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差异化业务与多域通信技术适配方法
1
作者 吴军民 刘世栋 +1 位作者 卜宪德 刘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3-1972,共10页
针对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方式单一以及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含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域通信架构,并分析支撑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其次,根据差异化业务类型与通信需求,构建了业务与通... 针对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方式单一以及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含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域通信架构,并分析支撑该架构的关键技术。其次,根据差异化业务类型与通信需求,构建了业务与通信技术适配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融合熵权CRITIC-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通信方式适配方法,以实现差异化业务与多域通信技术适配性分析。由算例分析得,所提架构与适配算法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进行多域通信技术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通信适配 模糊层次分析法 CRITIC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基于FAHP-EWM-TOPSIS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通信方式适配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世栋 卜宪德 +2 位作者 高凯强 陆俊 张宇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目前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文章旨在寻找一种合适的通信方式来承载系统端到端的通信。首先,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概念出发,剖析差异化业务需求,建立业务指标体系架构;其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针对目前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文章旨在寻找一种合适的通信方式来承载系统端到端的通信。首先,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概念出发,剖析差异化业务需求,建立业务指标体系架构;其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分析最优通信方式的选择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不同通信方式对差异化业务的适配程度,确定符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最优通信方式,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架构搭建提出参考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通信适配 模糊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
3
作者 陈启元 张强 +2 位作者 欧渊 左发先 邱星潼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7期173-175,共3页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灵活组网技术、仿真推演技术、5G通信技术,最后提出新型电力...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分析,包括灵活组网技术、仿真推演技术、5G通信技术,最后提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旨在实现对需求侧资源的灵活管理与精准服务,提高负荷管理能力,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多模态灵活组网 实时控制仿真 在环测试 5G通信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分析
4
作者 李梦菲 吴延超 《消费电子》 2024年第12期265-267,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发背景、实验设计、公式计算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了系统在负荷预测、调度优化等方面的性能与指标,详细阐述了实验设备、环境搭建及数据收集分析过程。文章...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发背景、实验设计、公式计算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了系统在负荷预测、调度优化等方面的性能与指标,详细阐述了实验设备、环境搭建及数据收集分析过程。文章进一步介绍了系统核心公式的构成与应用,以具体数据展示了公式的计算实例及其对系统设计与运行的指导意义。在应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以城市电网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为例,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与技术细节,提供了负荷减少、能效提升等实际数据支持。最后,文章总结了系统的实施过程与细节,并提出了运维与优化策略,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实验设计 公式计算 应用案例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束控制技术
5
作者 张昌庆 张祖伟 +2 位作者 李军 高磊 腾世枫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22期62-64,共3页
为达成碳达峰目标,本公司推进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型,融入集束控制技术,根据各个节点的局部决策,促进整体控制与协调,以此生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架构,致力于提高公司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 为达成碳达峰目标,本公司推进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型,融入集束控制技术,根据各个节点的局部决策,促进整体控制与协调,以此生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架构,致力于提高公司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行效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主要故障,阐述了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束控制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资源管理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集束控制技术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俊 梁恩民 +3 位作者 丁慧霞 龚钢军 高凯强 汪莞乔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然后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最后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通道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组网模型 多模态智慧网络 新型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通信接入网 组网技术
下载PDF
适应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架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俊 刘博涵 +3 位作者 丁慧霞 龚钢军 高凯强 汪莞乔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6期35-44,共10页
