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失误的唯物史观反思 |
江丹林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
1995 |
0 |
|
2
|
制度创新与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实行和变革 |
陈之骅
沈宗武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3
|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
闻海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4
|
邓小平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两种理解和两种模式 |
叶平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5
|
对中东欧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 |
马细谱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6
|
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回顾 |
刘克明
|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社会主义学说学习札记 |
何步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8
|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
冯贵贤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9
|
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丰硕成果——《社会主义:在历史与未来之间》评介 |
黄宪起
|
《理论视野》
|
2002 |
0 |
|
10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
江丹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
1998 |
0 |
|
11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综述 |
郑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2
|
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潮流 |
李克
|
《江西社会科学》
|
1987 |
0 |
|
13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考──读《东方复兴之路》 |
魏金伦
|
《学术界》
CSSCI
|
1997 |
0 |
|
14
|
新书介绍──《斯大林政治评传》 |
康绍邦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5
|
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
何伟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6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探源 |
江丹林
吴毅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7
|
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根源 |
刘克明
|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8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观意义——“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 |
江丹林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9
|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两次曲折的反思──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
江丹林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
1996 |
2
|
|
20
|
研究建设逻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
阎长贵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