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冲突与调适——基于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
1
作者 李爱 曹二磊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723-1730,共8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具有“城市化”特征。其在角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色认知模糊、角色期望间的失调,以及角色扮演失范等,均可能引发角色冲突。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其角色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局内人”与“局外人”、“... 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具有“城市化”特征。其在角色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色认知模糊、角色期望间的失调,以及角色扮演失范等,均可能引发角色冲突。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的冲突必然造成其角色的偏离,主要表现在“局内人”与“局外人”、“校内人”与“校外人”、“传承人”与“传播人”这三方面的角色失调。在社会角色理论中,角色调适主要包含角色自我调适与角色社会调适两个方面,前者可敦劝新生代乡村教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自觉参与技能培训,以此形成清晰的角色认知,丰富角色技能;后者可在顶层设计方面,不断完善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匡助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社会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冲突 角色调适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2
作者 张明超 李克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31,共14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选取H县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利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受个性特征与动机倾向...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选取H县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典型个案,通过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研究资料,利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受个性特征与动机倾向、关键事件、重要他人、工作场域与职业吸引力因素的影响,新生代乡村教师在外界形塑集群与自身的“专业资本”交互中建构身份认同。为更好地促进新生代乡村教师建构积极的身份认同,提出如下建议:剖析个性特征,激发内源性动力,提升自我效能感;重视关键事件,建立积极情感,促进身份认同;关注重要他人,凝聚协同合力,增强专业情感归属;强化支持体系,提升职业吸引力,培养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下载PDF
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选择
3
作者 王中华 杨青青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文化选择的必要性在于:教师是文化与价值观的传递者,专业发展是教师文化选择的愿景,有利于构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感,影响乡村教育发展。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文化选择时面临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对乡土... 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文化选择的必要性在于:教师是文化与价值观的传递者,专业发展是教师文化选择的愿景,有利于构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感,影响乡村教育发展。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文化选择时面临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对乡土文化认同感低、文化选择的个人主义、网络文化的冲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困境。解决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选择时面临的困境可采取培育多元文化价值观、培育文化自觉、培育文化选择能力、坚持主流价值引领、加强城乡文化之间的融合与重建等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生代乡村教师 文化选择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困境与对策
4
作者 邹太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9,共10页
作为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新生代乡村教师关系到乡村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教师政策的支持和作用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在教师资源供给、师资整体质量和素质能力提... 作为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新生代乡村教师关系到乡村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教师政策的支持和作用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在教师资源供给、师资整体质量和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然而,由于职业转换能力强、城市化特征明显和离农化倾向突出,新生代乡村教师队伍依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结构缺失和人才流失等问题。树立由“本地化”转向“本土化”的建设理念,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提前回应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真实关切、动态调适现行有关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和加快维护乡村教师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专业成长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提升职业使命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培训研究
5
作者 章坤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4期52-56,共5页
职业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抱有的积极认同,对其所从事的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乡村教育教学实践能持续性地投入激情并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职业体验。职业使命感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 职业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抱有的积极认同,对其所从事的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乡村教育教学实践能持续性地投入激情并能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职业体验。职业使命感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他们获得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支撑。教师培训是支持新生代乡村教师获得职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应将提升职业使命感列为重要的培训目标,在培训实施中坚持使命立意,乡村立场和发展立向,践行新生代乡村教师培训的时代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职业使命感 教师培训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缺失危机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桂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2,共8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缺失带来乡土文化主体空心、教师自身发展困难、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多重现实危机。