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估算模型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李群峰 高忭 汪鸣泉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107-112,149,150,共8页
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工程量清单碳排放因子的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估算模型方法框架,综合施工过程中的煤油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耗以及机械排班等产生的碳排放,针对上海市地面道路为主的3个典型道路施工工程项目和标段进行了初步测... 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工程量清单碳排放因子的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估算模型方法框架,综合施工过程中的煤油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耗以及机械排班等产生的碳排放,针对上海市地面道路为主的3个典型道路施工工程项目和标段进行了初步测算。在此基础上,拓展形成了涵盖城市道路施工阶段施工、机械、安装、管线、桥涵、市政、路基、隧道、道路、路面、绿化、桥梁等工程类型、工程分项和施工工序的4个一级分类、34个二级分类、362个三级分类、1074个分项工程的初步碳排放因子库。同时,文章形成了一套在道路施工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尚未有针对性计算方式情况下的动态碳排放因子更新方法,为正式的统计核算标准接入预留端口,为上海市道路交通设计施工节能降碳探索一个可行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施工 施工碳排放估算因子模型 典型工程应用与排放测算
下载PDF
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构建研究
2
作者 侯敬峰 王随随 +1 位作者 成博文 宋红景 《建筑技术》 2025年第6期762-765,共4页
在全国能源碳排放中,建筑碳排放占有很大比例,目前对其碳排放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生产阶段、后期运营维护阶段以及拆除阶段。对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计算体系。以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模... 在全国能源碳排放中,建筑碳排放占有很大比例,目前对其碳排放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生产阶段、后期运营维护阶段以及拆除阶段。对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计算体系。以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构建研究为对象,从碳排放计算理论与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模型构建3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建筑施工阶段减碳方案制订提供理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阶段 排放 排放因子 计算模型构建
下载PDF
基于实测尾气排量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模型
3
作者 郭留红 尚刚 +2 位作者 韩全友 李海杰 武杰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以沥青面层施工中摊铺和压实作业中施工机械的碳排放量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施工机械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尾气实际排量,参考柴油机负载与尾气成分研究成果并结合沥青面层施工工艺提出基于不同工况下实测尾气排量的施工机械碳排放... 以沥青面层施工中摊铺和压实作业中施工机械的碳排放量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施工机械在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尾气实际排量,参考柴油机负载与尾气成分研究成果并结合沥青面层施工工艺提出基于不同工况下实测尾气排量的施工机械碳排放计算模型;根据依托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的摊铺工艺,通过现场统计施工情况,确定了摊铺机械的各类工况时间;根据依托工程沥青面层施工的碾压工艺,考虑施工机械数量以及碾压区数量,确定了压实机械的各类工况时间;计算了依托工程上、中、下沥青面层在摊铺以及压实各阶段的施工机械尾气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减排施工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机械尾气排量实测 不同工况作业时间 尾气排放计算模型
下载PDF
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因子与估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群峰 高忭 汪鸣泉 《建筑科技》 2024年第7期31-35,共5页
为践行“双碳”目标,亟需开展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因子与估算方法研究。对估算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的适用方法、因子、技术方案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形成可动态更新因子的分工序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估算方法,为城市道路施工阶... 为践行“双碳”目标,亟需开展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因子与估算方法研究。对估算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的适用方法、因子、技术方案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形成可动态更新因子的分工序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估算方法,为城市道路施工阶段碳排放标准化统计、核算、评估提供有益的前期研究,助力城市道路建设“双碳”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施工阶段 排放因子 排放估算方法
下载PDF
电网侧动态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方法
5
作者 何恒靖 周尚礼 +2 位作者 张乐平 赵伟 肖霞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结点碳排放量之和的原则,以电能计量网络为基础,利用电能量测数据对电网侧各环节进行碳排放计量。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等计算结果具有空间上的灵活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特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核算模型对于电网进行准确碳核算、掌握碳排放流向以及引导用户主动实施碳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侧 排放核算模型 时空动态性 排放因子 QIO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工程预算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碳排放估算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雪娟 杨友森 明珠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减少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途径之一。为了估算高速公路施工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确定施工期主要碳排放源,提出一种基于工程预算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将施工期分为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两个阶段。研究... 减少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在途径之一。为了估算高速公路施工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确定施工期主要碳排放源,提出一种基于工程预算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碳排放估算方法,将施工期分为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两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75%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运输和人工分别占13%和8.5%,并且材料运输、人工和施工机械平均碳排放为211.43、136.06、1236.54 t CO_(2)/km;同时,路基、路面和桥梁涵洞的平均单位里程碳排放为1038.05、1038.05、2925.68 t CO_(2)/km,单位建安费平均碳排放水平为0.47、0.05、0.28 t CO_(2)/万元;此外,在材料运输中,超过75%的碳排放来自于自卸汽车;在现场施工中,77%以上的碳排放来自打桩钻孔机械、金属木石料加工机械、土石方工程机械和起重及垂直运输机械。总体而言,研究结果可以为施工单位开展碳排放管理、机械设备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施工 排放估算 单位里程排放
下载PDF
混合交易模式下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
7
作者 杨挺 党兆帅 +1 位作者 王旭东 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1,I0004,共15页
