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陌生化——论中国新诗语言的一个基本特质 |
袁循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3 |
1
|
|
2
|
现代汉诗视野的新诗语言问题刍议——现代中国汉语新诗发生史考索 |
傅修海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3
|
在语言的源头勾勒中国现代新诗的轮廓——论陈爱中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 |
任南南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9 |
0 |
|
4
|
中国新诗研究的回归与突围——评陈爱中的《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 |
卢长春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5
|
戴望舒新诗语言与古典文化的互文性 |
王珍
|
《文教资料》
|
2014 |
0 |
|
6
|
“五四”新诗语言的现代性反思 |
钱静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诗语与神明——新诗语言“神性”素质的贫瘠与培育 |
向天渊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5 |
0 |
|
8
|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
张桃洲
|
《中外诗歌研究》
|
2010 |
0 |
|
9
|
1990年代初新诗语言的“可能性”探析--以戈麦《沙子》为例 |
胡玉蓥
|
《中外诗歌研究》
|
2021 |
0 |
|
10
|
上世纪20至40年代新诗朗诵与新诗语言的关系 |
于晓磊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1
|
汉语和新诗彼此形塑的机制与启示——基于诗学、语言学交互视野的考察 |
向天渊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从穆旦到昌耀:新诗的语言质感论略 |
易彬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2
|
|
13
|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
张桃洲
|
《新华文摘》
|
2010 |
1
|
|
14
|
现代新诗的语言与文体问题再认识 |
王怀春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1990年代初新诗语言的“可能性”探析 以戈麦《沙子》为例 |
胡玉蓥
|
《上海文化》
CSSCI
|
2021 |
1
|
|
16
|
“化古”与“化欧”:新诗语言演变的双轨 |
彭星
|
《诗歌月刊》
|
2017 |
0 |
|
17
|
诗论·诗心·诗学——也评林庚的《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 |
刘海英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6 |
0 |
|
18
|
口语:新诗语言的消长 |
黄梦芸
|
《唐山文学》
|
2017 |
0 |
|
19
|
简论“五四”译诗对早期新诗的影响 |
熊辉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20
|
论新诗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 |
余斌
骆寒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