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前后期飞行人员肺部CT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沈会贺 徐迎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992-2996,共5页
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已经结束,通过对比2020年1月至12月疫情前期和2023年1月至10月疫情后期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观察疫情对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1月至12月和2023年1月至10... 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已经结束,通过对比2020年1月至12月疫情前期和2023年1月至10月疫情后期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观察疫情对飞行人员胸部CT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0年1月至12月和2023年1月至10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927例男性飞行人员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其中将116例男性飞行人员在2020年1月至12月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810例男性飞行人员在2023年1月至10月进行的肺部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根据医学影像学标准,将纳入分析的肺部CT检查结果分为未见明显异常、陈旧性病变、实质结节、玻璃样结节、肺大疱、肺气肿、炎性病变及其他8类,并统计分析了不同时期各种异常情况,并按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四个年龄组比较了两个时期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论:在两组中,引起异常肺部CT检查结果排名前两位的都是实质结节和陈旧性变化;而在对照组中第三位异常是肺大疱,在研究组中则是肺气肿;与对照组相比,实质结节、陈旧性病变和肺大疱的检出率在研究组中的检出率有所下降;不同年龄组之间异常检查结果的检出率存在统计上的差异(P < 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飞行人员 肺部CT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王钰 徐义峰 +1 位作者 董辛 徐小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e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Begg’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篇临床疗效研究共60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295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7,95%CI(1.09,1.26),P<0.0001]、CT好转情况[RR=1.20,95%CI(1.10,1.30),P<0.0001],降低不良反应[RR=0.73,95%CI(0.60,0.90),P=0.002],缩短核酸转阴时间[WMD=-6.56,95%CI(-10.37,-2.75),P=0.0007]、住院天数[WMD=-4.75,95%CI(-6.26,-3.25),P<0.00001]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OVID-19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药天然产物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正有 罗璞 +3 位作者 高鑫 蒋用 毕建军 汤秀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0年第4期274-282,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往往表现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中的多个表象,因此中药处方将根据机体的不同表象及其诊断结果进行调药遣方,体现出"中药-药对-经方-处方"的用药形式。各地推荐的新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往往表现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中的多个表象,因此中药处方将根据机体的不同表象及其诊断结果进行调药遣方,体现出"中药-药对-经方-处方"的用药形式。各地推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药处方以解表、祛湿、祛痰、清热、理气为主,辅以和解、泻下、温里、补益等经典方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施治。分析各地推荐处方和相关文献,新方法与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中药科学的现代化研究,充分描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网络"的作用特点,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是,中药"多成分-多药味-多通路-多网络"的复杂性本质依然存在,本文分析了部分中药抗COVID-19的相关文献,试图结合其实际应用,整合出中药天然产物抗COVID-19的作用规律,对后续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借鉴。另外,中医药是个宝库,从中筛选并发掘出少量结构独特且具有抗COVID-19活性的天然产物,结合化学合成技术和成药性评价方法,将为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尤其是抗COVID-19的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中药 天然产物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迁移学习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伟 袁艺琳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1-576,共1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由于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导致的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持续增加。筛查疑似患者和早期诊断COVID-19是防止疫情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核酸检测和人工检查等方法在感染早期诊断出COVID-19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由于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导致的感染人数与死亡人数持续增加。筛查疑似患者和早期诊断COVID-19是防止疫情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核酸检测和人工检查等方法在感染早期诊断出COVID-19是防止其在社会中爆发的最佳途径。然而核酸检测效率低下,仅仅依靠放射科专家诊断X射线图像和CT扫描图像存在耗时长且易出现诊断误差等问题。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算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诊断方法所产生的问题,但目前关于迁移学习在新冠肺炎成像中的应用综述较少,因此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基于迁移学习技术诊断COVID-19的研究成果。针对模型类型进行分类讨论,分别从数据集来源、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迁移学习的诊断模型、模型可视化、评价指标以及模型性能6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迁移学习 计算机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川 苏锦松 +3 位作者 李轩豪 唐策 刘悦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2-641,共10页
