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白波 陈波 +3 位作者 李广洪 罗惠玲 黄学良 李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室间隔是否向左侧凸起,分为PPHN组(33例)和PH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价值,并对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PPHN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PH组[5421.25(3311.23,8079.45)µg/L比2799.14(2253.28,3589.12)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7,P<0.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71,P<0.001)。用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518时,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为3770.265µg/L,其预测PPHN发生的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3770µg/L、酸中毒(pH<7.2)、HCO_(3)^(-)≤18 mmol/L及血乳酸>3 mmol/L均是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或促进继发性PPHN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右向左分流 曲线下面积 动脉导管 秩和检验 室间隔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再入院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林颖 廖金花 +2 位作者 滕灵晶 吴丽丽 张芳淼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再入院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危重新生儿后期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NICU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再入院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危重新生儿后期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NICU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条件、排除条件将发生再入院的224例患儿作为再入院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未发生再入院224例患儿为非再入院组,收集两组患儿入院诊断、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生后1 min Apgar评分、是否使用呼吸机、出院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血胆红素水平及母亲分娩方式、母亲年龄、孕产次等方面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ICU患儿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NICU患儿再入院率为1.75%(224/12816);出院1周内再入院150例(66.96%)、出院1~2周再入院患儿43例(19.20%);再入院主要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1例(45.09%)、消化系统疾病35例(15.63%)、呼吸系统疾病34例(15.18%)、围生期感染33例(14.73%);NICU患儿再入院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与出院时CRP水平为NICU患儿再入院影响因素。结论胎龄与出生时CRP水平是影响NICU患儿再入院的主要因素,NICU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患儿出生胎龄及出院时的CRP水平,及时解决家长在照护过程中的困难,提醒家长定期随访,尽可能保证其出院时控制CRP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以期减少NICU患儿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再入院 影响因素 诊断 胎龄
下载PDF
脐动脉血气指标联合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凯红 王彤 +2 位作者 田渤 付洪涛 张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指标联合Apgar评分应用于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7例1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60例1min 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新生儿脐动脉...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指标联合Apgar评分应用于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57例1min 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60例1min 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血液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碳酸氢根(HCO_(3)^(-))、碱剩余(BE)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及脏器损伤的数据,分析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指标对新生儿脏器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分析Apgar评分、pH值、PaO_(2)、PaCO_(2)、HCO_(3)^(-)、BE,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介于2.446~8.403之间),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t值介于2.937~8.114之间),损伤组显著低于非损伤组(t值介于3.213~9.225之间);分析CO_(2)CP,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004),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t=4.023),损伤组显著高于非损伤组(t=4.90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三种方法预测新生儿脏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度,Apgar评分明显低于脐动脉血气分析(χ^(2)值分别为1.728、4.146、4.747),Apgar评分明显低于联合评估(χ^(2)值分别为5.722、9.013、10.581),脐动脉血气分析明显低于联合评估(χ^(2)值分别为4.551、3.693、4.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可有效提高评估窒息新生儿脏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度,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误诊率,对评估新生儿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脐动脉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新生儿脏器损伤 评估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筛查结果及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4
作者 杨晓 朱丽娜 +2 位作者 马宁 李昊 杨茹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02-907,共6页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中开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筛查的意义,以及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对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TREC)拷贝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16日至2020年6月9日在解放军总...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中开展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筛查的意义,以及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对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TREC)拷贝数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16日至2020年6月9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疗中心NICU住院的22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和感染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REC拷贝数。分析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感染与TREC拷贝数的关系,并对SCID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以明确诊断。结果 不同性别NICU新生儿TREC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TREC拷贝数高于超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C拷贝数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稍有增加,但是各组TREC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TREC拷贝数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16例新生儿SCID筛查阳性,均在SCID致病基因ADA上均检测出2个突变,可以确认为ADA-SCID患者。结论 对NICU新生儿进行SCID早期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新生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可以明确SCID诊断,对提高SCID患儿生存率有重要意义。NICU新生儿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与TREC拷贝数的关系需在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探讨。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SCID筛查的假阳性,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 筛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病原菌谱:一项单中心五年研究
