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门峡断陷盆地及邻区深部结构及成因——来自深地震反射与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1
作者 何发岐 於文辉 +3 位作者 马超 张世晖 黎小伟 刘德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8-1100,共13页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断陷盆地 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 负花状构造 莫霍面滑脱层 弧形
下载PDF
断陷盆地陡坡带新近系目标圈闭优势运移路径与汇聚能力分析: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
2
作者 张捷 于海波 +2 位作者 彭靖淞 肖锦泉 岳军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划分了优势充注段,进而在断层充注段控制下开展了油气运移模拟。研究表明:(1)陡坡带汇聚体系由深层聚烃砂体、边界大断层、浅层晚期断层3个部分组成。(2)汇聚体系中3个部分的各自优势汇烃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主要运移路径,最终体现在与目标圈闭搭接的断层充注段上;庙西北凸起东侧主干运移断层中段为强充注区,北段为中等充注区;次级运移断层中4,6,8号断层发育强充注段,1,2,11号断层发育中等充注段。(3)构造层运移模拟发现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中段发育油气聚集区,东侧发育2条主要运移路线,同时南侧发育1条主要运移路线;3号典型砂体发育4个汇聚区,其中汇聚区C为汇聚能力最强区域。研究成果可为目标区井位部署提供参考,技术方法可为油气汇聚成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体系 运移路径 充注段 运移模拟 庙西北凸起东侧 陡坡带 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中国石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勘探转型发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 刘超英 程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2,共11页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勘探,在我国东部陆上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实现了效益增储,并在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拓展,页岩油正成为战略接替资源,但也面临着具有引领意义的发现少、发现后规模展开难度大、对关键勘探技术支撑...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勘探,在我国东部陆上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实现了效益增储,并在新区带、新类型、新层系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拓展,页岩油正成为战略接替资源,但也面临着具有引领意义的发现少、发现后规模展开难度大、对关键勘探技术支撑的依赖显著增加、资源品质下降、勘探成效下降的高质量勘探压力。通过系统剖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所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勘探发展形势与勘探潜力,明确了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及举措。中国石化东部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具有石油勘探发展的资源优势、理论技术优势,是持续增储的“压舱石”。勘探工作必须正视勘探的阶段性、长期性、多资源并存的客观特点,树立富油气盆地勘探无禁区的理念,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常规与非常规、精细勘探与规模拓展勘探、地震部署与提效勘探、工程技术与突破转化等关系是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持续优化常规与非常规差异化部署、提升高精度高密度地震勘探、突出剩余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优化“三新”领域突破部署和一体化评价是勘探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加强勘探基础工作、勘探技术迭代升级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运行是实现高质量勘探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化 东部断陷盆地 成熟探区 勘探实践 转型发展 统筹勘探
下载PDF
断陷盆地复杂地表潜山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李海东 王瑞贞 +6 位作者 张学银 晏丰 张万福 王冬雯 刘颖 王金宽 王泽群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6期773-784,共12页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勘探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断陷盆地复杂潜山勘探领域的典型代表,华北探区在“十三五”期间针对超大型城矿区、巨厚火成岩覆盖区等复杂地表采集难、静校正效果差、深潜...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复杂地表条件对地震勘探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勘探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断陷盆地复杂潜山勘探领域的典型代表,华北探区在“十三五”期间针对超大型城矿区、巨厚火成岩覆盖区等复杂地表采集难、静校正效果差、深潜山及内幕成像精度低、裂缝预测精度低等严重制约勘探进程的问题开展了专题技术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表区激发点优化技术、多道匹配追踪近地表Q值反演及三维建模技术、多期次三维空变时差校正技术、地震与非地震联合“两步法”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层速度校正等复杂地表区潜山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在华北探区杨税务潜山带、束鹿西斜坡潜山带、乌兰花凹陷等多个区带中实践并推广应用,得到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地震资料频宽拓展了10~15 Hz,地震成果资料信噪比提高了2倍,潜山面埋深3000 m以浅对井误差小于0.7%,3000 m以深对井误差小于1%,提高了复杂潜山及内幕深度偏移成像精度及非均质储层预测符合率,非均质储层预测符合率达到79.5%,多口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实现“十四五”期间类似领域的油气勘探突破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城矿区 巨厚火成岩覆盖 断陷盆地 深潜山及内幕
下载PDF
高—过成熟陆相断陷盆地页岩与海相页岩储层特征对比——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仁文 肖佃师 +1 位作者 卢双舫 周能武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52-63,99,共13页
