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9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方式设计及策略
1
作者 杨旭红 李玉蛟 《今日教育》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2023年5月9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要“深化育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其重点任务是推进学校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 2023年5月9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要“深化育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其重点任务是推进学校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行为 基础教育课程 教学方式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 育人方式 教学方式设计 行动方案 教与学方式
下载PDF
干燥和储存方式对广藿香有效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郑海 王如意 +3 位作者 郑怡 钟木源 颜秀燕 周伟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广藿香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发汗、阴干、晒干和烘干法作为干燥方式,常规、低温和气调储存作为储存方式,储存180和360 d后的挥发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作为衡量标准。[结果]烘干...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广藿香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发汗、阴干、晒干和烘干法作为干燥方式,常规、低温和气调储存作为储存方式,储存180和360 d后的挥发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含量作为衡量标准。[结果]烘干和晒干法容易造成挥发油的损失,酮醇总含量较低;发汗法有利于有效成分保留。常规储存180 d后广藿香药材出现发霉、虫蛀、褐变以及有效成分降低的现象。气调储存广藿香药材变化较小。[结论]发汗法和气调储存可作为广藿香产地初加工方法及储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有效成分 产地初加工 储存方式 干燥方式
下载PDF
低透煤层瓦斯超前排放钻孔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3
作者 程磊 王鑫 +1 位作者 史浩镕 李正健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为有效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突出问题,有效消除阵列布孔方式带来的瓦斯排放盲区以及对角圆相切布孔方式造成的钻孔数量增加、重复排放等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在超前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一定的情况下提出阵列菱形法优化超前排放... 目的为有效解决低透气性煤层瓦斯突出问题,有效消除阵列布孔方式带来的瓦斯排放盲区以及对角圆相切布孔方式造成的钻孔数量增加、重复排放等问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在超前排放钻孔有效排放半径一定的情况下提出阵列菱形法优化超前排放孔的布置方式(R为有效排放半径,煤层走向排放孔的间距为√3R),其钻孔数量约为对角圆相切法的3/4,重复排放面积减少至11%,减少了对角圆相切布孔方式的重复排放面积,减少了钻孔的数量。结果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阵列菱形法布孔方式进行数值模拟运算,结果表明,阵列菱形法布孔方式排放20 d后,钻孔有效排放半径内整体瓦斯压力低于0.5 MPa,排放100 d后瓦斯压力低于0.30 MPa,卸压效果优于对角圆相切布孔方式的。将阵列法和对角圆相切法两种布孔方式排放100 d时钻孔周围的瓦斯压力分布情况与阵列菱形法布孔方式排放20 d时的分布情况交叉对比,发现阵列菱形法布孔方式卸压速率更快,卸压范围更广。结论提出阵列菱形法设计钻孔布孔方式,并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3种钻孔布孔方式的卸压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运算,对比发现,阵列菱形法钻孔布孔方式比阵列法和对角圆相切法布孔方式更具优势,且在相同时间内卸压速率更快、卸压范围更广,对低透煤层预防瓦斯突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煤层 瓦斯排放 超前排放钻孔 布置方式优化 阵列菱形布置方式
下载PDF
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分异效应
4
作者 王晓楠 曾宪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是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场域。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是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场域。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社会性治理方式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社区参与意愿、网络参与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房价和房龄调节了社会性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了“熟人社区”“陌生人社区”和“半熟人社区”社区分异效应,形塑了“弱动员、强参与”“强动员、强参与”“强动员、弱参与”的多元主体行动逻辑。该研究能够为构建因地制宜、社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实施政策,有效引导社区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社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借鉴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参与意愿 行政性治理方式 社会性治理方式 社区 分异效应
原文传递
“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及其启示
5
作者 余斌 《观察与思考》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再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由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最后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简记为“生产力—生... 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再由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由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最后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形成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简记为“生产力—生活方式”的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意味着生产力决定论,但它不排斥反作用。此外,不是生产力提高了就一定会形成更高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提升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生产方式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而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传导中介。社会主义生产过程需要生产和再生产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建立、维持和扩大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只要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那么我们就不仅要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至少要更加平衡地对待“生产力—生活方式”传导机制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生活方式