5
作者 李艳敏 张瑞敏 +3 位作者 平莉莉 翟丽娜 张晓丽 韩军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240例发生医院感染,共26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6%,例次发病率为3.46%。其中血流感染96例(36.50%),呼吸系统感染70例(26.62%),感染部位不明确者57例(21.67%)。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7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45.88%),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革兰阴性菌78株(45.8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4株(8.24%)。2018—2022年革兰阴性菌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居多。近几年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6
作者 吴广飞 傌洁 +2 位作者 陈志慧 时文玲 杨彩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567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损伤评估标准分为鼻损伤组和无鼻损伤组各4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567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损伤评估标准分为鼻损伤组和无鼻损伤组各42例,采用一般基础资料调查问卷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躁动、暖温箱湿度、通气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时间>15 d、存在躁动、暖温箱湿度>65%、鼻塞通气方式是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儿各项指标变化,给予抚触、合理适当调控暖温箱湿度,鼻塞与面罩通气方式交替使用,降低鼻损伤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无创通气 鼻损伤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筛查四十三年发展历程——从陈瑞冠教授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正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中国新生儿筛查事业经过四十三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陈瑞冠教授不仅是中国新生儿筛查领域的开拓者,更是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本文将全面回顾中国新生儿筛查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生儿筛查病种的扩大及技术创新、相关国家政策... 中国新生儿筛查事业经过四十三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陈瑞冠教授不仅是中国新生儿筛查领域的开拓者,更是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本文将全面回顾中国新生儿筛查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生儿筛查病种的扩大及技术创新、相关国家政策的颁布,新生儿筛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生儿筛查对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纪念陈教授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瑞冠 新生儿筛查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肖湘 陈欣萌 +1 位作者 曾琳 韩彤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高达13‰,其中25-30%的婴儿患有永久性神经损伤,包括脑瘫、癫痫、精神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以及认知和学习障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高达13‰,其中25-30%的婴儿患有永久性神经损伤,包括脑瘫、癫痫、精神障碍、视力和听力障碍以及认知和学习障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挑战。亚低温治疗是支持治疗外,唯一公认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IE的死亡率和残疾率。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作为亚低温治疗的辅助治疗或独立应用于HIE。本文综述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着重于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以期进一步降低HIE的死亡率、致残率和改善神经发育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足月儿及晚期早产儿 治疗
下载PDF
全国71所医疗机构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的现况调查
9
作者 蒙景雯 张倩男 +4 位作者 于书慧 李变 杜雪燕 张欣 姚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 了解全国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全国93个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消毒剂类型、消毒工具、清洁与消毒次数、消毒剂待干情况、... 目的 了解全国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全国93个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消毒剂类型、消毒工具、清洁与消毒次数、消毒剂待干情况、脱消毒剂情况和消毒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25个省/直辖市71所医疗机构的93个护理单元。新生儿病房中,使用最多的3种消毒剂分别是乙醇(79.57%)、碘伏(74.19%)、安尔碘(62.37%),氯己定在护理单元(<2个月龄婴儿)中的使用情况分别为禁用28个(30.11%),慎用23个(24.73%),可用9个(9.68%),无统一要求33个(35.48%)。13个(17.57%)护理单元使用乙醇时仅擦拭1次,部分护理单元对消毒剂擦拭次数未做统一规定。使用碘伏后,去除残留消毒剂情况,包括29个(42.03%)护理单元使用生理盐水,8个(11.59%)使用乙醇,19个(27.54%)未做统一规定。消毒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接触性皮炎,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毒剂有乙醇、碘伏、安尔碘及氯己定。结论 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尚缺乏统一规范,选择和使用差异性较大。新生儿皮肤消毒剂存在较普遍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护人员消毒剂使用规范的培训,并开展大规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为正确选用消毒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皮肤消毒剂 氯己定 碘伏 乙醇
下载PDF
新生儿耳廓畸形筛查及耳模无创矫正疗效评估
10
