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减施氮肥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黄瑶 刘宁 +2 位作者 胡启良 黄国勤 杨滨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6-984,共9页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 为探究绿肥“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及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冬季种植“紫云英×油菜”并还田的条件下,设双季稻不施氮肥(CK)、施100%氮肥(150 kg·hm^(-2),N1MR)、减施20%氮肥(120 kg·hm^(-2),N2MR)、减施40%氮肥(90 kg·hm^(-2),N3MR)和减施60%氮肥(60 kg·hm^(-2),N4MR)共5个处理。在双季稻生育期内平均每7 d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绿肥混播还田条件下氮肥减施对双季稻田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20%~40%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施20%和40%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2%和23.8%(P<0.05)。在双季稻生育期,所有施氮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增加了N_(2)O排放(P<0.05)。氮肥减施20%处理的GWP和GHGI两季总量均为最低,且均显著低于CK、施100%、减施40%和减施60%氮肥处理(P<0.05),GWP分别降低57.9%、16.5%、23.4%和40.8%,GHGI分别降低63.9%、17.8%、24.6%和43.2%。综上,氮肥减施20%对水稻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因此,“紫云英×油菜”混播还田配合氮肥减施20%是一种适合当地推广的低碳稳产施肥管理模式。本研究结果为实现南方稻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绿肥混播还田 氮肥
下载PDF
减施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成零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为研究减施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藏东10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6个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减施氮肥配施有机肥会对小麦产量及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在氮肥减施25%配施25%有机肥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品质较理... 为研究减施氮肥配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藏东10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6个不同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减施氮肥配施有机肥会对小麦产量及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在氮肥减施25%配施25%有机肥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品质较理想,是适宜黑水县的小麦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有机肥 小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增施氮肥对夏玉米花后高温胁迫下籽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瑞 李向岭 +5 位作者 郭栋 王新兵 马玮 李从锋 赵明 周宝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2-3351,共10页
花后高温是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目前关于增施氮肥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产量形成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调控途径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郑单958(Zhengdan 958... 花后高温是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目前关于增施氮肥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产量形成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调控途径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郑单958(Zhengdan 958,ZD958)和先玉335(Xianyu 335,XY335)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2个温度处理,分别为自然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CK)和温室增温处理(heat stress,HS);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低施氮量(low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LN):120 kg hm–2,中施氮量(middl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MN):240 kg hm–2和高施氮量(high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HN):360 kg hm–2,研究增施氮肥对花后初期高温胁迫下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温度比,花后增温(35℃)处理20 d导致ZD958和XY335两个品种的成熟期粒重降低10.6%~19.3%,但粒重降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中施氮量(MN)和高施氮量(HN)下粒重降幅(10.6%~11.2%)小于低施氮量(LN)下粒重降幅(16.2%~19.3%),说明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花后高温胁迫下的玉米粒重。这主要是因为增施氮肥有效缓解了花后初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籽粒氮代谢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同时维持了碳代谢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促进了籽粒可溶性糖合成增加,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籽粒灌浆物质基础。综上所述,增施氮肥可以缓解玉米花后初期高温胁迫对籽粒碳、氮代谢的抑制,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积累而增加粒重,为黄淮海区夏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施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巩亮 王宇先 +4 位作者 刘玉涛 徐莹莹 杨慧莹 高盼 王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施氮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枝梗数,各部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平均减产5.59%,增施氮肥水平间产量呈B3>B2>B4>B1,调节肥增氮10%(B3)处理较常规施氮(B1)增产14.61%,主要由于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同时干物质积累量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肥 寒地水稻 产量
下载PDF
