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田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和块茎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曹秭琦 路战远 +7 位作者 任永峰 赵小庆 王建国 侯智慧 韩云飞 王登云 尚学燕 段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沙质土壤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及块茎产量,为沙质土壤油莎豆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沙质土壤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及块茎产量,为沙质土壤油莎豆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分析4个施氮水平对油莎豆农艺性状、土壤表观养分平衡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两地油莎豆茎蘖数、株高、单片叶面积等均有增加,但过高的施氮量会造成油莎豆地上部徒长,导致产量下降;施氮量为150 kg·hm^(-2)(N2),油莎豆最大根长、根体积等农艺性状最优,油莎豆整株干重及块茎产量均最高,块茎鲜产可达到9298.87~10336.06 kg·hm^(-2);两地氮素表观盈余率在0 kg·hm^(-2)(N0)和75 kg·hm^(-2)(N1)水平下均为负值,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水平下均为正值,表明两地氮素均在N2水平即施氮量为150 kg·hm^(-2)时达到氮素平衡状态。冗余分析也表明油莎豆茎蘖数、最大根长、根体积、氮携出量是驱动油莎豆干物质及块茎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北方沙质土壤条件下,N素施入量为150 kg·hm^(-2)时,可促进油莎豆对养分的吸收、维持土壤表观养分平衡,有利于油莎豆良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施氮水平 农艺性状 块茎产量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郝子义 李亚伟 +6 位作者 何继红 董孔军 任瑞玉 张磊 韦恒 刘天鹏 杨天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50-59,共10页
为探明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常规种陇谷13号和杂交种张杂谷1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浓度梯度:0(N_(ck))、45(N_(低))、90(N_(中))、135(N_(高))kg/hm~2,测定2个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 为探明施氮水平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常规种陇谷13号和杂交种张杂谷1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浓度梯度:0(N_(ck))、45(N_(低))、90(N_(中))、135(N_(高))kg/hm~2,测定2个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分配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陇谷13号在N_(高)处理下,较N_(ck)处理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提高32.5%、穗粒质量提高30.0%、株高提高14.5%、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20.5%,产量增加11.1%;张杂谷13号在N_(中)处理下较N_(ck)处理花后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提高21.0%、穗粒质量提高20.7%、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21.5%、产量增加11.6%。陇谷13号在N_(中)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最高,为3.75 kg/kg;而张杂谷13号在N_(低)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最高,为9.57 kg/kg。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陇谷13号氮肥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张杂谷13号氮肥用量为90 kg/hm~2时产量最高,表明杂交谷子品种更耐低氮环境,是化肥减氮生产中的优势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干物质积累分配 素利用效率 谷子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彦辉 樊永强 +5 位作者 韩燕丽 苗兆丰 别海 刘劲哲 赵万乐 张晓申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6 479.2 kg/hm^(2)。随着种植密度水平的上升,不同处理的谷子穗长、茎粗、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水平的上升,不同处理的谷子穗长、茎粗、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为120 kg/hm^(2)处理表现最优。综上,在河南谷子夏播区发挥郑谷3号产量潜力的适宜栽培方式为留苗密度60万株/hm^(2)、施氮肥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植密度 施氮水平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小麦病虫害发生、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海涛 刘亚男 +8 位作者 代兴龙 宋顺 王丽杰 刘宁 张云丽 杨晓燕 张桂珍 魏秀华 张志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370-1378,共9页
为了探明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麦区病虫害发生、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于2018—2019、2019—2020年小麦生育季,选择太麦198、山农30、济麦23等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 为了探明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麦区病虫害发生、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于2018—2019、2019—2020年小麦生育季,选择太麦198、山农30、济麦23等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太麦198设置90万、180万、270万、360万株/hm^(2),山农30和济麦23均设置135万、270万、405万、540万株/hm^(2)),探究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互作对鲁东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和蚜虫发生、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且该试验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对病害发生的提升效应高于提高种植密度,说明虽然增加施氮量或种植密度均会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加重,但适度密植配合适量减氮的氮密组合在控制病害发生方面优于高施氮与低密度组合,有利于降低病害防控压力,表现出较高的减药潜力。施氮180 kg/hm^(2)与太麦198的270万株/hm^(2)或360万株/hm^(2)、山农30和济麦23的405万株/hm^(2)种植密度组合,能在获得相对较高氮素利用率的同时实现高产,有利于鲁东小麦的减肥增效。综上,在鲁东麦区可以通过合理密植配合适量减氮,在控制病虫害发生的同时,以密补氮确保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生产,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水平 种植密度 病虫害 产量 素利用率
下载PDF
干旱程度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
5
