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运用
1
作者 梁爱武 杨坤梅 +8 位作者 陈治江 牛娅楠 赵新伟 何慧丽 刘君航 蔡宇轩 姜俊玲 陈晓锋 朱永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人,均采用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经过1年的学习后,对5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学生需选取1例患者并独立完成整个诊治过程;考核涉及问诊能力及体格检查技能,要求写出处方,并阐述病证、方证及比较思维过程;最后进行评分并且跟踪观察疗效1个周期。结果在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训后,学生的方证辨证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新型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能提高其临床诊疗效果,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承教育 临床教学 比较思维
下载PDF
基于方证辨证思维应用二陈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蔡舒放 黄文琦 孙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思维指导下应用二陈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的效果。方法从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脑病科的数据筛选出123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思维指导下应用二陈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的效果。方法从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脑病科的数据筛选出123例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证辨证思维指导下应用二陈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神经损伤情况、Th17、Treg数量及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P_(时间)<0.05),且治疗1周、3周、12周时,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_(组间)<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基底节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呈升高趋势,血流平均通过时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S100β水平则呈下降趋势(P_(时间)<0.05),且治疗1周、3周、12周时,观察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_(组间)<0.05);治疗3周、12周时,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治疗1周时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_(组间)<0.05);两组患者各时点辅助性T细胞17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基于方证辨证思维指导下应用二陈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脑卒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恢复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痰瘀阻络型 方证辨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二陈汤
下载PDF
曾普华基于方证辨证治疗大肠癌的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卓 简小兰 +2 位作者 李可心 李克雄 曾普华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25-28,共4页
曾普华提出“癌毒致虚”理论,认为大肠癌以“癌毒内生、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常兼夹湿热、痰浊、瘀血、气血亏虚、阳虚,遵循“六腑以通为用”,以“健脾益气、通腑解毒、化瘀散结”为基本治法,配合行气导滞、清热利湿、补益气血、温肾... 曾普华提出“癌毒致虚”理论,认为大肠癌以“癌毒内生、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常兼夹湿热、痰浊、瘀血、气血亏虚、阳虚,遵循“六腑以通为用”,以“健脾益气、通腑解毒、化瘀散结”为基本治法,配合行气导滞、清热利湿、补益气血、温肾补阳等法。曾普华认为癌毒和脾虚贯穿于大肠癌的各个阶段,针对肠癌常见症状、术后、放疗、化疗后分别进行方证辨证。通过把握疾病本质,灵活运用方证辨证,总结临床常见证型及对应方药,构建专病效验方,随症加减,以达见其主证、出其验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毒致虚 方证辨证 中医药治疗 曾普华
下载PDF
“六经八纲方证辨证”在偏头痛诊疗中应用的探讨
4
作者 杨琳琳 胡蓉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71-175,共5页
本文探讨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论治偏头痛。四诊采集正邪相争所反映出的证候群。以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辨证分析;先定性,再定位,继辨三毒(水毒、瘀毒、食毒),最后寻求方证适应证,给予适方。笔者基于该理论,总结偏头痛的六经八... 本文探讨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论治偏头痛。四诊采集正邪相争所反映出的证候群。以表里、阴阳、寒热、虚实辨证分析;先定性,再定位,继辨三毒(水毒、瘀毒、食毒),最后寻求方证适应证,给予适方。笔者基于该理论,总结偏头痛的六经八纲方证辨治要点,以期扩展相关临床思维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希恕 六经八纲方证辨证 偏头痛
下载PDF
李发枝谈方证辨证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丹妮 郭会军 蒋自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李发枝教授针对目前有学者认为方证辨证摒弃辨证论治体系,并违反辨证论治程序而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方证辨证恰恰是强调抓住疾病本质即病机进行准确辨证,寻求方证高度一致。这是方证辨证之精要,也是方证辨证延绵千年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病机
下载PDF
辨病与辨证及方证辨证的临床运用经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发枝 李萌 张明利 《中医研究》 2021年第6期73-77,共5页
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以病作为辨析对象,对于疾病的命名和文献的记录多以病名为主,主张辨病论治。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辨病论治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故后世医家将... 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以病作为辨析对象,对于疾病的命名和文献的记录多以病名为主,主张辨病论治。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辨病论治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因为疾病在不同阶段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故后世医家将某一阶段的病理表现概括为证,根据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辨证论治应运而生,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药作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辨证论治的整个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选择正确的方是关键,方依证而设,方证对应。证的内在是病机,掌握方证病机,对于提高选方的准确性有着实质性的帮助。临证时,即使患者的主要症状与某方对应的主症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但只要在病机上与某方的方证病机相同,就可选用该方治疗,这就是所谓的“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病与辨证 方证辨证 临床运用 验案 经验
下载PDF
方证辨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梁爱武 黎云 +6 位作者 姜俊玲 陈晓峰 朱永苹 赖庆来 龙馨 黄天圆 吴官柱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4期222-224,228,共4页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临床教学中的运用,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择2018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及专硕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共60人为...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承临床教学中的运用,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择2018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及专硕并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共60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采用"方证辨证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辨证论治教学模式"教学,两组学生经过一年跟师临床学习后,每个学生选取10位患者,由学生独立完成诊治,开具处方,同时带教老师也对同一患者开具处方,最后考核师徒处方的吻合率。结果:试验组师徒处方吻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证辨证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承临床教学 辨证论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关系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戴红 赵厚睿 《中医研究》 2011年第10期3-5,共3页
近年来,对"方证"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题,该专题之所以吸引众多学者的青睐,不外乎中医药界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对《伤寒杂病论》的重视,以及经典在指导当今临床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二十多年来。