下载PDF
父母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胥兴春 崔雨锡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采用《儿童消极情绪回应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20位幼儿的父母分别进行调查,探究父母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父母回应方式的单独效应与联合效应,为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 采用《儿童消极情绪回应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对220位幼儿的父母分别进行调查,探究父母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父母回应方式的单独效应与联合效应,为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父亲的低支持性回应/高非支持性回应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幼儿的问题行为,父亲的影响范围更广;父母的支持性回应一致低/非支持性回应一致高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幼儿的问题行为,父母回应方式的联合效应与单独效应存在差异,部分支持加法模型。父母回应幼儿消极情绪的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问题行为,且存在累积效应,父母应给予一致的支持性回应来减少幼儿的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问题行为 幼儿消极情绪 父母回应方式 亲子互动 支持性回应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系统理论
下载PDF
关注基本考查点,掌握命题常规型——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命题方式
7
作者 戚雪敏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高考试卷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合理注重基本考查点,通过确定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加以合理逻辑推理,借助空间角或空间距离的求解加以数学运算等,命题方式各样,基本考查方式相对稳定,保持这些基本的命题常规型。
关键词 数学运算 立体几何 解答题 命题方式 考查点 考查方式 空间角 高考试卷
下载PDF
跨学科学习在教学方式转变中的意义——孙晓天教授访谈录(十一)
8
作者 孙晓天 邢佳立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线教师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在上一次访谈中,孙晓天教授介绍了很多“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线教师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在上一次访谈中,孙晓天教授介绍了很多“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创设具有“贯穿各种教学方式的以点带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教师 教学方式转变 以点带面 跨学科学习 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方式的转变 积极思考
下载PDF
学生通学出行的家长接送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书红 邵恒 陈西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研究家长接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家长、学生的个人属性与家庭属性,以及后续行程目的、生理成本与延误时间等出行属性因素,基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分析对于家长接送... 研究家长接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早晚高峰交通出行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家长、学生的个人属性与家庭属性,以及后续行程目的、生理成本与延误时间等出行属性因素,基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分析对于家长接送学生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中国海宁市居民出行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年龄越大,选择步行接送的可能性越大;学生性别对于家长接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家长性别和学生年龄对接送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女性接送者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学生年龄越小,家长更偏向于选择非机动车接送;后续行程目的为上班的家长更偏向于选择机动车接送;小汽车接送者的接送时间相对较长,但该接送方式承担的生理成本和延误时间相对较少;电动车接送者承担的生理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低.依据研究结果,从家庭、学校和交通管制等维度对学生通学出行提出相关改善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从学生通学的角度制定交通规划管理政策、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学出行 家长接送 多项logit模型 影响因素 方式选择
下载PDF
试论数学教育中模式与模型构建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宁中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模式与模型成为数学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模式与模型的概念、二者间的关联以及如何构建模式与模型的思维范式等问题的探讨对推进数学建模研究至关重要。模式是构建数学模型的本原,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模式与模型成为数学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模式与模型的概念、二者间的关联以及如何构建模式与模型的思维范式等问题的探讨对推进数学建模研究至关重要。模式是构建数学模型的本原,模型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数学概念经历了现实的和逻辑的两次抽象,命题模式构建需要经历“三阶段”,数学模型的构建需要“三化”的思维范式。简约和想象是数学模型构建的核心思维特征。简约是基于现实与逻辑的抽象;想象是实践经验与思维经验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模型 课程标准 思维方式
下载PDF
铀矿井降氡优势通风方式研究
11
作者 李先杰 张哲 +3 位作者 胡鹏华 陈刚 任建军 刘啸晨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以矿井通风网络入风段和用风段氡析出规律为出发点,由铀矿通风降氡基本方程导出不同通风方式下铀矿降氡需风量的计算公式,并由入风段有效供风能力导出优势通风方式评价指标,给出铀矿通风降氡方式的判别方法。
关键词 铀矿 通风方式 降氡 判别
下载PDF
直播方式对重庆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生态位的影响
12
