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视域下的治疗哲学——斯多亚主义激情理论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欲波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共5页
治疗哲学的最初完整形态当属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哲学,斯多亚主义哲学作为其中一典型性代表,更是将其哲学视为一种治疗术。在他们看来,哲学治疗的最终目的(telos)是让人免除激情,最终达到不动心状态(apatheia)。在时间视域下考察,斯多亚... 治疗哲学的最初完整形态当属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哲学,斯多亚主义哲学作为其中一典型性代表,更是将其哲学视为一种治疗术。在他们看来,哲学治疗的最终目的(telos)是让人免除激情,最终达到不动心状态(apatheia)。在时间视域下考察,斯多亚主义正是通过将“现在”界定为一个“时间段”,从而将激情的治疗与认识和判断的治疗结合在一起,最终达成其哲学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治疗 斯多亚主义 激情理论
下载PDF
略论斯多亚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来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9-44,共6页
斯多亚主义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希腊化时期希腊民族精神的转换 ,也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及同时代其它哲学的思想成果。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文化背景 思想渊源 民族精神 希腊 哲学思想 个人主义
下载PDF
“基督教化的斯多亚主义”与功利主义精神——论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然情感理论
3
作者 陈晓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休谟和斯密的光芒有时竟遮蔽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全景,以致弗兰西斯·哈奇森的思想一直未受学界充分的重视。韦伯为解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考察了"天职"这一概念;同样,弗兰西斯·哈奇森在"基督教化的... 休谟和斯密的光芒有时竟遮蔽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全景,以致弗兰西斯·哈奇森的思想一直未受学界充分的重视。韦伯为解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考察了"天职"这一概念;同样,弗兰西斯·哈奇森在"基督教化的斯多亚主义"伦理与功利主义精神之间也完成了一个切换:提出了以自然性情(包括道德感在内)这一新的人学建构理论。"基督教化的斯多亚主义"伦理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基本特征。从"遵循自然"到"遵循自然情感"的新的心灵构造、自然情感和人的社会本性学说,为从注重自控与内在自由的斯多亚主义向动机论的功利主义之公共福利与进取精神的过渡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西斯·哈奇森 基督教化的斯多亚主义 自然情感 功利主义
下载PDF
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的主张
4
作者 薛宏飞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9-21,共3页
广义的希腊化时代,大一统的帝国取代了原有的城邦国家,哲学家们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思考人如何才能获得内心安宁的问题。伊壁鸠鲁学派从人的情感出发,基于人们希望获得快乐而避免痛苦的意愿,认为在满足身体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未知的事... 广义的希腊化时代,大一统的帝国取代了原有的城邦国家,哲学家们将目光转向现实生活,思考人如何才能获得内心安宁的问题。伊壁鸠鲁学派从人的情感出发,基于人们希望获得快乐而避免痛苦的意愿,认为在满足身体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对未知的事情不要妄加猜测,人的内心就可以获得安宁。斯多亚学派从理性出发,基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主张理性对欲望的克制,认为正视降临自己身上的各种不幸,通过不断的训练,就可以实现精神上的自由,进入一种内心安宁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亚主义 精神自由 快乐 理性 美德
下载PDF
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与斯多亚主义自然哲学
5
作者 陈斯一 《伦理学术》 2023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斯多亚学派的属己学说是斯多亚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相当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活动论证,体现出一种典型古希腊式的追问人类本性从而论证人类德性的伦理学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并联系斯多亚主义自然哲... 斯多亚学派的属己学说是斯多亚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相当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活动论证,体现出一种典型古希腊式的追问人类本性从而论证人类德性的伦理学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并联系斯多亚主义自然哲学和宇宙论的整体框架,以便澄清克利西波斯对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使命的理解,力图揭示出斯多亚伦理学的独特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克利西波斯 属己 自然 技艺
原文传递
情感与幸福:在斯多亚主义与纳斯鲍姆之间
6
作者 张舒奕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70-191,共22页
