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诗标准:谁在说话?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新诗标准应该暗含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尤其在价值层面,我们可能永远无力准确地将新诗标准表述出来,但至少需要知道,究竟有哪些因素规约着新诗标准。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因素的相互交错和制衡,如果真的试图建立新诗标准,... 新诗标准应该暗含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尤其在价值层面,我们可能永远无力准确地将新诗标准表述出来,但至少需要知道,究竟有哪些因素规约着新诗标准。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因素的相互交错和制衡,如果真的试图建立新诗标准,我们能够做到的恐怕只能是置身于诗歌知识共同体内的"协商",不知不觉中的相互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当代诗学 诗学研究 新诗标准 价值判断
下载PDF
新诗标准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晓成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59,共4页
新诗标准问题是百年新诗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从现代性维度来看,其标准的形成在现代性中遇到了挑战,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范式之间的冲突,新诗审美价值取向的摇摆等多种因素,都对新诗文体规范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这... 新诗标准问题是百年新诗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从现代性维度来看,其标准的形成在现代性中遇到了挑战,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范式之间的冲突,新诗审美价值取向的摇摆等多种因素,都对新诗文体规范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这是新诗现代性本身的后果之一,也是我们要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一个方面。而新诗标准和文体规范的建构,需要在"新诗标准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新诗标准建构取决于诗歌审美价值标准"、"新诗标准建构需要直面现代性的反思性"等几方面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标准 现代性 反思
下载PDF
在现代经验和美学形式的张力场中——新诗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彧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面对繁复的中国新诗现实,它的评判标准不是本质化的定义,从承担现代经验和张扬诗歌美学形式的张力场中,可以离析出的理论问题是,在历史主义的视界中,较为成功的新诗评判框架的建构,均没有脱离现代经验和美学形式这两个需要通盘考量的维度。
关键词 新诗标准 历史主义 经验 美学
下载PDF
历史悖论与美学陷阱——“新诗标准”问题兼对90年代以来诗歌的反思
4
作者 周红丽 《梧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当下新诗标准问题的争论还在持续中,这其中有必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背景,也是长期以来关于诗歌标准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的结果。新诗的标准实际上含括了本体论、文体学和层级水准两个层面,前者是不可撼动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是不断变化的... 当下新诗标准问题的争论还在持续中,这其中有必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背景,也是长期以来关于诗歌标准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的结果。新诗的标准实际上含括了本体论、文体学和层级水准两个层面,前者是不可撼动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认定。新诗标准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学和技艺问题,牵涉到复杂的文学场域等诸多问题。而在新诗标准的视阈下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的相关问题与评价尺度,会深化关于新诗标准问题的认识并对当下的新诗写作和批评产生建设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标准 本体学 历史性 场域
下载PDF
外求还是内倾:论当下“新诗标准”两种诉求取向的诗学可能
5
作者 杨金彪 《社会科学论坛》 2021年第2期198-218,共21页
新世纪以来"新诗标准"讨论中涌现的诸多"提案"就其诗学逻辑与倾向而言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外求型标准与内倾型标准。前者将其诗学有效性挂靠在客观性上,以外在认同为最终追求,其关键词是难度、技术等具有客观性的... 新世纪以来"新诗标准"讨论中涌现的诸多"提案"就其诗学逻辑与倾向而言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外求型标准与内倾型标准。前者将其诗学有效性挂靠在客观性上,以外在认同为最终追求,其关键词是难度、技术等具有客观性的概念。后者将诗学有效性放置于主观性,以自我追问为其终极皈依,更强调诗的悟性与偶然。前者对后者处于话语"碾压"态势,二者的"结合"尚无恰切诗学机缘。再次引入"主体性"理论视野,结合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确立"诗心"作为新诗标准的主体,以"共通感"作为新诗标准的诗学普遍性与有效性的理论表述,庶几能"化解"新诗标准提案的诸多虚妄而重获诗歌本体认识的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标准 视差之见 主体性 心的回归
原文传递
“标准”的争议与新诗内涵的歧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9-20,共2页
关于新诗"标准"的争议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对"标准"的期待只能存在于不断的追溯与想象、不断的推倒与重设之中,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落实。这与新诗的内涵和命名相一致。不过,对"可能性"的向往,也许正是... 关于新诗"标准"的争议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对"标准"的期待只能存在于不断的追溯与想象、不断的推倒与重设之中,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落实。这与新诗的内涵和命名相一致。不过,对"可能性"的向往,也许正是"新诗"最为珍贵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内涵 新诗标准 诗歌评价 审美
下载PDF
“一体”、“两象”、“三关”和“四要”——新诗“标准”的现实构建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珂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新诗标准 艺术 技巧 学养
下载PDF
废名对新诗审美标准的追求——以《谈新诗》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桂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5-90,105,共7页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论之一,废名的《谈新诗》对"诗的内容"予以极度重视,对涉及诗的内容的各方面因素,都从审美的眼光加以评判,论述独到,灵感四溢。在对中国诗史的整体观照下,废名将目光集中于新诗的审美标准上,目的在...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论之一,废名的《谈新诗》对"诗的内容"予以极度重视,对涉及诗的内容的各方面因素,都从审美的眼光加以评判,论述独到,灵感四溢。在对中国诗史的整体观照下,废名将目光集中于新诗的审美标准上,目的在于为新诗的发展前途提供一种前瞻性的方向。同时,废名的评述以感性为基础,充满个性,为现当代诗史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标准 诗的内容 个性 真实
下载PDF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投文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1,共6页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 中国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事实"与"问题"的纠缠始终是中国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解不开的纽结。中国新诗至今所面临的强势敌对状态显然与这一纽结的无法化解直接相关,新诗的困境就是这种强势敌对状态所滋生的产物。新诗的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呼唤一种成熟的新诗文化,是我们在回顾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时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新诗标准的确立、诗人艺术原创性的主体自觉、相对完备和成熟的新诗教育体系三个因素息息相关,这是形成新诗文化的前提。新诗之"新"文化性质的复杂性是由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性转型所造成的,其中纠结着由现代性所引发的复杂文化矛盾。新诗的文化困境需要在文化内部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式,这可以归结为新诗文化的建设。建设成熟的新诗文化既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经之途,又是新诗走出文化困境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之“新” 新诗文化 新诗标准 新诗教育 艺术原创性
下载PDF
废名论新诗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兴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废名论新诗一直得到人们的关注,也有许多深入研究的成果出现。但是还是要回到关乎新诗本身的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新诗?新诗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好诗?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废名论诗获得初步答案。
关键词 废名 新诗 新诗标准
下载PDF
百年新诗元问题重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长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2-149,共8页
“何为中国新诗”是百年新诗的元问题。新诗诞生百年之际,重释这一元问题,是论述、把握新诗百年历史演变规律、艺术成就与创作问题的关键。“中国新诗”的时间向度是1917年至今不断延伸的时间轴,空间是以世界为言说对象的“中国”。... “何为中国新诗”是百年新诗的元问题。新诗诞生百年之际,重释这一元问题,是论述、把握新诗百年历史演变规律、艺术成就与创作问题的关键。“中国新诗”的时间向度是1917年至今不断延伸的时间轴,空间是以世界为言说对象的“中国”。这一时空场域,使“中国新诗”具有一种以世界为视野的探索精神,形成了以新旧转型性、现代性和中国实践性为特点的文化气象与本质。白话书写和自由体是“中国新诗”的两大诗学品格,或者曰元诗学。时空意识、文化本质以及诗学品格作为“中国新诗”的三大不可分割的内涵,是判定百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是否属于“中国新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时空意识 文化气象 诗学品格 新诗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