目的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W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 目的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WSP)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藏药五味沙棘散(沙棘、余甘子、木香、甘草、葡萄)潜在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WSP作用靶点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Maestro version 11.5软件,将活性成分作为配体与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细胞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和COVID-19 3CL水解酶(Mpro)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包含5味药物、29个化合物和32个核心靶点,得到GO功能富集条目225条(p <0.05),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5条信号通路(p <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苷、甘草异黄烷酮、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化合物与COVID-19靶点结合力最强。结论本研究体现出藏药五味沙棘散"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活性成分通过与ACE2,TMPRSS2和COVID-19 3CL水解酶结合作用于AKT1、VEGFA、EGFR等靶点,调节MAPK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实现对COVID-19肺炎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五味沙棘散 网络药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分子对接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及高分辨率CT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小丽 邓雪 +4 位作者 杨季春 李磊 张堃 李平 沈宏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2期2171-217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CT影像学表现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表现差异。方法:连续搜集两个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3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CT影像学表现及其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表现差异。方法:连续搜集两个医疗机构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3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为44.32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31/37,84%)患者具有2周内武汉疫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临床以发热(23/37,62%)、咳嗽(17/37,47%)及乏力(7/37,19%)为主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28/37,76%)或降低(9/37,24%),中性粒细胞(29/37,78%)及淋巴细胞(31/37,84%)计数多正常,少数降低或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正常(20/37,54%)或升高(17/37,46%);CT影像表现:37例患者除4例(4/37,11%)肺部CT表现阴性外,32例具有磨玻璃影(GGO)(32/33,97%);其他伴随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内血管增粗(17/33,52%),小叶间隔增厚(16/33,48%),局部实变(9/33,27%),结节影(5/33,15%)及蜂窝样改变(2/33,6%),病灶外周或混合分布。所有患者均未见胸水及纵隔淋巴结病变。在年龄方面,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老年组病灶内更易见血管增粗影(8/9,8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需结合实验室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是临床作出早期诊断及防控干预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NC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屈清慧 张馨洋 +3 位作者 黄崇亚 孟歌 鲁云舒 常捷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97-209,共13页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和可视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影响最大的出版物的模式、趋势和重点。方法以“COVID-19”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 Databas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引用次数最多的COVID-19主题...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和可视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影响最大的出版物的模式、趋势和重点。方法以“COVID-19”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 Databas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引用次数最多的COVID-19主题前100篇文章的信息,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00篇最高被引文章的总被引量为186386次。我国早期对COVID-19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已被大量引用,并呈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虽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病毒入侵机制仍是研究热点,但药物治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与慢性病共病已成为新出现的COVID-19研究课题,疫苗接种的有效性、病毒突变和对经济的影响仍有待研究。结论我国早期对COVID-19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引用,并不断形成对该病的基本认识。药物治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与慢性病共病已成为新出现的COVID-19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高被引论文 被引频次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方法 科学网(WoS)
下载PDF
湖北周边六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态势比较分析
8
作者 赵帅 周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年第4期4-14,共11页
