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9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闻
1
作者 余小刚 《四川教育》 2024年第3期47-48,共2页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些学科尽管没有明显分支,但专业性在不断凸显。以新闻学为例,当今时代,随着各种行业专业性不断加强,新闻分类也十分明显,外交新闻、法制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股市新闻、教育新闻……尽管这些词汇...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些学科尽管没有明显分支,但专业性在不断凸显。以新闻学为例,当今时代,随着各种行业专业性不断加强,新闻分类也十分明显,外交新闻、法制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股市新闻、教育新闻……尽管这些词汇本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类别化的新闻属性,但由于新闻受众普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尤其是相关新闻深入关注者本身就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因而人们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希望了解相关新闻事实之上的社会影响、事实成因、可能走势等,这就必然推动了相关领域新闻的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事实 法制新闻 新闻受众 基层学校 娱乐新闻 新闻 新闻分类 新闻属性
下载PDF
简论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作者 杨保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人与新闻关系的基础,是新闻学应该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完整自主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新闻本身、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及非日常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三个方面,对新闻与... 新闻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人与新闻关系的基础,是新闻学应该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完整自主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新闻本身、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及非日常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三个方面,对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问题做了初步论述。研究认为:日常新闻就是关于日常生活事实的新闻;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构成了共同的新闻世界;日常新闻与非日常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新闻与日常生活关系的系统研究还需要在未来继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关系 日常生活 日常新闻 非日常新闻 职业新闻 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在教室做数据新闻:一种反思性参与引领的教学设计
3
作者 金庚星 尤莼洁 《青年记者》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受福柯的“构置”概念启发,本文认为数据新闻可被视为由新闻业的计算探索实践、数据新闻学术与教育话语,以及数据新闻项目、课程和产品等元素间相互作用所组构成的知识/权力综合体。以此为理论框架,面向新闻实践的整体数据化转型,以及... 受福柯的“构置”概念启发,本文认为数据新闻可被视为由新闻业的计算探索实践、数据新闻学术与教育话语,以及数据新闻项目、课程和产品等元素间相互作用所组构成的知识/权力综合体。以此为理论框架,面向新闻实践的整体数据化转型,以及数据新闻话语激增的语境,本文提出一种由反思性参与引领的数据新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教室为新闻室”,教室变成一股介于数据新闻实践与批判新闻话语之间的调解力量,其最终目标是在“数据行动者-研究者-教育者”中打造一个适应数字新闻业变革的阐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新闻 新闻教育 新闻话语 新闻
下载PDF
客观性在新闻业中何以重要,又为何迷人?
4
作者 杨吉 《传媒评论》 2024年第1期95-96,共2页
热播港剧《新闻女王》中,作为女主角的当家新闻主播文慧心经常会重复一句台词,大致是“记者只负责记录新闻,而不能参与其中”。从影视创作来到现实场域,文慧心的此种见地,一方面让人为新闻人据实报道、中立表达以尽力准确地还原事件本... 热播港剧《新闻女王》中,作为女主角的当家新闻主播文慧心经常会重复一句台词,大致是“记者只负责记录新闻,而不能参与其中”。从影视创作来到现实场域,文慧心的此种见地,一方面让人为新闻人据实报道、中立表达以尽力准确地还原事件本身的态度与手法而拍手称好,另一方面,也不免让人发问:难道仅是旁观的姿态、独立的视角、公允的措辞就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剔除记者个人的偏见、狭隘或某些主观预设来保证报道的公正呢?这就涉及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主播 新闻 影视创作 慧心 新闻与传播学 记录新闻 关键概念 记者
下载PDF
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触发、联合与扩散
5
作者 常江 杨惠涵 《青年记者》 2024年第4期69-72,共4页
本文基于全球新闻生态的数字性技术架构,阐释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较传统媒体时代体现出的新特征。文章认为,数字新闻实践呈现为一个无规则循环的网络化过程,包含新闻行动的触发、新闻行动者的联合以及“新闻产品”的扩散三个核心过程要素... 本文基于全球新闻生态的数字性技术架构,阐释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较传统媒体时代体现出的新特征。文章认为,数字新闻实践呈现为一个无规则循环的网络化过程,包含新闻行动的触发、新闻行动者的联合以及“新闻产品”的扩散三个核心过程要素。尽管数字新闻实践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挥发性,但一些拥有相对稳态的实践模式还是在上述过程中得以结晶化。数字时代的新闻拥有比过去更大的经验范畴,对宏大尺度的社会进程具有更为深刻的指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实践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 新闻行动者 新闻产品