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需厘清其乡土文化自信形成的条件,通过“创新乡土文化内涵,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缺失带来乡土文化主体空心、教师自身发展困难、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等多重现实危机。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需厘清其乡土文化自信形成的条件,通过“创新乡土文化内涵,唤醒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认同;重塑乡土文化空间,推进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实践;提升乡土文化素养,激发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觉”三条路径,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土文化自信 缺失危机 培育路径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迷失的归因与重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清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28,共5页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教育改革的融合推进,新生代乡村教师已成为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质量教育实现的新生力量。然而,因其特殊经历,他们表现出社会身份游离不定、学校身份他者规训、班级身份统整无力、职业价值使命迷茫...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教育改革的融合推进,新生代乡村教师已成为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中流砥柱和高质量教育实现的新生力量。然而,因其特殊经历,他们表现出社会身份游离不定、学校身份他者规训、班级身份统整无力、职业价值使命迷茫等行为,并产生自身作为乡村教师身份迷失的困境。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获得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和建构的过程,是多层次的,受到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的失衡、乡村学校组织行为文化的封闭、乡村班级教学的特殊能力欠缺、乡土意识使命的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重建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应该朝着筑实良好公共制度文化环境的保障、构建乡村学校组织行为的开放互助体制、培育新生代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特殊教学能力、激发新生代乡村教师奉献乡村的教育使命等之间保持协调来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身份迷失 乡村教育使命
下载PDF
社会学习理论下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场域建构的机制与路径
8
作者 高杨 陈恩伦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4期54-59,共6页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强调观察学习在获得替代经验方面的重要性,并认为人的观念是由个体、行为和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与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场域建构相契合,能够有...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功能,强调观察学习在获得替代经验方面的重要性,并认为人的观念是由个体、行为和环境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与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场域建构相契合,能够有效阐释该场域建构的发生和作用机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强化行为维度创造优秀榜样示范行为场域、优化环境维度创建乡土情怀特色文化环境场域、提升个人维度构建个体自我效能培养场域等路径,真正实现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培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土情怀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融入困囿与身份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苏鹏举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4-34,共11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融入与身份建构有助于参与社会治理和彰显公共精神。他们从乡村场域空间的“边缘人”走向“局内人”需经历“入场—在场—争场—融场”四个阶段,具体表征为入场憧憬、在场不适、争场迷茫和融场共生等心理倾向与行动... 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融入与身份建构有助于参与社会治理和彰显公共精神。他们从乡村场域空间的“边缘人”走向“局内人”需经历“入场—在场—争场—融场”四个阶段,具体表征为入场憧憬、在场不适、争场迷茫和融场共生等心理倾向与行动轨迹。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我国西部乡村地区12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融入与身份建构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整合社会融入理论、身份认同理论和共生理论,基于教育空间与乡村场域维度,尝试构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融入困囿与身份建构矛盾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一方面,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社会融入存在内生动力消解趋于心理融入式微、志业品性弱化囿于情感融入悬浮、文化底蕴抽离困于乡土融入遮蔽,以及公共精神旁落陷于行为融入桎梏等四重困囿;另一方面,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身份建构面临自我身份危机之局内人与边缘人徘徊、专业身份迷失之教书匠与筑梦人掣肘、文化身份迷茫之本地人与异乡人冲突,以及社会身份区隔之坚守者与逃离者纠结等四重矛盾。鉴于此,可构建个人—学校—文化—制度—社会“五位一体”支持体系,以疏解社会融入困囿与身份建构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村社会融入 社会身份构建 教育高质量发展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生代乡村教师角色重塑
10
作者 时伟 胡哲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缺乏兼容性政策保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淡薄、融入乡村生活的认知匮乏等挑战。新生代乡村教师同“乡村人”的身份差异、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以及乡村教师的新使命使得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缺乏兼容性政策保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感淡薄、融入乡村生活的认知匮乏等挑战。新生代乡村教师同“乡村人”的身份差异、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以及乡村教师的新使命使得新生代乡村教师存在观念认知、文化以及情感方面的角色冲突,需要从加强职前教育角色嵌入、强化职业岗位角色实践、引领乡村教师角色反思三个方面对新生代乡村教师进行角色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村振兴 教师角色
下载PDF
情绪劳动的观照:新生代乡村教师消极情绪的表达与纾解
11