作者 黄乾龙 王楚桃 +6 位作者 何永歆 欧阳杰 朱子超 管玉圣 蒋刚 熊英 李贤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高效绿色防除重庆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对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处理下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别由16种(隶属于9科15属)和18种(隶属于10科17属)杂草组成,水蓼(Polygonum hydropip... 为高效绿色防除重庆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对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处理下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别由16种(隶属于9科15属)和18种(隶属于10科17属)杂草组成,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湿润直播下特有的杂草。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的重要杂草群落结构分别为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稗草(E.crus-galli)+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除稗草(E.crus-galli)外,两种直播方式下重要杂草的重要值均差异显著(P<0.05)。两种直播方式共有的14种重要或主要杂草中,淹水直播下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Juncus prismatocarpu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共7种重要或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较湿润直播下显著降低,且其种间(除笄石菖与双穗雀稗外)生态位叠加值或显著降低或持平。综上,淹水直播可抑制水蓼和鬼针草的萌发,从而改变稻田重要杂草的群落结构,而且可控制光头稗、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双穗雀稗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方式 稻田杂草 群落组成 生态位
下载PDF
基于生活方式视角的城市青年居民交通出行与居住区位选择行为——以南京市为例
13
作者 刘凯 徐媛 +1 位作者 周晶 张敏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引入生活方式概念并作为城市青年居民细分指标,通过构建潜在类别选择模型,探讨青年居民日常交通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基于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将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分为“市区+个人公共交通+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出行... 引入生活方式概念并作为城市青年居民细分指标,通过构建潜在类别选择模型,探讨青年居民日常交通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行为。基于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将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分为“市区+个人公共交通+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出行无偏好+家庭私家车”导向、“市区+个人/家庭私家车”导向、“市郊+个人/家庭公共交通”导向、“市郊+个人/家庭私家车”导向,及“市郊+个人公共交通+宅家”导向6种类型。随后基于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研究城市青年居民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及居住区位选择间的内在联系。相关研究成果与结论为理解城市青年居民时空选择行为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出行方式选择 居住区位选择 潜在类别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咀嚼加工及食团特性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范会平 马晨晨 +4 位作者 索标 张艳杰 李真 陈雨蒙 艾志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的咀嚼加工行为及食团特性,该研究考察了熟化方式对甘薯的质构、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进行咀嚼试验,跟踪分析受试者咀嚼至吞咽点食团的水分含量、咀嚼参数、唾液分泌情况、食团特性以及淀粉消化... 为探究不同熟化方式下甘薯的咀嚼加工行为及食团特性,该研究考察了熟化方式对甘薯的质构、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的影响,并进行咀嚼试验,跟踪分析受试者咀嚼至吞咽点食团的水分含量、咀嚼参数、唾液分泌情况、食团特性以及淀粉消化情况。结果表明:倒蒸甘薯条和煮甘薯干片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熟化甘薯制品(P<0.05),熟化甘薯制品中淀粉含量及淀粉短程有序性均显著低于鲜甘薯(P<0.05)。在不同熟化方式甘薯制品的咀嚼试验中,咀嚼参数中的一口量、咀嚼次数、咀嚼时间、进食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回收食团的平均中值粒径(D50)(1.55~2.65 mm)与样品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样品形态以及受试者主观性的差异使样品咀嚼时的平均唾液添加量(0.41~0.94g/g干基)和平均唾液流速(45.92~72.65mg/s)存在显著差异(P<0.05);咀嚼后的平均总淀粉消化率最高为蒸制甘薯(88.35%),最低为微波甘薯(34.32%)。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甘薯消化特性以及甘薯精深加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方式 甘薯 咀嚼 食团 消化
下载PDF
喂料方式对粉体气力分级性能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于源 刘克润 +3 位作者 刘晓勇 刘家祥 焦志伟 付俊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目的】为了提高粉体气力分级设备的分级性能,研究螺旋喂料和振动喂料2种不同喂料方式对气力分级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喂料方式下粉体下落运动(喂料)进行图像采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图... 【目的】为了提高粉体气力分级设备的分级性能,研究螺旋喂料和振动喂料2种不同喂料方式对气力分级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不同喂料方式下粉体下落运动(喂料)进行图像采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通过图像观察法和引入喂料时连续时刻粉体面积分布变异系数分析喂料方式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通过碳酸钙粉体分级实验方法探讨喂料方式对分级性能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螺旋喂料,振动喂料有利于粉体解团,提升粉体喂料时的均匀性和分散性;相较于螺旋喂料方式,振动喂料有助于提升气力分级机的分级性能,尤其在较高的喂料速度下,分级性能提升效果显著,喂料速度为18 kg/h时,分级精度提升185%,旁路值减小75%,“鱼钩效应”峰值点高度降低29%;粒径小于10μm的超细颗粒在粗粉中占比从螺旋喂料时的11.4%减小到振动喂料时的4.4%,粗粉中细粉占比大幅减小,粗细颗粒分离效果得到改善。【结论】螺旋喂料不适合输运黏性较强、流动性较差的粉体,如碳酸钙;振动喂料可改善粉体材料的喂料均匀性和分散程度,有利于提高气力分级机分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 气力分级 喂料方式 鱼钩效应
下载PDF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受精卵 温度 孵化方式
下载PDF
不同生产方式对鸽产蛋间隔的影响
17