情感与人类的好生活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问题。在斯多亚主义哲学中,幸福是人生活的目的,是“生活得与自然一致”。根据其理性的神治论的宇宙论,“与自然一致”就是按照理性生活,将生活控制在自己的权能之内。在传统解读下,情感作... 情感与人类的好生活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问题。在斯多亚主义哲学中,幸福是人生活的目的,是“生活得与自然一致”。根据其理性的神治论的宇宙论,“与自然一致”就是按照理性生活,将生活控制在自己的权能之内。在传统解读下,情感作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不能完全被理性掌控,因此,情感是阻碍实现幸福的“疾病”,实现幸福就必须清除情感。而纳斯鲍姆不赞同这种解释下斯多亚主义对情感的完全摒弃,她给予情感更重要的地位,情感是一种主体对自己的本质性的存在状况的回应,直接面向人类生活的现实问题,因此,人类的良好生活离不开情感的参与。纳斯鲍姆将传统解读下的斯多亚主义推向了理性与情感的完全对立的极端。不过,传统解读忽视了斯多亚主义提出的“好的情感”。斯多亚主义主张清除的是“情感”,而保留了“好的情感”,它属于斯多亚主义的圣人,是对表象的正确的同意。因此,斯多亚主义并不坚持过于强的清除情感的观点,而是兼容于情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情感 幸福 好的情感 哲学治疗
原文传递
章雪富:《斯多亚主义Ⅰ》
7
作者 余友辉 《哲学门》 CSSCI 2010年第1期335-343,共9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学界逐渐对希腊化罗马哲学及早期基督教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其典型代表如包利民教授与章雪富博士主持的“两希文明哲学论丛”。《斯多亚主义Ⅰ》就是章雪富博士在经典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希腊化罗马哲学研... 新世纪以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学界逐渐对希腊化罗马哲学及早期基督教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其典型代表如包利民教授与章雪富博士主持的“两希文明哲学论丛”。《斯多亚主义Ⅰ》就是章雪富博士在经典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希腊化罗马哲学研究的结果。按照作者的介绍,此书是斯多亚研究三卷本的第一卷,除此卷探讨斯多亚主义的自然哲学与逻辑学外,待出的第二卷探讨斯多亚主义的自然法与伦理学,第三卷探讨斯多亚主义在古代晚期的演变。系统成书,则确实可称得上是填补了国内希腊化罗马哲学研究的一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西方哲学研究 早期基督教 希腊化 三卷本 自然法 经典翻译 两希文明
原文传递
略谈斯多亚主义哲学的“幸福观”
8
作者 KYUNGKUK JO 《明日风尚》 2017年第23期372-372,310,共2页
斯多亚主义哲学是晚期古希腊罗马哲学时期最大的哲学学派之一,这一哲学学派主要研究伦理哲学,幸福观是斯多亚主义哲学主要探讨的重要伦理学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幸福的实质、内涵、标准等几个方面略谈斯多亚主义哲学的幸福观。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幸福 快乐 美德
原文传递
学园怀疑主义与希腊折衷主义
9
作者 余友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在阿尔凯西劳斯把怀疑主义引入中期柏拉图主义后 ,演变出了一种独特的学园怀疑主义。不同于皮浪怀疑主义 ,它反对纯粹的“不动心”立场 ,强调在悬置中持有“合理性”的立场 ;不同于斯多亚主义 ,它反对斯多亚主义僵化独断的知识论与道德... 在阿尔凯西劳斯把怀疑主义引入中期柏拉图主义后 ,演变出了一种独特的学园怀疑主义。不同于皮浪怀疑主义 ,它反对纯粹的“不动心”立场 ,强调在悬置中持有“合理性”的立场 ;不同于斯多亚主义 ,它反对斯多亚主义僵化独断的知识论与道德观 ,强调经过悬置的知识与行动 ;在与罗马的实践理性结合后 ,它推动此后的哲学形成了折衷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凯西劳斯 折衷主义 斯多亚主义 学园怀疑主义 希腊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独特理论贡献——对黑格尔的超越及自我意识哲学的新突破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凯荣 邢学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9,共7页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任务主要在于使人及人的自...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任务主要在于使人及人的自我意识高于神及宗教,从而使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使人具有真正的主体性并获得真正的内心的安定。马克思博士论文主张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之视为真正的自我意识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伊壁鸠鲁主义 斯多亚主义 怀疑主义
下载PDF
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介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32,共10页
斯多亚主义是体现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之时代精神的主流思想,它内含的文明思想,集中表现在它的自然法与相关的世界主义思想。文章论述了斯多亚学派自然法的哲学根据及伦理内涵、自然法与罗马法的关系、自然法与世界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 斯多亚主义是体现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之时代精神的主流思想,它内含的文明思想,集中表现在它的自然法与相关的世界主义思想。文章论述了斯多亚学派自然法的哲学根据及伦理内涵、自然法与罗马法的关系、自然法与世界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并且指出这种自然法与世界主义思想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对后世的文明思想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自然法 世界主义
原文传递
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辩证进路及其批判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斌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36-43,共8页
