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4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曾敏倩 焦嘉杰 +7 位作者 左晓昕 王军宁 赵艳红 冯磊 卢宇 吕芳 周斌 侯继波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为探索新城疫病毒不耐热毒株La Sota热损伤靶点,以期为新型耐热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检测加热前后La Sota株的吸附及内化功能,考察纤突蛋白HN和F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核衣壳完整性,综合分析新城疫病毒热损伤靶点。结果显示:37℃加... 为探索新城疫病毒不耐热毒株La Sota热损伤靶点,以期为新型耐热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检测加热前后La Sota株的吸附及内化功能,考察纤突蛋白HN和F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核衣壳完整性,综合分析新城疫病毒热损伤靶点。结果显示:37℃加热24 h后F蛋白活性首先受损,表现为内化功能显著下降(0.01<P<0.05),56℃加热15 min后HN和F蛋白活性几乎丧失,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均极显著下降(P<0.01);高温加热后,病毒核衣壳完整性显著降低,病毒粒子破损且失去纤突结构,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与加热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中温下(≤56℃)病毒热损伤靶点主要在HN和F蛋白,高温下(≥80℃)病毒热损伤靶点为纤突蛋白和核衣壳;纤突蛋白的热敏感性高于核衣壳,且F蛋白受损早于HN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La Sota株 热损伤靶点 吸附 内化 纤突蛋白 核衣壳
原文传递
免疫鸡血清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与攻毒保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沈欣悦 刘梅 +3 位作者 李建梅 俞燕 范建华 戴亚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血清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水平对鸡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重组NDV灭活疫苗(A-Ⅶ株)对鸡进行免疫,通过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比较A-Ⅶ株与La Sota株间的血清学差异,并采用NDV标准强毒株F_(48)E_(8)和基因Ⅶ型强毒株JSC0804对... 为了明确不同血清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水平对鸡的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重组NDV灭活疫苗(A-Ⅶ株)对鸡进行免疫,通过交叉血凝抑制(HI)试验比较A-Ⅶ株与La Sota株间的血清学差异,并采用NDV标准强毒株F_(48)E_(8)和基因Ⅶ型强毒株JSC0804对不同抗体水平免疫鸡进行了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抗A-Ⅶ株血清用A-Ⅶ株抗原测得的平均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La Sota株抗原(P<0.01),约高1.5log2,而抗La Sota株血清用La Sota株抗原测得的平均HI抗体效价稍高于A-Ⅶ株抗原,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2种疫苗株存在一定的血清学差异。在试验条件下,所有免疫鸡经点眼滴鼻攻毒后均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毒现象,排毒率总体上随抗体效价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A-Ⅶ株疫苗免疫鸡血清HI抗体效价分别达≥13log_(2)和≥14log_(2)时可完全阻止F_(48)E_8株和JSC0804株排毒。免疫鸡排毒一般仅限于攻毒后5 d内。本研究阐明了免疫鸡的抗体水平和免疫保护效果的相关性,为新城疫免疫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Ⅶ株) 抗体效价 保护效果 排毒 相关性
下载PDF
鉴别鸽新城疫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杜文珍 吴颖臻 +4 位作者 王鹏 陆凡 刘大利 梁海皇 韦天超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鸽新城疫病毒(NDV)野毒株与常用新城疫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RAA),本研究针对基因Ⅵ型鸽源NDV和La Sota的NP基因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建立了能够区分鸽NDV...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鸽新城疫病毒(NDV)野毒株与常用新城疫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RAA),本研究针对基因Ⅵ型鸽源NDV和La Sota的NP基因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建立了能够区分鸽NDV野毒株与La Sota的RAA检测技术。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测试,并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45份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技术在15℃~39℃的恒温条件下,可于15 min内完成对目标基因的扩增;对禽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衣原体等常见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为39.5 copies/反应;45份临床病死鸽样品的检测,检出28份阳性,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说明建立的RAA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溶瘤新城疫病毒抑制IL-6诱导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4