下载PDF
中国新闻奖研讨活动在重庆举行
6
《城市党报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1月11日,中国新闻奖研讨活动在重庆举行,活动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新闻界的媒体代表、专家学者齐聚山城,总结新闻精品创作规律,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展现新气象体现新作为。会议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以... 1月11日,中国新闻奖研讨活动在重庆举行,活动以“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主题,邀请来自全国新闻界的媒体代表、专家学者齐聚山城,总结新闻精品创作规律,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展现新气象体现新作为。会议强调,新闻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当好主力军,奋力担当新的文化使命;贴近新时代,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突出全媒体,持续推出精品力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更好舆论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全国新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闻精品 新闻舆论工作 文化使命 新闻工作者 创作规律
下载PDF
锚定关系性:数字化环境下新闻消费研究的路径创新
7
作者 王斌 张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赋权了新闻受众,使其成为新闻生态中的重要行动者,催生了新闻研究的受众转向。当前,受众的新闻消费实践呈现出情境、平台、内容、行为层面的多重嵌套特征,挑战了传统的以媒介演化为视角、以受众测量主... 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赋权了新闻受众,使其成为新闻生态中的重要行动者,催生了新闻研究的受众转向。当前,受众的新闻消费实践呈现出情境、平台、内容、行为层面的多重嵌套特征,挑战了传统的以媒介演化为视角、以受众测量主导的新闻消费研究。新闻消费研究的关系性视角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结构—文化”路径下研究受众的“新闻菜单”,描述其如何组合搭配外,将“新闻菜单”和受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关注其形成的机制过程和意义的产生,进而突破仅把新闻消费作为新闻研究的子领域,将新闻消费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宏观议题相勾连;二是将新闻受众置于新闻生产与新闻消费的循环中解读,聚焦新闻消费对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作用,关注新闻消费与新闻消费的互构关系、新闻消费与新闻生产的倒逼关系。同时呼吁采用关系性的视角,基于本土语境开展新闻消费的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 新闻消费 受众测量 新闻菜单 新闻生产
原文传递
界定数字记者:以“新闻专长”为标尺
8
作者 徐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数字时代谁可被称作数字记者?现有研究对数字记者的界定有技术路径和网络化路径。前者将技术视作实践过程;后者关注数字环境下传播活动的多元参与主体,但研究尚无法明确数字记者的范畴。考察实践活动中对专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明晰数字... 数字时代谁可被称作数字记者?现有研究对数字记者的界定有技术路径和网络化路径。前者将技术视作实践过程;后者关注数字环境下传播活动的多元参与主体,但研究尚无法明确数字记者的范畴。考察实践活动中对专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明晰数字记者的边界。数字时代的新闻专长包含技能、社会-文化和伦理三个维度,分别对应技能性专长、互动性专长和伦理性专长。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同时运用三类新闻专长,才可被视作数字记者,由此突破了职业视角。同时,这种界定方式可将技术物纳入数字记者的实践主体范畴,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惯常界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实践 数字记者 新闻专长
下载PDF
真实与积极: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核心要义
9
作者 胡钰 《青年记者》 2024年第1期65-69,86,共6页
新闻观念源于新闻实践,指导新闻实践,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命题。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要关注“何为真的新闻”“何为好的新闻”两个核心问题,在研究中把握好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构... 新闻观念源于新闻实践,指导新闻实践,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命题。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点要关注“何为真的新闻”“何为好的新闻”两个核心问题,在研究中把握好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构建出基于中国新闻实践,不同于西方新闻理论,又可以与各种新闻观念对话的中国特色新闻观念理论。本文提出,真实与积极是当代中国新闻观念的核心要义,理解这一核心要义,重点要理解整体真实、积极效果、技术伦理、人文精神四个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 自主知识体系 新闻实践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新闻报道的提升策略
10
作者 张玮 《传媒》 2024年第3期61-63,共3页
