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1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下载PDF
知识传授与能力转化的合一:教学实践的方法论转向
2
作者 周序 王卉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如何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学以致用”的思路主张在知识教学之后,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但这种思路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能力提升的效果也并不明显。“儿童中心”论者主张将学生的经验改... 如何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传统“学以致用”的思路主张在知识教学之后,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但这种思路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能力提升的效果也并不明显。“儿童中心”论者主张将学生的经验改造为知识或者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从而使知识学习是通过实践运用的方式来完成的,知识教学与能力提升被统一起来,但这种教学思路拉低了知识的层次,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坚持知识的核心地位,并通过教师对知识的技术化处理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即将运用知识”的场景,让学生获得边学边用、反复尝试、不断进步的机会。这样,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转化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传授 能力转化 课堂教学 方法论转向
下载PDF
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
3
作者 张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 作为方法体系的应用伦理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方法组合”,是各种原则、规范、推理技巧和分析框架的应用组合;它也是一种“做伦理学”的方法论。应用伦理学的早期范式是一种原则主义,即运用普遍原则判断特殊事例的道德推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范式则是一个“转化”和“应用”多元知识解决道德困境的综合判断决策系统,它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路径:权衡伦理原则和细化伦理规则。规则的权衡和细化是应用伦理学对道德推理不断开发的过程,是两种具有基础意义的应用伦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伦理学不仅打开了一个可适度无限开放的问题域,也催生着一个开放的学科知识交互系统和一个综合判断决策系统。但也应认识到,应用伦理学无法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因此不能对它抱有不合理的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方法论 道德推理 反思平衡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论意义
4
作者 刘军 潘砚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 关于列宁晚年“政治遗嘱”的研究目前学界存在诸多争议。对“政治遗嘱”进行文献学考察,有利于揭示其各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遗嘱”的思想包含两个相互交错、互相联系的层次,即文本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特征。文本的理论逻辑包含三个维度: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阐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提出新社会主义观,包括其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从系统整体角度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构想。在方法论层面,“政治遗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教条主义”“全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坚持系统的观念和方法”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方法论
下载PDF
理论创新视域下“两个结合”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
作者 李刚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本文认为,需要从“结合”的哲学意蕴来看待“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方式,“第一个结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向度,“第二个结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维度。通过历史和现实分析,“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中展现的世界观,体现为立足现实、立根中国的实践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同时,在方法论上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环环相扣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两个结合” 理论创新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间性方法论中的美学研究实践--评林季杉的《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6
作者 荣光启 杨金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通过独特的间性方法论研究美学问题,它以美学的存在为基点,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一系列追问,即何谓美、何谓美感、美何以致。其中,对美何以致的思考须进一步延伸至何以实践美、提升美的维度。该书作者将思想意识... 《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通过独特的间性方法论研究美学问题,它以美学的存在为基点,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一系列追问,即何谓美、何谓美感、美何以致。其中,对美何以致的思考须进一步延伸至何以实践美、提升美的维度。该书作者将思想意识作为一种方法论,实现了美学研究方法论和思想意识的同构性,将认识论转向存在论、本质论转向生成论,通过建立独特的美学间性方法论结构,以展开对美学存在之意义的沉思,引领人抵达美学的必然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 方法论 存在论 对象主体 兼性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的三维探赜
7
作者 王维 李兵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何以生成,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维度看,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机理在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 厘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何以生成,对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维度看,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机理在于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指导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发展,在于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智慧的滋养;从历史维度看,其生成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镜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的思想结晶;从实践维度看,其生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解答中国之问、回答世界之问、回应人民之问、破解时代之问的理论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生成
下载PDF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基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
8
作者 詹一虹 赵禹晨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72-480,共9页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 旅游开发是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估旅游开发适宜性是开发工作的首要前提。通过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建立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和应用性评分表,对湖北省内9项国家级非遗和7项省级非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第I类非遗得分较高,具有丰富的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适宜旅游开发;②第Ⅱ类非遗应在补齐产品衍生性、游客体验性和可展示性等短板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③第Ⅲ类非遗需在强调“保护为先”的原则下,对其经济价值适度挖掘,同时探索非遗传承的多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 适宜性 评价体系 WSR系统方法论
下载PDF
扎根实践构建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省思——走向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逻辑
9
作者 宋萑 吴雨宸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 “教育理论要回归实践”是教育学领域的共识。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论构建亦需要从方法论的视角来加以关照,结合对否证主义立场以及经验视角的理解,回到事实经验层面不断否证的路径揭示了方法论建设中应持有的一种新逻辑,即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其核心在于采取一种对已有理论和先入之见进行批判性审视的态度,并不断寻找新的事实去质疑。在经验为基的精致否证主义方法论逻辑下,无论哪一种研究方法都能从中寻找到扎根实践的理论构建可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教育研究形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新原则,关注不同研究之间的对话,以促成扎根实践的教育理论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构建 方法论 经验为基 精致否证主义
下载PDF
深化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须具有方法论思维——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
10
作者 石伟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经过硕士三年的上下求索、博士四年的潜心钻研、工作三年的精耕细作之后,郝天聪博士的学术专著《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终于付梓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全面复兴,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随之成为一个新兴领域,并涌现出... 在经过硕士三年的上下求索、博士四年的潜心钻研、工作三年的精耕细作之后,郝天聪博士的学术专著《比较职业教育研究方法论》终于付梓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全面复兴,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随之成为一个新兴领域,并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学术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术专著 教育研究方法论 四年 上下求索 精耕细作 三年