作者 陶薇伊 秦莹 +3 位作者 吴醒 郑婷婷 樊晓晖 梁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溶瘤新城疫病毒(NDV)对IL-6诱导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U87MG细胞分为对照组、IL-6组、NDV组、NDV+IL-6组,其中IL-6组与NDV+IL-6组用75 ng/mL IL-6预处理1 h,其余组用DMEM预... 目的:探讨溶瘤新城疫病毒(NDV)对IL-6诱导的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U87MG细胞分为对照组、IL-6组、NDV组、NDV+IL-6组,其中IL-6组与NDV+IL-6组用75 ng/mL IL-6预处理1 h,其余组用DMEM预处理1 h,后分别用DMEM、75 ng/mL IL-6、1 HU NDV、1 HU NDV+75 ng/mL IL-6处理24 h。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IL-6、NDV对U87MG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B法检测各组细胞JAK2、p-JAK2、STAT3、p-STAT3和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组细胞迁移率显著升高(P<0.05),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1);与IL-6组相比,NDV+IL-6组U87MG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均P<0.01)。WB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6组p-STAT3/STAT3比值显著升高(P<0.01),NDV组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IL-6组相比,NDV+IL-6组p-STAT3/STAT3比值、MMP-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NDV能抑制IL-6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参与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IL-6 胶质母细胞瘤 U87MG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JAK2/STAT3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通过p53-YAP1-ACSL4通路诱导肺腺癌细胞铁死亡
5
作者 何瑛珏 李洋 +2 位作者 田仪督 贡克文 严玉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是否通过p53-YAP1-ACSL4通路影响肺腺癌细胞铁死亡。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PC9,将处于对数增殖期的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NDV组)、重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rL-RVG组)、铁... 目的旨在探究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是否通过p53-YAP1-ACSL4通路影响肺腺癌细胞铁死亡。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PC9,将处于对数增殖期的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NDV组)、重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rL-RVG组)、铁死亡诱导剂组(Erastin组)及铁死亡抑制剂组(NAC组)。在病毒感染和铁死亡诱导剂、抑制剂干预后,通过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来检测细胞的功能学变化,包括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来测定细胞中ROS的含量,用酶标仪对MDA含量进行测定,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p53、YAP1及ACSL4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rL-RVG组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ROS及MDA水平升高且与铁死亡诱导剂组相比含量显著提高(P<0.01),铁死亡抑制剂干预后含量均减少(P<0.01);铁死亡关键蛋白p53、YAP1、ACSL4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Si-RNA敲减YAP1和ACSL4后相应蛋白的表达量减少(P<0.01),并且ROS和MDA含量均减少(P<0.01)。结论rL-RVG可以有效地阻止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扩散,并且能够通过p53-YAP1-ACSL4轴增加脂质过氧化物和细胞活性氧的含量,最终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肺腺癌 铁死亡 YAP1 ACSL4
下载PDF
6株鸽源新城疫病毒广东分离株F、HN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6
作者 云骜 张思远 +2 位作者 成子强 林举攀 杨家兴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广东省鸽源新城疫病毒(NDV)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于2021—2022年从广东6家疑似感染NDV的鸽场采集病鸽临床样品,进行RT-PCR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分离毒株进行生物学毒力测定以及F基因、HN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 为研究广东省鸽源新城疫病毒(NDV)的遗传进化规律,试验于2021—2022年从广东6家疑似感染NDV的鸽场采集病鸽临床样品,进行RT-PCR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分离毒株进行生物学毒力测定以及F基因、HN基因的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6株鸽源NDV,对幼鸽进行分组攻毒14 d后,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为60%~80%;6株毒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112R-R-R-K-R-F117,具有NDV强毒株的典型分子特征,和分离毒株ICPI的测定结果共同表明6株毒株均为强毒株;6株毒株均为NDV的ClassⅡ基因Ⅵ.2.1.1.2.2型;与传统疫苗株La Sota的同源性较低,且F、HN蛋白氨基酸出现多处位点变异。研究表明,广东省鸽源NDV流行以Class Ⅱ基因Ⅵ.2.1.1.2.2型为主,常用的疫苗株La Sota可能对广东地区流行的鸽源NDV保护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新城疫病毒 F基因 HN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4株不同基因型新城疫病毒毒力测定及与商品疫苗株抗原性比较
7
作者 黄青红 华俊 +6 位作者 谢丽基 谢芝勋 曾婷婷 李孟 罗思思 李丹 谢志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来源4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及现有商品疫苗株的抗原性差异,测定4株新城疫病毒的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 time,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 为了探究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来源4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及现有商品疫苗株的抗原性差异,测定4株新城疫病毒的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 time,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分别制备油乳苗,再与商品疫苗NDV La Sota株、A-Ⅶ株分别接种SPF鸡,收集单因子血清进行HI交叉试验和细胞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基因Ⅵ型NDV B27为中等毒力毒株,基因Ⅶ型NDV B9、基因Ⅸ型NDV B14、基因Ⅻ型NDV GX01为强毒株;HI交叉试验结果显示,基因Ⅵ型NDV B27和基因Ⅸ型NDV B14抗原同源性为0.64,抗原性差异微小,其他毒株之间的抗原同源性为0.69~0.99,抗原差异不大;细胞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基因Ⅵ型NDV B27和基因Ⅸ型NDV B14抗原同源性为0.42,基因Ⅵ型NDV B27和基因Ⅱ型疫苗株La Sota抗原同源性为0.47,抗原差异较大,其余毒株及疫苗株La Sota之间抗原差异微小。试验结果可为后续筛选NDV疫苗候选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型 抗原性 致病指数