[目的/意义]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已经超过80万人,疫情已波及到全世界。基于不同国家/地区呈现出传染率和致死率的巨大差异,进行地区间比较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可以为各区域的防控工作起到相互借鉴有益经验、避免错误... [目的/意义]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已经超过80万人,疫情已波及到全世界。基于不同国家/地区呈现出传染率和致死率的巨大差异,进行地区间比较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可以为各区域的防控工作起到相互借鉴有益经验、避免错误的作用。[方法/过程]将研究对象放在湖北省周边六省市的新冠病毒肺炎的发病情况上,研究不同区域的数据表现,包括百万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疫情正烈时段的发展趋势等;再结合湖北和周边省市之间的人群移动规律进行比对,从而得到省际传递传染的相关关系。此外,作为中原地区重要城市的郑州市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其人口规模和武汉相当,距离较近,城市间通勤频率又高,论文特别选择了郑州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六省市的疫情变化存在一些差异,这既和湖北封城前进入其他省市的群体规模有关,也与自身的人口规模及交通地位有关。具体到郑州市,累计发病率为1.55/10万,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北部的金水区,和交通枢纽地位契合;男女患病人数比较接近,这些数据都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流行态势 数据搜集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整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仁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9
作者 邓丹萍 谢天喜 +9 位作者 刘向儒 孙志 薛连平 周胜楠 何平 曾祥嵩 唐晓涛 方艳琳 陈路军 彭小飞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目的通过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明确经典名方三仁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得到的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对三仁汤进行分析鉴定。在PubC... 目的通过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明确经典名方三仁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得到的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对三仁汤进行分析鉴定。在PubChem数据库中下载质谱定性分析出的化合物的2D结构,导入Swiss ADME平台进行初步筛选,并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寻找三仁汤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的疾病靶点。使用Draw Venn Diagram网站,获取三仁汤和COVID-19共同作用的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互作网络(PPI),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三仁汤“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通过Metascape平台对三仁汤治疗COVID-19相关靶点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通过质谱法从三仁汤8味中药中鉴定了37种化学成分。进一步筛选出22个活性成分,将三仁汤的533个潜在作用靶点与COVID-19的482个COVID-19靶点基因的靶点进行交集,得到了58个共同靶点,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AVEGFA、EGFR、IL-6、AKT1、JUN、ICAM1等。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了551条(P<0.05)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得到了118条(P<0.05)信号通路,其基因数目在与炎症反应及肺损伤保护相关的多条通路上富集较多,与冠状病毒、SARS-CoV-2、人巨细胞病毒、甲型流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结论本研究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三仁汤的成分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充分表征三仁汤的药效物质;三仁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达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三仁汤 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挖掘板蓝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温时媛 卫兵艳 陈燕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36-744,共9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 Linnaeus)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7个疾病-基因数据库建立板蓝根靶点和COVID-19相关基因集.通过...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索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 Linnaeus)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7个疾病-基因数据库建立板蓝根靶点和COVID-19相关基因集.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阐述板蓝根预防COVID-19的潜在机制.获得53个板蓝根预防COVID-19的靶基因,然后构建包含90个活性化合物节点和275条化合物-靶点连线的相关化合物-靶点网络.GO和KEGG表明,板蓝根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病毒感染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PPI网络和子网络分析识别出10个关键靶基因,其中MAPK1是最显著的靶基因,它参与肺损伤、肺纤维生成和病毒感染,因此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预防作用.网络药理学策略揭示板蓝根预防COVID-19的分子机制,MAPK1是一个潜在的作用靶点,可以减少肺组织损伤,消除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防疫效果浅析
11
作者 张振帅 周欣 鲁海琴 《甘肃科技》 2021年第13期138-139,76,共3页
探讨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及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后疗效。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自2020年1月26日-2020年3月31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就诊新... 探讨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及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后疗效。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自2020年1月26日-2020年3月31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就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58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对照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第五版)宣讲、常规治疗。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等发生率进行分析。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精准实策、区域内诊疗、严防疾病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综合干预策略治疗对治疗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变化,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新冠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防疫效果明显,综合干预策略对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综合干预策略 焦虑自评量表(SAS)
下载PDF
基于SEIR模型分析相关干预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被引量:63
12
