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2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而不同 异而相融:增能理论视域下“非遗新青年”的数字行动逻辑与价值共创体系
1
作者 权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 “非遗新青年”与生俱来的数字素养,使其成为数字化语境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青年力量。非遗新生代传承人、非遗所属社区青年、非遗青年爱好者藉由数字化行动者、数字化实践者和数字化倡导者的实践路径而共同集结为“非遗新青年”,以数字增能的方式完成了自我效能、人际扩展和社会观照与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及发展之间的同频共振。除此之外,大量非遗青年多元利益相关者得以涌现,并在非遗数字化价值共创过程中,从不感兴趣的“旁观者”到随波逐流的“追潮人”再到身体力行的“守护者”直至成长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人”。非遗新青年正在以“和而不同,异而相融”这一全新的路径指南及价值主张切实益助着非遗的适应性赓续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新青年 数字增能 协同行动 价值共创
下载PDF
“编辑”与“发行”:《新青年》内在运作机制再探
2
作者 张宝明 陈振可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 “编辑”和“发行”是杂志赖以运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近代报纸杂志的主要分工模式。《新青年》的编辑和发行机制不仅推动了“启蒙”与“生意”的相互成就,同时也在运作转换中见证了这份刊物的人员流变和成长历程。《新青年》在创刊之初就奠定了编辑和发行的“两分”机制,这个“两分”是双方的相对独立、相克相生,更是主客间角色的吊诡乃至错位。随着陈独秀任职北大,《新青年》的编辑与发行也在“空间分离”而又“遥相呼应”的状态下成长为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新青年社”成立后,《新青年》编辑和发行收归一体,这就为《新青年》向马克思主义宣传刊物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运作机制 编辑 发行
下载PDF
“新青年”的身份书写与角色塑造——基于《新青年》的文本考察
3
作者 秦飞 邓纯余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通过编读往来的方式,建立“先生期待”与“学生崇拜”之间的身份关联,借助“非孝”“破家”“立人”等青年发展议题的策划与传播,引导青年开展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主体身份等不同层面的思想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进步青年的集体身份认同,塑造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青年形象。《新青年》杂志办刊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书写-阅读-交流”机制在塑造青年身份群像,引导青年从文本走进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自觉担当时代青年角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新青年》杂志的历史与文本窗口,其设置青年话语议题、调适青年发展张力、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培养青年革命精神的经验和做法,是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文化运动 青年身份 青年角色
原文传递
《新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4
作者 李中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1,共20页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传播,为批判中国传统旧道德确立了基本坐标,也为建构新道德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引导。对《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为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中国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新青年》的编辑理念与实践研究
5
作者 张慧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新青年》从初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到后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发展历程和编辑理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通过“笔杆子+出版”的办刊方式,在救亡图存、探索国家...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新青年》从初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到后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的发展历程和编辑理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通过“笔杆子+出版”的办刊方式,在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把爱国救民强国的信仰内化于《新青年》的出版实践;其次,《新青年》通过栏目设置、同人撰稿、专题策划、白话文改革、纪念号编撰等编写工作,传播了新文化,宣传了新思想,培养了大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知识青年;最后,《新青年》后期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构筑舆论阵地,唤醒中国人民,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这是期刊出版的意义所在。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系列挑战,学术期刊要汲取《新青年》的优秀经验,不仅要主动拥抱技术、掌握技术、运用技术,更要坚守使命。具体而言,要发挥主编领头羊作用、主创作用,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文化主体性,精细栏目发展,精准把握出版内容;要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创设人才成长舞台,培育全媒型人才,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期刊内容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同人刊物 编辑理念 “轮值主编” “编研一体”