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依托大数据技术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可视化传播模式应运而生,使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呈现机制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技术下的新闻报道将文字、图片、短... 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依托大数据技术和视觉传达技术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可视化传播模式应运而生,使新闻传播的内容生产机制和呈现机制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技术下的新闻报道将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数据信息融合为一体,通过直观、立体多维的方式将内容呈现在受众面前,既深化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新媒体时代 新闻报道 提升策略 大数据技术 短视频 内容呈现 可视化新闻
下载PDF
从使用价值到语境价值——重新理解数字时代的新闻价值
11
作者 虞鑫 苗培壮 张铭雨 《全球传媒学刊》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本研究从历史考察和哲学思辨出发,指明使用价值是新闻价值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物质生产条件中的表现,其透射出的本质是新闻在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的语境价值。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崭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原有的片面强调时效性、显著... 本研究从历史考察和哲学思辨出发,指明使用价值是新闻价值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物质生产条件中的表现,其透射出的本质是新闻在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的语境价值。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崭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原有的片面强调时效性、显著性等使用价值的理念不当然适应数字生态,新闻的何种价值能够在新传播环境下引领行业实践、凝结社会共识成为关键问题。本研究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进行理论考察,进而提出新闻的语境价值这一概念予以回应:语境囊括了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性质和个体的身份、地位、背景等要素;语境价值既体现出新闻抽象自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也显示出新闻对其所处的环境具有反作用。相较使用价值,新闻的语境价值在哲学意义上更具合理性。其在理论层面连接重要社会主体与社会议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在实践层面能够回应新闻价值理论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语境价值 使用价值 新闻理论 数字新闻
下载PDF
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创新
12
作者 李凌燕 丁浩洋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部分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与应用等问题。将可视、可感的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推动其由情感融入→知识吸收→理论建构→实践转化,可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增强其... 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仍部分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与应用等问题。将可视、可感的红色新闻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推动其由情感融入→知识吸收→理论建构→实践转化,可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增强其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有三条路径:一是叙事性融入,通过教师口头叙事与影像资料叙事,将枯燥的说理变成具有画面感的情境,帮助学生生成红色记忆,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力;二是探索性融入,通过问题式探索与体验式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巩固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力;三是创作类融入,通过纪录性作品和述评类作品创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活化红色记忆,提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红色新闻资源 新闻观教育
下载PDF
在融合视域下讲好湖北故事——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
13
作者 吴玉兰 许静雯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12件获奖作品展开评析,总结其四大特点:一是媒介载体突出融合传播,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二是应时而动精心策划,讲好湖北生态故事;三是以建...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12件获奖作品展开评析,总结其四大特点:一是媒介载体突出融合传播,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二是应时而动精心策划,讲好湖北生态故事;三是以建设性舆论监督凸显媒体社会责任;四是践行“四力”打造精品。本文以点带面地探寻优秀新闻作品的生产策略与写作特色,以期为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策划 建设性新闻“四力”
下载PDF
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角色建构研究——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新闻职业话语为基础
14
作者 邹佳丽 郑石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新闻教育 新闻话语 新闻职业话语 角色 新闻工作者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新闻传播与公众之新型关系探讨——评《重建新闻:数字时代的都市新闻业》
15
