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1
作者 高宁 《政工学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既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创造性运用,又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性发展 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造性运用
下载PDF
聚力“三个突出”以党建引领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2期44-4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四个机关”定位要求,聚力“三个突出”,以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四个机关”定位要求,聚力“三个突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个突出 党建引领 质量党建 新时代党的建设 定位要求 凝心 新时代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剖析
3
作者 许仕杰 郭朝 +3 位作者 刘媛 张炅璐 林辉 李云耀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处于中医思维弱化阶段,其培养过程重知识、轻文化,导致执业中医医师在临床诊疗实践时运用中医思维和典籍理论、方药等力有未逮,中医药特色优势亟待强化。复兴新时代中华文化成为潮流,为培养中医药学科专业人... 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处于中医思维弱化阶段,其培养过程重知识、轻文化,导致执业中医医师在临床诊疗实践时运用中医思维和典籍理论、方药等力有未逮,中医药特色优势亟待强化。复兴新时代中华文化成为潮流,为培养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提供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是解决影响中医药发展核心瓶颈问题、全面营造良好中医药生态环境、造就一批堪当时代大任的中医药行业学者专家的关键。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原则,提出新时代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剖析面临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加强中医药经典古籍教学改革、优化中医药基层临床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卓越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中医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高地等方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医思维 人才培养 目标与路径 改革 新时代
下载PDF
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4
作者 周敏凯 时晓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80,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设,着重厘清政府、高校、社会三大主体的权责和相互权责关系,实现高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要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高等教育法治化建设,着重厘清政府、高校、社会三大主体的权责和相互权责关系,实现高教治理主体的多元形态、系统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有效合理的协同治理结构,落实依法治教方针。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需要正视面临的新问题,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最大程度激发高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与创新性,为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想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法治化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5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新西部电影的新实践
6
作者 张阿利 李磊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新西部电影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进发了巨大的创作激情。在承接经典西部片美学旨趣的基础上,新西部电影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形式风格以及现实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其一,影片借助新时代的契机,深化和拓展了西部叙事...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新西部电影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进发了巨大的创作激情。在承接经典西部片美学旨趣的基础上,新西部电影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形式风格以及现实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其一,影片借助新时代的契机,深化和拓展了西部叙事中的“人民性”“现代性”等重大命题;其二,在生态电影、新乡土电影以及西部儿童题材电影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其三,在电影的视听本体层面彰显了西部电影先锋性的语言特征,成为中国地缘电影创作和研究中的突出现象,也极大地强化了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地域性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部电影 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民众反腐败效能感:本土概念与量表构建
7
作者 李莉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意愿等心理机制是决定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腐败效能感概念的提出与测量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性探讨。反腐败效能感涵盖民众基于自我能力认知的内部效能感和基于对反腐败政策发生效用的外部效能感,其中对于具体反... 意愿等心理机制是决定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腐败效能感概念的提出与测量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性探讨。反腐败效能感涵盖民众基于自我能力认知的内部效能感和基于对反腐败政策发生效用的外部效能感,其中对于具体反腐败政策的评价、对于不同层级的官员廉洁形象的评价以及对于反腐败参与意愿的倾向性态度等是中国本土的独有特征。基于民众反腐败效能感的微观测量为构建反腐倡廉宏观方略的长效动力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政策咨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民众 反腐败效能感 概念测量 量表构建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8
作者 孟献梁 褚睿智 +2 位作者 吴国光 李晓 万永周 《化工时刊》 CAS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化工原理”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承前启后,是理论与工程联系的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矿业大学化工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学生能源强国... “化工原理”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承前启后,是理论与工程联系的桥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矿业大学化工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学生能源强国意识为主旨,从教师、课堂、课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模式、多资源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认同感,促进和完善新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化工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探索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地质类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与实践
9
作者 邵怀勇 杨武年 +8 位作者 何政伟 刘刚 杨鑫 于欢 刘汉湖 戴晓爱 刘恩勤 伊帆 徐争启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交叉形成的综合性高新学科。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 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交叉形成的综合性高新学科。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托地质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坚持立德树人,系统开展了将地质元素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尤其是行业类省属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专业建设 地质类高校 新时代
下载PDF
论“新时代审计教育首先是大思政教育”的三个逻辑解读
10
作者 钱琨 王会金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59,165,共5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审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将大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审计教育并居首要引领位置,构建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多维度、立体化的新时代审计思政育人体系新格局,是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审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将大思政教育融入新时代审计教育并居首要引领位置,构建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多维度、立体化的新时代审计思政育人体系新格局,是历史的必然,是现实的需要,是未来的大势。本文就从这三个逻辑着手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审计教育 大思政教育 逻辑解读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实效性路径
11
作者 万希平 张殿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新时代,伴随着话语主体的多元化、话语语境的变迁、新媒体空间的渗透、新兴载体的更迭,这些文化传播新变化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立足于我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现实,针对影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效果的不利因素以及由... 新时代,伴随着话语主体的多元化、话语语境的变迁、新媒体空间的渗透、新兴载体的更迭,这些文化传播新变化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立足于我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现实,针对影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效果的不利因素以及由此引发我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处于被动局面,以系统观念分析方法,从五个方面提出新时代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实效性路径,即在交流主体上形成官方主导、统筹协调“多元主体”齐发力;在传播内容上优化有效内容供给,突出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与共享性;在载体平台上加快新旧媒体融合步伐,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矩阵;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全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在效果评估上建构科学合理的对外文化交流效果反馈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媒体 中华文化 对外文化交流 实效性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12