下载PDF
试析《新青年》的“文化转向”与文学想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邓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5-122,共8页
在民初的社会语境中,《新青年》显现出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的重要转向,乃至形成与之前历史的“断裂”文化构成,并由此开拓出新的文化政治空间。这一历史性的“文化转向”,建立在将中西架构等同于新旧架构的理路上,也成为了五四一代的基... 在民初的社会语境中,《新青年》显现出中国政治与文化建构的重要转向,乃至形成与之前历史的“断裂”文化构成,并由此开拓出新的文化政治空间。这一历史性的“文化转向”,建立在将中西架构等同于新旧架构的理路上,也成为了五四一代的基本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陈独秀表明对文学新的取径思路:以西方文学思潮性的“主义”来看待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中国文学纳入进化论的递进链条之中,要求文学具有与现实相通的真实感与介入感,要求文学对社会采取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这就奠定了日后五四“新文学”的范式转移与社会功能,赋予“文学”以极为鲜明的现代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文化政治 新青年 文学想象
下载PDF
《新青年》脱期与鲁迅随感录“文稿八枚”
7
作者 杨俊杰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鲁迅在《新青年》第5卷、第6卷发表了许多随感录,学界在对这些随感录的发表时间进行说明时往往以杂志所印的刊印时间为依据,没有考虑到杂志经常脱期的情况。关于《新青年》脱期问题,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以现有研究成果为依托,并参考... 鲁迅在《新青年》第5卷、第6卷发表了许多随感录,学界在对这些随感录的发表时间进行说明时往往以杂志所印的刊印时间为依据,没有考虑到杂志经常脱期的情况。关于《新青年》脱期问题,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以现有研究成果为依托,并参考周作人日记相关收取记录,有助于考察清楚《新青年》相关卷期的实际出版时间,并对鲁迅日记里提到的“文稿八枚”做出新的理解。即“文稿八枚”不是《新青年》第6卷第6号的随感录六一至六六,而是第6卷第5号的随感录五六至五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随感录 周作人 新青年 文稿八枚
原文传递
个人主义与中国社会关系结构变动——对“新青年”的个案研究
8
作者 刘畅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1,共12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传统家庭 现代团体 社会关系结构 新青年 施存统
下载PDF
许宝驹投稿《新青年》的两篇早期白话小说
9
作者 田丹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1,83,F0002,共9页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藏有北大国文学门(系)学生许宝驹转给《新青年》编委钱玄同投稿信和名为《黄大爹》《北京城里一个家庭》的两篇白话小说手稿。本文对许宝驹小说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及小说文本内容意义予以分析与考...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藏有北大国文学门(系)学生许宝驹转给《新青年》编委钱玄同投稿信和名为《黄大爹》《北京城里一个家庭》的两篇白话小说手稿。本文对许宝驹小说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及小说文本内容意义予以分析与考证。新文学发轫期小说理论倡导多,实际创作少。许宝驹的两篇小说诞生于1919年,当属开风气之作。小说稿虽未被《新青年》杂志刊登,但能够留存至今,是很珍贵的早期问题白话小说史料;从中可以看出许宝驹对时下热点和民生问题投射的关注,以及初露头角的文学青年可贵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小说 白话小说 新青年
原文传递
基于“国潮新青年设计大赛”的北京老字号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睿 裴朝军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3年第12期3-6,共4页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北京老字号品牌在营销策略中不断寻找创新路径,本文以“国潮新青年设计大赛”为基点,对其参赛作品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归纳与总结,从视觉品牌形象和北京老字号企业品牌营销策略两个维度全方位分析整合北京老字号...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北京老字号品牌在营销策略中不断寻找创新路径,本文以“国潮新青年设计大赛”为基点,对其参赛作品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归纳与总结,从视觉品牌形象和北京老字号企业品牌营销策略两个维度全方位分析整合北京老字号品牌营销的传播路径,继而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借助大赛的平台,为老字号品牌营销推广提供借鉴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老字号 品牌营销 国潮新青年 设计大赛 传承创