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告别意识而步入理性精神的过渡阶段与中介环节。面对纯粹思维与个体性如何统一的难题,斯多亚主义无视个体性存在而直接返回自我内心世界,怀疑主义则在承认外在他者的前提下又不断否定他者... 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告别意识而步入理性精神的过渡阶段与中介环节。面对纯粹思维与个体性如何统一的难题,斯多亚主义无视个体性存在而直接返回自我内心世界,怀疑主义则在承认外在他者的前提下又不断否定他者,最终陷入“为了怀疑而怀疑”的二元论、不可知论。虽然苦恼意识自觉地意识到并努力融合两极之间的差异,包括宗教神秘主义转向的努力尝试,但仍无法克服自我意识的同一性难题。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从逻各斯中心主义立场来实现理性自我和解的做法,强调从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并从实践的途径克服与扬弃苦恼意识的苦恼,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斯多亚主义 怀疑主义 苦恼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激情理论的思想溯源与初步形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94-99,共6页
激情是马克思超越以往思想资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因素。与斯多亚主义规避激情转而“退居内在城堡”不同,与黑格尔过多地强调激情的否定方面进而要求控制激情相异,马克思把激情视为人对自己对象的积极追求,视为使人由受动向能动转... 激情是马克思超越以往思想资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因素。与斯多亚主义规避激情转而“退居内在城堡”不同,与黑格尔过多地强调激情的否定方面进而要求控制激情相异,马克思把激情视为人对自己对象的积极追求,视为使人由受动向能动转化的支点。作为连接受动和能动的中间项,激情所体现的感性和受动性成为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锐利武器,其所包含的能动因素则为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提供了契机。马克思抓住了这一契机,找到了“现实的个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进而迈出了哲学变革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激情 斯多亚主义 黑格尔
下载PDF
话语的奇迹——对爱比克泰德“正确运用表象”命题的一种解读
14
作者 吴欲波 曹欢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早期斯多亚主义的表象概念中蕴涵着理性的因子。爱比克泰德以表象概念中的理性因子为中介,将表象视同话语,将"运用表象"置换成"运用话语",为个人通达幸福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话语角度出发,"正确运用表... 早期斯多亚主义的表象概念中蕴涵着理性的因子。爱比克泰德以表象概念中的理性因子为中介,将表象视同话语,将"运用表象"置换成"运用话语",为个人通达幸福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话语角度出发,"正确运用表象"也即以正确的先在话语系统对受外部境遇决定的"初次出现的表象(话语)"实施改造和替换,以求得人生的自由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斯多亚主义 爱比克泰德 《哲学谈话录》 第欧根尼·拉尔修 “话语”系统 逻各斯中心主义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多亚哲学
15
作者 吴琦燕(译) 梁中和(校) 《伦理学术》 2023年第1期85-105,共21页
古代斯多亚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既有追随者也有批评者。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和科洛西奥·萨卢塔蒂,他们以对西塞罗和塞涅卡的阅读为基础,赞美了斯多亚哲学的许多方面。塞涅卡吸引了很多人文主义者的关注,成为各种传记和评注... 古代斯多亚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既有追随者也有批评者。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和科洛西奥·萨卢塔蒂,他们以对西塞罗和塞涅卡的阅读为基础,赞美了斯多亚哲学的许多方面。塞涅卡吸引了很多人文主义者的关注,成为各种传记和评注的主题。然而,斯多亚哲学也有其批评者,从采取伊壁鸠鲁观点的洛伦佐·瓦拉,到捍卫其柏拉图立场的马西里奥·斐奇诺。而希腊作家如第欧根尼·拉尔修和爱比克泰德的复原和翻译则扩展了关于斯多亚哲学的知识。尽管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将斯多亚主义与西塞罗和塞涅卡联系在一起,但后人又使芝诺和克利希波斯重返中心。即使塞涅卡与圣保罗的通信被认为是伪造的,他也依然很重要,还是吸引了伊拉斯谟、约翰·加尔文和贾斯图斯·利普修斯的关注。因为利普修斯,斯多亚哲学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的《论一致性》创立了后来被称为新斯多亚主义的学说,他在1604年出版的两本斯多亚主义手册,首次或多或少地汇集了斯多亚哲学所有的现存证据。与他同时代的米歇尔·德·蒙田和纪尧姆·杜维尔用地方语言呈现了斯多亚派的思想,并重新强调了斯多亚主义的实践取向。17世纪早期,亚当·布尔修斯、卡斯帕·西奥普斯和伊萨克·卡索邦与利普修斯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这整个时期的一个持续主题是斯多亚主义与基督教的兼容性,到这一时期结束时,它们全然断开了联系,为18世纪斯多亚主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形式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人文主义 伊壁鸠鲁主义 唯物主义 无神论
原文传递
早期斯多亚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16
作者 陶涛(译) 《伦理学术》 2023年第2期127-143,共17页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应该是历史中影响了斯多亚派的道德和心理思想样貌的理论之一,即便它的影响更应在每一个具体案例中得到阐释,而不是在普遍意义上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在讨论了陈述文献证据过程中所引起的方法论问题之后,我将关注亚...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应该是历史中影响了斯多亚派的道德和心理思想样貌的理论之一,即便它的影响更应在每一个具体案例中得到阐释,而不是在普遍意义上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在讨论了陈述文献证据过程中所引起的方法论问题之后,我将关注亚里士多德遗留下来的哲学议题、人类灵魂结构问题,以及品格与情感理论。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对斯多亚派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主题与概念,还在于他们接受了亚里士多德讨论过却最终拒斥的选项,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大多作品都有一种辩疑的性质。尤其是,斯多亚派受到了亚里士多德一些思考的影响,在这些思考中,他对斯多亚派的哲学英雄——苏格拉底的相关立场进行了讨论、接纳或拒斥(特别是在《论灵魂》第2卷第9—10章与《尼各马可伦理学》第7卷第1—11章之中)。由此来看,亚里士多德的遗产似乎比之前设想的更能解释斯多亚派道德心理学的独特特征,尤其是其苏格拉底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苏格拉底 幸福 美德 灵魂 品格 情感 意志薄弱