我国陆相断陷盆地含气页岩发育广泛,以往主要作为气源岩研究,对其储集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亟须开展相应研究来明确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选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利用有机地化、全岩... 我国陆相断陷盆地含气页岩发育广泛,以往主要作为气源岩研究,对其储集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亟须开展相应研究来明确陆相断陷盆地页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选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与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利用有机地化、全岩分析、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对比研究高—过熟陆相断陷盆地和海相含气页岩储层特征差异并探讨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沙河子组页岩形成环境多样,有机质类型以Ⅲ型(腐殖型)为主,黏土矿物含量高,胶结石英发育,黏土相关孔和石英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比表面积小但孔径大,储层发育受压实作用、黏土矿物转化和煤层发育的控制;龙马溪组页岩形成于陆棚环境,有机质类型以I型(腐泥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生物成因石英含量高,有机孔和黏土相关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主控孔隙发育。整体上,沙河子组页岩储层发育条件稍差于龙马溪组,但平原沼泽微相页岩紧邻煤层发育,自生胶结石英发育、伊蒙混层比例高,储层有机质丰度高、可压性好、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较大、孔隙发育较好,可作为潜在有利目标开展进一步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发育 储层差异 龙马溪组 沙河子组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水琳 马丽娜 +3 位作者 王妍 李成荣 刀明宽 刘云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 [目的]揭示断陷盆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区土壤养分、酶活性特征,筛选修复效果较好的模式,为石漠化修复治理提供科技支撑。[方法]以典型断陷盆地云南省建水县为研究区,探究4种植被修复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自然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酶活性特征(淀粉酶、脱氢酶、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FDA水解酶、脲酶)。[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81,1.89,0.41 g/kg,有机碳、全氮含量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全磷含量为干香柏纯林下最高;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C∶P与N∶P最高,C∶N最高的为柏木+银木荷混交林。土壤淀粉酶活性为干香柏人工纯林最高,自然恢复植被恢复下最低,其余酶活性均为自然植被恢复下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pH值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且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主要养分因子为全氮,解释了72.3%的土壤酶活性变异。[结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不同,经18 a植被修复后,自然植被恢复和干香柏人工纯林两种修复模式下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是该地区较为合适的植被修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化学计量特征 酶活性 断陷盆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断陷盆地顺向断阶带油气充注期次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文璠 罗群 +5 位作者 董雄英 邱兆轩 贺小标 王仕琛 张宏利 张泽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多发育断阶带构造,其中顺向断阶带比例较高,其时空配置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成藏条件对区域油气勘探地质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研究难度大。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顺向断阶带,为了进一步明确其... 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多发育断阶带构造,其中顺向断阶带比例较高,其时空配置关系和油气成藏期次、成藏条件对区域油气勘探地质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但研究难度大。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顺向断阶带,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油气成藏模式和充注期次,以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主要目的层,选取歧东3-1井、张10井和埕海16井分别代表断阶区的低、中、高断阶,通过储层显微岩相观察、流体包裹体鉴定、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GOI统计分析等技术,对埕北各区不同充注期的油气性质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激光拉曼测试对张10井和歧东3-1井单个包裹体的气体成分进行有效识别,结合歧东3-1井单井埋藏史、古地温史图和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出埕北断阶区的具体油气成藏时间,并在调研和样品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埕北区的烃源岩、储集层、保存和运聚4个成藏要素条件。研究区储层存在2期充注:第一期油气具体成藏时间在东营末期—馆陶初期,约16 Ma左右;第二期成藏时间在明化镇初期,从6 Ma左右开始延续至今。研究区具有多套生储盖层,发育的断阶构造对源储的沟通和油气的封堵、保存和运聚成藏起到控制作用;区域成藏条件较为成熟,在油气成藏过程中体现出双源供烃、多期成藏的横向运聚模式和断砂耦合、接力爬坡的纵向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油气运聚模式 油气成藏 顺向阶带 歧口凹 渤海湾盆地 断陷盆地
下载PDF
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及其地形分异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锦宇 关颖慧 吴秀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67-8180,共14页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途径。以喀斯特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三个维度选取11个评价因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区200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途径。以喀斯特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社会、景观格局三个维度选取11个评价因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区200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格局,并基于地形位指数系统揭示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生态风险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喀斯特断陷盆地的景观生态风险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整体好转。(2)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呈现出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南部更甚。