作者 谢计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情绪劳动意指置身于乡土文化场域中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在服务乡村教育教学与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情绪合理化整饰,向乡村成员展现符合专业性与公共性要求的情绪表现状态所付出的劳动,具有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生代乡村教师情绪劳动意指置身于乡土文化场域中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在服务乡村教育教学与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情绪合理化整饰,向乡村成员展现符合专业性与公共性要求的情绪表现状态所付出的劳动,具有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乡村教学活动开展以及获取潜在的自我精神报偿等价值。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乡土世界中充斥着诸如乡村浪漫主义渲染下的失落、乡村鄙夷主义裹挟下的埋怨、乡村虚无主义伴生下的冷漠等繁杂消极情绪,导致新生代乡村教师印象管理的失调。纾解新生代乡村教师消极情绪的路径可从内部与外部、个体与整体的情绪表达规则践行、情绪情感素养提升以及情绪体验环境优化等方面尝试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消极情绪 教师情绪 新生代乡村教师 印象管理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12
作者 苏鹏举 张阿赛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19期74-80,共7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靶心。历时性、共时性和现实性构成融入乡村的历史脉迹,教育情怀、乡土文化和乡村身份使其身心都融入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遭遇教育情怀... 新生代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靶心。历时性、共时性和现实性构成融入乡村的历史脉迹,教育情怀、乡土文化和乡村身份使其身心都融入乡村振兴成为可能。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遭遇教育情怀遮蔽对“我自己是谁”志业的迷失而区隔于城乡空间、乡土文化式微对“我价值何在”使命的迷茫而悬浮于社会场域、乡村身份消解对“我将去何处”抱负的迷惑而远离于公共生活。究其缘由,心理基础抽离囿于教育情怀融入遮蔽、制度保障弱化导致乡土文化融入式微、社会桥梁区隔陷入乡村身份融入消解。为此,可通过营构社会信任氛围以夯实教育情怀融入心理基础;优化互惠规范机制以完善乡土文化融入保障制度;激活关系网络资源以搭建乡村身份融入社会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社会融入 乡村振兴 教育现代化 社会资本理论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身份建构的教育民族志考察——基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
13
作者 苏鹏举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2-75,共14页
当前学界关于新生代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与社会身份建构的讨论存在一定分歧。为回应高质量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和实现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此研究基于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式,整合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以“客我—主我”宏观维度整体性地... 当前学界关于新生代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与社会身份建构的讨论存在一定分歧。为回应高质量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和实现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此研究基于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式,整合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以“客我—主我”宏观维度整体性地呈现、描述、解释新生代乡村教师如何在乡村社会组织域中构建其社会身份。研究表明,“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性”系统要素是影响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身份建构的主要因素。“客我”与“主我”两套制度逻辑的较量解释了社会身份建构何以难为;“我是教师—我是乡村教师—我是乡村的教师”认知图式说明了社会身份建构何以可为;“先赋性—结构性—建构性”共生在场论证了社会身份建构何以应为。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身份建构表现出的“客我”形塑性与“主我”能动性特征可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社会身份 身份认同 教育民族志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下载PDF
我国新生代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郑新蓉 王成龙 佟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7,共8页
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出生到就业的人生经验与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社会和教育变革是同轨的;他们是第一代完成离土、离乡、离农户身份与角色转变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是指在我国特定的城镇化进程中... 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出生到就业的人生经验与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社会和教育变革是同轨的;他们是第一代完成离土、离乡、离农户身份与角色转变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是指在我国特定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所表现出来疏离乡村、趋向城市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表现在居住地点、子女教育、择偶与婚恋、网络消费、育儿方式、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市化趋势相对应的是新生代教师对乡村的陌生感或疏离状态。他们的城市化特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将对其个人命运、乡村教育和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建议在政策上制定更有利于乡村教育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各项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城市化 疏离乡村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成龙 《青年探索》 CSSCI 2016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文化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出现两类群体的分化:随时准备着进入城市的"飞鸽"教师和支援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永久"教师。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多种类型的津补贴制度、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师之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建立全省统筹的教师调动机制,以为新生代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任教环境,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时代特征 文化困境 职业选择
下载PDF
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策略——基于四川省5个贫困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鹏 闵永祥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49-57,共9页