下载PDF
金银花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肉鸽器官组织、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莫红芳 石宗承 +4 位作者 何东贤 覃振斌 虞霖田 吕鑫 熊晓妍 《畜禽业》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评估金银花对鸽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肉鸽器官组织、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金银花作为鸽新城疫的潜在预防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只35日龄的健康鸽(未免疫NDV疫苗)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即金银花... 目的评估金银花对鸽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肉鸽器官组织、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金银花作为鸽新城疫的潜在预防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只35日龄的健康鸽(未免疫NDV疫苗)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即金银花预防组(P)、金银花治疗组(H)、攻毒对照组(V)和空白对照组(N)。P组和H组分别于35日龄、42日龄添加1.2%金银花提取物饮水7 d,P组、H组和V组同时于42日龄肌内注射鸽NDV4416毒株(0.5 mL/只)。于攻毒后第7天每组随机剖杀3只鸽子,观察并记录脑、肝、脾、肺的剖检病变和组织病变。于攻毒后第3、7天每组随机采集3只鸽子的血液,用ELISA和生化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IgA、IgG、C3、IFN-γ)和抗氧化能力指标(SOD、T-AOC)含量。结果相较于V组,P组和H组鸽子脑、肝、脾、肺的剖检病变和组织病明显减少,血清特异性免疫指标(IgA、IgG)分泌水平大体升高,非特异性免疫指标(C3、IFN-γ)和抗氧化能力指标(SOD、T-AOC)分泌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使用1.2%金银花提取物作为抗病毒药物可有效缓解鸽NDV对肉鸽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其中金银花预防组的效果优于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新城疫病毒 器官组织 血清免疫指标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新城疫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唐豪 赵子惠 +1 位作者 张登基 贺泂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F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设计RPA引物以及nfo探针,建立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结合胶体金试纸条的RPA检测方法。在试验中,对探针浓度、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将检... 本研究旨在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F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设计RPA引物以及nfo探针,建立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结合胶体金试纸条的RPA检测方法。在试验中,对探针浓度、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将检测结果与荧光RT-PCR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方法采用50μL体系,37℃20 min即可对新城疫病毒F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与荧光RT-PCR商品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为养殖场检测新城疫病毒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新城疫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下载PDF
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体外对新城疫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
10
作者 程征 钱明珠 +2 位作者 王申锋 柳东阳 王永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6-7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体外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以紫花地丁为材料,制备紫花地丁香豆素提取物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物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利用CCK-8方法检测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对新城疫病毒(...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体外对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以紫花地丁为材料,制备紫花地丁香豆素提取物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物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利用CCK-8方法检测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地丁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含量分别为2.58、7.66 mg/g;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在DF-1细胞中的半数致死浓度为185.2 mg/L。紫花地丁香豆素提取物浓度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NDV的复制,当提取物浓度为100 mg/L时,对NDV的复制抑制率最高,为74.31%。在NDV吸附抑制中,当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作用浓度为100 mg/L时,对NDV吸附抑制率最高,为67.4%。研究表明,紫花地丁香豆素类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NDV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香豆素 新城疫病毒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增殖