随着电力市场交易体制的不断完善,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呈现双边交易与联营交易共存的混合交易模式。而现有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交易模式,对于双边交易模式,尤其是绿色双边交易,“就近供电,比例共享”的分摊方法不满足“双边”... 随着电力市场交易体制的不断完善,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呈现双边交易与联营交易共存的混合交易模式。而现有碳排放核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交易模式,对于双边交易模式,尤其是绿色双边交易,“就近供电,比例共享”的分摊方法不满足“双边”特点,清洁能源电厂的低碳效益不能准确分配给与其签订双边交易的用户。该文通过分析不同电力交易模式下碳排放流特点,建立同时考虑双边交易和联营交易混合的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首先,根据源侧燃煤和燃气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基于效率超过Transformer的长时序预测方法 Informer模型建立其动态碳排放因子模型;然后,基于电力潮流将双边交易建模为源-荷间最大碳流溯源问题,并基于最大流理论实现考虑输电损耗的碳流率核算和分摊;进而对于包含双边交易和联营交易的混合交易模式,构建图与补图关系,提出用户碳流率核算方法和网损碳流率分摊方法,实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最后,采用IEEE14节点系统算例证明,所提核算方法对考虑传输损耗的双边、联营混合交易模式具备合理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核算 溯源模型 动态排放因子 双边交易 绿色电力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建设期碳排放量化分析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风爱 李斐 +4 位作者 赵全胜 徐士钊 胡运朋 王旻泽 周坤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 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施工3个阶段,利用碳排放因子法构建高速公路建设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以秦唐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高速公路建设期碳减排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秦唐高速公路建设期总碳排放量为43.72万t,碳排放强度为1.58万t/km,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91.51%,7.81%和0.68%;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最高为40.00万t,碳排放强度为1.44万t/km,其中水泥和钢材的生产加工为高速公路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在所有单位工程中,超过80%的碳排放来自交叉工程、桥涵工程和路基工程,其中交叉工程碳排放量最大,占总工程的3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核算 核算模型 排放因子 措施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淑花 谭旭红 陈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4年第9期1086-1091,共6页
定量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对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碳排放估算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1995—2012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碳... 定量分析碳排放驱动因素,对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碳排放估算模型,测算了黑龙江省1995—2012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及其驱动程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人口总量对碳排放量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提出有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实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STIRPAT模型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佳星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道跨十一塘江斜拉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85900.41 t,主要在运营维护阶段和建材准备阶段产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04%、45.34%、0.58%、50.75%和3.29%.就综合质量碳排放量而言,案例斜拉桥建设期上部结构最大,为0.78 t(CO_(2)e)/t;附属设施次之,为0.34 t(CO_(2)e)/t;下部结构最小,为0.23 t(CO_(2)e)/t.通过不同桥型间的碳排放对比(设计规划阶段除外)可知,案例斜拉桥与其他3种桥型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规律略有不同,占比最大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占比最小的是施工阶段.就桥面单位面积碳排放而言,悬索桥最大,为11.22 t(CO_(2)e)/m^(2);混凝土梁桥为6.48 t(CO_(2)e)/m^(2);斜拉桥为4.96 t(CO_(2)e)/m^(2);钢混组合梁桥最小,为4.45 t(CO_(2)e)/m^(2).本文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桥梁选型、运维策略,同时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全寿命周期 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 排放模型
下载PDF
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兵 李云霞 +1 位作者 吴斌 付菲菲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1年第2期5-10,共6页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是项目全寿命周期低碳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本文采用国际先进的碳足迹评价标准对建筑施工中的碳源进行了归类整理,首次提出了基于B IM及相关软件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方法,详细介绍了碳...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是项目全寿命周期低碳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本文采用国际先进的碳足迹评价标准对建筑施工中的碳源进行了归类整理,首次提出了基于B IM及相关软件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方法,详细介绍了碳排放测算步骤,对指导低碳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 建筑信息模型 排放测算
下载PDF
云南省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巧玲 李双成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8-537,共10页
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明晰了云南省2000-2021年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云南省16个州市的关键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云南省没有明显的碳排放低值区域,排放值普遍接近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 运用莫兰指数分析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明晰了云南省2000-2021年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云南省16个州市的关键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云南省没有明显的碳排放低值区域,排放值普遍接近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在研究时段内,热点区域较为稳定,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人口数量和GDP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区域碳中和路线图和实施差异化碳减排决策以及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时空演变特征 影响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云南省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效能评估
13
作者 张珺绮 刘辉 +3 位作者 张亦藜 邱恺培 王沁意 钱晓雍 《给水排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69,共10页
以上海市4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其污染物去除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并使用DEA-SBM-VRS模型评价了其减污降碳综合效能。结果显示:2021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0.3×10^(8) m^(3),电力消耗量为1.2×... 以上海市4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其污染物去除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并使用DEA-SBM-VRS模型评价了其减污降碳综合效能。结果显示:2021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0.3×10^(8) m^(3),电力消耗量为1.2×10^(9) kW·h,出水指标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平均去除率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30.7×10^(4) t,单位水量排放强度为0.78 kg/m^(3),去除单位COD的排放强度为2.6 kg CO_(2)/kg COD,N_(2)O气体逸散仍是主要排放源。模型评估发现,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效能平均值为0.63,略高于全国水平。进水BOD5浓度处于150~300 mg/L、COD浓度介于300~500 mg/L、执行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综合效能相对较高。综合效能与污水处理所选用工艺的关系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决策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温室气体排放 排放因子 数据包络模型 减污降效能评估
