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渊源与本土诉求:从《新华文学大系》看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经典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6,共8页
2012年以来新加坡"世华文学研创会"编撰出版的《新华文学大系》陆续问世,其建构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典的意图与策略十分明确。一方面它继承了中国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界以文学大系确立文学经典,进而书写文学史的传统;另一方面... 2012年以来新加坡"世华文学研创会"编撰出版的《新华文学大系》陆续问世,其建构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典的意图与策略十分明确。一方面它继承了中国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界以文学大系确立文学经典,进而书写文学史的传统;另一方面又通过本土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文本经典范式的生成表达了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追求国家意识与华族文化特质相统一的本土诉求。正因如此,《新华文学大系》对当代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典的建构正是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中国渊源与本土诉求之间的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大系》 新华文学 文学经典 中国渊源 本土诉求
下载PDF
认同“点染”与本土强化——论新华文学中的鱼尾狮意象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崇科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2-20,共9页
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形象标志,充满了丰富的少为人知的吊诡。即使是梳理现有的文学书写,它们对鱼尾狮的本土意象叠加、冲突等也令人兴趣盎然。从见证、记载历史,到对自我、族群文化困境与危机的忧心,再到想当然地对自然生态的捍卫,再到... 鱼尾狮作为新加坡的形象标志,充满了丰富的少为人知的吊诡。即使是梳理现有的文学书写,它们对鱼尾狮的本土意象叠加、冲突等也令人兴趣盎然。从见证、记载历史,到对自我、族群文化困境与危机的忧心,再到想当然地对自然生态的捍卫,再到国家、政治、文化认同的变迁,鱼尾狮显然从它诞生时的文化意义上的瘦弱到如今变得羽翼渐丰;但同时,其中的吊诡却也如影相随,“纪恶”的同时却也加强了“恶”,反思其缺憾和内在认同的同时,却也强化了它的文化意涵。本文力图剖析新华文学中这个独特的本土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尾狮 新华文学 本土强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世界华文文学”/“华语语系文学”视野下的“新华文学”——以《备忘录——新加坡华文小说读本》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共7页
对于全球性的语种文学华文文学,海内外学界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命名方式,一种以中国大陆学者为主,倾向于将这种文学命名为"世界华文文学",另一种以海外学者为主,热衷于把这种文学命名为"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 对于全球性的语种文学华文文学,海内外学界目前有两种主要的命名方式,一种以中国大陆学者为主,倾向于将这种文学命名为"世界华文文学",另一种以海外学者为主,热衷于把这种文学命名为"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本文通过对"世界华文文学"与"华语语系文学"两种命名的历史梳理和特征概括,对两者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文学(新华文学)重要选本的解析,阐释了"新华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两种不同文学谱系下的处境和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华语语系文学 新加坡华文文学(新华文学)
下载PDF
“雨后薄暮里的宁静”——解读新华文学《风沙雁文集》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少英 张蕾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4年第1期77-82,共6页
风沙雁是新加坡一位成绩瞩目的华文作家,他的作品充盈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本国文化日渐衰弱原因的思索。文章从内容的多样性、自我直观的抒情方式、富有南洋风情的中华神韵语言等方面对《风沙雁文集》进行解读... 风沙雁是新加坡一位成绩瞩目的华文作家,他的作品充盈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本国文化日渐衰弱原因的思索。文章从内容的多样性、自我直观的抒情方式、富有南洋风情的中华神韵语言等方面对《风沙雁文集》进行解读,探求作家在文学本土性与故土性的融合中追寻自我的"爝火",探寻风沙雁散文在新加坡文学中的独特价值,认识文学发展的空间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多样性 直观性 中华神韵 南洋风情
下载PDF
《华文文学》期刊对新华文学的传播与研究
5
作者 燕世超 罗洁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0年第2期41-45,共5页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新华文学的传播与研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新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新华文学的接受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本;后期对新华文学... 《华文文学》作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期刊,对新华文学的传播与研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期《华文文学》对新华文学作品的刊载,为中国大陆对新华文学的接受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本;后期对新华文学论文的刊载,对新华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新华文学研究的学术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新华文学 传播 研究
下载PDF
从三篇作品窥见新华文学双文化原乡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志锐 《华文文学》 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相较于中港台澳马等场域产出的中文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原乡图像其实是更游移不定且模糊抽象的。在新加坡的国家结构与意识日趋稳定后,原乡更明显成为文化和语言的想象,而在双语和双文化的新华社群中,此原乡的构建不仅是文化中国与... 相较于中港台澳马等场域产出的中文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原乡图像其实是更游移不定且模糊抽象的。在新加坡的国家结构与意识日趋稳定后,原乡更明显成为文化和语言的想象,而在双语和双文化的新华社群中,此原乡的构建不仅是文化中国与文化西方的相加,更是此双文化的沟通交融、合作相乘,甚至是相克消长、互轧断绝。分析英培安、希尼尔、黄孟文等三位新加坡华文作家的各一篇作品,即可发现新华文学中双文化原乡构建的端倪:在双语书写、符码表征、时空转移、背景视角等方面,都已经透露出独特的新华文学的双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原乡书写 双文化 英培安 希尼尔 黄孟文