作者 陈妮娜 吕慧捷 +5 位作者 张益瑞 李国会 米娜 张淑杰 李思语 张玉书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为探明干旱和施氮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相对湿度45%±5%)、重度(相对湿度35%±5%)干旱胁迫及120、240、270 kg·... 为探明干旱和施氮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相对湿度45%±5%)、重度(相对湿度35%±5%)干旱胁迫及120、240、270 kg·hm^(-2)氮处理对比试验,分析干旱、施氮及干旱条件下施氮对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叶片全氮含量减少3.3%~38.5%,碳氮比增加0.8%~67.1%;对各发育期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为乳熟期>抽雄期>拔节期;随着干旱加剧,对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加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碳氮比与之相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各个发育期叶片全氮含量最高,碳氮比含量最低。干旱后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以缓解干旱对玉米叶片碳氮平衡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完全恢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恢复程度最为明显,分别增加11.2%和减少6.5%。复水后,施氮处理仍不能使受干旱叶片碳氮平衡恢复到对照水平。玉米产量与叶片全碳含量和碳氮比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不同程度干旱及施氮水平可通过影响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来影响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施氮水平 含量 春玉米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周超 王俊强 +8 位作者 韩业辉 许健 徐婷 于运凯 王连霞 柴丽丽 赵蕾 丁昕颖 马宝新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期54-56,185,共4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施氮量,进一步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的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肥(N1,225 kg/hm^(2))、氮肥减施10%(N2,200 kg/hm^(2))、氮肥减施20%(N3,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施氮量,进一步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的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肥(N1,225 kg/hm^(2))、氮肥减施10%(N2,200 kg/hm^(2))、氮肥减施20%(N3,180 kg/hm^(2))、氮肥减施30%(N4,150 kg/hm^(2))5个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在180 kg/hm^(2)和2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但当施氮水平在150 kg/hm^(2)时,光合作用水平下降。在200 kg/hm^(2)和18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氮225 kg/hm^(2)的水平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施氮水平在180 kg/hm^(2)时可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水平 光合参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满 孟维伟 +7 位作者 陈志德 沈一 刘永惠 沈悦 刘柱 南镇武 徐杰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试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零氮(0 kg/hm^(2))、低氮(75 kg/hm^(2))、中氮(150 kg/hm^(2))和高氮(225 kg/hm^(2))4个氮肥梯度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 本试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零氮(0 kg/hm^(2))、低氮(75 kg/hm^(2))、中氮(150 kg/hm^(2))和高氮(225 kg/hm^(2))4个氮肥梯度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同氮肥处理中以中氮处理的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施氮处理下的OTUs个数均多于不施氮,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氮处理较零氮、低氮和高氮分别高11.21%、4.90%和7.01%。不施氮和在一定施氮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但是高氮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不稳定。16S rRNA功能预测分析显示,施氮处理下的细胞运动等功能基因的丰度相对升高,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丰度谱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施氮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花生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根际 施氮水平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16S rRNA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必东 陈一民 +1 位作者 隋跃宇 焦晓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对农田黑土养分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为主因素,4个施氮水平(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 为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对农田黑土养分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无秸秆还田、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为主因素,4个施氮水平(N):0、135、180、225 kg/hm2为副因素,测定农田黑土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磷、轻组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0.61%~1.55%、2.39%~4.55%、2.85%~45.31%、2.23%~4.08%和46.42%~88.63%,降低了全氮含量,降幅为3.74%~9.55%。在无秸秆还田中,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26%~8.77%、1.65%~3.30%、14.09%~25.00%、4.84%~21.88%;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幅度为5.26%~8.83%。在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条件下,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土壤总碳和全磷含量幅度分别为1.32%~3.79%、11.74%~24.35%;土壤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减幅分别为12.74%~21.78%、5.71%~10.46%;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N180 kg/hm2处理时增加了57.02%。