下载PDF
基于超标碳排放惩罚因子的成本最优供应链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莉 徐琪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政府对企业碳排放设置约束和引入超标碳排放惩罚因子虽然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总成本,但通过灵活设定碳排放标准值和超标碳排放惩罚因子,可以促进企业自发选择合理的供应链组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有效降低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供应链 排放 优化模型 超标排放惩罚因子
下载PDF
铁路路堑工程碳排放量测算及降碳效益研究
15
作者 闻克宇 王妍 +1 位作者 鲍学英 田亚明 《铁道经济研究》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10%。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骨干,其单位运输性能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路堑工程是铁路基础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其建造过程能耗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根...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约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10%。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方式骨干,其单位运输性能的碳排放量低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路堑工程是铁路基础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其建造过程能耗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铁路路堑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4个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铁路路堑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与总碳排放量。以某铁路路堑工程为例,测算结果表明:各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2293.56 t、111.46 t、1834.77 t和423.95 t;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为4663.74 t,各阶段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比重分别为49.18%,2.39%,39.34%和9.09%。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路堑工程碳排放深化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堑工程 排放因子 全生命周期理论 排放阶段 排放计算模型 措施 综合效益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基于燃煤电厂碳监测数据的碳核算误差分析及修正模型建立
16
作者 朱剑利 白胜利 +2 位作者 张桐瑞 康滟婷 卢浩 《矿冶》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控制成为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的共同目标。燃煤电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碳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燃煤电厂排放因子法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控制成为各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的共同目标。燃煤电厂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碳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燃煤电厂排放因子法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和误差修正的方法,以提高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选取特征数据集构建多项式模型,利用浣熊优化算法得到最优多项式系数,并对不同特征数和阶数的多项式展开试验。仿真结果显示,建立以发电量、供电量及耗电量的四阶多项式对误差的修正效果最好。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量的计算误差,使修正后的碳排放量更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监测 排放因子 误差修正 多项式模型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来自蚌埠市的例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丽 李强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第7期12-16,共5页
基于蚌埠市2006—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对蚌埠市碳排放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数量、人均GDP和重工业比重是影响蚌埠市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子,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是首要诱因;... 基于蚌埠市2006—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对蚌埠市碳排放的驱动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数量、人均GDP和重工业比重是影响蚌埠市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子,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是首要诱因;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制约碳排放量增加的因子,其中能源强度的制约作用远远大于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驱动因子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铁路隧道建造过程TBM施工碳排放量计算研究
18
作者 吴元金 林永娇 +3 位作者 裴真真 张同磊 尹龙 姜仁贵 《建筑经济》 2024年第S01期693-696,共4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隧道工程施工碳排放核算至关重要。本文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使用碳排放因子法编制隧道碳排放定额,建立铁路隧道TBM法开挖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根据LCA理论,将整个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建材生产、现场施工及建...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隧道工程施工碳排放核算至关重要。本文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使用碳排放因子法编制隧道碳排放定额,建立铁路隧道TBM法开挖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根据LCA理论,将整个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建材生产、现场施工及建材运输三个阶段以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各阶段碳排放总量并分析各主要的碳排放量来源。结果表明:(1)TBM法隧道施工碳排放强度为173.593kgCO_(2)/m^(3),划分的三个阶段碳排放分别占比52.60%、44.44%、2.96%;(2)建材生产阶段主要碳源为钢材和水泥,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量主要来自盾构机、轴流通风机等电力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TBM 排放 施工阶段 排放因子
下载PDF
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
19
作者 张琰 王闰霏 +4 位作者 郭思延 张海斌 马丽 徐超 康紫瑶 《建筑经济》 2024年第S01期685-692,共8页
在全球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背景下,国内景观行业碳排放计算缺乏明确标准,并存在着借鉴他专业计算模型导致碳排放估算结果差异化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考察梳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及相关研究,将景观全生命周期边界明确... 在全球共同应对碳排放问题背景下,国内景观行业碳排放计算缺乏明确标准,并存在着借鉴他专业计算模型导致碳排放估算结果差异化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考察梳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及相关研究,将景观全生命周期边界明确为材料生产、植物起挖、材料及植物运输、景观施工、植物种植、景观运行、景观养护管理及更新拆除8个阶段;对各阶段碳排放计算因子间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导出景观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计算因子;利用德尔菲调查法加以验证,最终确定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计算模型,以期为国内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全生命周期 排放 排放计算模型 排放计算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