作者 张礼建 李文靖 陈彪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圈内化”现象突出,市场化程度滞后,严重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公共产品的模糊性、购买制度的模糊性和交易关系的模糊性所构成的政府购买信息非标准化是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要“症结”;不同社会...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圈内化”现象突出,市场化程度滞后,严重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发现:公共产品的模糊性、购买制度的模糊性和交易关系的模糊性所构成的政府购买信息非标准化是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要“症结”;不同社会组织距离政府中心的位置远近直接影响其项目获取能力,紧密组织具有赢得政府购买的天然优势,独立组织在政府购买中处于相对劣势,松散组织游离于二者之间;政府的强权威和“稳中求进”的思维惯性往往倾向于“圈内购买”,造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难以市场化。建议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市场化清单,明晰公共服务边界;完善购买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加大培育市场化社会组织,强化功能引导;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购买机制,提升政府购买公开透明度等举措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购买服务 公共服务 市场化 社会组织
下载PDF
新时代“大思政课”理念的形成逻辑
13
作者 逄红梅 李晗 王有良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49-54,67,共7页
集政治属性、育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成果,其形成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大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人学观和社会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 集政治属性、育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一体的“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最新成果,其形成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大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人学观和社会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历史逻辑看,“大思政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建设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看,“大思政课”是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需要。深刻领悟这三重逻辑及其内在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价值、功能实现和科学善用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思政课” 主流意识形态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话语能力提升的三重维度
14
作者 张军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关键主体,面临着“说什么”和“如何说”的关键问题。该问题不但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效,更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话语能力的提升与否不仅涉及教师能否进行合乎语义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关键主体,面临着“说什么”和“如何说”的关键问题。该问题不但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效,更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话语能力的提升与否不仅涉及教师能否进行合乎语义的规范表达,而且还要看教师是否对自身的话语有批判意识、能否看到话语背后的权力等社会因素。教师话语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下3个基本维度:权力保障是话语能力提升的现实基础,知识生成是话语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话语表述是话语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政课 话语能力 教师 高校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15
作者 贺晴 梁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内容,直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潜在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育人培养教育引领,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发展需求构建以心理...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内容,直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潜在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做好育人培养教育引领,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发展需求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文化生态,并利用环境文化发展生态建设、精神文化育人培养机制应用及制度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基础策略,增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的实际作用,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成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农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研究
16
作者 温洋 肖阳 +1 位作者 刘丽娜 于向鸿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14所农业院校的调研数据,研究影响农业硕士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内部动力、导师注重实践指导、教师重视实践育人、专业实践实训、社会... 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14所农业院校的调研数据,研究影响农业硕士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内部动力、导师注重实践指导、教师重视实践育人、专业实践实训、社会实践活动、性别、年级等对实践能力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研究生的内部动力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最大,其次为导师和教师重视实践育人、实践实训。由此提出激发研究生的内部实践动机、创建有利于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多元化开展实践实训活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新时代 农业硕士生 内部动力 实践育人
下载PDF
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与新时代道德实践
17
作者 任俊华 李朝辉 叶鸿 《云梦学刊》 2024年第2期52-63,共12页
起源于浙江景宁的马仙信俗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孝悌恭谨、勤俭爱家、友爱互助、和谐乡里、爱国护民、畲汉一家等伦理精神。在新时代对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道德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 起源于浙江景宁的马仙信俗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孝悌恭谨、勤俭爱家、友爱互助、和谐乡里、爱国护民、畲汉一家等伦理精神。在新时代对马仙信俗文化的伦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道德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人心净化和淳朴仁厚的乡土和谐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有助于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仙 信俗文化 伦理精神 新时代 道德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18
作者 刘梅月 寻晓文 刘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屡创新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关,更...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以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屡创新高,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关,更与大学生面对激烈竞争时的选择有关,同时家庭的教育观念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该文通过调研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共性特点,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五个维度构建新时代大学生“五位一体”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进而形成内聚糅合强大动力,助力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五位一体 就业指导 工作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新时代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19
作者 陶信伟 赵婷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既是我国高度教育内涵式发展之需,也是破解和弥补我国高等教育短板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需求,我国民办高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此,应通过...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既是我国高度教育内涵式发展之需,也是破解和弥补我国高等教育短板的必然选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需求,我国民办高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此,应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运行机制、改善外部环境、坚持多方联动等多维路径,不断推动民办高校从粗放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型,从而实现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办高校 高质量发展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土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需求为例
20
作者 唐亮 田爽 凌贤长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土动力学”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战略工程国家重大铁路伟大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致... “土动力学”课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战略工程国家重大铁路伟大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致力于“土动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动力学”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建立以重大工程需求为牵引、土动力学前沿知识为支撑的新时代教学改革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土动力学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 国家重大铁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