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结合适量氮肥能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配施过量氮肥效果反而不显著,其中秸秆深埋还田配施菌剂并施N 18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有望成为黑土地区土壤培肥的实际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水平 农田黑土 养分 活性有机碳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怀化雪茄烟生长、氮肥吸收利用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邢云飞 刘旭东 +2 位作者 覃飚 罗小红 丁松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湖南怀化烟区雪茄烟种植的适宜氮肥用量,本试验以雪茄烟品种“CX08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80 kg/hm^(2);N2:210 kg/hm^(2);N3:240 kg/hm^(2))对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 为探究湖南怀化烟区雪茄烟种植的适宜氮肥用量,本试验以雪茄烟品种“CX08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80 kg/hm^(2);N2:210 kg/hm^(2);N3:240 kg/hm^(2))对烟株农艺性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及发酵后烟叶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最高;烟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均显著高于N1、N3处理;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降低,N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最接近优质雪茄烟叶指标;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先增加后降低,N2处理下含量最高。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210 kg/hm^(2)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怀化雪茄烟的氮肥吸收利用、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怀化雪茄烟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肥吸收利用 烟叶品质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不同施氮水平试验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忆群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2期26-28,共3页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kg/hm^(2)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kg/hm^(2)3个...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kg/hm^(2)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kg/hm^(2)3个氮素水平,配置15个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氮240kg/hm^(2)的产量最高,大豆施氮30kg/hm^(2)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小区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施氮240kg/hm^(2)、大豆施氮30kg/hm^(2)为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最佳施氮水平 经济效益 广西蒙山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甘蔗糖分的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及估测模型
11
作者 黄璐 陈燕丽 +5 位作者 丁美花 陈诚 马瑞升 杨鑫 黄立宁 梁驰 《甘蔗糖业》 2023年第4期15-2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甘蔗糖分的影响以及探索冠层高光谱估测不同施氮条件下的甘蔗糖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施氮水平(N0、N1、N2和N3),采集了新植蔗成熟前期的冠层高光谱和糖分数据,分析了不同施氮...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对甘蔗糖分的影响以及探索冠层高光谱估测不同施氮条件下的甘蔗糖分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桂糖42号和桂柳05136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种施氮水平(N0、N1、N2和N3),采集了新植蔗成熟前期的冠层高光谱和糖分数据,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甘蔗糖分的影响及冠层光谱与糖分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冠层光谱特征参数的糖分估测模型。研究结论如下: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甘蔗的糖分含量与冠层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的红边至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先上升后下降。甘蔗糖分与原始冠层反射率在红边至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345~735 nm范围内的反射率与糖分的相关性不强。基于植被指数建立糖分的多种函数拟合估测模型,其中RDVI构建的二次项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达到了0.835,具有较强的估测甘蔗糖分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甘蔗糖分的快速估测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高光谱遥感 甘蔗糖分 估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5
12
作者 景立权 赵福成 +3 位作者 王德成 袁建华 陆大雷 陆卫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78-1490,共13页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超高产(≥13 500 kg hm 2)群体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通过苏玉20、浚单20两品种3年不同氮肥运筹方案的试验,实现了籽粒最高产量14 753 kg hm 2的目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两品种氮磷钾在植株、籽...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超高产(≥13 500 kg hm 2)群体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通过苏玉20、浚单20两品种3年不同氮肥运筹方案的试验,实现了籽粒最高产量14 753 kg hm 2的目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两品种氮磷钾在植株、籽粒中积累逐渐增大,在叶片、茎秆、叶鞘中呈先单峰变化趋势,叶片氮钾峰值在大口期,磷峰值在开花期。增大灌浆期植株氮积累量及叶片氮转移率,促使成熟期籽粒氮磷较大积累量,利于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形成。(2)籽粒产量、1 kg氮生产籽粒量、氮肥的农学效率、氮素利用率、植株(叶片、茎秆、叶鞘、籽粒等器官)氮磷钾含量在450 kg hm 2施氮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其值(苏玉20)分别为14 753 kg hm 2、44.0 kg、19.24%、38.63%、335.4kg hm 2、178.2 kg hm 2、230.7 kg hm 2,过高过低施氮均使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下降。