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静 高有 +1 位作者 金永 王蕊 《高等数学研究》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探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优化知识体系、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线性代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 在新工科背景下探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优化知识体系、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线性代数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线性代数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
2
作者 刘吉敏 王长柏 +2 位作者 荣传新 杨建伟 马冬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学生动手能力弱、参与度低等教学痛点问题,以成果导向原则为指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课程育人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重立教学方法、重创教学...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学生动手能力弱、参与度低等教学痛点问题,以成果导向原则为指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课程育人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教学设计创新与实践,提出了重构教学内容、重立教学方法、重创教学环境、重建教学评价的“四重”反向设计教学法,以及工程背景-案例复盘-学思悟道“三段联动式”课程育人方法,解决课程教学痛点问题,促进课程的提质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我是未来土木工程师”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高等工程教育 产教协同育人
下载PDF
国内外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情况调研与对比分析
3
作者 周寰 杨翔瑞 +4 位作者 陈颖文 罗玉川 邱振宇 胡罡 夏竟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3期91-94,100,共5页
为了解国内外新工科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比国内外3所高校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代表的新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分析共性特点和差异问题,对国内新工科专业提出建设思路。
关键词 新工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马世榜 秦怡 +2 位作者 卢志文 李浩 程艺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在开展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管理评价模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硬件资源配置、平台构建等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机电类新工科专业在开展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管理评价模式、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硬件资源配置、平台构建等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研究性教学,增强教师的教学培养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推动机电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类专业 新工科 研究性教学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项目导向MATLAB教改实践
5
作者 刘元坤 陈文静 +1 位作者 张启灿 曹益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由于简单、直观等优点,MATLAB已是本科阶段大多数工科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此基础上,为顺应“新工科”建设,课程组在MATLAB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编程训练,通过给学生指定或让学生自拟研究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 由于简单、直观等优点,MATLAB已是本科阶段大多数工科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此基础上,为顺应“新工科”建设,课程组在MATLAB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编程训练,通过给学生指定或让学生自拟研究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选研究题目的背景与研究动态;再利用掌握的MATLAB编程技能、工具箱和专业知识,完成研究题目。实现将课程教学与专业知识深度结合的教学目的,既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又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学生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工程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MATLAB 项目导向 教改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实验班专创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模式探索
6
作者 张东 赵伟国 +2 位作者 王晓晖 安周建 南军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58-61,共4页
新时期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厚植积极进取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创设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保障体制,亟需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从互补性、聚合性和延展性视角... 新时期高等学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厚植积极进取的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创设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保障体制,亟需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从互补性、聚合性和延展性视角构建专创融合与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详细阐明“双碳”背景下新工科实验班“课程+平台+项目+团队”的专创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典型模式及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专创融合 思政教育 实验班 教育模式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国家一流交通运输专业金课建设途径探索
7
作者 王宪彬 高远 +4 位作者 张文会 武慧荣 王连震 韩锐 冯文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该文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阐述金课建设、新工科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紧密联系和目标,探讨金课建设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分析新工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为新工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具体探讨课程的交融性、综合化、项目化、挑战性,以及应用性和实践性五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促进交通运输专业的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课程建设 交通运输专业 金课 课程改革 一流专业建设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8
作者 袁冰 于凤丽 解从霞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191-198,共8页
催化类课程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课堂知识、科研进展和生产实际整合为教学案例,作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是新工科改造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构想及部分设计示例,旨在提高催化... 催化类课程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将课堂知识、科研进展和生产实际整合为教学案例,作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是新工科改造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催化类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构想及部分设计示例,旨在提高催化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新工科人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学案例 催化教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新四化”精品教材与课程一体化建设
9
作者 陈刚 王良模 +1 位作者 王陶 周云波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以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精品教材和一流课程及交叉融合新课程建设是新工科背景下一流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聚焦新时代下的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流专业... 以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精品教材和一流课程及交叉融合新课程建设是新工科背景下一流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聚焦新时代下的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车辆工程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基于团队主编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现代机械工程系列精品教材、第七届兵工高校精品教材、新工科教材,进行精品教材与汽车“新四化”的技术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实现课程教材的良性协同互促,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教材 一流课程 交叉融合课程 一体化建设 新工科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网络互连技术课程BOPPPS教学模式探索
10
作者 唐灯平 曹金华 +2 位作者 薛亮 郑伊轮 张宏斌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4期81-84,90,共5页
分析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遇到的挑战和BOPPPS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出网络互连技术课程的BOPPPS教学模式,以具体项目为例阐述实施过程并说明效果。
关键词 新工科 网络互连技术 BOPPPS教学模式 校园网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超星学习通+奥尔堡PBL”模式在制药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11