2000和2005年,研究区高、较高景观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2010年及其以后,高风险区面积显著减少,低风险区面积显著增加,但南部个别区县的风险水平未明显改善。(3)20年间,除建设用地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水平均显著降低。到2020年,耕地、林地、草地均主要分布在风险水平较低的区域,而建设用地在高风险区的面积仍高达43.43%。(4)景观生态风险在不同地形位梯度的变化随时间推移有显著差异。研究初期,各风险区对地形的选择性较强,低、较低风险区在中、低地形位区间的分布优势较强,高风险区倾向分布在高地形位区间;随时间推移,不同等级风险区对地形的选择性减弱,地形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逐渐减小,人类活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断陷盆地 空间主成分分析 景观生态风险 地形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的喀斯特关键带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以蒙自喀斯特断陷盆地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金珂 蒲俊兵 +1 位作者 李建鸿 张陶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108,共15页
以蒙自喀斯特断陷盆地为例,利用CLUE-S模型设置自然演化、微度、适度、强力生态治理情景并探究2030年不同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权衡与协同特征。结果表明:(1)2018年蒙自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水量、覆盖型喀斯... 以蒙自喀斯特断陷盆地为例,利用CLUE-S模型设置自然演化、微度、适度、强力生态治理情景并探究2030年不同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权衡与协同特征。结果表明:(1)2018年蒙自喀斯特断陷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水量、覆盖型喀斯特区土壤保持量、裸露型喀斯特区土壤保持量、食物供给量分别增加了13.98%、38.97%、23.04%、25%、105.43%,且各种服务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2)随着生态治理力度加大,2030年NPP和土壤保持量不断增加,产水量不断减少,食物供给量在强力生态治理情景下减少,在其他三种情景下增加;(3)NPP与产水量、食物供给量为权衡关系,与土壤保持量为协同关系;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为权衡关系,与食物供给量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量与食物供给量为权衡关系;(4)相较于2018年,适度生态治理情景下四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调性最好,是较为合理的生态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系统 CLUE-S模型 权衡与协同 喀斯特断陷盆地
下载PDF
岩溶断陷盆地湿地成因类型及水流系统特征研究
10
作者 张华 王波 +6 位作者 高瑜 康晓莉 王宇 刘绍华 康晓波 罗为群 赵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2-684,共13页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 云南断陷盆地岩溶湿地众多,是云南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各种原因,造成湖泊淤积、水面面积缩小以至消亡,滇东地区的湖泊退化较为明显,近30年内有20多个天然湖泊过早消亡。文章开展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内具有代表性的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三种类型典型岩溶湿地研究,主要研究湿地的成因类型及特征、湿地“三场”(径流场、水化学场、温度场)特征,分析岩溶断陷盆地内天然形成的湿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环境影响因素及定量评价水环境质,以及岩溶湿地自然及人为影响因素、影响形式、作用强度、效应和水源减小、污染加剧、水质下降、湿地萎缩等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海湖泊退化型(杞麓湖湿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质水量是其退化的主要原因;泸西地下水聚积型(黄草州湿地)受湿地内地下补给、净化、修复,水质总体较好;宣威地下河淤塞型(格宜串珠状湿地)受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总体丰富。文章研究成果为岩溶断陷盆地湿地的保护、科学研究、利用、生态修复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类型 湿地特征 水流系统 水环境 湿地修复 岩溶断陷盆地
下载PDF
吉安断陷盆地东缘电性构造及热储分析研究
11
作者 王海红 王永洋 +2 位作者 陈江源 许第桥 陈志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5期631-636,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备受重视。为了探查吉安断陷盆地的热储资源,分析该区域的地热特征,为地热开发工作提供依据,以吉安断陷盆地东缘电性及热储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备受重视。为了探查吉安断陷盆地的热储资源,分析该区域的地热特征,为地热开发工作提供依据,以吉安断陷盆地东缘电性及热储构造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方法,对盆地东缘研究区内的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以及地热条件,依照地热系统划分依据,讨论了研究区内的拥有热储的可能性。本文依据反演电阻率剖面图推测出2条断裂,有效识别出了区域的沉积岩及变质岩地层;其次,结合低温热水型传导类地热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研究区内的热储条件,分别指明了研究区内“热、储、通、源”所对应的构造特征,推测一处重点地热区域;最后,本文认为CSAMT能够有效区分研究区内的电性层及构造展布特征,适用于地热勘查工作;同时吉安断陷盆地拥有深部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前景,对今后的地热资源开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地热勘查 吉安断陷盆地 低温地热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格局演变与生态安全评价
12
作者 程研 关颖慧 吴秀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71-9485,共15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重要性与脆弱性并存,研究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对当地土地利用高效管理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的喀斯特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土地利... 喀斯特地区生态重要性与脆弱性并存,研究喀斯特断陷盆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对当地土地利用高效管理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的喀斯特断陷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安全指数,系统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安全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如下:(1)林地、草地、耕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超过96%。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和2015—2020年,空间上表现出整体稳定而局部变化剧烈的特点,以退耕还林还草和林地向草地转换为主,耕地面积在过去20年共减少了386.62 km^(2)。