11
作者 张珍珍 李洋 +2 位作者 高生宝 夏德鑫 严玉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10期1549-1556,共8页
目的探讨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PC9增殖。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PC9,将处于对数增殖期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NDV)、重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rL-RVG)、铁死亡诱导剂... 目的探讨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RVG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PC9增殖。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PC9,将处于对数增殖期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NDV)、重组新城疫病毒感染组(rL-RVG)、铁死亡诱导剂组(Erastin)和重组新城疫病毒联合铁死亡诱导剂组(rL-RVG+Erastin)。病毒及药物感染细胞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p53、SLC7A11、GPX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V组、rL-RVG组、Erastin组细胞数、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的距离明显降低(P均<0.001),LDH释放量和总ROS水平显著提高(P<0.01),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rL-RVG组与NDV组相比上述结果更明显(P<0.05),rL-RVG+Erastin组与rL-RVG组和Erastin组相比细胞数、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的距离明显减少(P<0.05),LDH释放量和总ROS水平显著提高(P<0.05),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SLC7A11、GPX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rL-RVG可以发挥类似Erastin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其效果远远强于NDV。这为rL-RVG诱导的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强调了病毒在治疗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新城疫病毒 Erastin 细胞增殖 肺腺癌
下载PDF
基因Ⅶ.2亚型新城疫病毒反转录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2
作者 王静静 克军宏 +3 位作者 于晓慧 彭真奇 邢安琪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是严重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监测表明,目前国内NDV流行毒株已由基因Ⅶ.1.1亚型转变为Ⅶ.2亚型。为实现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针对其国内流行毒株F基... 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是严重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病原之一。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监测表明,目前国内NDV流行毒株已由基因Ⅶ.1.1亚型转变为Ⅶ.2亚型。为实现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针对其国内流行毒株F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Ⅶ.2亚型NDV的反转录数字PCR(RT-dPCR)方法,并评估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建立的RT-dPCR方法检测下限为1.3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强,与基因Ⅵ型、Ⅻ型NDV以及其他常见禽病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2.6%,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方法对从活禽市场采集的200份鸡口咽/泄殖腔拭子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T-d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基因Ⅶ.2亚型NDV的快速检测和精准定量,同时也为其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Ⅶ.2亚型 反转录数字PCR 性能评估
下载PDF
基于F基因的鸽新城疫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13
作者 汪萍 苗书魁 +1 位作者 魏玉荣 夏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1期16-20,共5页
试验旨在了解鸽新城疫病毒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利用MEGA7.0、Lasergene7.0软件对2020—2022年新疆和田地区规模化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阳性样品进行了鸽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6株F基因属于Ⅵ.2.1.1.2.2基因亚型,F蛋白... 试验旨在了解鸽新城疫病毒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利用MEGA7.0、Lasergene7.0软件对2020—2022年新疆和田地区规模化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阳性样品进行了鸽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6株F基因属于Ⅵ.2.1.1.2.2基因亚型,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 Sota株、HB1株、VG/GA株、Clone30株及基因Ⅲ型Mukteswarz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3.5%~85.7%,与甘肃、宁夏鸽新城疫核苷酸同源性为97.3%~99.5%。6株F蛋白融合肽区均有两处氨基酸突变(V121I、A132S),HRa区均有1处氨基酸突变(V179I),NDV/PIGEON/XJHT/802/2022/F在HRb、HRc和跨膜区还有1~2个氨基酸突变。研究表明,该地区鸽新城疫病毒遗传相对稳定,变异持续存在,定期监测与分析鸽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特征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鸽子 F基因 分子特征