作者 邹起瑞 任艳丽 +5 位作者 郭浩 李惠芹 彭檀 周尚清 张媛艳 刘永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查体时行外耳廓检查,统计分析新生儿耳廓畸形的发生率、矫正率、并发症发生率,评估耳模无创矫正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1日淮北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3797例(7594耳),其中耳廓畸形患儿616例(851耳),... 目的通过新生儿查体时行外耳廓检查,统计分析新生儿耳廓畸形的发生率、矫正率、并发症发生率,评估耳模无创矫正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1日淮北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3797例(7594耳),其中耳廓畸形患儿616例(851耳),将进行治疗的119例(173耳)患儿根据出生时间分为1组(≤7 d)125耳、2组(8~42 d)31耳,3组(>42 d)17耳。对于轻微不需治疗及拒绝治疗的患儿监护人,分别于出生后7、14 d进行电话随访,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结果新生儿耳廓畸形发生率为11.21%(851/7594),19.32%(119/616)的新生儿耳廓畸形接受了无创矫正治疗,矫正率为20.33%(173/851),12例(10.08%)患儿在矫正过程中出现湿疹,3耳中途放弃治疗,2耳效果不佳,治疗总有效率为97.11%(168/173)。1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与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1组治疗时间短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时间短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结论新生儿耳廓畸形发生率较高,耳模型无创矫正效果好,在新生儿查体时即可对耳廓畸形做出筛查,在最早期发现患耳、避免漏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廓畸形 耳模型 无创矫正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海扣 强强 +2 位作者 周士三 张浩 孙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MAP、HR、SpO_(2)。记录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_(ET)CO_(2)、PaCO_(2)、PaO_(2)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_(2)、Cdyn、PaO_(2)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 P组P_(ET)CO_(2)、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胸腔镜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 单肺通气
下载PDF
经羊膜腔穿刺羊水减量对孕产妇羊水过多的疗效及其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倪佳颖 郑涛 +2 位作者 王磊 谢文娟 朱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羊膜腔穿刺羊水减量术对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孕产妇的疗效及对新生儿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确诊为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 目的分析经羊膜腔穿刺羊水减量术对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孕产妇的疗效及对新生儿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确诊为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利尿剂使用组、经羊膜腔羊水减量组,比较三组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分析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的孕产妇126例。常规治疗组65例,孕产妇平均年龄(31.0±4.9)岁,首次治疗孕周23~34+6周;利尿剂使用组31例,孕产妇平均年龄(29.3±5.2)岁,首次治疗孕周25~34^(+4)周;经羊膜腔羊水减量组30例,孕产妇平均年龄(31.0±5.3)岁,首次治疗孕周26~34^(+6)周。不同治疗组之间早产、新生儿死亡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羊膜腔羊水减量组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比例较低。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采用剖宫产术以及经羊膜腔羊水减量治疗的比例较低,早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常规治疗未行羊水减量术为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羊水减量可延长胎儿消化道畸形合并羊水过多孕产妇的孕周,降低早产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腔穿刺 羊水减量 新生儿死亡 胎儿消化道畸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切除新生儿咽鼓管圆枕毛息肉2例
13
作者 张爱英 温鑫 +4 位作者 耿江桥 崔莉 黄爱萍 许敏 宋英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5,111,共3页
毛息肉是一种少见的双胚层发育异常,包括外胚层和中胚层成分,常见于鳃耳综合征和耳闭锁的患者^([1])。来源于咽鼓管圆枕的新生儿毛息肉临床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呼吸困难明显。我院收治了2例新生儿来源于咽鼓管圆枕的毛息肉患者。
关键词 咽鼓管圆枕 呼吸困难 毛息肉 新生儿 发育异常 息肉患者 外胚层 中胚层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14
作者 代丽 曾燕 高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肺炎(pneumonia,PN)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19例PN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单药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静脉滴注。对比...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肺炎(pneumonia,PN)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19例PN新生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单药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静脉滴注。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指标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发热、咳嗽、气喘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SOD)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PN的临床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单药治疗,同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促进康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短期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氨溴索 布地奈德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曹沐琳 杜志云 +2 位作者 邱锐琴 姚文秀 乔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究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新生儿高危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且采用人工喂养的6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人工喂养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60例采用母乳喂养的高危新... 目的探究喂养方式对高危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新生儿高危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且采用人工喂养的6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人工喂养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出生的60例采用母乳喂养的高危新生儿作为母乳喂养组。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3月龄时的身长、体重、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和年龄别体重指数Z评分(BAZ)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3月龄时的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气质类型及免疫水平。另选50名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组,收集其临床资料,探究影响高危新生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出生时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患儿在3月龄时身长、体重、WLZ评分、BAZ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出生时和3月龄时的身长、体重、WLZ评分、BAZ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母乳喂养组患儿的MDI评分和PDI评分分别为(108.55±10.98)、(108.16±10.61)分,均高于人工喂养组[(99.12±8.79)、(98.01±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气质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CD3^(+)、CD4^(+)、CD8^(+)水平分别为(7.11±0.67)×10^(-6)g/L、(0.77±0.11)×10^(-6)g/L、(0.46±0.08)×10^(-6)g/L、(49.06±6.15)%、(50.33±5.78)%、(36.33±5.16)%,均高于人工喂养组[(6.12±0.78)×10^(-6)g/L、(0.68±0.16)×10^(-6)g/L、(0.33±0.07)×10^(-6)g/L、(46.33±4.56)%、(47.55±6.12)%、(28.55±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高危组和正常组在有无生殖道感染、有无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史、有无腹压增高、有无胎位异常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生殖道感染、患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 g为高危新生儿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于高危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生殖道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因素与高危新生儿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高危新生儿 影响因素 神经心理发育 免疫水平