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嘉俊 才硕 陈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 为明确紫云英和秸秆联合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还田+不施肥(S0N0)、不还田+全量氮肥(S0N3)、紫云英和秸秆还田+不施肥(S1N0)、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1)和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减量氮肥(S1N2),测定各处理不同生育期双季稻的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并对水氮利用效率、双季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施氮肥情况下,与S0N0处理相比,紫云英和秸秆还田处理S1N0双季稻植株氮素含量及积累量、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均有所提升。S1N2处理在抽穗期、黄熟期双季稻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均最高。在早稻时期,以常规施氮S0N3处理产量最高,减氮处理S1N1和S1N2早稻产量分别降低了7.43%和1.68%,而晚稻产量虽分别提高了0.68%和2.35%,但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氮(S0N3)对比,在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S1N1、S1N2)处理均能减少双季稻灌水量、排水量和田间耗水量,在晚稻时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5.24%和25.86%,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6.23%和13.74%。因此,从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综合考虑分析,紫云英和秸秆还田方式下早、晚稻分别减少15%和10%的氮肥用量是较为合适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 还田 施氮肥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金霞 肖朝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海南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海南省文昌市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10%(T1)、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30%(T2)、秸秆还田+常规施肥...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海南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海南省文昌市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10%(T1)、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30%(T2)、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50%(T3)4种施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10%氮肥施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还能明显增加双季稻的产量(早稻增产8.04%,晚稻增产4.17%),具有较好的减肥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肥 双季稻 产量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向日葵减施氮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轩晓博 赵文靖 +2 位作者 李树瑶 鲍珊珊 裴向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目的]目前微生物菌肥已在改良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河套灌区关于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减施氮肥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开展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减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旨在为河套灌区农业绿色发展提... [目的]目前微生物菌肥已在改良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河套灌区关于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减施氮肥效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开展微生物菌肥对作物生长及减施氮肥效应的田间试验,旨在为河套灌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通过设置生物菌肥施用梯度(3000、6000、9000 kg·hm^(-2))和氮肥减施梯度(减氮15%、减氮30%、减氮45%)的不同组合模式,测定作物产量、作物生育性状(株高、茎粗、叶绿素、盘径等)、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全盐含量、碱化度、含水率和孔隙度等)及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利用SPSS2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检验法分析盐碱化土壤施入微生物菌肥后向日葵产量、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当氮肥减量15%和30%时,向日葵产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随着微生物菌肥用量增加而增加;(2)当氮肥减量45%时,孔隙度随着菌肥用量增加而减小,向日葵产量受到抑制;(3)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显著降低土壤全盐含量和碱化度,但对土壤pH影响不显著。(4)施加菌肥3000和6000 kg·hm^(-2)水平的菌肥添加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提升。[结论]在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情况下,可适当削减氮肥的使用量,但氮肥减量不宜超过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微生物菌肥 施氮肥 向日葵产量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谷子营养生长期光合生理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丹丹 纪棨云 +2 位作者 刘琳琳 王倩怡 王小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85-292,共8页
黄土旱区增施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养分环境、优化谷子根系构建和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晋谷21号作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共设置5个处理(3 g/kg氮肥(3N,对照)、5 g/kg氮肥(5N)、10 g/kg氮肥(10N)、5 g/kg氮肥+1... 黄土旱区增施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养分环境、优化谷子根系构建和生物量分配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晋谷21号作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共设置5个处理(3 g/kg氮肥(3N,对照)、5 g/kg氮肥(5N)、10 g/kg氮肥(10N)、5 g/kg氮肥+10 g/kg生物炭(5N10M)、10 g/kg氮肥+20 g/kg生物炭(10N20M)),综合分析不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叶片生理功能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5N10M处理谷子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4.17%、71.25%,而10N20M处理的根系长度和根系总表面积较5N10M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8.72%、31.01%,适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谷子根系形态发育有调控机制,可能存在最佳配比阈值;5N10M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5.40%、85.25%、79.23%、61.97%,叶片光合功能显著提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显著提高2.23%~13.98%;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可有效调控谷子的根、茎、叶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在抽穗期、灌浆期,5N10M处理的单株干质量较5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1.86%、24.15%,10N20M处理的单株干质量较10N处理分别增加9.43%、23.43%。合理的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显著促进谷子根系表面积和根系长度,促进叶片对氮素的吸收,提升叶片发育水平和功能发挥,生物炭和氮肥配施的叶绿素含量更稳定,有利于谷子光合产物的形成、生物量优化分配,5 g/kg氮肥+10 g/kg生物炭处理对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谷子 生物炭配施氮肥 光合生理功能 根叶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刘梦红 胡聪聪 +4 位作者 李红宇 罗明 范名宇 张巩亮 赵海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及粒宽,整精米率降低了3.54%;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2.16%;食味评分显著下降了0.92%。与常规施氮(B1)相比,增氮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调节肥增氮15%(B3)和穗肥增氮15%(B4)的食味评分分别显著下降1.42%、1.66%;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互作的稻米品质效应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施氮肥 寒地水稻 品质