作者 耿辉 徐安定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勇 尹小妹 马茂 吕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干预措施下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显示,基于严格限制出行的隔离措施能够减缓COVID-19发病曲线发展的趋势,使潜伏和感染人群的峰值降低45.71%和29.90%,潜伏人群数量较快到达群峰;模拟发现,本次疫情的拐点将出现在3月初,但对比COVID-19疫情实际数据,疫情拐点或将提前出现.结论:COVID-19疫情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巩固成果,全力遏制COVID-19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PYTHON SEIR模型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思考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晓凤 张少强 +1 位作者 丛紫东 杜武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4,I0014,共5页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病性的寒热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COVID-19属于木疫,其性为风热。其中的"湿"乃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加风热疫毒,肝木乘克脾土,脾虚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所致。治疗过程中应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清热与化湿兼顾,尤其注意固护中焦脾胃。结论:中医药在对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应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传统辨证论治和参,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明确其演变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体质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北京120院前转运53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任务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志 张文中 +19 位作者 王勇 刘红梅 陈辉 刘民 雷燕妮 李坚韧 于海玲 张进军 李斗 郭增勋 高丁 彭宏伟 舒艳 周慧聪 王小刚 韩鹏达 陈焜 陈刚 于庆艳 胡卫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4-669,共6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120院前转运5338例疫情相关任务的出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120传染病防控转运系统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特点.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0时至3月15日0时期间北京120急救网络院前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目的通过对北京120院前转运5338例疫情相关任务的出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120传染病防控转运系统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特点.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0时至3月15日0时期间北京120急救网络院前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相关任务的出车数据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类别数量和占比[n(%)]统计,转运密切接触者2925次(54.80)、口岸排查1196次(22.41)、来自武汉537次(10.06)、确诊病例338次(6.33)、疑似病例260次(4.87)、治愈82次(1.54),占同期总任务数的8.23%.不同部门执行任务数量比例为急救中心直属分中心167次(3.13),防控转运组1926次(36.08),网络分中心3245次(60.79).平均转运时间为51.34分钟.结论120传染病防控转运系统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整体防疫工作中达到了院前管理的专业目标,起到关键作用;合理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完善工作流程,对关键环节统筹管理,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院前急救 急救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我国医患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玉雷 王紫怡 +4 位作者 归咏刚 王毅 寿松涛 柴艳芬 芦文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3-758,共6页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医务工作者感动我国人民群众的程度.方法2020年2月18日至2020年3月11日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横断面研究,对问卷进行结构化设计并开展调查.结果共收集9891份问卷,有效率...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我国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医务工作者感动我国人民群众的程度.方法2020年2月18日至2020年3月11日通过“问卷星”平台,采用横断面研究,对问卷进行结构化设计并开展调查.结果共收集9891份问卷,有效率99.78%;疫情发生后,完全尊重和信任医务工作者的比例分别由38.84%上升至61.15%、28.59%上升至35.53%,除地区分布外,其他人口学特征人群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信任程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40%调查对象不认同医务工作者是服务行业,特别是疫情发生后,48.9%调查对象完全不认同该观点,18.82%调查对象对该观点的认同程度降低,各人口学特征人群对该观点的认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亚组人群以被医务工作者感动程度上升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VID-19疫情中,医务工作者通过牺牲和奉献营造了良好的医患氛围,COVID-19疫情或能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医患关系 尊重 信任 服务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卫生机构对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平 李卫民 +1 位作者 郭贵元 黄爱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指导慢病患者做好COVID-19防护和健康管理对基础病控制的作用。方法从社区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110例慢病患者,采用自制问卷、通过电话随访进行调查,电话调查有专人完成。剔除不配合调查或其...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指导慢病患者做好COVID-19防护和健康管理对基础病控制的作用。方法从社区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110例慢病患者,采用自制问卷、通过电话随访进行调查,电话调查有专人完成。剔除不配合调查或其他原因未完成者,共完成有效问卷100份。结果慢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机构COVID-19防控和慢病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分别为93%和92%;同时,不同年龄、学历患者对疫情的负面反应不同,对获得健康服务的方式和途径的需求也有差别。结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多措并举对慢病患者进行COVID-19防护指导和健康管理,确保了辖区慢病患者COVID-19防控和基础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基层卫生机构 慢病 健康管理