下载PDF
《新青年》中“青年身份”的话语建构——基于文本数据分析
11
作者 王紫玉 赵秀凤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第2期37-45,共9页
《新青年》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文化阵地,在《新青年》的话语世界中,充斥着激流与复杂,昭示着觉醒与决心。在其所构建的话语体系中,承载着彼时中国青年的心态、意识与思想。借助LDA主题模型和Gephi共现网络分析,可以为《新青年... 《新青年》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文化阵地,在《新青年》的话语世界中,充斥着激流与复杂,昭示着觉醒与决心。在其所构建的话语体系中,承载着彼时中国青年的心态、意识与思想。借助LDA主题模型和Gephi共现网络分析,可以为《新青年》中“青年身份”的话语研究提供更加清晰客观的文本数据论证。结合分析发现,《新青年》通过文本话语中的青年身份映射出当时中国青年的现实身份,并寄予未来身份指向,为身处迷茫雾境的中国青年指明其身份何在,点明其使命担当。不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青年力量,同时对新时代青年身份塑造及培育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青年身份 话语 文本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陈独秀对日语词汇的接受——以《新青年》(1915-1926)为研究文本
12
作者 张莉 陈莉莉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为研究文本,全面抽取陈独秀所用的二字、三字、四字词,运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各类词的词源及分析三、四字词的结构,从而弄清陈独秀的用词特点,明确其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发挥的作用,细化... 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为研究文本,全面抽取陈独秀所用的二字、三字、四字词,运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各类词的词源及分析三、四字词的结构,从而弄清陈独秀的用词特点,明确其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发挥的作用,细化中日近代词汇交流史的轨迹。研究发现:陈独秀使用的新二字日语借词已经减少,而新三字、四字日语借词较前期有大幅增加,且出现大量同语素自造三字、四字汉语词,以此可见陈独秀对日语借词积极接受的态度,以及他的积极造词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日语借词 近代汉语词汇
下载PDF
论《新青年》《妇女杂志》对贞操问题的探讨
13
作者 罗冬梅 任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6-54,共9页
《新青年》《妇女杂志》两本杂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破除“贞洁烈妇”的旧道德、旧思想,倡导建立“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新型贞操观。两者对贞操问题的讨论,虽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其侧重点。前者倾向于强调男女平等,后者更注... 《新青年》《妇女杂志》两本杂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破除“贞洁烈妇”的旧道德、旧思想,倡导建立“男女平等”“恋爱自由”的新型贞操观。两者对贞操问题的讨论,虽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其侧重点。前者倾向于强调男女平等,后者更注重恋爱自由。《新青年》《妇女杂志》的一些论文虽对贞操观念的解放具有启蒙意义,批判力度较前人更甚,但其讨论的“新型贞操观”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现代男性知识分子的“想象”。这种“想象”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未完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操问题 新青年 《妇女杂志》
下载PDF
未完成的人生观方案--《新潮》同人与“新青年”的人生难题
14
作者 危明星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06,共13页
作为被《新青年》的师长召唤出来的“新青年”,《新潮》同人从切己的人生难题出发,以人生观的重建切入新文化运动。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傅斯年重建人生观方案的重要知识资源,但他在引入詹姆士的“实际主义”时悬置了其理论体系中重... 作为被《新青年》的师长召唤出来的“新青年”,《新潮》同人从切己的人生难题出发,以人生观的重建切入新文化运动。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傅斯年重建人生观方案的重要知识资源,但他在引入詹姆士的“实际主义”时悬置了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精神主义”向度,其确定性的追求恰恰体现出不确定的状态。这套未完成的人生观方案因反映了新文化派的“公同信仰”而被同人纳入更广泛的社会问题讨论中,但由于它的未完成性,该方案一旦触及一般青年,其背后的哲学理论即沦为虚空的知识结构。因传播媒介限制形成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危机时刻囫囵吞枣的阅读选择、狭窄的社会阶层上升通道造成的功利阅读,终使《新潮》同人的这次人生观探索难以“及物”,并给思想界埋下亟待再次变革的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潮》同人 实际主义 新青年
下载PDF
应当重视《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地位
15