作者 汤青萍 穆春宇 +2 位作者 刘敏 张蕊 卜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为探究不同生产方式(捡蛋、孵化、孵化+哺乳)对产蛋间隔的影响,试验以正常繁殖、公母配对、同一天产蛋的白卡奴鸽110对,随机分成3组:Ⅰ组30对,不承担孵化哺育任务,只捡蛋,共统计三次产蛋间隔;Ⅱ组40对,只承担孵化任务,统计两次产蛋间隔... 为探究不同生产方式(捡蛋、孵化、孵化+哺乳)对产蛋间隔的影响,试验以正常繁殖、公母配对、同一天产蛋的白卡奴鸽110对,随机分成3组:Ⅰ组30对,不承担孵化哺育任务,只捡蛋,共统计三次产蛋间隔;Ⅱ组40对,只承担孵化任务,统计两次产蛋间隔,第二个孵化期20对孵化2个模型蛋,20对孵化3个模型蛋。Ⅲ组40对既承担孵化任务还要哺育乳鸽至28日龄,统计两次产蛋间隔,第二个孵化哺育期,20对孵化3个模型蛋,20对孵化2个模型蛋,哺育3只雏鸽。同时统计亲鸽体重变化、Ⅲ组后代28日龄体重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生产方式鸽产蛋间隔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平均产蛋间隔11.29 d,Ⅱ组产蛋间隔26.78 d,Ⅲ组产蛋间隔40.52 d,相同生产方式下产蛋间隔变异系数都在10%以内;试验结束时,Ⅰ组公鸽体重增加29 g,Ⅱ组公鸽体重增加40 g,Ⅲ组公鸽体重减少14 g,Ⅲ组和Ⅰ组、Ⅱ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Ⅲ组第二个产蛋期中孵化2个模型蛋和孵化3个模型蛋产蛋间隔没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亲鸽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产蛋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第一个产蛋期和第二个产蛋期产蛋间隔极显著差异(P<0.01),乳鸽28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研究提示,白卡奴鸽产蛋间隔整齐度高,采用不同生产方式鸽产蛋间隔差异较大,公鸽在哺育后代过程中消耗更大,孵化模型蛋数对亲鸽产蛋间隔和后代哺育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产蛋间隔
原文传递
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王荣兰 朱云龙 +2 位作者 胡燕 刘莹莹 胡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65,共5页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 为探究不同烹调方式对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总酚含量、黄酮类物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能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漂烫、油炒和微波3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处理山芋茎叶,测定不同烹调方式及条件下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山芋茎叶抗氧化能力与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呈负相关,且当温度大于70℃后,其抗氧化能力的衰减趋势更显著(P<0.05);油炒时间、油用量对山芋茎叶的抗氧化能力有正向调节功效;其抗氧化能力随微波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3 min时最强,而当微波功率增大时,山芋茎叶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DPPH·清除率则呈负相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方式 山芋茎叶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铁棍山药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19
作者 庞凌云 詹丽娟 +2 位作者 李家寅 潘思轶 李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14,共1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电子鼻,分别测定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5种干燥方式加工的铁棍山药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干燥过程中山药片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苯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壬醛、癸醛、2,6,10-三甲基十四烷、香叶基丙酮是山药片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苯类和醛类;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干燥所得山药片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烃类、醛类和酮类。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5种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风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所得山药片的风味在醇、部分芳香族化合物上具有相似性,真空冷冻干燥山药片与其它干燥方式山药片的风味差异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这与GC-MS分析结果一致。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山药片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得出联合干燥方式制得的山药片综合得分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其次为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术后病人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素养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赵娜 田朝霞 +1 位作者 李红梅 赵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通过构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术后病人健康素养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模型中健康素养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路径。方法:以认知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健康素养各维度对健康生活... 目的:通过构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术后病人健康素养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模型中健康素养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路径。方法:以认知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健康素养各维度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并找出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路径系数分析健康素养各维度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路径。结果: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较好,HSIL术后病人健康素养的知识层面正向预测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实现、运动、营养、人际关系(β值分别为0.270,0.251,0.128,0.270),行为层面正向预测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应对压力(β值分别为0.330,0.273,0.126,0.222,0.259),信念层面正向预测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β值分别为0.292,0.250,0.262,0.127,0.201,0.151),功能层面正向预测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β值分别为0.299,0.263,0.334,0.211,0.200)。结论:HSIL术后病人健康素养对健康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 认知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