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演变及思考
1
作者 刘立婷 史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自1967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报道以来,其诊断及分级标准不断演变。近年来,新生儿ARDS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其研究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本文就2012年柏林标准、2017年蒙特勒标准和2023年第二届小儿急性肺... 自1967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报道以来,其诊断及分级标准不断演变。近年来,新生儿ARDS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其研究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诊断标准仍存在争议。本文就2012年柏林标准、2017年蒙特勒标准和2023年第二届小儿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更新的儿童ARDS诊断标准(PALICC-2标准)在新生儿ARDS中的应用进行概述,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异同,分析3种诊断标准应用于新生儿ARDS时其分级标准、触发因素、发病率、病死率、不良预后和治疗等的差异,并提出未来新生儿ARDS诊断标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标准 变迁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陈历耋 王淑莲 +5 位作者 廖奇 王燎原 邓永红 文波 康艳红 曾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2期53-56,共4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NARDS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法将其分为HFOV+P...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NARDS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法将其分为HFOV+PS组和CMV+PS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分别于机械通气前(0 h)及通气后6、12、24、48 h监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0 h时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6、12、24、48 h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患儿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肺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PS、CMV+PS治疗NARDS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HFOV联合PS能更快地改善NARDS患儿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hsa_circ_0005389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游铭钰 周欢 +2 位作者 张宇涵 李冰洁 陈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5-953,共9页
目的:基于人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ARDS)的关系,以期为NARD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目的:基于人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研究hsa_circ_0005389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ARDS)的关系,以期为NARD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在阴性对照组和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的干预组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同时用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A549细胞与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的A549细胞敲低或者过表达hsa_circ_0005389后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49细胞暴露于10μg/cm^(2)LPS 48 h时,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高表达(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A549细胞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oluble 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 1,sTNFR1)mRNA相对表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后,各炎性标志物及相关通路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01)。CCK⁃8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hsa_circ_0005389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加快,凋亡率降低(P<0.05),而过表达hsa_circ_0005389后A549细胞增殖减慢,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细胞模型中,hsa_circ_0005389促进肺损伤炎性标志物的表达,并且影响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提示hsa_circ_0005389参与NARDS的炎症过程,可能是NARDS潜在的干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5389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环状RNA 肺损伤
原文传递
血清miR-146b-3p、miR-133a-3p检测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袁小又 张妍 冷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2670-267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46b-3p、miR-133a-3p检测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ARDS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入住24 h首次...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46b-3p、miR-133a-3p检测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8例新生儿ARDS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入住24 h首次胸片结果分为轻度组70例、重度组38例;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3例与死亡组35例,收集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母亲年龄及糖尿病等资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中miR-146b-3p、miR-133a-3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6b-3p、miR-133a-3p水平对新生儿ARDS患者预后诊断价值;Pearson法分析新生儿ARDS患者血清miR-146b-3p与miR-133a-3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清miR-146b-3p显著降低,miR-133a-3p水平、SNAPPE-Ⅱ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血清miR-146b-3p显著降低,miR-133a-3p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新生儿ARDS患者血清miR-146b-3p与miR-133a-3p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46b-3p、miR-133a-3p水平诊断新生儿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29,灵敏度分别为82.86%、68.57%,特异度分别为83.56%、87.67%;二者联合诊断新生儿ARDS患者死亡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23、91.43%、78.08%。结论新生儿ARDS患者血清miR-146b-3p降低,miR-133a-3p水平在增加,二者呈负相关,对ARD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6b-3p 微小RNA-133a-3p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一涵 史源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957-17962,共6页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征(NICU)常见的疾病,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国内外都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俯卧位通气被认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针对俯卧位通气体位在新生儿急性呼吸...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征(NICU)常见的疾病,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国内外都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俯卧位通气被认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针对俯卧位通气体位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作用机制 并发症
下载PDF
炎症指标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程度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徐窈 吴明赴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7期2929-2934,2940,共7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出生后24 h内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符合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严重程度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出生后24 h内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55例患儿。根据氧合指数分为轻度ARDS组(26例)、中度ARDS组(13例)、重度ARDS组(16例);根据结局情况分为结局良好组(34例)及综合不良结局(死亡、转院、放弃或有创≥10 d)组(21例),分别比较不同程度及结局患者临床资料、EOS、NEU、PCT及hs-CRP等指标水平;ROC曲线分析EOS、NEU、PCT对ARDS新生儿综合不良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 重度组NEU、PCT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不良结局组NEU、NLR、PCT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EOS水平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NEU及PCT是新生儿ARDS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EU、PCT水平及联合诊断预测新生儿ARDS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35和0.912。