(2)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上升,景观蔓延度下降。林地的最大斑块面积比例下降而草地上升,多数用地的斑块密度上升而集聚度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整体优化,但破碎化趋势明显,尤其是林地、耕地和草地。此外,建设用地呈连片化扩张。(3)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一般安全及以上安全区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62.35%上升到2020年的98.11%。在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推动下,南部的生态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推动空间格局从“北高南低”逐步转向“南北相对均衡”。景观生态安全水平的空间集聚性明显,高-高值集聚区主要在北部而低-低值集聚区主要在南部,需进一步推动北部生态保护以保障其生态屏障功能的发挥,并加强南部生态修复来提升其生态安全水平。此外,需持续推进石漠化治理并合理调控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来维持生态安全水平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安全 喀斯特断陷盆地 石漠化治理
下载PDF
云南岩溶断陷盆地植被演替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13
作者 胡林安 邱江梅 李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3-1223,共11页
岩溶断陷盆地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植被恢复是该地区生态重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文章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云南省泸西县岩溶断陷盆地5种不同演替阶段(玉米地、人工林、草地、灌木林、原始林)不同土层(0~10、10~20 cm)的土壤... 岩溶断陷盆地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植被恢复是该地区生态重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文章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云南省泸西县岩溶断陷盆地5种不同演替阶段(玉米地、人工林、草地、灌木林、原始林)不同土层(0~10、10~20 cm)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C(碳)、N(氮)、P(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旨在探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垂向分布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管理及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演替年限的增长,土壤SOC(土壤有机碳)、TN(总氮)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且主要表现在0~10 cm深度土层上,而TP(总磷)含量存在波动,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各演替阶段0~10 cm土层的SOC、TN含量数值上均要高于10~20 cm土层,除原始林地以外,其余演替阶段不同土层间T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上,C/N、C/P、N/P均与土壤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P、N/P与土壤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TP含量与C/N、C/P和N/P无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显著影响研究区土壤SOC、TN和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断陷盆地 植被演替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鲁中地区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凯 路兵 徐飞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为了阐明鲁中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水质安全性,本次研究系统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分级,揭示地下水水质安全性... 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环节。为了阐明鲁中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水质安全性,本次研究系统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分级,揭示地下水水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预警等级分为巨警、重警和中警3个级别。其中,巨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极不安全;重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巨警区外围约5km范围,地下水水质不安全;其他地区为中警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地下水水质临界安全。该研究可为鲁中地区泰安-莱芜断陷盆地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安全性 污染风险 地下水 污染预警 水源地 泰安-莱芜断陷盆地 鲁中地区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勘探技术” 入选“2022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
15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1,共1页
中国地质学会近日公布2022年度中国“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完成的“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勘探技术”入选“2022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这是胜利油田首次获此殊荣。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科技 勘探技术 陆相断陷盆地 济阳坳 古近系 富集机理 地质找矿
下载PDF
基于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石佛沟地热资源潜力评估
16
作者 陈秀清 王涛 +1 位作者 黄晓辉 王宝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24,共12页
针对兰州石佛沟景区地热地质条件勘探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当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问题,在充分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探测结果,推断了盆地东部南... 针对兰州石佛沟景区地热地质条件勘探研究程度较低,严重制约当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这一问题,在充分搜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探测结果,推断了盆地东部南段石佛沟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分别以深沟桥(F5)、雷坮河(F8)隐伏断裂为界,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具有明显差异性,可分为西部西固城区、中部七里河区、东部城关—石佛沟区;(2)平面上由西向东不同深度的热储温度呈增加趋势,垂向上2000~2500 m深度的地热增温率升高,可推断为兰州断陷盆地地热开采的基本深度;(3)东部南段的石佛沟景区潜存层状传导型地热和断裂带状地热资源,层状地下热水赋存于兰州断陷盆地南部边缘地段,断裂带状地下热水赋存于F2断裂破碎带或F2与F8断裂的交汇地段,据此推断在石佛沟景区可能存在层状和带状“复合型”地热水的富集地段。研究建议断裂带状热储层的地热水勘探开采井深度可按800~1100 m考虑,“复合型”层状热储层的勘探开采井深度可按1500~2000 m考虑;预测该地段地下热水井口出水温度可达50~60°C,单井涌水量可达500~1000m^(3)/d,热水水质可达到医疗洗浴质量标准。结果可为当地地热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传导型地热 裂带状地热 地热资源 兰州断陷盆地 石佛沟
