埋溶解作用为主,表现为由有机质演...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三段现多处于晚成岩阶段“A”亚期─“B”亚期,与成岩圈闭形成关系较密切的成岩作用为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常见的胶结物以碳酸盐的分布最广、含量最高,溶解作用以晚期深埋溶解作用为主,表现为由有机质演化产生的酸液对碳酸盐胶结物、长石等的溶解。成岩圈闭形成的关键在于遮挡层的存在,核桃园组三段砂体相带多变,不同部位的胶结、溶解作用有所差异,在晚成岩“A”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同时进行,常在扇体中部分支河道砂体主休部位发生溶解,而在侧缘、端部及上翘方向发生沉淀胶结,形成胶结遮挡带。根据成岩圈闭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3大类,即与岩性尖灭有关的成岩圈闭、与断层有关的成岩圈闭、透镜型成岩圈闭,并可进一步细分为9个亚类。影响成岩圈闭形成的因素有沉积相、溶蚀作用、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断层作用及排替压力等,其中以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流体性质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泌阳凹 成岩作用 胶结遮挡 成岩圈闭 成因 油气藏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T-R层序的特点及其控制因素——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1 位作者 夏斌 杨伟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一般认为经典层序的湖 (海 )平面变化轨迹为正弦曲线 ,且可分出低位稳定、上升、高位稳定和下降 4个阶段。按照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每个三级层序由 3个体系域组成 ,目前也有人认为划分出 4个体系域更合适。但在断陷湖盆中 ,发育了一... 一般认为经典层序的湖 (海 )平面变化轨迹为正弦曲线 ,且可分出低位稳定、上升、高位稳定和下降 4个阶段。按照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每个三级层序由 3个体系域组成 ,目前也有人认为划分出 4个体系域更合适。但在断陷湖盆中 ,发育了一种特殊的层序 ,其湖平面变化呈折线 ,仅可分出上升阶段 (T)和下降阶段 (R) ,缺失稳定阶段 ,我们将此类层序称为T R层序。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幕式构造运动和沉积物快速充填是T R层序形成的关键。层序发育的早期阶段 ,幕式构造运动产生新生可容空间 ,决定了T旋回的发育 ,形成了以深水泥岩、页岩等沉积为特征的湖侵域 ;晚期阶段 ,沉积物快速充填减少可容空间 ,决定了R旋回的演化 ,形成了以前积式砂体为特征的湖退域。T R层序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 ,湖侵域烃源岩发育 ,湖退域储层发育 ,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层序 平面变化轨迹 幕式构造运动 控制因素 断陷湖盆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对成岩演化控制作用探讨——以东营箕状断陷湖盆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先锋 田景春 +2 位作者 陈兰 张守鹏 王伟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7-1272,共16页
以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及地球化学等分析,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层序与成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序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岩响应,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微晶方解石胶结、硬石膏... 以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及地球化学等分析,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层序与成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序部位具有不同的成岩响应,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微晶方解石胶结、硬石膏胶结、黄铁矿胶结等,湖盆扩张体系域主要发育有铁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等;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有白云石胶结、铁白云石胶结、溶蚀作用、粘土矿物胶结等;层序界面附近主要发育溶蚀现象和铁碳酸盐岩胶结现象。层序发育过程中,原始水介质条件及元素富集规律是引起早期成岩响应的主要因素,并对早期的成岩物质组分造成强烈影响;讨论了层序对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a.层序发育控制了原始成岩组分,进而控制后期成岩改造;b.早期成岩作用对层序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后期成岩改造掩盖了部分成岩响应;c.层序界面通过河流作用、沉积间断减缓压实作用、后期成岩流体的侵入作用对成岩演化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成岩演化 断陷湖盆 沙河街组 早期成岩 成岩响应
下载PDF
箕状断陷湖盆湖底扇特征及油气勘探——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腾格尔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广坡 王天奇 +2 位作者 李林波 李书民 李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9,共7页
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为例,通过对腾格尔组二段湖底扇砂岩体的岩石学、结构、构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赛汉塔拉凹陷湖底扇比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以及非典型浊积岩"AAA"、"ABABAB"序等沉积特征... 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为例,通过对腾格尔组二段湖底扇砂岩体的岩石学、结构、构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赛汉塔拉凹陷湖底扇比较发育,具有典型浊流沉积所形成的鲍马序列以及非典型浊积岩"AAA"、"ABABAB"序等沉积特征,在沉积结构上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的粒度分布特征,并具有丰富的浊流沉积构造现象。湖底扇主要发育在凹陷缓坡带扇三角洲前缘同沉积断裂形成的断裂坡折带下部,以及陡坡带控盆边界断裂下降盘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前端的洼槽区。湖底扇的形成与同沉积断裂的长期活动密切相关,规模大小受断裂活动、古地貌坡度、物源供应等因素控制。湖底扇砂岩体具有毗邻烃源岩,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运移和聚集条件好等优越条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断陷湖盆 底扇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油气勘探 赛汉塔拉凹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T-R旋回沉积层序与研究实例 被引量:47
19
作者 郭建华 宫少波 吴东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4,共7页
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等均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沉积盆地,因此,沉积层序的内部构成及层序边界发育特征也不同。在这种湖盆中,不适合于直接套用“Vail学派”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但其基本原理仍可应用。以... 陆相断陷湖盆的沉降机理、湖盆形态等均有别于其它类型的沉积盆地,因此,沉积层序的内部构成及层序边界发育特征也不同。在这种湖盆中,不适合于直接套用“Vail学派”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模式,但其基本原理仍可应用。以东濮断陷盆地为例,分析了盆内构造-沉积旋回之内的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这种层序由湖进体系域(LTS)与湖退体系域(LRST)组成。LRST中发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砂体。由于断陷湖盆的边缘坡度陡峭,以及湖平面升降幅度有限,因此,叠加于构造-沉积族目之上的更高频T-R旋回层序缺乏I型层序边界,控制T-R旋回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区内构造(断层)的幕式活动,而更高频的T-R旋回的形成则与米兰柯维奇气候旋回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断陷湖盆 旋回沉积层序 沉积构造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聚集规律——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巍 刘招君 +1 位作者 董清水 方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 松辽盆地早期断陷湖盆样式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存在二型四式构造样式 :即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单断型断陷盆地 ,有补偿断层和无补偿断层的复合型断陷盆地。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层序形成一套区域生储盖组合 ,其中 ,发育在TST和HST之间的最大密集段为主力生油层 ,也是良好的盖层 ;而LST、TST底部、HST顶部及RST通常发育有利储层。它们的规律性配置可构成上生下储、下生上储、侧生侧储和自生自储四种有利的生储盖层组合类型。每个体系域中都有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是HST的主要类型 ,RST中可以找到不整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格架 充填序列 油气聚集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