结论 新生儿ARDS患儿血EOS、NEU,血清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结局密切相关,可作为新生儿ARDS结局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miR-877-5p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程旺松 苏小智 陈鼎瑞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患儿血清微小RNA-877-5p(miR-877-5p)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ARDS患儿95例(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8例、中度35例、重度22例,28 d内临床结局:死亡21例、存活74例,同期选择健康新生...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患儿血清微小RNA-877-5p(miR-877-5p)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ARDS患儿95例(观察组),病情严重程度:轻度38例、中度35例、重度22例,28 d内临床结局:死亡21例、存活74例,同期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miR-877-5p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NARDS患儿血清miR-877-5p表达与氧指数和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877-5p表达对NARDS诊断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877-5p表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NARDS患儿血清miR-877-5p表达逐渐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逐渐升高(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ARDS患儿血清miR-877-5p表达与氧指数和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s分别为-0.785、-0.779、-0.778、-0.788,P均<0.01)。NARDS患儿死亡者血清miR-877-5p表达低于其存活者(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877-5p表达诊断NARDS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87~0.911),其最佳截断值为1.23,此时其诊断NARD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95.00%;血清miR-877-5p表达预测NARDS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11~0.879),其最佳截断值为0.97,此时其预测NARDS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75.68%。结论NARDS患儿血清miR-877-5p表达降低,其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小RNA-877-5p 炎症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血清25-(OH)D_(3)、IL-6、IL-17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周杰 温晓芳 +2 位作者 李俊 付名侨 阮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ARDS新生儿纳入ARDS... 目的: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ARDS新生儿纳入ARDS组,另择本院同期42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并将ARDS组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26)、重度组(n=20);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59)、预后不良组(n=21)。对比不同组别受试儿血清25-(OH)D_(3)、IL-17、IL-6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RDS患儿的血清25-(OH)D_(3)、IL-6、IL-1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_(3)、IL-6、IL-17水平对新生儿ARDS的诊断效能及预后预测效能。结果:ARDS组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6及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25-(OH)D_(3)、IL-17、IL-6水平对新生儿ARDS均有诊断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05、0.809。ARDS患儿的血清IL-17和IL-6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血清25-(OH)D_(3)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患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与氧合指数(OI)呈负相关,IL-17、IL-6水平均与OI值呈正相关(P<0.05)。相较于预后不良组ARDS患儿,预后良好组ARDS患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更高,血清IL-17和IL-6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RDS患儿的血清25-(OH)D_(3)、IL-17、IL-6水平对疾病预后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55、0.741、0.747。结论:ARDS新生儿的血清25-(OH)D_(3)、IL-17、IL-6水平均与ARD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监测患儿血清25-(OH)D_(3)、IL-17、IL-6水平评估病情及预后,还可通过辅以维生素D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预案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翟芳 霍佩玉 郑丹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预案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NRDS患儿,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案式护理模式。比较... 目的探讨预案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NRDS患儿,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案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抢救5 min后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PaO_(2)、SaO_(2)升高,PaCO_(2)降低,且观察组的PaO_(2)、S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5.56%(P<0.05)。结论预案式护理模式可提高NRDS的救治效果,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救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案式护理模式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抢救
下载PDF
血细胞比容与血浆白蛋白差值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兰秀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血细胞比容(HCT)与血浆白蛋白(ALB)差值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ARDS新生儿160例为ARDS组,分为轻度组(n=39)、中度组(n=78)和重度组(n=43),同时分为预后良好组(n=... 分析血细胞比容(HCT)与血浆白蛋白(ALB)差值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ARDS新生儿160例为ARDS组,分为轻度组(n=39)、中度组(n=78)和重度组(n=43),同时分为预后良好组(n=115)和预后不良组(n=45)。选取同期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HCT、ALB水平,血细胞比容与血浆白蛋白差值(HCT-ALB)、氧指数(OI),分析ARDS新生儿病情与HCT-ALB、OI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HCT-ALB对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能力。结果 随着ARDS病情加重,HCT、HCT-ALB、OI呈上升趋势,ALB呈下降趋势;预后不良组的ALB较预后良好组低,HCT、HCT-ALB、OI高;HCT-ALB与ARDS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HCT-ALB预测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灵敏度为93.30%,特异度为40.90%。结论 随着HCT-ALB增大,ARDS严重程度增加,HCT-ALB在评估ARDS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比容 血浆白蛋白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1
作者 唐军 熊英 +1 位作者 郭文俊 母得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416-3417,共2页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不用固尔舒。结果:PS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水平和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P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PS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快速改良法NAP染色法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金彪 刘玉欣 +4 位作者 张玉枝 胡海涛 刘刚 王峰 李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快速改良法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诊治的5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快速改良法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诊治的5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儿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选择同期的健康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改良NAP染色方法,比较各组新生儿NAP阳性率和阳性积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NAP阳性率及NAP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7±15.8)%比(24.3±11.2)%;(147.8±81.1)比(42.5±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中度组与重度组NAP阳性率及NAP积分均明显高于轻度组[(48.2±12.6)%、(67.1±18.6)%比(37.4±11.3)%;(120.4±50.8)、(181.6±93.2)比(70.3±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AP阳性率及NAP积分明显高于中度组[(67.1±18.6)%比(48.2±12.6)%;(181.6±93.2)比(120.4±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改良NAP染色有助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快速改良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辉 廖春玲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予气管插管CMV或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治疗前、通气治疗后6、12、24、48~72 h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呼吸机使用、氧疗、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不同时间点动脉血pH、PaO_2和PaCO_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氧疗、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与CMV或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改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及肺部换气功能,疗效相似,但前者可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控制性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酸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俊芳 王一彪 +1 位作者 陈欧 高雁翎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大黄酸-靶点-通路,探讨其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获取大黄酸对应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并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大黄酸-靶点-通路,探讨其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获取大黄酸对应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应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在TTD数据库中搜索抗炎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与大黄酸-预测靶点网络融合,筛选大黄酸的抗炎靶点。