作者 李良玉 《阅江学刊》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过去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本文认为,《新青年》的创刊,不仅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阶段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过去通常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本文认为,《新青年》的创刊,不仅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阶段的开始。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创建问题的新的理解,笔者认为这是应该鼓励讨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新青年》研究 五四思潮与中国革命 五四价值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教师学习生态——访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创始人刘祖希老师
16
作者 余晓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追求新生活、肩负新使命、拥抱新时代的团队发展历程中,由教师个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基于思考、实践和创生,形成了独特的同伴互助式自我培养模式,对陪伴和服务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了有益的探索。展望新青年工...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在追求新生活、肩负新使命、拥抱新时代的团队发展历程中,由教师个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基于思考、实践和创生,形成了独特的同伴互助式自我培养模式,对陪伴和服务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了有益的探索。展望新青年工作室的未来,提出写“四析”文章图书、打“四基”学术基础、做“四好”数学教师、探“四类”培养途径、行“四向”发展方针的“五四”数学教育理想,倡导做平易近人的数学教育研究,这将引领新时代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走向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学习 新青年 时代 数学教师 学习生态
下载PDF
《新青年》的科学启蒙与传播策略
17
作者 王若晔 《科技传播》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一代名刊《新青年》引发了近代的一场思想革命,其所举起的“科学”大旗,影响了一代青年。相较于同时期科学传播的另一名刊《科学》,《新青年》的科学传播,更偏向将科学作为驱逐愚昧、批判旧思想和旧文化的武器,以此达到启发民智、改良... 一代名刊《新青年》引发了近代的一场思想革命,其所举起的“科学”大旗,影响了一代青年。相较于同时期科学传播的另一名刊《科学》,《新青年》的科学传播,更偏向将科学作为驱逐愚昧、批判旧思想和旧文化的武器,以此达到启发民智、改良社会的目的 ,其科学传播更有思想启蒙的意味。从最初的发行量寥寥到成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主阵地,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和受众定位、定量的炒作、纸上的战争、二线的应和以及同人的力量等传播策略。这些传播实践对当今的科学传播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科学启蒙 新青年 传播策略
下载PDF
系统观视域中的《〈新青年〉之新宣言》出场逻辑及文化主张考察
18
作者 曾礼庚 刘宣如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6-93,共8页
系统观是把握《〈新青年〉之新宣言》出场逻辑的科学认知工具。坚持以系统观念审视和理解《新宣言》,可勘破《新青年》走向第三个阶段之必然性,并由此厘清《新宣言》文化领导权自觉呈现之逻辑表征,窥探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必将走向由中... 系统观是把握《〈新青年〉之新宣言》出场逻辑的科学认知工具。坚持以系统观念审视和理解《新宣言》,可勘破《新青年》走向第三个阶段之必然性,并由此厘清《新宣言》文化领导权自觉呈现之逻辑表征,窥探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必将走向由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无产阶级文化方向的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新青年〉之宣言》 文化领导权 瞿秋白
下载PDF
五四前后义和团运动的价值变迁——以《新青年》同人的思想分化为例
19
作者 张小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一个具有多歧性与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五四前后,义和团叙事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评价背后隐含的是不同的文学史叙述模式。而作为义和团事件舆论引导的主要人物,...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一个具有多歧性与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五四前后,义和团叙事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评价背后隐含的是不同的文学史叙述模式。而作为义和团事件舆论引导的主要人物,《新青年》同人的文化心理是值得探究的。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致痛斥到后五四时期的意见分野,《新青年》同人面临着自我东方化的挑战、舆论话语权的争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以及多种文化取向抉择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不同时期的价值判断与历史抉择不仅仅反映出个人思想变迁、五四精英文化心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五四前后的历史光景与社会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五四时期 新青年》同人 文化心理 文学史叙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