下载PDF
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血友病A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报道
16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2 位作者 储金华 涂松济 吴正玉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5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31.3 s),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示凝血因子Ⅷ活性0.9%(正常参考值50.0%~150.0%),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均正常。凝血因子Ⅷ内含子22及内含子1正常,二代测序(2021.11)在FⅧ基因Exon8上检出无义变异c.1063C>T(p.R355*)(半合),患儿母亲携带无义变异c.1063C>T(p.R355*)(杂合)。确诊为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新生儿 FⅧ基因 新突变
下载PDF
nCD11b、mCD14和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张义堂 秦小菀 +3 位作者 石岩 侯海燕 殷雪 徐会民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11b (nCD11b)、单核细胞CD14 (mCD14)和单核细胞CD86 (mCD86)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败血症作为疾病组,根据患儿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休克组26例和非休克组4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73例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 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比较各组新生儿外周血n CD11b、mCD14和m CD86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 CD11b、m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0.00±12.58) MFI、(62.89±7.69) MFI,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86.69±10.98) MFI、(41.27±5.0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8.85±6.27) MFI,明显低于健康组的(54.03±6.15)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新生儿的外周血nCD11b、m CD86表达水平分别为(227.69±11.62) MFI、(67.96±6.18) MFI,明显高于非休克组的(215.74±12.95) MFI、(60.08±8.29) MFI,而外周血m CD14表达水平为(34.99±5.83) MFI,明显低于非休克组的(40.98±6.54) 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CD11b、m CD14、mCD86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为0.850、0.804、0.815和0.930,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结论 外周血n CD11b、m CD14、m CD86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且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中性粒细胞CD11b 单核细胞CD14 单核细胞CD86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研究
18
作者 杜小云 屈萍 +1 位作者 于青 权秋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分娩的5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TSH阳性患儿纳入TSH阳性组,TSH阴性患儿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分娩时间、...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分娩的5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TSH阳性患儿纳入TSH阳性组,TSH阴性患儿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分娩时间、出生体质量)及母体临床特征[有无妊娠期贫血、血红蛋白水平、有无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FBG)水平、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TSH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母体TSH、FT_(3)、FT_(4)对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诊断效能。结果TSH初筛结果显示,足跟血TSH初筛阳性共17例(TSH阳性组),另选100例足跟血TSH初筛阴性新生儿为健康组。两组性别、胎龄、分娩时间、母体妊娠期贫血比例、母体血红蛋白水平、母体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母体FBG水平、母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阳性组低体质量新生儿比例、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比例、母体TSH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母体FT_(3)、母体FT_(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母体TSH水平升高、母体FT_(3)水平降低、母体FT_(4)水平降低是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母体TSH、FT_(3)、FT_(4)诊断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718、0.661。结论出生低体质量、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母体TSH水平升高、母体FT_(3)水平降低、母体FT_(4)水平降低是新生儿足跟血TSH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在筛查时需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新生儿 促甲状腺激素 母体临床特征
下载PDF
罕见抗-Di^(b)致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与相关研究
19
作者 廖志坚 贾双双 +5 位作者 温机智 莫春妍 邵媛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 b Di(b-)稀有血型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原文传递
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验证
20
作者 刘颖 朱珠 +3 位作者 单春剑 蒲丛珊 王义婷 丁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构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临床风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市某医院13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n=931)、验证组(n=399)。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Hos... 目的构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临床风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市某医院13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7:3分为建模组(n=931)、验证组(n=399)。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Hosmer-Lemeshow、ROC等评价拟合优度、预测效果。结果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分别为12.57%(117/931)、12.78%(44/399),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合并糖尿病、母亲肥胖、孕期及哺乳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产前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小于胎龄、血糖检测方式6个因素是独立影响因素。建模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93(95%CI:0.855~0.931,P=0.000),H-L检验结果为P=0.155,验证组曲线下面积占比0.847(95%CI:0.828~0.9876,P=0.000),H-L检验结果P=0.401。结论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有效预测新生儿低血糖并划分层级,为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风险分层 母亲合并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