下载PDF
“新华文学”三十年──评《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新加坡卷》 被引量:2
7
作者 赖世和 《新东方》 1998年第5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新华文学 东南亚华文文学 新加坡华文文学 都市化 作品 都市风情 橡胶树 女作家 走向世界 三十年
下载PDF
新华文学的过去、现状及其方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骆明 《华文文学》 1995年第2期6-7,共2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是崎岖的、不平的、坎坷的,经过风风雨雨,经过许多辛酸,许多波折,在前辈的耕耘下慢慢累积下来,最后才见出成效。 这种情况,也不是新加坡华文文学所特有、独有的,它也跟其他许多国家的文学发展情况一样,必须经过许...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是崎岖的、不平的、坎坷的,经过风风雨雨,经过许多辛酸,许多波折,在前辈的耕耘下慢慢累积下来,最后才见出成效。 这种情况,也不是新加坡华文文学所特有、独有的,它也跟其他许多国家的文学发展情况一样,必须经过许多挫折、磨难、锻炼、磨励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新加坡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南来作家 文学本土化 文学发展 马华文学 文艺副刊 中国大陆 侨民文学
下载PDF
鱼尾狮像:文化混杂与新华文学的张力
9
作者 张婕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74,共4页
鱼尾狮像作为新加坡的象征,代表着新加坡独有的多种族特征与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可以借由鱼尾狮像的蕴涵,探讨新加坡保持多元文化差异与种族共存的社会特征。华人在新加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族群,面临着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构成中确立自己的... 鱼尾狮像作为新加坡的象征,代表着新加坡独有的多种族特征与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可以借由鱼尾狮像的蕴涵,探讨新加坡保持多元文化差异与种族共存的社会特征。华人在新加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族群,面临着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构成中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的问题,文化混杂环境导致新华文学在海外华人文学中呈现出独特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尾狮像 文化混杂 身份认同 新华文学
下载PDF
在东西文化交汇点上的新华文学
10
作者 许正林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年第4期34-38,共5页
以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冲突的视角来观照文学,曾是我们对中国“五四”新文学和改革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方法,但这和我们现在来审视新加坡华文文学(新华文学)并进一步寻求一种新华文学的定位,其意义并不完全一样。
关键词 东西文化 新加坡华文文学 新华文学 中华文化 华族文化 东南亚华文文学 小说 华文教育 黄孟文 汇点
下载PDF
华文文学之我见(摘录)——兼谈新华文学今昔的发展概况
11
作者 田流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63-64,共2页
新华文学是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简称,早在1965年8月新加坡还没建国之前,一般人常说的“马华文学”(马来亚华文文学),实际上是统括了“新华文学”。新、马两地在还没分手独立建国的时期,华文文学的产生,基本上可说是中国本土文学的一种延伸... 新华文学是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简称,早在1965年8月新加坡还没建国之前,一般人常说的“马华文学”(马来亚华文文学),实际上是统括了“新华文学”。新、马两地在还没分手独立建国的时期,华文文学的产生,基本上可说是中国本土文学的一种延伸与发展,当然还有东南亚等地的其他国家,所有华文文学的发轫,也无不与中国文学有所关联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学”种子,几乎是在同一年代里,就由南下的许多作家、诗人、文艺工作者等,在多般窘困、多般折磨的生活环境底下,散播在新、马等地那原本荒芜的土壤上,经历好多年日始能萌芽、茁壮、开花、结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新华文学 发展概况 文学 马华文学 新加坡华文文学 四个阶段 1945年 沦陷时期 马来亚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实践——论新华文学中的中国粤文化再现与建构
12
作者 朱崇科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中国粤文化元素在百余年新加坡华文文学发展史上不断被再现与建构,不同时期也显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作家作品创制机制与功能效用。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影响一直广泛且久远,从普通的语言文字、饮食风物与文化习惯再现,到内在的身份建构... 中国粤文化元素在百余年新加坡华文文学发展史上不断被再现与建构,不同时期也显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作家作品创制机制与功能效用。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影响一直广泛且久远,从普通的语言文字、饮食风物与文化习惯再现,到内在的身份建构、认同挪用、族群凝聚等各有千秋;从微观层面上看,经典作家(如英培安)的书写尤其发人深省,作家不仅从所熟悉的话语与精神的幽微层面进行再现,而且也通过深邃的反思性与文化再确认作创新性建构。整体而言,这种衍生与变异更多彰显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海外的开枝散叶、发扬光大与兼容并蓄。粤文化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中的展演作为经典案例,其研究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新华文学 粤文化 再现与建构 英培安
原文传递
洋务派代表、殖民地领事与新华文学先驱——晚清驻新加坡领事左秉隆的文学创作研究
13
作者 金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晚清驻新加坡领事设置起源于1877年10月5日,由本土乡绅胡璇泽出任新加坡领事,终于1911年苏锐钊,共计35年,其中任职最长的是左秉隆(1),他分别于1881年8月到1891年10月、1907年10月到1910年9月前后两次出任清政府驻新领事,合计13年。作为... 晚清驻新加坡领事设置起源于1877年10月5日,由本土乡绅胡璇泽出任新加坡领事,终于1911年苏锐钊,共计35年,其中任职最长的是左秉隆(1),他分别于1881年8月到1891年10月、1907年10月到1910年9月前后两次出任清政府驻新领事,合计13年。作为驻新领事,左秉隆鞠躬尽瘁;作为知名诗人,他的诗作也传于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秉隆 新华文学 领事 乡绅 洋务派 晚清 文学创作 新加坡