作者 吕新丽 《传媒》 2024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之下,社交媒体的兴起、智能算法的介入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重新构筑了新闻与公众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新闻传播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加速了信息流转,提高了互动的即时性,...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之下,社交媒体的兴起、智能算法的介入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重新构筑了新闻与公众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新闻传播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加速了信息流转,提高了互动的即时性,还带来了个性化的新闻体验和分散化的传播途径,同时也对媒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学者C.W.安德森所著的《重建新闻:数字时代的都市新闻业》,以追溯、回顾的视角记录了新闻报道从印刷新闻到网络新闻的演变过程,并基于该过程审视了数字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新业态,探讨了新闻传播与公众的新型关系。书中,作者以费城新闻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费城报纸剖析了报业的动荡和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新闻 新闻报道 社交媒体 移动通讯技术 网络新闻 信息流转 数字时代
下载PDF
数字新闻行动者:角色类型与规则体系
16
作者 常江 徐帅 《青年记者》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后人类”和“后专业”的认识论出发,对数字新闻行动者的角色类型和规则体系做出探讨。数字新闻生态下的行动者拥有标记员、策展人、表演者和批评家四种类型,其边界处在变动中,且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在角色功能... 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后人类”和“后专业”的认识论出发,对数字新闻行动者的角色类型和规则体系做出探讨。数字新闻生态下的行动者拥有标记员、策展人、表演者和批评家四种类型,其边界处在变动中,且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在角色功能上也存在交叠。在多元行动者持续的互动和协商之中,一种新的行动规则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这一规则体系秉持开放性、共享性、介入性三项基本原则。多元行动者体系的发展标志着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正在加速融入日常生活,数字新闻学应当基于对当下行动者角色和规则的检视,推动新闻规范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行动者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 新闻生态
下载PDF
数字新闻生态:概念基础与结构特征
17
作者 常江 徐帅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从媒介技术与新闻实践的关系出发,提出以数字新闻生态为认识论起点理解当代新闻实践、构建数字新闻学概念体系的主张。数字新闻生态因其技术架构而体现出液态、多孔和易变的属性,并与传统新闻业态之间保持着破坏性发展的关系。在结... 本文从媒介技术与新闻实践的关系出发,提出以数字新闻生态为认识论起点理解当代新闻实践、构建数字新闻学概念体系的主张。数字新闻生态因其技术架构而体现出液态、多孔和易变的属性,并与传统新闻业态之间保持着破坏性发展的关系。在结构上,数字新闻生态具有网络化、平台化和介入性的基本特征。数字新闻生态通过对新闻实践进行持续的培育、塑造和限定,逐渐形成稳定的运作模式并生发出原生数字专业文化。本文主张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应当建基于生态性思维,将客观知识生产和人文价值追求有机结合,并致力于推动面向广泛行动者的新闻伦理与素养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态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 新闻业态
下载PDF
地市新闻媒体记者能力建设与优势塑造研究——评《新闻锻造:地市报记者创优稿探析》
18
作者 韩剑 《传媒》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地市新闻媒体记者由于与基层更加贴近,是新闻战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呈现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由向湘龙所著的《新闻锻造:... 地市新闻媒体记者由于与基层更加贴近,是新闻战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呈现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由向湘龙所著的《新闻锻造:地市报记者创优稿探析》一书,以新闻稿件作为整本书的切入点,从一名地市报记者的视野出发,期望通过相关的研究为培养优秀的地方新闻人才提供帮助和参考。时代前进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和人民对新闻的需求不断提升,地市级媒体新闻记者作为我国新闻业的重要力量,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战线 新闻稿件 新闻 地市级媒体 地市报记者 传媒行业 新闻记者 转型升级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浪潮下新闻传播领域的风险及治理思考
19
作者 张汇典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5期71-74,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广泛的影响,在新闻传播领域更甚。新闻采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新闻生产的效率提高,新闻分发更加个性化,但同时也导致了新闻内容同质化、虚假信息滋生、信息茧房、隐私权和知识产权难以保障、...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广泛的影响,在新闻传播领域更甚。新闻采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新闻生产的效率提高,新闻分发更加个性化,但同时也导致了新闻内容同质化、虚假信息滋生、信息茧房、隐私权和知识产权难以保障、就业空间紧缩等问题,如何进行治理值得人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新闻采集 新闻分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