(3)由两品种产量与施氮水平的回归方程,确定了超高产时的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水平和最佳施氮范围,苏玉20分别为457.0 kg hm 2、418.3~495.7 kg hm 2、418.5~495.4 kg hm 2;浚单20分别为452.7 kg hm 2(最佳施氮量)、410.8~494.6 kg hm 2(最佳施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磷钾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高产小麦蔗糖含量和光合产物分配及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姜东 于振文 +1 位作者 李永庚 余松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与 2 10kg/ha施氮量处理相比 ,2 70和 330kg/ha处理明显提高了具 90 0 0kg/ha产量潜力的鲁麦 2 2旗叶和茎蔗糖含量及旗叶蔗糖合成能力。 2 70kg/ha施氮量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中贮存光合产物量 (14 C放射性活度 )明显高于 2 10kg... 与 2 10kg/ha施氮量处理相比 ,2 70和 330kg/ha处理明显提高了具 90 0 0kg/ha产量潜力的鲁麦 2 2旗叶和茎蔗糖含量及旗叶蔗糖合成能力。 2 70kg/ha施氮量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中贮存光合产物量 (14 C放射性活度 )明显高于 2 10kg/ha处理 ,但处理间贮存光合产物的输出率无差异 ;开花后 2 0d ,高氮处理植株即时光合产物 (生产后直接输送至籽粒的光合产物 )比例小于低氮处理 ,而临时贮存光合产物 (先贮存于营养器官 ,在灌浆中后期再输出到籽粒的光合产物 )的比例大于低氮处理。提高施氮量促进鲁麦 2 2籽粒中蔗糖含量上升 ,淀粉积累量增大 ,产量明显提高。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氮水平 光合产物分配 淀粉积累 蔗糖含量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矮化富士苹果幼树生长、氮素利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李洪娜 许海港 +3 位作者 任饴华 丁宁 姜翰 姜远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4-1311,共8页
【目的】矮化中间砧是目前我国苹果栽培中主要的致矮手段,但在提早结果的同时存在树势早衰的现象,而有关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其氮素与树体生长和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氮素施用量对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 【目的】矮化中间砧是目前我国苹果栽培中主要的致矮手段,但在提早结果的同时存在树势早衰的现象,而有关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其氮素与树体生长和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氮素施用量对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矮化中间砧的果树栽培中氮肥的科学施用和高效利用以及防止树体早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三年生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Borkh cv.Fuji/SH6/M.hupehensis Rehd)为试材,于春梢萌芽前,设置3个氮肥施用水平(N 50、100、200 kg/hm2,分别以N50、N100、N200表示),同时每棵树施15N-尿素0.5 g。于春梢旺长期、春梢缓长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茎尖和细根的激素含量;植株停止生长时,测其春、秋梢长度,并整株解析,称量各部分鲜重、干重,测植株全氮及其15N丰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春、秋梢长度、树体鲜重及植株全氮均以N50处理最低,N100次之,N200最高,但15N的利用率趋势正好相反,为N50>N100>N200;细根鲜重以N100处理(34.06 g)最高,N200(28.36g)次之,N50(22.47g)最低。施氮水平对茎尖和细根的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s)、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的含量变化及其比值有较大影响。春梢旺长期和春梢缓长期茎尖、细根中的IAA和GA含量均为N50<N100<N200,而ZR和ABA的含量则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50>N100>N200;春梢缓长期与春梢旺长期相比,除细根中GA含量(N50、N100、N200处理分别为5.13、5.68、6.17 ng/g,Fw)有所升高外,各器官的IAA、GA、ZR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显著;两时期茎尖和细根的ZR/GA、ABA/GA比值均以N50处理最大,N100处理次之,N200处理最小;同一器官不同处理间(IAA+GA+ZR)/ABA比值也存在差异,N20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氮肥施用量在50 kg/hm2到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生长促进型激素含量、植株全氮和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但15N利用率显著降低,且ZR/GA、ABA/GA比值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N100 kg/hm2是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的适宜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细根生长,同时可延缓树势衰老,促进成花,保证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中的氮肥充足和均衡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苹果 植株生长 素利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1
15
作者 蔡瑞国 张敏 +2 位作者 戴忠民 田雷 王振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施氮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优质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8901施氮量在N120~360kg/hm^2范围内,旗叶光合速率、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粒重都... 通过对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施氮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优质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8901施氮量在N120~360kg/hm^2范围内,旗叶光合速率、蔗糖含量、淀粉含量和粒重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弱筋小麦SN1391施氮量在N120~240kg/hm^2的范围内,上述指标和施氮量呈正相关,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360kg/hm^2时,则迅速降低。研究还表明,两优质小麦都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但过高氮肥用量又使其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其光合速率之间相关不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粒重之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施氮水平 光合速率 子粒生长发育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不同花生品种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16