下载PDF
黑土稻田节水灌溉减施氮肥的土壤氮素分布及氮肥利用
10
作者 张作合 李凯 +1 位作者 郑美玉 李娜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为揭示黑土稻田节水灌溉减施氮肥的土壤氮素分布及氮肥利用情况,研究节水灌溉减施氮肥下各土层中铵态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分布情况,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湿干灌溉使0~20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 为揭示黑土稻田节水灌溉减施氮肥的土壤氮素分布及氮肥利用情况,研究节水灌溉减施氮肥下各土层中铵态硝态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分布情况,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浅湿干灌溉使0~20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加,而20~60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低,浅湿干灌溉适当减施氮肥增加了0~20cm土层铵态氮的含量;浅湿干灌溉下各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减少而降低,浅湿干灌溉适当减施氮肥增加了0~20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浅湿干灌溉下各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减少而降低,节水灌溉适当减施氮肥增加了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含量。节水灌溉适当减施氮肥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吸收利用率(NUE),综合考虑黑土供氮能力和土壤氮库稳定及氮肥利用节水灌溉减施10%氮肥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节水灌溉 施氮肥 土壤氮素 氮肥利用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78
11
作者 刘学军 赵紫娟 +1 位作者 巨晓棠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肥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金梁 梅莉 +2 位作者 谷加存 全先奎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细根取样,区别不同根序,研究施氮肥对这2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组织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水曲柳和落叶松1~3级根的生物量、水曲柳2~4级根和落叶松3级根直径,以及水曲柳1~4级根和落叶松1级根的比根长(P<0.05),但是对根长影响不显著;施肥仅对水曲柳1~2级根组织中氮浓度增加显著(P<0.05)。这些研究对认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理生态过程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施氮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形态
下载PDF
间作绿肥饲草与减施氮肥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卢秉林 包兴国 +4 位作者 张久东 杨新强 杨文玉 李全福 曹卫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通过3年定位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不同比例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豆科绿肥饲草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针叶豌豆时,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效果最好,虽然该模式下... 通过3年定位试验,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不同比例减少化学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豆科绿肥饲草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针叶豌豆时,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效果最好,虽然该模式下玉米籽粒产量下降了0.63%,但是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针叶豌豆籽粒1 987.34 kg·hm-2、针叶豌豆干草1 374.35 kg·hm-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6 364元·hm-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18.05%。间作毛叶苕子时,虽然所有化学氮肥减施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均低于农民习惯施肥,但是在施用农民习惯化学施氮量90%的情况下减产幅度最低,只有2.76%,达到了14 263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且可以多收毛叶苕子干草3 175.47 kg·hm-2,同时经济效益最高,为32 136元·hm-2,高于农民习惯施肥4.33%。而且这2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玉米种植时,间作收获籽粒为主的针叶豌豆和间作以收获豆科饲草为主的毛叶苕子,均能减少10%的化学氮肥用量,其中间作针叶豌豆的经济效益高于间作毛叶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饲草 玉米 间作 施氮肥 经济效益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霍竹 王璞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8,共6页
针对京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十分普遍,然而氮肥施用却常常过量这一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因素,不施氮、传统施氮和优化施氮3个氮肥水... 针对京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十分普遍,然而氮肥施用却常常过量这一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最终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因素,不施氮、传统施氮和优化施氮3个氮肥水平。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夏玉米的籽粒体积增加了17.38%~19.69%,高速灌浆持续期较对照延长5~7d,夏玉米产量提高显著,尤其是秸秆还田+优化施氮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385.1kg/hm2;秸秆还田优化施氮的穗粒数达到598.19粒/穗,与秸秆不还田不施氮处理相比增加了27.3%,秸秆还田传统施氮处理的千粒重最大,达到239.75g/1000粒。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秸秆还田+优化施氮"是京郊地区适宜采用的一种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化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夏玉米 施氮肥 灌浆过程 产量 灌浆持续期 增加 京郊 影响
下载PDF
花生施氮肥效果与根瘤菌固N的关系 被引量:41
15
作者 孙彦浩 陈殿绪 张礼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72,共4页
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花生施氮肥均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分别比不施肥、不接种根瘤菌(对照)处理增加26.9%~36.5%和29.9%~34.1%。但其主、侧根上根瘤数目和根瘤菌固氮量,... 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花生施氮肥均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分别比不施肥、不接种根瘤菌(对照)处理增加26.9%~36.5%和29.9%~34.1%。但其主、侧根上根瘤数目和根瘤菌固氮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少,根瘤菌固氮量由88.6%降至30.8%。不施氮肥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根瘤菌的固氮量虽高,但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则明显降低,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仅比对照处理增加6.9%和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肥 根瘤菌固N量
下载PDF