负荷管理可以减小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的峰谷差,从而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然而随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覆盖面的扩大、海量终端设备的接入,给现有的负荷管理通信网络带来了认证困难、数据泄露、病毒入侵等多种网络安全风... 负荷管理可以减小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的峰谷差,从而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然而随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覆盖面的扩大、海量终端设备的接入,给现有的负荷管理通信网络带来了认证困难、数据泄露、病毒入侵等多种网络安全风险。文章首先梳理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面临的安全风险与安全防护需求;其次,结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系统特点与面临的安全风险,构建了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架构;最后,从终端侧、接入侧、通信侧与平台侧设计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安全防护应用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负荷管理 安全防护技术 部署方案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5G通信网络架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丁 汪洋 +2 位作者 吴赛 汪莞乔 段钧宝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极端天气频发与电力负荷的持续增加,给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供需平衡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加快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资源的监测与管理。系统横跨多个安全大区,包含差异化通信需求的各类业务,但缺乏有效的通信网络架构... 极端天气频发与电力负荷的持续增加,给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供需平衡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加快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资源的监测与管理。系统横跨多个安全大区,包含差异化通信需求的各类业务,但缺乏有效的通信网络架构。首先,以典型业务为例分析业务特点与通信需求,对比多种通信技术与业务的适配性,提出采用5G通信技术构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然后,基于5G独立专网、5G硬切片、5G软切片这3种组网方式,针对不同大区设计不同的系统网络架构与切片方案;最后,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5G通信网络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5G通信 通信网络架构 研究展望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键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提高电网系统稳定性,实现用电过程中节能降耗,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A厂电力负荷管理背景,明确该企业电力负荷管理需求,重点探讨了电力负荷分析方法、功能架构构建、数据库构建、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终端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负荷管理 节能降耗 电网优化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彬 白雪峰 +1 位作者 王京菊 耿龙妹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对规模化需求侧资源控制能力较弱问题,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规模负荷调控的不同场景需求,提出灵活组网技术,以支撑需求侧P2P分布式交易、虚拟用电权交易等多业务通信要求,实现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灵活互动... 针对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对规模化需求侧资源控制能力较弱问题,基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大规模负荷调控的不同场景需求,提出灵活组网技术,以支撑需求侧P2P分布式交易、虚拟用电权交易等多业务通信要求,实现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灵活互动。为预防高并发控制信息导致的网络阻塞等危害并精确掌握需求侧资源的响应能力,提出构建适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多模态灵活组网的半实物实时仿真内核,并建立在环测试机制,做到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分布式客户侧资源的优化管理和精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灵活组网 实时控制仿真 在环测试 资源互动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束控制装置设计与关键
11
作者 张祖伟 张昌庆 +2 位作者 李军 高磊 梁涛 《电力设备管理》 2024年第22期189-191,共3页
为践行智能电网建设战略,促进电力负荷系统的集束、整合发展,本文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究。先简要分析本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输控制装置设计思路,然后归纳设计关键点,从集输控制数据库、用户管理模块、终端管理模块、有... 为践行智能电网建设战略,促进电力负荷系统的集束、整合发展,本文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究。先简要分析本公司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集输控制装置设计思路,然后归纳设计关键点,从集输控制数据库、用户管理模块、终端管理模块、有序用电管理模块等的设计实践出发梳理细节,希望能为类似装置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管理系统 集束控制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国内标准体系研究与建议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宇 龙禹 郭松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2年第5期2-7,共6页
现阶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相关标准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管理、用电信息采集两个业务分支内,各项标准内容与当前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不匹配,标准的功能及性能指标缺乏... 现阶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相关标准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管理、用电信息采集两个业务分支内,各项标准内容与当前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不匹配,标准的功能及性能指标缺乏先进性,很多关键内容难以适应当下负荷精准分类、实时监测、实时控制的需要。首先阐述了国内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架构,包括系统类、终端类、接口类和管理类4个方面内容;其次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分类梳理和解读,每个方面选取典型标准进行介绍,探讨了各个环节标准发展现状及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电网发展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新要求以及实际运行中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完善建议及重点行动计划,对今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相关标准的修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标准体系 完善建议 行动计划
下载PDF
支撑负荷侧资源柔性调控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许朝阳 阮文骏 +3 位作者 肖楚鹏 周雨奇 徐辰冠 朱亮亮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2年第5期8-14,共7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源、荷两侧的随机性使电网供需平衡压力持续增大、成本持续上升,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挖掘、利用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可有效推进电网调节模式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分析...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源、荷两侧的随机性使电网供需平衡压力持续增大、成本持续上升,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挖掘、利用需求侧灵活调节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可有效推进电网调节模式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目标、主要内容;提出了负荷侧资源柔性调控的方式,对应站-线-变做到分层分区分组;阐释了智慧能源单元的硬件要求、软件架构和多功能负荷管理开关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及适应性,提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专业能力建设要求、支持政策需求、软硬件研究方向,为负荷侧资源柔性调控参与电网友好互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负荷侧资源 智慧能源单元 多功能负荷管理开关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芳 《模具制造》 2023年第9期271-273,共3页