下载PDF
智能化消毒机器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术后手术间消毒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冲 高兴莲 +2 位作者 吴荷玉 杨英 黄靖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究智能化消毒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手术间终末环境及物表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自主、可移动的智能化消毒机器人,使用紫外线联合过氧化氢或次氯酸双模式,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间... 目的:探究智能化消毒机器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手术间终末环境及物表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自主、可移动的智能化消毒机器人,使用紫外线联合过氧化氢或次氯酸双模式,对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进行手术的手术间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观察,并与传统手工消毒方式的消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应用智能化消毒机器人的38次运行记录数据中,每次平均消毒时间为60 min,智能化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消毒方式;智能化消毒机器人消毒后的物表和空气采样检测菌落数少于传统手工消毒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3,P<0.05)。结论:智能化消毒机器人对手术间空气和环境物体表面均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并优于传统手工消毒方式,实现全程智能化控制,保障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机器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手术室 手工消毒
下载PDF
胸部CT扫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柏烨 文翠昆 +5 位作者 路世龙 陈小军 张旭晴 晏林明 时培 聂世琨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筛查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有流行病学史或疑似症状的663例发热患者直接行胸部薄层CT扫描,根据COVID-19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 目的:探讨薄层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筛查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对有流行病学史或疑似症状的663例发热患者直接行胸部薄层CT扫描,根据COVID-19的肺部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症状等筛查发热患者,查出疑似和确诊患者,并对其诊疗效果进行影像学复查。结果:663例受检者胸部薄层CT扫描图像质量均达到了临床诊断要求,其中影像学诊断发现COVID-19患者5例,最终结合核酸检测确诊4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OVID-19的重要手段,CT检查是临床筛检和诊断COVID-19的首选方式之一,其中胸部薄层CT扫描对该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非常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其CT表现及应用CT扫描检查对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薄层CT扫描 核酸检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哲 梁挺 +11 位作者 金超 赵慧芳 王艳 王泽坤 李芬 周婕 蔡曙波 梁煜坤 周和平 王西宾 任转琴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7-930,935,共5页
目的探讨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识别其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核酸确诊病例的首次胸部CT征象,主要包... 目的探讨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识别其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核酸确诊病例的首次胸部CT征象,主要包括肺内磨玻璃样密度(ground glass opacities,GGO)、实变以及GGO合并实变,并对每一位患者肺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随后将CT征象及肺损伤评分与患者发病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二次拟合曲线),判断CT征象和评分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91例确诊COVID-19患者共获取293个病灶,其中单纯GGO 143(48.8%)个,GGO合并实变116(39.6%)个,单纯实变34(11.6%)个。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提示,GGO随发病时间有下降趋势,GGO合并实变二次拟合曲线呈正“U”型,实变呈倒“U”型改变,三者约在第7天存在转折点。同时,患者肺损伤评分约在第7天存在峰值。结论非武汉地区COVID-19患者初诊CT表现以GGO和GGO合并实变为主,发病约1周左右可能是CT征象变化的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体层摄影术 发病时间 磨玻璃样密度 实变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儿童医院防疫物资保障应对措施与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婷 郦柏平 +3 位作者 施骏 陈朔晖 沈云明 吴蕴蕴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203-206,共4页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结合儿童医院的特点建立应急保障机制,最大程度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方法: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采取防疫物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时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采用防护用品领用专人审批、专人保...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结合儿童医院的特点建立应急保障机制,最大程度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方法:执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采取防疫物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时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采用防护用品领用专人审批、专人保管和分配到岗的管理方法,并建立防疫物资使用科室每日消耗报表统计制度。结果: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合理、有效地对医院防护物资进行补充和发放,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COVID-19疫情之下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防疫物资保障。结论: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形成应急管理及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并加强监管,可有效应对突发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儿童医院 物资保障 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