下载PDF
基于FMDV 2A肽的新城疫病毒共表达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蓉 李泽典 +9 位作者 任园园 陈建 余祖华 魏颖 丁轲 陈松彪 贾艳艳 郁川 张春杰 何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为构建表达双外源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反向遗传学表达体系,本研究利用口蹄疫病毒(FMDV)2A序列构建同时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重组NDV(rLS-EGFP-F2A-RFP),并检测双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生物... 为构建表达双外源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DV)反向遗传学表达体系,本研究利用口蹄疫病毒(FMDV)2A序列构建同时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重组NDV(rLS-EGFP-F2A-RFP),并检测双外源蛋白的表达水平。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保持了亲本La Sota株的鸡胚高滴度生长以及低致病力的遗传特性,生长曲线分析表明,重组病毒具有与亲本毒株相似的生长动力学特性,在细胞培养中能够稳定复制;荧光观察结果表明,EGFP和RFP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中均获得表达且具有生物学活性;Western-blot试验结果表明,F2A肽在重组NDV表达系统中发挥了良好的自剪切功能,双外源蛋白均可独立表达。本研究为NDV多联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和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新城疫病毒 F2A肽 EGFP RFP 共表达体系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国8株鸽新城疫病毒基因组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真奇 于晓慧 +10 位作者 邢安琪 克军宏 李阳 蒋文明 刘朔 李金平 彭程 张富友 王桂军 王静静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为了解我国最新流行的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分子生物学特征,对2021-2022年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从不同地区鸽群中分离到的8株NDV代表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8株鸽NDV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 为了解我国最新流行的鸽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分子生物学特征,对2021-2022年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从不同地区鸽群中分离到的8株NDV代表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8株鸽NDV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基因排列方式为3’-NP-P-M-F-HN-L-5’,其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呈典型的NDV强毒分子特征;相较于参考序列,代表毒株F蛋白七肽重复区域、融合肽和跨膜区域,以及HN蛋白中和抗原表位、跨膜区域等功能区域均有多处氨基酸变异;代表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1.9%~99.0%,均属于Class Ⅱ基因Ⅵ型病毒,但可分为2个小分支,其中4株属于基因Ⅵ.2.1.1.2.2亚型,另4株属于基因Ⅵ.2.1.1.2.1亚型。结果表明,我国近期流行的鸽NDV具有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鸽NDV的遗传进化特点,丰富了鸽新城疫的流行病学信息,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氨基酸变异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蛋白247位赖氨酸对其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彭听雨 杨冰欢 +6 位作者 谭磊 孙英杰 宋翠萍 刘炜玮 廖瑛 丁铲 仇旭升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作为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与糖蛋白之间的桥梁,协调了病毒粒子的组装过程以驱动病毒的出芽。类似于大多数副黏病毒M蛋白,NDV的M蛋白具有核质穿梭特点,其出入核依赖于自身携带的出核信号(NES)和入核信号(NLS)... 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作为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与糖蛋白之间的桥梁,协调了病毒粒子的组装过程以驱动病毒的出芽。类似于大多数副黏病毒M蛋白,NDV的M蛋白具有核质穿梭特点,其出入核依赖于自身携带的出核信号(NES)和入核信号(NLS)。通常NLS是一簇多数由碱性氨基酸组成的序列。经对比发现,NDV Herts/33强毒株与La Sota疫苗株M蛋白NLS氨基酸组成存在差异,即247位氨基酸存在赖氨酸(K)/精氨酸(R)替换。为了探究两种NLS对于M蛋白功能有何影响,本试验构建了p3XFLAG-Herts/33-WT-M和p3XFLAG-Herts/33-K247R重组表达真核质粒,并利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验两种信号在M蛋白入核、出核以及出芽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R247K突变改变了M蛋白的核质分布,使位于胞质中的M蛋白含量增高,从而提高了病毒样颗粒(VLP)的出芽效率。本研究为M蛋白在NDV出芽中的信号调节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质蛋白 点突变 病毒样颗粒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利用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受体途径感染鸡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17
