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双导师制”构建的困境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潘亚楠 张淑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6-118,共3页
目前,我国高校在“双导师制”的实践中依然面临着遴选与激励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缺乏效果评估与监督等问题。只有拆掉横亘于学生与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学校管理层与校外导师之间的“墙”,创新发展路径搭建“桥... 目前,我国高校在“双导师制”的实践中依然面临着遴选与激励机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缺乏效果评估与监督等问题。只有拆掉横亘于学生与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学校管理层与校外导师之间的“墙”,创新发展路径搭建“桥梁”,才能真正发挥“双导师制”在专业硕士培养中应具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学位 双导师制 新闻传播 硕士教育
下载PDF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网络的学术规范问题——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翠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6,共4页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搜集资料、引证注释等方面出现的学术规范问题。认为硕士学位论文在进入网络数据库后,由于具有网络出版物性质,需要硕士生导师、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数据库公司以及硕士生本人共同...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搜集资料、引证注释等方面出现的学术规范问题。认为硕士学位论文在进入网络数据库后,由于具有网络出版物性质,需要硕士生导师、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数据库公司以及硕士生本人共同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把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规范 新闻传播
下载PDF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数智化育人模式探究
3
作者 李赫 魏佳辛 乔晓嫚 《新闻世界》 202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持续突破,并逐步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作为交叉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类别,尤有必要参与数智化进程。但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数智化育人方面仍面临技术环境应用欠佳...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持续突破,并逐步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作为交叉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类别,尤有必要参与数智化进程。但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在数智化育人方面仍面临技术环境应用欠佳、育人主体单一、课程体系更迭滞后等问题,对全媒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供给产生了一定阻碍。因此,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应从技术通路搭建、多维协同共育、课程体系优化等角度加以改进,以响应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数智技术与高等教育的交融,提升数智技术应用、高校专业建设与行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数智化 新闻传播专业 育人模式
下载PDF
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4
作者 倪铭 樊淑琴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58,共6页
当前,媒介融合转型发展日益加速,对全媒体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挑战。研究以63份2019—2021级湖北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习报告为样本,采用词频... 当前,媒介融合转型发展日益加速,对全媒体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挑战。研究以63份2019—2021级湖北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习报告为样本,采用词频分析法和TF-IDF算法进行关键词提取,引入专业实践能力模型,探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维度和要素。研究发现,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项实践能力是核心,其中专业技能要素最为显著;一般实践能力是基础,其中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要素最为显著;情境实践能力是支撑,其中应变力和策划力要素最为显著;实践动机是前提和驱动,其中实践外生动机和实践内生动机交替。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提升实践能力策略讨论,以期为当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专业实践能力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构想
5
作者 林镕瀚 《新课程研究》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即时化、互动化,对新闻与传播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即时化、互动化,对新闻与传播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新闻与传播教育往往侧重于单一媒体形态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此类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行业需要的是既熟悉新媒体技术,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媒介形态进行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创新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高职院校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变革
下载PDF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明德 刘婵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7,共7页
从招生情况、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与师资结构五方面对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不明显、快速发展与整体办学模式趋同、尚未跳出"学术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框架;提出... 从招生情况、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与师资结构五方面对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不明显、快速发展与整体办学模式趋同、尚未跳出"学术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框架;提出借鉴他国经验,通过实行"校媒联合、产学并举"的办学模式、"小众培养、特色制胜"的方向设置模式、"术业专攻、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以及"跨界联合、三师辅导"的教师配置模式,构建起新型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 实践环节
下载PDF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学术漂移”的表征与成因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钦 邓银行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模式,致力于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但是,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来看,现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学术漂移"的现象,其成因包... 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和模式,致力于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但是,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来看,现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学术漂移"的现象,其成因包括专业型硕士培养缺乏规制与认同、"双导师制"难以落实、产学研结合中的"囚徒困境"等。正确认识和对待"学术漂移"现象,需要妥善处理好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市场化趋向、学术性与职业性、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统一性要求与多元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学术漂移
下载PDF
体育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宏伟 祖彬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第2期64-69,共6页
对我国8所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体育院校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现状及问题。建议:构建核心课程+体育+新媒体技能的课程体系;凝练专业方向,以特色致胜;探索与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建立跨界联合,搭建仿真教... 对我国8所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体育院校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中的现状及问题。建议:构建核心课程+体育+新媒体技能的课程体系;凝练专业方向,以特色致胜;探索与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建立跨界联合,搭建仿真教学实践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学位 体育新闻 培养方式
下载PDF
基于教育共同体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洁 张邦卫 陈晓凤 《未来传播》 CSSCI 2023年第6期125-134,共10页
传媒产业深度结构性变革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高校传媒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催生产教融合方式的迭代升级。文章从教育共同体视角出发,提出基于“融合、联动、协同的政产学教育共同体”发展... 传媒产业深度结构性变革对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高校传媒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催生产教融合方式的迭代升级。文章从教育共同体视角出发,提出基于“融合、联动、协同的政产学教育共同体”发展理念的新闻与传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以“学科融合、知识融合、技能融合、媒体融合”四位融合为目标,打通课程教学链、内外导师链、科教平台链、实践基地链四个育人维度,构建政产学育人机制、运行机制、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四大协同体系,汇聚整合知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要素,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全媒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共同体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路径
下载PDF
实施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构想与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保卫 《新闻前哨》 2010年第10期14-17,共4页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教育 硕士学位 新闻传播 新闻学教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 职业培训 办学方向 新闻教育
下载PDF
为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拓宽路径——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期待 被引量:8
11