建立大黄酸抗炎靶点对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内反应网络,筛选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相关的抗炎靶点。应用Enrichr数据库分析大黄酸抗炎靶点的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出大黄酸对应10个靶点蛋白,其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Erb-B2)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4)4个靶点可能是大黄酸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抗炎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大黄酸可以调控MAPK等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了大黄酸抑制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结论TNFRSF1A、EGFR、Erb-B2及MAPK14可能为大黄酸的抗炎作用靶点,大黄酸可通过调控MAPK等信号通路,控制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延缓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大黄酸 抗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无创高频通气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振宇 陈娜 王文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NHF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行有创高频震荡通气的42例NRDS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拔管后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NHF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行有创高频震荡通气的42例NRDS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拔管后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气,实验组拔管后采用NHFV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撤机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例次、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例次及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V作为NRDS患儿撤机后提供的呼吸支持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儿撤机成功率,减少治疗过程中呼吸暂停例次,有效控制PaCO2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通气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呼吸支持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文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10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02~2016-04收治的7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02~2016-04收治的74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血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9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窘迫 表面活性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群娣 阳梅 张天英 《北方药学》 2020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ARDS(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ARDS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2例采纳CPAP(持续气道正压... 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ARDS(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4例ARDS新生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2例采纳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通气)治疗,实验组52例采纳NIPPV+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比两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 d后PaCO2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3 d后PH以及PaO2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85%,2/52)明显低于参照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布地奈德雾化可有效缩短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正压通气 布地奈德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欢 王伏东 +3 位作者 蒋丽军 刘凤 刘顺英 吴明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46例NA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俯卧位为主,交替侧卧位)的20例患儿纳入俯卧位组,将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的26例患儿纳入仰卧位组。比较2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开始时和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与吸入氧分数(FiO_(2))比值(P/F)、氧合指数(OI),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机械通气治疗4、24、48、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p_(a)(O_(2))、P/F均高于仰卧位组,OI值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72 h后,俯卧位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总用氧时间为(12.53±3.48)d,短于仰卧位组的(15.60±4.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使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NARDS患儿氧合功能及呼吸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脉血气分析 仰卧位通气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慧 程伟 +1 位作者 伍莉 汪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2期79-82,108,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胎龄32~42周的新生儿ARDS病例63例,根据有无死亡/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分为死亡/后遗症组(31例)及...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胎龄32~42周的新生儿ARDS病例63例,根据有无死亡/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分为死亡/后遗症组(31例)及痊愈组(32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死亡13例,致死率为20.6%(13/63);存活的50例患儿中,1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致残率为36.0%(18/50)。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低白蛋白血症、低球蛋白血症是影响新生儿ARDS预后的变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后遗症组中,重度ARDS、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次的患儿占比显著高于痊愈组(P<0.05);与痊愈组比较,死亡/后遗症组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及呼吸机平均气道压更高(P<0.05),氧分压及碱剩余更低(P<0.05)。此外,死亡/后遗症组更易并发高血糖、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损害及颅内出血(P<0.05)。结论新生儿ARDS的致死、致残率高。低白蛋白血症是影响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白蛋白血症 血气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疗效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海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0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疗效。方法: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5例。将其分为A组21例和B组24例。A组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程度的用氧治疗(吸氧、CPAP给氧、有创呼吸机氧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疗效。方法:收治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5例。将其分为A组21例和B组24例。A组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程度的用氧治疗(吸氧、CPAP给氧、有创呼吸机氧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B组治疗有效例数较A组多,但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水平,缩短氧疗时间,减轻住院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