作者 张智猛 万书波 +2 位作者 戴良香 宁堂原 宋文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90,共11页
【目的】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花生不同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在施氮水平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阐述花生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方法】选用生产中普栽品种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设置4个氮素水平,测定两品种不... 【目的】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较高,研究花生不同器官中氮代谢酶活性在施氮水平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籽仁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阐述花生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方法】选用生产中普栽品种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设置4个氮素水平,测定两品种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主要含氮物质(可溶性蛋白质(Pro)、游离氨基酸(AA))含量及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结果】两品种各器官Pro、AA、NRase、GS、GDH活性的变化态势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变化,各器官中各指标含量均以白沙1016较高;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增加各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主要氮代谢酶活性;氮素水平过高虽能提高硝酸还原酶和籽仁蛋白质含量,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下降;各营养器官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GS和GDH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但与其相应器官中的NRase活性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荚果中Pro与AA和NRase间、GS和GDH、NRase与游离氨基酸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施氮量和品种差异对花生各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氮代谢酶活性有影响,白沙1016对高量氮肥较敏感,花育22号则较适应高氮;增施氮肥通过改变氮素代谢的生理特性改善花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花生品种 素代谢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生物量动态增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65
17
作者 薛晓萍 郭文琦 +2 位作者 王以琳 张丽娟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326,共4页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以定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淮海棉区(以河南安阳为试点)不同施氮水平(每公顷0 kg、120 kg、240 kg3、60 kg、480 kg)下棉株生物量的动态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棉株地上、地下部分干物重的动态累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生... 在大田实验条件下,以定量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黄淮海棉区(以河南安阳为试点)不同施氮水平(每公顷0 kg、120 kg、240 kg3、60 kg、480 kg)下棉株生物量的动态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棉株地上、地下部分干物重的动态累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生物量的增长对氮肥施用量较为敏感;施肥量为360 kg.hm-2时棉田具有快速增长期启动早、持续时间短、增长速率大等特征,说明该施氮量利于棉花生长前期的生物量的快速累积,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合理棉花群体的建立;不同的施氮量可以调节快速生长期的早晚和持续时间,同时亦可改变其干物质累积速率。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氮肥的施用量与时间获得高产。对于黄淮海棉区,适宜的施肥量为360 kg.hm-2,7月中旬为棉田肥水管理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水平 生物量 特征值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莴苣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肖时运 刘强 +2 位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廖育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917,共5页
关键词 产量高 肥利用率 莴苣 施氮水平 品质 平衡肥技术 蔬菜产量 蔬菜生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中性致香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赵铭钦 杨磊 +2 位作者 李元实 孙国伟 韩富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 以吉林敦化烤烟烟叶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技术对2006~2007年5种施氮水平处理下烟叶中中性致香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单料烟进行了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中中性致香物质成分的总含量是增加的,到达中等施氮(纯氮90kg/hm^2)水平时,烟叶香气物质成分总量积累达到高峰,之后,烟叶中总的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施氮水平相比较,以中氮处理(处理③)烟叶中的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最高,其次是中低氮处理(处理②)和中高氮处理(处理④),施氮不足(处理①)或过量(处理⑤),烟叶香气质量均最差。进一步的评吸结果也表明,烟叶感官质量的变化与香气物质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烤烟 中性致香物质 评吸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李立昆 李玉红 +2 位作者 司立征 程智慧 陈明月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厚皮甜瓜株高,叶面积增长速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蔓茎粗、植株干物质在施N 116.25 kg/hm2下增长最快;施N量在116.25kg/hm2下果实Vc,总糖含量最高,施N量在116.25...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厚皮甜瓜株高,叶面积增长速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蔓茎粗、植株干物质在施N 116.25 kg/hm2下增长最快;施N量在116.25kg/hm2下果实Vc,总糖含量最高,施N量在116.25~232.50 kg/hm2范围内,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施N 116.25 kg/hm2产量最高,达到43 273.35 kg/hm2,但继续增施N到465 kg/hm2,产量反而显著低于不施氮的空白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施氮水平 厚皮甜瓜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