作者 杨晓凤 仇旭升 +6 位作者 孙英杰 宋翠萍 孟春春 刘炜玮 廖瑛 丁铲 谭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新城疫病毒(NDV)可以通过多种内吞途径感染细胞,且其入胞途径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本研究以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BM-DCs)为模型,探究NDV入侵该细胞的内吞途径。首先利用CPZ(CME抑制剂)和Dynasore(dynamin1/2抑制剂)预处理DCs,然后... 新城疫病毒(NDV)可以通过多种内吞途径感染细胞,且其入胞途径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本研究以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BM-DCs)为模型,探究NDV入侵该细胞的内吞途径。首先利用CPZ(CME抑制剂)和Dynasore(dynamin1/2抑制剂)预处理DCs,然后感染NDV强毒株Herts/33,通过Western blot和IFA检测NDV NP的胞内表达水平变化。药物预处理组N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NDV能够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DCs。进一步利用甲基-β-环糊精(MβCD)预处理DCs,然后感染Herts/33,通过Western blot和IFA检测NDV NP的胞内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药物预处理组N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明NDV能够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DCs。本研究为全面阐明NDV感染宿主细胞的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网格蛋白介导内吞 小窝蛋白介导内吞
下载PDF
2020-2021年中国部分活禽市场中class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特征遗传演化和耐热性分析
18
作者 张春玮 孙军峰 +4 位作者 张智颖 陈林娜 刘添仪 韩宗玺 刘胜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1-498,共8页
对2020—2021年期间分离自10个省(自治区)活禽市场不同宿主与部分环境中的新城疫病毒(NDV)进行鉴定,获得了31株classⅠ类NDV。F基因分子特征分析显示,classⅠ类NDV F基因中起始密码子存在突变,导致产生不同长度的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 对2020—2021年期间分离自10个省(自治区)活禽市场不同宿主与部分环境中的新城疫病毒(NDV)进行鉴定,获得了31株classⅠ类NDV。F基因分子特征分析显示,classⅠ类NDV F基因中起始密码子存在突变,导致产生不同长度的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毒株的F蛋白具有典型的弱毒株裂解位点基序,但个别毒株的裂解位点存在特征性的突变。F蛋白中融合肽、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中和表位以及七肽重复区域在这31个毒株之间高度保守,而信号肽区域中存在众多的氨基酸替换。HN蛋白中仅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在31个毒株之间保守,中和表位和七肽重复区域均存在氨基酸替换。此外,首次发现了HN编码区长度为1728 nt的突变毒株。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毒株不同,我国的classⅠ类NDV形成了独特的进化分支,即基因亚型1.1.2。耐热性测定结果显示,classⅠ类NDV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热特性。本研究结果为我国classⅠ类NDV的遗传变异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进化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反向遗传平台的建立
19
作者 魏家阳 李丽 +7 位作者 王国康 徐英英 曾哲 罗青平 邵华斌 温国元 商雨 潘兹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Mukteswar。将其和3个辅助质粒(pVAX-NP、pVAX-P和pcDNA-L)共转染至预先感染了痘病毒vTF7-3的BHK-2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Mukteswar。对rMukteswar的生长曲线、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rMukteswar具有和野生株相似的增殖特性和毒力。成功建立了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发高效率表达外源病原体蛋白的新城疫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ukteswar株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下载PDF
鸭源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对番鸭致病性和β-防御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侯雨彤 陈玉秋 +1 位作者 张莉莉 马得莹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149,共8页
为了探讨鸭源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番鸭β-防御素(AvBD)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取80只15日龄SPF番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只。其中一组以滴鼻点眼方式接种107 EID50/0.2 mL的鸭源基因Ⅶ型NDVMd/CH/LGD/1/2005毒株;另一组以相同途... 为了探讨鸭源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番鸭β-防御素(AvBD)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取80只15日龄SPF番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只。其中一组以滴鼻点眼方式接种107 EID50/0.2 mL的鸭源基因Ⅶ型NDVMd/CH/LGD/1/2005毒株;另一组以相同途径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攻毒后持续观察临床症状25 d。并在攻毒后36 h、72 h、7 d和25 d每组分别剖杀10只番鸭,采集5个免疫器官的样品,包括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和法氏囊,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其中11种防御素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差异。并在攻毒后36 h、72 h、7 d以及16 d、20 d和25 d每组各采集10只番鸭的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新城疫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番鸭感染该鸭源NDV强毒株后出现新城疫病毒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死亡率为7.5%;感染番鸭体内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10在广泛表达,且AvBD3、AvBD5、AvBD7在法氏囊内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上调,番鸭感染该鸭源NDV强毒株后72 h开始抗体开始转阳,第7 d即达到高峰,之后16 d、20 d和25 d的抗体水平趋于平稳。以上结果表明,该鸭源NDV强毒株感染可在番鸭体内诱导产生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番鸭 防御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