原文传递
论新加坡华文文学发展的形变与困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玲 《八桂侨刊》 2023年第3期16-22,92,共8页
作为国家文学的新加坡华文文学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作家作品数量较为可观。在多年的发展中新华文学有了新变,中西化句式增多、词汇使用呈多元化与本土化,作品中的新加坡家国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增强。但新华文学也存在着创作者青黄不接,优秀... 作为国家文学的新加坡华文文学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作家作品数量较为可观。在多年的发展中新华文学有了新变,中西化句式增多、词汇使用呈多元化与本土化,作品中的新加坡家国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增强。但新华文学也存在着创作者青黄不接,优秀作家作品数量减少等发展困境。新加坡国家价值观教育一步步的强化与实行多年的双语政策对华文文学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新华文学的未来发展面临较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文学(新华文学) 新变 困境 双语政策
下载PDF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比较的方法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新华文学 澳大利亚 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性 华人移民 命名意义 文化身份 身份焦虑
下载PDF
姚紫与骆明:新华文学的开路者与领路人
16
作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姚紫与骆明二人是师生关系,骆明的文艺创作与发展深受姚紫影响。南来作家姚紫是新华文学的先驱,经历多种挫折,最终光耀新加坡文坛。骆明是当代新华文学的引路人,抱着“立足本地,放眼海外”的志愿,设立各种奖项,创建“新华文学馆”,团结... 姚紫与骆明二人是师生关系,骆明的文艺创作与发展深受姚紫影响。南来作家姚紫是新华文学的先驱,经历多种挫折,最终光耀新加坡文坛。骆明是当代新华文学的引路人,抱着“立足本地,放眼海外”的志愿,设立各种奖项,创建“新华文学馆”,团结亚细安(东盟)国家华文文坛,促进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让新华文学继续发扬光大。姚紫却是新华文学的开路者,骆明是新华文学的引路人,两人为新华文学守着那黄卷青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明 姚紫 新华文学 南来作家
原文传递
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
17
作者 张森林 《华文文学》 2013年第2期94-101,共8页
作者认为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可以定义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左翼文学是源自后五四运动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的理论,并由当时个别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带来新加坡和马来亚文坛的一种论述;第二、左翼文学是马共地下外围势力的政... 作者认为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可以定义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左翼文学是源自后五四运动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的理论,并由当时个别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带来新加坡和马来亚文坛的一种论述;第二、左翼文学是马共地下外围势力的政治武器,例如以严思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第三、左翼文学是当时不参加任何政党而纯粹反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左倾作家的一种书写方式,例如以杜红为代表的作家群的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左翼文学运动 马来亚共产党(马共) 反帝国主义 反殖民主义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宁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7年第2期71-76,共6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周宁一在地区概念上使用新加坡华文文学或许会选择1919年作为起点。①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中国化的侨民文学,从作家身份、思想意识到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莫不如是。然而,...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认同:创造与传统周宁一在地区概念上使用新加坡华文文学或许会选择1919年作为起点。①它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的产物,是一种中国化的侨民文学,从作家身份、思想意识到题材主题、语言风格,莫不如是。然而,侨民文学并不是方向。早在192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文学 马来亚 新华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 政治认同 语言与文化 文化认同 东南亚华文文学 华族文化 南洋色彩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趋势与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颖 张莹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年第3期21-26,共6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包括综述、文学史、个案研究等等方面。但是理论上却集中于后殖民理论和文化认同的研究。因此,伴随新华文学研究方位的不断扩大,出现了研究文类不平衡、理论单一以及研究不够细致等问题。
关键词 新华文学研究 趋势 问题
下载PDF
新加坡华文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0
作者 赵颖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前对于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研究有如下特征:一是重点在对文学现象的宏观论述、文学史的研究、个案的研究以及问题的研究;二是重点在于后殖民理论和文化认同的研究;三是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问题研究不平衡、理论... 目前对于新加坡华文文学的研究有如下特征:一是重点在对文学现象的宏观论述、文学史的研究、个案的研究以及问题的研究;二是重点在于后殖民理论和文化认同的研究;三是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存在问题研究不平衡、理论单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研究 述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