作者 童兵 《新闻前哨》 2010年第10期12-14,共3页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即将招生。我国高层次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得到拓宽,新闻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有较大的调整,人们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充满着期待。
关键词 新闻人才培养 专业学位教育 硕士 传播 期待 路径 高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下载PDF
单科院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特色化教育路径研究——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
12
作者 孙希洋 肖灵 《传媒论坛》 2024年第22期63-67,共5页
专业学位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广州体育学院自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来,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和体育类单科院校的特殊性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当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 专业学位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广州体育学院自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以来,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和体育类单科院校的特殊性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当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并积极探索新传专业教育的新路径,认为单科院校需要在强化实践的基础上探寻学科发展特色,构建鲜明的特色化教育路径。广州体育学院坚持“体育+”的发展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推进高层次体育新闻传播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品牌化”实践教学平台,从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 专业硕士 单科院校 特色化 教育路径
下载PDF
探索构建学位研究生培养之共生系统——以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为例
13
作者 毛颖 《传媒论坛》 2021年第24期165-167,共3页
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从招生方式对专业设置初心的背离,到专业方向的形同虚设与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师资结构的失衡,到实践环节的虚化与学位论文的困窘,在显示出从上到下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 财经类院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从招生方式对专业设置初心的背离,到专业方向的形同虚设与课程设置的重理论轻实践,从师资结构的失衡,到实践环节的虚化与学位论文的困窘,在显示出从上到下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依赖。为此,本文紧扣专业培养方案与大学三大职能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以构建共生系统克服路径依赖、以科学研究优势涵养人才培养优势、以服务媒体引发媒体建立合作共赢理念的主张,以期切实促进创新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促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学位 共生系统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的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圣清 舒瑾涵 《传媒》 2025年第4期15-18,共4页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系统执行人类智能任务能力的相关思想、技术和技巧的集合。随着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进步、国际竞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系统执行人类智能任务能力的相关思想、技术和技巧的集合。随着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已成为社会进步、国际竞合、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当下,人工智能逻辑与新闻传播逻辑相互耦合,新闻传播从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价值理念、伦理素养等正发生巨大变化。各界积极关注了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但是如何整合人工智能思维和技术以实现新闻传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塑,以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系统 人类智能 新闻采集 新闻传播 路径研究 专业知识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基于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俊 胡明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32,共9页
新文科建设促使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面向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最新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定位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 新文科建设促使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面向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最新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定位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要求。针对微专业存在的学时安排影响培养定位、招生要求低增大培养难度、师资力量制约培养质量、微专业课程简单拼凑重复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计、针对性设定招生要求、构建融合型师资队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专业 培养方案 新文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凯 王禹治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14期85-88,共4页
文章通过阐述创新能力的内涵,强调了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明确了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相关政策及文件的梳理,文章发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提... 文章通过阐述创新能力的内涵,强调了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明确了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相关政策及文件的梳理,文章发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文章从构建交叉融合特色课程体系的视角提出拓宽和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其实践能力;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协同创新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为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专业 研究生 创新能力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17
作者 赵伟东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路径应为强化思政教育,铸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精神魂魄;注重素质教育,推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贯通知行教育,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育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路径应为强化思政教育,铸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精神魂魄;注重素质教育,推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贯通知行教育,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育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为民的精神魂魄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植出既具有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广度,又具备精湛专业技能的素质教育深度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青春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闻传播专业教育 思政教育 素质教育 知行教育
下载PDF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探究——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为例
18
作者 蔡秋彦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4期61-65,共5页
文章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为例,首先论述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实施,具体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然后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评价 “外国文学”课程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
下载PDF
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庚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6期13-14,共2页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是当代社会传媒事业高速发展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建立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和模式,仍然是当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培养目标的地方性定位...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是当代社会传媒事业高速发展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建立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和模式,仍然是当前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培养目标的地方性定位、传媒实践教育的多样性选择、课程设置的交叉性特征则是构建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 培养模式 传媒实践教育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美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模式比较 被引量:21
20
作者 高晓瑜 孙华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86,97,共6页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媒介融合的大环境需要知识背景多元、能力全面的全媒体人才,作为实用性与专业性要求极强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是学界重要的现实问题。中美两国的新闻传播专业...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媒介融合的大环境需要知识背景多元、能力全面的全媒体人才,作为实用性与专业性要求极强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是学界重要的现实问题。中美两国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等三方面存在显著的理念与实务差异,系统分析中美两国在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领域的差异,有益于通过比较和借鉴的途径建构我国媒介融合背景下更为理想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传播 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中美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