下载PDF
吉安断陷盆地东部边缘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17
作者 张旭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10期73-75,共3页
吉安断陷盆地地层结构相对简单,东部边缘地区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文通过开展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吉安断陷盆地东部边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热流异常等因素对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关键作用。该... 吉安断陷盆地地层结构相对简单,东部边缘地区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文通过开展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吉安断陷盆地东部边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和热流异常等因素对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关键作用。该地区东部边缘存在较大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地热资源可以作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补充进行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开发潜力 地质调查 吉安断陷盆地
下载PDF
从陆内到陆缘:中国东部古近纪断陷盆地的深部背景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威 蒙轸 +8 位作者 许淑梅 李灵波 李建伟 冯怀伟 徐琦松 李萌 张海洋 吴鹏 刘智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7期1-10,共10页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讨论了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深部构造背景,在相对统一的板块构造背景中初步分析了陆缘断陷盆地和陆内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周边板块主...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演化对中国东部古近纪沉积盆地的沉降及充填具有控制作用。讨论了我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群的深部构造背景,在相对统一的板块构造背景中初步分析了陆缘断陷盆地和陆内断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周边板块主要构造运动事件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的一致性进行了简要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内的陆缘和陆内断陷盆地的沉积建造特点和沉降中心迁移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位于中国东部复杂构造体制内不同位置的陆缘与陆内断陷盆地每个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响应特征及其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将东部陆内和陆缘断陷盆地的沉积建造渐变特征或变异规律与深部构造过程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深入理解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群系的盆间关系,深入认识新生代断陷盆地浅部过程与深部过程之间的耦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陆内断陷盆地 陆缘断陷盆地 沉积特征 中国东部
下载PDF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被引量:514
19
作者 林畅松 潘元林 +3 位作者 肖建新 孔凡仙 刘景彦 郑和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半地堑盆地中可划分... 构造坡折带是指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 .渤海湾等盆地的研究表明 ,断陷湖盆中存在的构造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对层序的发育、沉积体系域及砂体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半地堑盆地中可划分出凸起 -缓坡边缘、缓坡 -洼陷边缘、陡坡 -洼陷边缘、凸起 -陡坡边缘等断裂坡折带 ,识别了“梳状构造”、“帚状构造”、“叉型构造”等同沉积的构造 (断裂 )坡折带样式 ,它们控制着特定的沉积相域和砂体的展布形式 .构造坡折带是油气藏形成的极有利地带 .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 ,如“梳状构造”等构成盆地深部预测勘探的重要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砂体预测 断陷盆地 油气预测 地层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油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66
20
作者 武晓玲 高波 +3 位作者 叶欣 边瑞康 聂海宽 卢福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类型,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湖相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埋藏较浅、普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具有巨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在与北美典型页岩油产区对比的基... 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类型,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湖相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埋藏较浅、普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具有巨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在与北美典型页岩油产区对比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页岩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带、岩石组合、储集空间类型、烃源条件等特征,将页岩油藏划分为深凹区纯泥页岩型、盐间型(盐间高压泥页岩裂缝型、盐间泥页岩夹薄砂岩裂缝型、盐间泥质云岩裂缝型)和泥页岩夹脆性层型(泥页岩夹薄砂岩型、泥页岩夹灰岩型、云质泥岩夹白云岩型)3大类页岩油藏类型,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页岩油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预测了页岩油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页岩油藏类型 有利区带 页岩油 东部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