增强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是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基于四川省5个贫困县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强度进行了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整体较高,但... 增强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是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基于四川省5个贫困县新生代乡村教师的调查数据,对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强度进行了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整体较高,但仍需高度关注;新生代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受到先赋性、结构性和建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结构性因素影响最大。为此,建议从薪酬激励、政策激励、情感激励、专业激励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增强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留任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留任意愿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四川 贫困县
下载PDF
由“他者”走向“我者”——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困境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16
17
作者 蹇世琼 彭寿清 冉隆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是他们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存在“他者”式的主体拒斥困境,表现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代际阻隔性、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疏离性以及参与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事务... 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是他们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存在“他者”式的主体拒斥困境,表现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代际阻隔性、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疏离性以及参与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事务的被动性。城市化教育路径孕育了“他者”式归属感,乡土情怀缺失培植了“他者”式职业认同,资源的匮乏与低效运用生成了“他者”状生活方式,是新生代乡村教师难以融入乡村社会的根源。由“他者”转向“我者”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是一种文化寻“根”的融入,更是一种身心俱在的融入。具体的路径,包括通过持续对话提升新生代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的场域归属感;基于文化浸润强化新生代乡村教师对乡村社会的内源性主体认同;以乡土情怀的培养增进新生代乡村教师深植乡村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中延展新生代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发展中的持续性;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村社会 融入困境 路径建构
下载PDF
走向文化自觉: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农化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46
18
作者 姚岩 郑新蓉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5,共4页
独特的成长、教育与就业环境造就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城市化特征,形成了他们的城市人身份认同,使得他们在居住空间、主观情感和行为方式上不断趋于城市,远离乡村。这种离农离乡的现状加重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影响了教... 独特的成长、教育与就业环境造就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城市化特征,形成了他们的城市人身份认同,使得他们在居住空间、主观情感和行为方式上不断趋于城市,远离乡村。这种离农离乡的现状加重了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淡化了他们的教学使命感,加剧了乡村文化的荒漠化。未来有必要通过改变乡村教育的离农化取向、加强教师乡土文化自觉、关注本地教师培养等方式,消除乡村教师城市化的负面影响,稳定和提升农村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新生代乡村教师 城市化 特岗教师 文化自觉 乡村文化
原文传递
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缺失的现实表征与重塑策略 被引量:20
19
作者 伊娟 马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9,共8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不仅是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乡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新生代乡村教师却逐渐远离乡土文化的根基,与乡村社会日益疏离,陷入乡土知识匮乏、乡土情感淡薄、公共生... 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不仅是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是乡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新生代乡村教师却逐渐远离乡土文化的根基,与乡村社会日益疏离,陷入乡土知识匮乏、乡土情感淡薄、公共生活式微的困境。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缺失的影响机理主要在于乡村教育之于乡土文化的隐匿、乡村教师之于乡土文化的疏离以及城乡文化沟通壁垒之于乡土文化传播的侵蚀。在统筹省级政府、师范院校、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多方联动的基础上,探寻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立场、教育尺度、教育眼光、教育基础以及教育主体,以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达到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文化缺失 重塑策略
下载PDF
基于对话理论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超洋 李孔珍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5-68,共4页
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的关系日益淡化,在对河南省F县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对话理论分析认为"我—它"冲突是导致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关系的疏离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角色的变迁淡化其与乡... 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的关系日益淡化,在对河南省F县的新生代乡村教师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对话理论分析认为"我—它"冲突是导致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关系的疏离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角色的变迁淡化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新生代乡村教师面临双重压力无暇参与乡村活动、新生代乡村教师对教育政策的默然使其无力改善乡村生活。通过重新理解新生代乡村教师社会角色、缓解其双重压力、教育政策制度保障三个维度构建了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我—你"相遇的分析框架,以实现新生代乡村教师与乡村良好互动的和谐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理论 新生代乡村教师 乡村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