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多平台互动新型思政课融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新建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6-90,共5页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在线下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形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实施了线上多平台互动新型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较大冲击。在线下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形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实施了线上多平台互动新型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信息化时代思考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线上多平台互动 新型思政课融合式教学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融合式教学改革探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为例
2
作者 陈珊珊 刘浩 《辽宁开放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探讨高校融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其在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具有的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深度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当前融合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策略...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探讨高校融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分析其在培养新时代人才方面具有的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深度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当前融合式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高校教学 融合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3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融合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4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7-73,共7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全时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学生在多场景、多情境融合中开展个性化、深度学习。基于此,依据深度学习理论以及相关教学设计理论,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全时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学生在多场景、多情境融合中开展个性化、深度学习。基于此,依据深度学习理论以及相关教学设计理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价值目标指引下,构建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思政小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五大“融合式教学”创新课堂,实施多元过程评估考核,重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传播方式、教育模式等,以期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促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融合教学 高校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5
作者 张小萌 敖哲瑄 《教师》 2025年第9期35-37,共3页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将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政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更加精准...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将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思政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产业需求和企业要求,针对性地调整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培养出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对的新要求与新机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产教融合的要求与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教学 创新研究
下载PDF
“融合式”课程思政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李红敏 水冬星 《大学》 2025年第9期112-115,共4页
在科技信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使知识传递与美德培养共同进步,并以此为宗旨,最终实现双重育人的目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在科技信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教育行业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使知识传递与美德培养共同进步,并以此为宗旨,最终实现双重育人的目标。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继而对“融合式”课程思政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进行阐述,分析目前“融合式”课程思政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探究与实践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旨在为我国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高职数学 教学探索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育教学融合研究
7
作者 梁灯 张敏 《科教导刊》 2025年第8期34-36,共3页
产教融合指的是教育领域与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将行业需求与教育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文章探讨了产... 产教融合指的是教育领域与产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将行业需求与教育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职教育中,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文章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教育教学融合的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专业 教育教学融合
下载PDF
场馆思政课的“沉浸式”教学原则与策略
8
作者 张华金 邓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4期049-052,共4页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场馆思政课作为创新教学形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感染力,沉浸式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场馆思政课中的沉浸式教学原则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探...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场馆思政课作为创新教学形式,逐渐成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感染力,沉浸式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场馆思政课中的沉浸式教学原则与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场馆资源、设计互动情境、实施跨学科融合以及创新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沉浸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情感共鸣,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内化,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馆 “沉浸教学 场馆资源 情境设计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动物解剖学实验课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春芳 姚纪元 王春凤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动物解剖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动物生理学、动物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的先导,属于形态学课程。为了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道德素质,适应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时代需求,... 动物解剖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动物生理学、动物传染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的先导,属于形态学课程。为了提高动物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道德素质,适应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的时代需求,本文根据实验课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素材,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纳入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解剖学 实验教学 融合教学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分析
10
作者 杨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1期145-147,共3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途径,但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技术和设备,缺乏教学设计,减少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阻碍了思政教学的开展。因此,促进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是当今思政教学改革进步的重要内容。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途径,但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技术和设备,缺乏教学设计,减少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阻碍了思政教学的开展。因此,促进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是当今思政教学改革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策略,以达到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模式逐步创新完善的目标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校教学 深度融合 实践分析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融合模式探究
11
作者 王娇 李思聪 李梦雪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2期017-020,共4页
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政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思政教育深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其中,加强实践教学覆盖面、优化内容设计、完善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政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思政教育深化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其中,加强实践教学覆盖面、优化内容设计、完善教学方法是核心举措,同时,本文强调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工具,为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其创新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本文旨在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助力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理论 实践 融合教学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概论”课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问题解决路径思考
12
作者 丁永刚 张旭亮 代超 《西部学刊》 2025年第8期100-103,共4页
“大思政课”作为推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理念和举措,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新要求。基于“大思政课”视域审视,“概论”课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上还存在目的不一致、内容衔接不精准、能力不平衡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原因在于... “大思政课”作为推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理念和举措,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新要求。基于“大思政课”视域审视,“概论”课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上还存在目的不一致、内容衔接不精准、能力不平衡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原因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理解错位、对教学内容和实践缺乏针对性探究、实践教学技能“本领不足”和高校教学管理各自为政。具体融合路径:(一)突出课程目标引领,增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度;(二)利用“精准思维”理念,以教学内容配置实践教学资源;(三)构筑“双导师制”平台,培养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本领;(四)加强“大思政课”理念引导,完善“1+4+5”融合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融合路径
下载PDF
议题式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深透活”的重要路径——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课为例
13
作者 许芳 李祖宇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第3期8-10,共3页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议题式教学创造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设置进阶性议题,构建必备知识体系,将思政课讲深;构建真实情境,将思政课讲透;通过活动型任务,将思政课讲活。教师可通过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议题教学 重要路径 核心素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
14
作者 封福霖 王秋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175-178,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复兴的康庄大道,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历史必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复兴的康庄大道,党在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历史必然,然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在部分高校思政课融合过程中还存在挑战,如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政课融合不深、青年大学学习成果缺乏有效检验、部分思政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高校要加强思政课建设,积极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中国式现代与思政课高质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高校 教学实践 融合
下载PDF
“好课”理念下的中职思政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以“崇尚劳动 提升素养”一课为例
15
作者 周毅姗 《教育科学论坛》 2025年第9期30-34,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面临挑战,议题式教学顺应中职思政课程改革要求。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好课天天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示范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面临挑战,议题式教学顺应中职思政课程改革要求。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好课天天寻·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地方”教学研讨活动中的示范课“崇尚劳动提升素养”为例,探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下中职思政议题式教学的“好课”实践。“好课”理念下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为:由议题到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由问题到议学,打造“以学为中心”课堂新生态;由议学到议思,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由议思到内化,促进核心素养提升。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中职思政课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为中心 议题教学 中职 “好”理念
原文传递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6
作者 谢朝阳 《教师》 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
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改革创新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资源、完善教育方法。文章旨在探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改革策略,促进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的改革创新。文章作者从“大思政课”的... 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改革创新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资源、完善教育方法。文章旨在探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改革策略,促进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的改革创新。文章作者从“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了“大思政课”视域下高中政治项目式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单元视角出发,抽取驱动问题;统筹阶段任务,明确探究路径;完善协同机制,促进问题解决;展示项目成果,促进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高中 项目教学
下载PDF
中职思政课单元专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哲学与人生”课程为例
17
作者 谭正桥 《广东教育(职教)》 2025年第3期79-8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本身就是生动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中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依托。在中职思政课中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单元专题式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本身就是生动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中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依托。在中职思政课中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单元专题式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光辉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探究 专题教学 教育资源 中职 教育融入 哲学与人生 育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