作者 孟繁钦 翟凤国 +2 位作者 赵玉佳 张秀萍 李方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制药产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类课程是连接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桥梁,处于其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 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制药产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高校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类课程是连接理论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桥梁,处于其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为满足医药发展新业态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该研究根据制药专业工程类课程特点,围绕新工科建设内涵,从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基于“超星学习通+奥尔堡PBL”模式的制药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拓展课程内涵,丰富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制药工程师的转变以及高等院校与现代工厂的“对接”,达到全面提高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育人成效,对制药工程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制药工程 奥尔堡PBL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医科与新工科融合背景下医学统计课程教学探索及实践
12
作者 邱菊辉 陈艺丹 +2 位作者 左朝艳 周丽 王贵学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54-57,共4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新医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提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新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在医学统计学和实验设计方面的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系统分析当前医学统计教学效... 在健康中国建设以及新医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提供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新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在医学统计学和实验设计方面的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系统分析当前医学统计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医学教育对医学统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和教师与教学需求相关性弱、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较低。并提出“六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教学实践,包括增强思政教育和增加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明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对医学统计的新需求、优化教师知识体系、修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强化过程管理等,以满足新医科建设的医学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科 新工科 医学统计学 教学改革 六位一体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刘海明 王涵 +1 位作者 邵雨虹 王超洋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 阐述了长安大学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的“正/逆向设计加工”课程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体系以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的方法进行构建,融合“CAD”“3D打印”“逆向工程”“CNC数控加工”等知识内容,采用递进式教学打破课程孤岛,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坚持全贯穿式教学实践环境。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型教学思路,对推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逆向设计 课程融合 新工科 智能制造
下载PDF
OBE理念下新工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特质和能力要求
14
作者 朱新鹏 梁如 杨湘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阐释了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在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团结协作、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8个方面的特质要求,以及工程能力、创新知识和技术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阐释了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在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团结协作、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8个方面的特质要求,以及工程能力、创新知识和技术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践和执行能力、管理和决策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抗风险和抗挫折能力8种能力要求,并提出教育培养的路径方法,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毕业要求和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新工科 创业 培养 特质 能力
下载PDF
依托化工特色科研平台培养新工科化学专业人才双创实践能力
15
作者 高文秀 张志会 +2 位作者 赵翠翠 杨颜如 王集思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86-188,共3页
依托化工特色科研平台—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培养新工科化学专业人才双创实践能力。包括:进行“大化工”交叉学科的基础技能培训,夯实双创实践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双创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 依托化工特色科研平台—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培养新工科化学专业人才双创实践能力。包括:进行“大化工”交叉学科的基础技能培训,夯实双创实践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双创实践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双创教育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更适应企事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化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新工科 创业 实践能力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16
作者 杨赫然 孙兴伟 +1 位作者 董祉序 刘寅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出现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该文基于新工科的基本理念,...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出现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该文基于新工科的基本理念,从课程体系建设、“多师制”培养模式构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几方面入手进行机械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探索。通过近年研究生培养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后续可根据专业特点推广至其他相关专业,可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 专业学位 能力 新工科 研究生
下载PDF
“主动面向、科教融合、双轮驱动”——工程管理专业新工科改革与引领的探索实践
17
作者 兰峰 高志坚 +2 位作者 宁文泽 刘天利 周玉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始终坚持改革探索与自我革新,在新工科背景下,努力探索工程管理专业改造升级路径、人才培养... 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始终坚持改革探索与自我革新,在新工科背景下,努力探索工程管理专业改造升级路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和机制体制设计;坚持“主动面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导向,拓展专业内涵,加速科教融合,积极探索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精课程、微课堂”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开发“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大力推动“2+X”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为探索和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双轮驱动 新工科 工程管理云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矿山环境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琳 王凌云 +2 位作者 由晓芳 郭琳 王俊祥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23-24,共2页
结合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现状,分析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机制的意义,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矿山环境研究生导师团队建立、成员考核与激励办法及“多层次-分阶段”研究生梯级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 矿山环境 研究生导师 团队建设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探索
19
作者 梁金花 雍晓雨 +4 位作者 曹飞 吴昊 朱建良 杨晓瑞 任晓乾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实践性。新工科发展战略有助于将生物反应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生...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实践性。新工科发展战略有助于将生物反应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生物反应工程”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在现有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生物反应工程与工程知识、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程计算、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成绩考核、目标评价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多方面评估,结果反映教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生物反应工程 教学改革 评价
下载PDF
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工程能力的培养
20
作者 于宗艳 郭殿林 +2 位作者 崔崇信 王丽 唐巍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7期257-258,共2页
《信号与系统》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学生提出的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通过甄选复杂工... 《信号与系统》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工程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学生提出的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通过甄选复杂工程问题、提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设计了对应的综合案例,进一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实现了教学中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能力 工程认证 新工科 复杂工程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