原文传递
Female Voi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in the View of Synaesthesia
17
作者 CHEN Ying-x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6期847-851,共5页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American ethnic Mexican female writer Sandra Cisneros probes into Latino American’s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Latinas’ gender identity.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linked together starting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period. In the neuropsychological domain, synaesthesia allows people to combine several perceptions together; while in literature, it magically melts the “voice” of the author’s into the works. To interpret the female voice of the boo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ice of poverty and distress, of pursuing ethnic equality, and of pursuing female independ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synaesthesia, so as to reveal Sandra Cisneros’s feminist voice on the reflections of ethnic Mexican female values by her beautiful naive poetic language, with a pure and innocent 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AESTHESIA psychological aesthetics analysis female voice
下载PDF
效果、意义与生命——论德勒兹《意义的逻辑》中的事件理论
18
作者 闫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事件”是德勒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意义的逻辑》中,德勒兹曾借助斯多亚主义的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系统论述事件概念。首先,事件绝不是事实或事故,而是无形的效果和尚未现实化的事态;其次,事件是动词,是充满悖论的意义;最... “事件”是德勒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意义的逻辑》中,德勒兹曾借助斯多亚主义的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系统论述事件概念。首先,事件绝不是事实或事故,而是无形的效果和尚未现实化的事态;其次,事件是动词,是充满悖论的意义;最后,德勒兹认为要将生命把握为事件,人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物理实体,而是一系列变化与行动。更重要的是,事件不仅是一个理论对象,还是一种思想范式。在阿特里奇、罗纳、伊格尔顿等人的文学原理构建和文学批评操演中,事件理论不断与其他理论话语遭遇,已然成为一股极具启发性的文学批评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斯多亚主义 事件 效果 意义 生命
原文传递
19
作者 邓安庆 《伦理学术》 2023年第1期1-2,共2页
纯属巧合,无因无缘,在责任编辑传给我第14卷《伦理学术》清样上的“主编导读”栏目下,出现了一个“世”字,主持本卷和下一卷“斯多亚主义伦理学研究专栏”的陶涛教授见之则及时幽默地告诉我,他去寻找“世”文未得,问我下一卷的“导读”... 纯属巧合,无因无缘,在责任编辑传给我第14卷《伦理学术》清样上的“主编导读”栏目下,出现了一个“世”字,主持本卷和下一卷“斯多亚主义伦理学研究专栏”的陶涛教授见之则及时幽默地告诉我,他去寻找“世”文未得,问我下一卷的“导读”是否以“界”为题。我想,何乐而不为呢?本卷主旨本就为不可理喻的“世”相而作。此“世”怎么了?他“世”根本与你“世”我“世”无关,那么,在“世”中还有可能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多亚主义 伦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 导读
原文传递
合乎自然与合乎天道:古典德性论的好生活及其实现方式
20
作者 陈治国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7,161,共11页
作为中西古典伦理政治哲学领域的德性论传统的各自重要代表,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在一种广大无外的、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宇宙视域下,分别将人类个体的好生活规定为“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并且提出了“天下仁义”或“世界正义”... 作为中西古典伦理政治哲学领域的德性论传统的各自重要代表,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在一种广大无外的、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宇宙视域下,分别将人类个体的好生活规定为“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并且提出了“天下仁义”或“世界正义”的命题。不过,由于两个学派对作为宇宙基本运作原理的“天”或“天道”与宇宙之自然以及同之密切相关的人类之自然本性持有不同理解,两种好生活的发展路径——亦即人的自然本性尤其是核心本性的实现方式——体现出一定分野。而无论早期斯多亚主义的世界正义观,还是早期儒学的天下仁义论,既不是规范主义的、他律的,也不是完全利他主义的,乃是一种自我完善论或自我实现论。此外,两个学派对于两种共同体以及两种人类个体身份的区分,也为追求好生活的个体应该如何在凡俗世界中进行非凡俗的慎思与行动,提供了富有洞见的深刻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斯多亚主义 早期儒学 合乎自然 合乎天道 世界正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