在电力市场需求侧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电力短缺现象增加,电网调峰困难、供电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成为电力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需要以电力市场需求侧为基础,设计电力负荷管理方法,节约电力生产资源。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型电力负荷管... 在电力市场需求侧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电力短缺现象增加,电网调峰困难、供电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成为电力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需要以电力市场需求侧为基础,设计电力负荷管理方法,节约电力生产资源。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发展分析 关键支撑技术
下载PDF
5G+物联网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凤 《中国宽带》 2023年第10期79-81,共3页
论文聚焦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讨了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实现对电力负荷的精准监测和高效管理。通过深入分析负荷调度和控制技... 论文聚焦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阐述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讨了5G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实现对电力负荷的精准监测和高效管理。通过深入分析负荷调度和控制技术、灵活组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以及泛在电力物联网电力系统,致力于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电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还有效平衡了电力供需,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并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技术 物联网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信息通信支撑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位祺 张蒙晰 +3 位作者 刘敏 李疆生 金广祥 郭慧芳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2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的灵活互动,满足电力负荷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概念出发,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支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信息通信关键技...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的灵活互动,满足电力负荷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概念出发,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支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信息通信关键技术,并提出要深入研究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制定相关支撑政策等建议,以最大限度提升负荷管理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5G通信 网络切片 边缘计算 云边协同
下载PDF
咸宁供电:启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红续 周练 《农村电工》 2022年第5期3-3,共1页
2022年3月23日,国网湖北咸宁供电公司启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电力需求侧负荷精准管理,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电力营销管理支持等功能。咸宁供电公司在... 2022年3月23日,国网湖北咸宁供电公司启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电力需求侧负荷精准管理,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与服务支持、电力营销管理支持等功能。咸宁供电公司在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客户、需求响应签约客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需求侧管理 精准管理 电力营销管理 电力需求侧 有序用电 需求响应 负荷控制
下载PDF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18
作者 《农村电工》 2023年第8期3-3,共1页
近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缓解供电紧张压力,南方电网公司上线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打造百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支撑全网电力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 近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用电负荷持续攀升,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供应,缓解供电紧张压力,南方电网公司上线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打造百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支撑全网电力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通过该系统可实现更加科学、精准和快速的负荷调控,有效提升负荷精益化管理水平,为确保民生和重点用电需求及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等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与消纳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化管理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南方电网公司 资源池 新型电力 用电负荷 资源统一管理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的柔性负荷断路器实践与应用案例研究
19
作者 张聪 《今日自动化》 2023年第8期174-176,共3页
文章针对传统电力系统负荷管理问题,选用柔性负荷断路器进行技术优化,结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新兴技术,以某地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引入柔性负荷断路器,有效减少了负荷过载现象,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关键词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柔性负荷断路器 应用案例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的负荷响应管理综述
20
作者 姜婷玉 陶劲宇 +3 位作者 李亚平 储晨阳 王珂 鞠平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3,共13页
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平衡压力凸显,利用规模庞大、响应灵活的负荷向系统提供调节资源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平衡能力。因此,在全面梳理负荷响应具体进展的基础上,对负荷响应能力的进一步管理做出展望。概述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电力平衡压力凸显,利用规模庞大、响应灵活的负荷向系统提供调节资源能够有效提升系统平衡能力。因此,在全面梳理负荷响应具体进展的基础上,对负荷响应能力的进一步管理做出展望。概述新型电力系统中面对的电力平衡新问题,并对负荷响应新特征进行分析。围绕响应运营考虑、收益机制设计、关键响应技术和参与模式扩展4个层面,递进地对负荷响应管理进行综述。针对现阶段平衡过程中的实际挑战,提出对新型电力系统负荷响应管理能力深入挖掘的未来展望,包括跨区负荷响应研究、理性人视角下的负荷响应、有限信息和强随机性下的主体决策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响应管理 电力平衡 需求响应 新型电力系统 机制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