关键词 方证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探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厚睿 戴红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24-25,共2页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是近年来争议的焦点和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二者的渊源却讨探不够深入,本文将二者的渊源并列探讨,以期对正确看待两种辨证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渊源 关系
下载PDF
体质与方证辨证相结合的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12-14,共3页
体质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对体质的正确把握,有助于对疾病一般规律的把握。方证辨证研究有助于把灵活的证向临床固定的类方靠拢。因此,体质与方证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或许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关键词 体质 方证辨证
原文传递
基于方证辨证思维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32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明义 《国医论坛》 201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介绍基于方证辨证思维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的治疗方案。方法:运用综合治疗方案,即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主,心理疏导为辅,分阶段、递减式运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结果:该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 目的:介绍基于方证辨证思维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的治疗方案。方法:运用综合治疗方案,即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主,心理疏导为辅,分阶段、递减式运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结果:该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患者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基于方证辨证思维分阶梯递进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失眠
原文传递
方证辨证之我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付 《中医药通报》 2008年第5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或然病 应用
下载PDF
论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厚睿 戴红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9,共3页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提出的两个独立的学术体系,既相互补充、又互相渗透,经过后世的发展,二者均有所创新,但各有其特色理论指导。方证辨证在遵循自己特有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点,从历史的角度...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提出的两个独立的学术体系,既相互补充、又互相渗透,经过后世的发展,二者均有所创新,但各有其特色理论指导。方证辨证在遵循自己特有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 方证辨证 辨证论治 渊源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辨证探析《伤寒杂病论》口干证治
14
作者 王悦 姜兆荣 莫成荣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9期29-31,共3页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口干、口渴治疗的方剂22首,现将这些方证依据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辨证理论进行归类,分析其病机、治法及药物组成,总结各经中口干的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干、眼干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口干、口渴治疗的方剂22首,现将这些方证依据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辨证理论进行归类,分析其病机、治法及药物组成,总结各经中口干的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以期为改善临床干燥综合征口干症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伤寒杂病论》 六经方证辨证
下载PDF
论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5
作者 赵厚睿 戴红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从辨证论治与方证辨证体系的渊源系统分析二者的关系,论述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方证辨证 发展 关系
下载PDF
方证辨证不等于方证对应
16
作者 赵厚睿 《河南中医》 2010年第11期1137-1137,共1页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方证对应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强 王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方证辨证"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方法]参考相关古代医籍及当代文献,分析"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内涵、研究方法、应用方法、意义等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方证辨证"思想源... [目的]分析总结"方证辨证"思想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问题。[方法]参考相关古代医籍及当代文献,分析"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内涵、研究方法、应用方法、意义等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结果]"方证辨证"思想源自仲景,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方证辨证"之方主要指经方,亦可指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的时方,证指方剂主治的较固定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研究"方证"有分经审证、以方类证和现代模型等方法?方证辨证应用时应注意不可对号入座、辨证准确、加减有据等问题。方证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可有效指导临床和教学。[结论]"方证辨证"思想发展至今,逐渐细化、系统化、理论化,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总结和认识,缺乏准确的、广泛认可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方证内涵 伤寒论 经方 历史源流 仲景学说
下载PDF
基于方证辨证的葛根芩连汤治疗眩晕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慧林 姜丽红 +2 位作者 王天鸣 沈宗光 杨明航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042-1043,共2页
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葛根芩连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的经典方剂,经后代医家传承创新并应用于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葛根芩连汤的药物及配伍的分析,结合眩晕的病因病机,创新性地提... 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创新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葛根芩连汤作为《伤寒论》中治疗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的经典方剂,经后代医家传承创新并应用于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葛根芩连汤的药物及配伍的分析,结合眩晕的病因病机,创新性地提出运用葛根芩连汤辨证论治湿热郁滞、清阳不升型眩晕的观点,现将其方证辨证特点加以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葛根芩连汤 眩晕 经典方剂
下载PDF
曾普华基于“癌毒致病”和“方证辨证”治疗肝癌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佳颖 曾普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107-110,共4页
探讨曾普华教授“方证辨证”治疗肝癌的临床用药特色。“癌毒致虚”,故常兼肝瘀脾虚、脾虚湿困、湿热毒结、肝肾阴虚。基于“癌毒致病”和“方证辨证”理论指导,将肝癌以主证主方论治,选用肝复方、四君子汤合五皮饮、茵陈蒿汤、一贯煎... 探讨曾普华教授“方证辨证”治疗肝癌的临床用药特色。“癌毒致虚”,故常兼肝瘀脾虚、脾虚湿困、湿热毒结、肝肾阴虚。基于“癌毒致病”和“方证辨证”理论指导,将肝癌以主证主方论治,选用肝复方、四君子汤合五皮饮、茵陈蒿汤、一贯煎为基本方,总结出“固脾消积方”为专病专方,随证加减,临床收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方证辨证 中医药治疗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国臣 王冠民 崔文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9-41,共3页
简要回顾中医临床家胡希恕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毕生研究《伤寒论》的成果。重点介绍其方证辨证的学术思想与价值 ,并附胡先生以方证辨证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例。
关键词 胡希恕 《伤寒论》 方证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