下载PDF
深化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的方法论自觉
11
作者 任平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 当前,我们需要提高方法论自觉来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一是以文本文献研究为基础,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最新旨要与本质内涵;二是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样本范例的主要经验以推动中国式人文经济学理论创新;三是以反思批判性对话破解西方经济学逐利本性所导致的“人文缺失”、“人文悖论”与“人文危机”等价值困境,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以“人文回归”与“人文逻辑”解决西方经济学弊端的创新特征与主要功能;四是以创新性思考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所肩负的重大战略性创新实践使命;五是以系统思维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方法论自觉 基本内涵
下载PDF
交叉与融合: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
12
作者 高明 漆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0,共14页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 当前我国“大遗址”事业方兴未艾,交叉学科“中国遗址美术”应运而生。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关系到学科的科学性,以及遗址美术的进展方向。目前,中国遗址美术未有系统、明确的研究方法体系,缺乏对研究方法论的明细阐释,这阻碍了中国遗址美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通过对遗址美术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遗址”研究者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丰富大遗址保护理论,进一步推进中国遗址美术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将中国遗址美术研究方法分为遗址美术一般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本体研究方法、遗址美术保护和利用研究方法、遗址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遗址美术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脱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遗址美术 研究方法论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构建要素论析
13
作者 原美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为确保司法解释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而构建的一种系统的方法理论,它关系到刑事诉讼法能否得到遵守。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要素可以为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规范。...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是在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为确保司法解释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而构建的一种系统的方法理论,它关系到刑事诉讼法能否得到遵守。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构建要素可以为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和规范。这些要素中,司法解释理念决定司法解释的基本方向和思维方式;司法解释目标是司法解释活动的目的和追求的结果;司法解释原则是在司法解释理念的指导下具体操作的准则;司法解释程序是实现司法解释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法律论证是司法解释程序中确保司法解释严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环节。这五大构建要素提高了司法解释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刑事诉讼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解释方法论 构建要素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
作者 陈文旭 聂嘉琪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维度的创新和突破,又对文化工作布局作了新部署、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维度的创新和突破,又对文化工作布局作了新部署、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气质,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路径,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境界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理解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三个维度
15
作者 刘卓红 刘艺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这一命题以继承的方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格;另一方... 坚持人民至上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这一命题以继承的方式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以创新的姿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本质属性,彰显了其中蕴含着的人民主体性、人民创造性、人民价值性等基本内涵,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本质特征和认识逻辑。坚持人民至上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为根本点,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底色,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人民至上 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思想
下载PDF
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内外部相融的舞蹈研究方法论探讨
16
作者 慕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1,I0005,共17页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应密切关注新的编舞走向和跨学科的舞蹈研究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舞蹈学者的舞蹈分析框架,融入了文化研究,揭示出仅作动作分析或内部研究的局限性;中国舞蹈学者的元素分析、形态分析也与舞蹈文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在地化和全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方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将舞蹈创作到批评视为审美文化活动,承袭了古今中西文化汇通的中国美学、文学、理论界和舞蹈学的相关研究,自律论、他律论与通律论相辅相成,重视具体的真实的人本体,一方面强调侧重内部研究的“跨媒介性”视角,另一方面也倡导将内外部打通的“跨文化”观,尝试既在审美中看舞蹈文化,也在文化中看舞蹈审美,是一种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文艺观和方法论。“点线面体”充分融合的审美文化四面体图式,基于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三角和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理论基础,融入拉班动作分析四面体思路,并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倡导多年的“审美文化”研究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蹈创作 中国舞蹈批评 方法论 审美文化 四要素 四面体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百年创新及其基本经验
17
作者 周丹 董键铭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在这一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两个结合”、活学活用等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百年创新 基本经验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展开方式
18
作者 邓久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39-42,共4页
经济学已然成为显学,学习者甚众。西方经济学初学者有两个感觉:一是难度大,二是容易忘。究其原因,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是最大的弊病,对西方经济学方法及其层级关系不甚明了,教师就无法用方法论“红线”将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学习的困... 经济学已然成为显学,学习者甚众。西方经济学初学者有两个感觉:一是难度大,二是容易忘。究其原因,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是最大的弊病,对西方经济学方法及其层级关系不甚明了,教师就无法用方法论“红线”将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学习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该文阐述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指出其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例证经济学方法的展开过程,提醒在教和学之中要注意方法论的学习,旨在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方法论 关系 展开方式 静态分析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性分析
19
作者 韩喜平 郭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其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的整体性。“六个必须坚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整体统一和整体发展。“六个必须坚持”将唯物辩证法同唯物史观统一起来,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原创性经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统一起来,深化了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将“六个必须坚持”整体运用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世界观 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逻辑
20
作者 艾四林 李函珂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积淀的历史经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积淀的历史经验,创造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从“两个结合”视域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逻辑,有助于完整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