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工业化推进与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来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张涛 胡日东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01,共14页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数智化转型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新型工业化政策对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从实现路...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数智化转型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新型工业化政策对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工业化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从实现路径上看,新型工业化政策主要通过激发企业内部视角的创新驱动效应、形成行业视角的竞争压力效应以及协同外部政府视角的财税激励效应促进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员结构更合理、管理层更重视、具有国有背景以及处于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地区的企业,新型工业化政策对其数智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应继续深化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而实现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最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转型 新型工业化政策 创新驱动 财税激励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的典型特征及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2
作者 史丹 张瑾 +1 位作者 史可寒 刘思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该研究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工业化实践,提炼和刻画新型工业化数智化、融合化和绿色化的三大特征,并结合实践和理论深入探讨其在新时期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利用2011—2023年中...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任务。该研究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工业化实践,提炼和刻画新型工业化数智化、融合化和绿色化的三大特征,并结合实践和理论深入探讨其在新时期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利用2011—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宏观经济数据对三大特征在能源消费总量、效率和结构3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新型工业化的数智化与能源消费显著正相关,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技术应用是增加能源消费的主力;数智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复杂性,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则表现为促进了电气化。②融合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未呈现显著一致的规律,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能源消费的特征,结构层面表现出增加电力消费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融合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高端化,降低了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投入需求,增加了制造业单位产出资本投入需求。③绿色化显著降低能源消费,从效率和结构两个层面上提升能源效率,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未呈现显著一致的规律;稳健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进一步佐证上述结论。这表明,未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为确保绿色与发展目标的协同实现,建议:高度重视数智化引发的能耗问题,进一步提高融合化的深度和质量,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绿色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加大新型工业化与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协同推进力度,确保新型工业化新增能耗需求全部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数智化 融合化 绿色化 能源消费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内在机理与策略选择
3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7,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据、算力和算法结合形成的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维度和阶段性表现,遵循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理念的质变新逻辑。新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不断深化,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自立自强的科技体系、协同适应的要素体系、高端先进的制造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赋能新型工业化。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要素资源配置不协调、产业协调融合程度不高、绿色低碳转型难度大等问题。在实践取向上,要以科技创新驱动、要素资源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为路径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
下载PDF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方略
4
作者 张克俊 李雪 苏艺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0,共16页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和重要抓手。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将新型工业化纳入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体系,深入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和重要抓手。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将新型工业化纳入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体系,深入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互动机理,以更加系统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和重构工农城乡关系。在对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科学内涵,创新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三位一体”耦合协同理论框架,整体性、系统性地阐释“三位一体”耦合协同的机理、特征、框架、实现形式、有效手段及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城镇和乡村同步建设为支撑、以畅通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以推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导、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为导向、以县域为切入点的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方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工农城乡关系理论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多维邻近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知识溢出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子成 王珏 张烈嘉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6-60,共15页
基于知识溢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视野,利用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知识溢出,在多维邻近视角下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知识溢出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 基于知识溢出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视野,利用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测度知识溢出,在多维邻近视角下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知识溢出对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集聚在省会城市,上海及江浙两地部分城市的知识溢出总量较高,而安徽各市的知识溢出总量均较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分异现象,上海和杭州等高等水平城市具备扩散效应,但这种效应逐渐降低,而虹吸效应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在2011—2016年不断提高,在2016—2021年逐渐降低,且长三角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差异在扩大,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在地理邻近、经济邻近、经济地理邻近下知识溢出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存在明显的交流效应;知识溢出链锁效应明显,知识溢出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并结合数字经济推动新型工业高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溢出 新型工业化 引力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以高质量产业学院建设赋能新型工业化战略:逻辑、挑战与现实进路
6
作者 张元宝 宋瑾瑜 王愿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1,共7页
产业学院作为连接“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新型产教融合组织载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教育赋能人才、人才赋能科技、科技赋能产业”的链式支撑作用。针对当前我国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质资源跨界流动不畅... 产业学院作为连接“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新型产教融合组织载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教育赋能人才、人才赋能科技、科技赋能产业”的链式支撑作用。针对当前我国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质资源跨界流动不畅、合作共建内生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一体化程度不高、政策支持体系协同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从产教共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四链”融合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四方面推进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产业学院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赋能新型工业化
7
作者 周云杰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5年第3期57-57,共1页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提出新型工业化、智慧住居等建议。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周云杰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夯实发展底座,发布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语料库和数据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提出新型工业化、智慧住居等建议。以工业大模型为关键变量,周云杰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夯实发展底座,发布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语料库和数据集。设立国家专项,加大力度推广实施“一图谱四清单”(“一图谱”指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以场景为切入点梳理数字化转型痛点需求,绘制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四清单”指分场景梳理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数字化转型要素清单)行动方案,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图谱 知识模型 新型工业化 人才技能 数据要素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研究
8
作者 师博 梁雨轩 郭思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数字技术创新则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2—2021年全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工业产业综合效益、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三个维度探究数字技术创新对城...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要求,数字技术创新则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2—2021年全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工业产业综合效益、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三个维度探究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发现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内工业企业的获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生产,从而推动城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通过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替换变量度量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围绕城市资源禀赋、工业发展基础和环境制度力度的异质性检验表明,在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数字技术创新对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新型工业化 综合效益 产业结构 绿色生产
下载PDF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红色工业遗产文化育人价值与保护传承研究
9
作者 尚海永 赵梓涵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红色工业遗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见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红色工业遗产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工业文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工业遗产在...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红色工业遗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见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红色工业遗产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工业文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工业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过度商业化开发、宣传推广力度欠缺等现实困境。从加强文化内涵挖掘、优化保护与开发平衡、加强系统化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红色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红色文化 红色工业遗产 文化育人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研究
10
作者 袁惊柱 《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44-50,共7页