沾化冬枣对春施氮肥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进 姜远茂 +3 位作者 赵登超 张序 刘文娥 吴良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0-423,共4页
关键词 沾化冬枣 利用特性 施氮肥 吸收 分配 经济林树种 滨海盐碱 贮藏保鲜 特性介绍 基础理论 技术措 氮效果 示踪技术 科学 var 抗盐碱 耐瘠薄 春季 栽种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建辉 黄培新 +2 位作者 姜丽娜 赵凌霄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69,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施氮肥(0、260 kg/hm^2)和全量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220、190 kg/hm^2)条件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小麦植株固碳量,分析麦田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氮肥对麦田碳汇能力的影响,研究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施氮肥(0、260 kg/hm^2)和全量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220、190 kg/hm^2)条件下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小麦植株固碳量,分析麦田碳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干质量、固碳量和根系呼吸、微生物呼吸、总呼吸碳排放量;相同施氮量(260 kg/hm^2)条件下,秸秆过牛腹还田处理较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植株固碳量,从而增强了麦田碳汇能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为0.14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2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较弱,NEP为0.05 kg/m^2;秸秆过牛腹还田配施氮肥260、190 kg/hm^2处理碳汇能力均较强,NEP分别为0.14、0.13 kg/m^2,且260 kg/hm^2氮肥处理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和作物产量,豫北地区麦田推荐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为全量过牛腹还田,且施氮量为2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秸秆还田方式 全量过牛腹还田 施氮肥 碳排放量 固碳量 碳平衡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和减施氮肥对小麦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春喜 刘晴 +4 位作者 邵云 马守臣 李斯斯 李晓波 翁正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4-220,共7页
为探讨长期有机物料还田和减施氮肥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麦田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常规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还田(J)、秸秆还田+牛粪(JF)、秸秆还田+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措施,耦合减施氮肥10%(N1)、20%(N2)、30%(N... 为探讨长期有机物料还田和减施氮肥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麦田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常规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还田(J)、秸秆还田+牛粪(JF)、秸秆还田+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措施,耦合减施氮肥10%(N1)、20%(N2)、30%(N3)3个施氮水平共10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还田处理可以使小麦增产1.90%~69.64%,各有机物料还田下小麦产量表现为JZ>JF>J>CK。JZ条件下N1水平的小麦产量最高,为10478.04 kg·hm-2;JF条件下N3水平的小麦产量最高,为8113.05 kg·hm-2;J条件下N2水平的小麦产量最高,为8138.14 kg·hm-2,分别较CK增加了69.64%、31.35%、31.76%。各有机物料还田下小麦的经济效益与去除环境成本后的净经济效益均表现为JZ>J>JF>CK,经济效益最高的JZNI、JN2、JFN3处理分别较CK增加了123.49%、59.35%、37.72%,净经济效益分别较CK增加了186.41%、96.35%、71.94%。综上所述,有机物料还田下减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提升小麦的产量,从而增加麦田的经济效益与净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小麦 施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单季不施氮肥对太仓水稻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华勇 林先贵 +4 位作者 李忠佩 尹睿 褚海燕 车玉萍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5-658,共4页
氮肥的过量施用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单季不施N肥是太仓地区探索的减少N肥施用量方法中的一种。本文通过比较短时期的单季不施N肥区和常规施肥区中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水平的功能多样性指数来研究单季不施N肥对土壤质量... 氮肥的过量施用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单季不施N肥是太仓地区探索的减少N肥施用量方法中的一种。本文通过比较短时期的单季不施N肥区和常规施肥区中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水平的功能多样性指数来研究单季不施N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在两种施肥方式下没有显著差异;BIOLOG平板法获得的平均吸光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的变型G在两种施肥方式下没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在95种因子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因子,尽管主成分因子2在两种施肥方式下略有差别,主成分因子1和3却无法区分两种施肥方式。这说明短时期的单季不施N肥不会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造成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也仅对细微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不施氮肥 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BIOLOG 水稻土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和减施氮肥对麦-玉周年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春喜 刘晴 +3 位作者 邵云 李斯斯 李晓波 翁正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 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 为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对农田碳氮水足迹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CK,纯氮270 kg·hm^-2)为对照,设置了秸秆(J)、秸秆+牛粪(JF)、秸秆+菌渣(JZ)3种有机物料还田方式,耦合减施氮肥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30%(N3,189 kg·hm^-2)3个施氮水平,共计10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还田与减施氮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农田经济效益,且JZN1、JN2和JFN3处理对农田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最显著;JN1、JN2、JFN2、JFN3和JZN3处理均可以有效增加农田的净碳值及碳效率,降低农田的生产氮足迹,增加其输出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同时降低农田水足迹。其中JFN3处理可以在保证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提高其碳效率、降低生产氮足迹、提高氮投入有效利用水平、降低农田的水足迹。因此建议豫北地区采用秸秆+牛粪还田、配施纯氮189 kg·hm^-2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施氮肥 碳足迹 氮足迹 水足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