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新范式下,我国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存在能源体系排放总量大和强度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系列挑战、电气化水平相对偏低、... 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新范式下,我国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存在能源体系排放总量大和强度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系列挑战、电气化水平相对偏低、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领导力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推动能源结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降低碳排放和减少污染排放,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电气化水平提升,并强化我国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领导力与话语权,不断提升能源系统服务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能源体系 绿色低碳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推进新型工业化,用好工业大模型的“超级大脑”
11
作者 周云杰 《数字化转型》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聚焦工业大模型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系统阐述其演进趋势、应用价值及发展路径。工业大模型通过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域协同的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工业领域仍面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本文聚焦工业大模型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系统阐述其演进趋势、应用价值及发展路径。工业大模型通过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域协同的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工业领域仍面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场景适配难度高、供需错位等挑战。文章提出三项对策:构建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与数据集;支持龙头企业示范应用;扶持平台企业赋能中小企业。通过夯实技术底座、强化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工业大模型将加速推动产业升级,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核心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工业大模型 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决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2
作者 胡迟 《现代国企研究》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十五五”的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复杂,对国有企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 在“十五五”的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复杂,对国有企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国企改革 新发展阶段 国有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发展环境 国家重大战略 深化提升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向驱动的耦合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13
作者 余莎莎 《数字化转型》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向驱动是国际国内复杂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催化动力,两者存在内涵、目标、方向、方法及路径一致的耦合逻辑,共同以技术创新为特征,以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为共识,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向驱动是国际国内复杂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催化动力,两者存在内涵、目标、方向、方法及路径一致的耦合逻辑,共同以技术创新为特征,以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为共识,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升级,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发展新优势。本文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考察双向驱动的价值意蕴,深刻诠释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实践、中国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互动演变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面对挑战与机遇,须以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协同推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新型生产关系与体制机制的变革,将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力提升为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新型工业化 价值意蕴 耦合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4
作者 龚家 吴振磊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9,共15页
以新型工业化基地内主导产业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究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产业集... 以新型工业化基地内主导产业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究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产业集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新型工业化基地自身特征来看,对于星级较高、地理位置不处于其他产业园区内的基地,该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从行业特征来看,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主要是促进制造业与技术更迭速度较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从企业特征来看,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化融合在新型工业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强化作用,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践行了新型工业化的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污染理念。研究从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视角验证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这个重大论题,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两化融合 现代化产业体系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何以驱动中国式新型工业化——以数字经济为场域的分析
15
作者 张军 黎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合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特征、肩负新的使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对新型工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合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新型工业化呈现新的特征、肩负新的使命。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加速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以制度创新优化生产关系、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实现中国式新型工业化。然而,中国式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安全和效率等维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亟须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方向。依托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于强化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协同行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新型工业化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重点及趋势变化
16
作者 巩慧臻 姜长云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2期5-19,共15页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作用。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至今,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展开广泛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及其认识深化、新型工业化的重点...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作用。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至今,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展开广泛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及其认识深化、新型工业化的重点、新型工业化环境和趋势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困难挑战等展开综述。未来,应对新型工业化作系统全面的学理化阐释,加强新型工业化形成条件的研究,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研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内涵特征 趋势变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新型工业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发展、辩证关系及推进路径
17
作者 周静 《产业创新研究》 2025年第2期21-24,共4页
新型工业化内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工业理论的创新发展,通过党和政府的实践不断调整完善,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关键任务和必由之路,包括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物质根基、与追求高质量... 新型工业化内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工业理论的创新发展,通过党和政府的实践不断调整完善,其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关键任务和必由之路,包括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物质根基、与追求高质量发展目标契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赢得国际发展空间等。目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国际打压等挑战,亟须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协调城乡资源与收入差距、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路径助推新型工业化,构建工业强国,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中国重点区域绿色工业发展研究
18
作者 吴三忙 李佳蔓 雷涯邻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聚焦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绿色工业发展,基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要求,构建包含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六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 聚焦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绿色工业发展,基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的要求,构建包含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六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对2011—2021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绿色工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系统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6个重点区域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工业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整体上形成东部领先、中西递减的空间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形成结构双核心发展区。(2)各区域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东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端化和生产方式数字化等方面全面领先,京津冀在资源利用循环化方面形成特色,长三角在产品供给绿色化方面优势突出。(3)2011—2021年各区域绿色工业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但增长模式和速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发展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研究结果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区域绿色工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工业 新型工业化 区域发展 评价指标 空间分异
下载PDF
杭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验及启示
19
作者 黎晓春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5年第1期213-217,220,共6页
通过杭州的微观市域实践可以发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抓牢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方法。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内外... 通过杭州的微观市域实践可以发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抓牢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升级、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方法。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内外部挑战严峻的当下杭州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杭州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加快推进上海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开放之思
20
作者 李净欣 《上海信息化》 2025年第3期33-36,共4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工业积淀百年,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强,也必将因开放走向未来。面向“十五五”,在外部复杂严峻挑战下,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放在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视角思考,放...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海工业积淀百年,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强,也必将因开放走向未来。面向“十五五”,在外部复杂严峻挑战下,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放在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视角思考,放在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的格局考虑,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角度谋划,在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统一,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拓展工业经济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分工合作 供应链 双循环 中心节点 产业链 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