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杏树施肥技术
1
作者 贺强 车升国 李壮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1果园周年化学养分施入量的确定。有关李、杏养分吸收规律的参考资料偏少,本节参考桃的养分吸收规律,在生产1000千克经济产量的桃每亩果园所需要补充的化学养分N、P_(2)O_(5)、K_(2)O施入量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系数(2/3)。在此基础上将土... 1果园周年化学养分施入量的确定。有关李、杏养分吸收规律的参考资料偏少,本节参考桃的养分吸收规律,在生产1000千克经济产量的桃每亩果园所需要补充的化学养分N、P_(2)O_(5)、K_(2)O施入量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系数(2/3)。在此基础上将土壤肥力简单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施肥方式设定为传统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施肥(表1)。土壤肥力判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按照中等肥力进行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施肥技术 施入量 施肥方式 养分吸收规律 传统施肥 土壤肥力 参考资料
下载PDF
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秀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25-27,共3页
为明确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寻找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地区小麦最优施肥模式。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肥料基施加追施的... 为明确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寻找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地区小麦最优施肥模式。于2021—2022年开展田间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肥料基施加追施的施肥方式较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模式相比,小麦株高、茎粗和茎秆强度分别平均提升2.21%、0.94%和4.28%,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和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相同施肥方式处理下,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10%处理下小麦株高、茎粗、茎秆强度、小麦穗粒数、穗重、千粒重和产量间无显著性差异。减量施肥10%+肥料基施50%和灌浆追施50%施肥模式是满足该区域小麦绿色、优质高产的种植施肥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地区小麦绿色、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 施肥方式 减量施肥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玉米施肥原则与智能化施肥技术应用
3
作者 孟宪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037-0040,共4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精准施肥对于减少肥料浪费与环境污染,提升施肥效率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玉米施肥原则与智能化施肥技术的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玉米施肥的原则包括基础施肥的原则与精准施肥的原则。然后对智能化...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精准施肥对于减少肥料浪费与环境污染,提升施肥效率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对玉米施肥原则与智能化施肥技术的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玉米施肥的原则包括基础施肥的原则与精准施肥的原则。然后对智能化施肥技术在玉米施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包括传感器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最后指出了智能化施肥技术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玉米智能化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肥原则 智能化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 传感器技术
下载PDF
压差式和泵吸式施肥装置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作者 杨茂琪 侯振安 闵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肥装置(N_(300)-泵吸式),其中氮肥为硫酸铵,用量为300 kg/hm^(2)。【结果】与N 0处理相比,N_(300)-压差式和N_(300)-泵吸式处理显著增加棉花总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籽棉产量;与N_(300)-压差式处理相比,N_(300)-泵吸式处理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且N_(300)-泵吸式处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5.94%、31.50%、7.32%和52.98%。【结论】同一施肥量的条件下,泵吸式施肥装置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比压差式施肥装置小,泵吸式施肥装置施肥均匀性优于压差式施肥装置,泵吸式施肥装置较压差式施肥装置促进棉花生长,且显著提高氮素吸收量及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压差式施肥装置 泵吸式施肥装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化肥减施下优化施肥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官利兰 何艺超 +4 位作者 李水源 冯玉环 张新明 冯健超 岑越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2-154,162,共4页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优化施肥处理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93.8和793.4 kg/hm^(2),分别增加4.69%和3.78%;优化施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品质参数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优化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的综合偏生产力为33.52 kg/kg,较常规施肥处理高6.61 kg/kg,增加24.55%;优化施肥处理肥料成本较常规施肥低3334.2元/hm^(2),降低19.92%;优化施肥产值为36446.0元/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结论]在广东省冬作马铃薯种植中,优化施肥处理施肥方案可达到绿色高效,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保证产量品质的提高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常规施肥 冬作马铃薯 化肥减施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韩德志 闫晓飞 +4 位作者 魏然 刁鹤楠 姜宇 贾鸿昌 鹿文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 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1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区,磷酸二铵10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I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43 施肥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一种两级螺旋精准变量自动对靶遥控施肥装置的研究与试验
7
作者 郑钧耀 王旭 +2 位作者 秦威 付兴兰 李光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8,共15页
针对目前螺旋施肥装置在果园施肥过程中排肥脉动较大导致排肥均匀性差和排肥稳定性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两级螺旋施肥装置.采用EDEM仿真软件进行了侧面排肥口开口角度的优化,研究了该施肥装置上下两级螺杆不同转速比对排肥均匀性和稳定... 针对目前螺旋施肥装置在果园施肥过程中排肥脉动较大导致排肥均匀性差和排肥稳定性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两级螺旋施肥装置.采用EDEM仿真软件进行了侧面排肥口开口角度的优化,研究了该施肥装置上下两级螺杆不同转速比对排肥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室内台架试验标定了复合肥、尿素、有机肥的单圈排肥量,并建立了排肥控制模型;设计了以STM32F103RCT6单片机为核心的精准变量自动对靶遥控施肥控制系统;通过室外大棚果园试验检验了该装置的对靶精度与排肥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排肥口开口角度和上下两级螺杆不同转速比会影响该施肥装置的排肥均匀性和稳定性,且最佳开口角度为50°,最佳转速比为1∶1.5,其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均值为7.35%,肥料填充系数方差为0.009.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当电机转速在120 r/min内时,3种肥料实际单圈排肥量与理论单圈排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3.37%,单圈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大为2.83%,该装置排肥准确且单圈排肥量稳定.室外大棚果园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排肥量与给定排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4.35%;自动对靶起点误差最大为0.17 m,终点误差最大为0.08 m,且肥料掉落位置均在柑橘树冠层直径内;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最大为7.22%;3种肥料中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大为6.41%.该装置有效减小了排肥脉动,提高了排肥性能,且对靶误差小,满足果园精准变量自动对靶遥控施肥要求.该研究以期为两级螺旋施肥装置排肥脉动问题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精准变量施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设计 离散元仿真 肥料 精准变量施肥装置 施肥控制系统
原文传递
滴灌施肥频率对烤烟生长、氮肥利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马二登 薛如君 +6 位作者 高天 代快 刘忠华 李军营 徐照丽 邓小鹏 赵正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82,共8页
为探明滴灌施肥频率对烤烟生长、氮肥利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2018-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空白(CK)和当地常规处理(CF,即肥料干施+滴灌)为对照,研究低频滴灌施肥(DF1,即养分管理期1次滴灌施肥)、中频滴灌施肥(DF2,即养分管理期连... 为探明滴灌施肥频率对烤烟生长、氮肥利用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2018-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空白(CK)和当地常规处理(CF,即肥料干施+滴灌)为对照,研究低频滴灌施肥(DF1,即养分管理期1次滴灌施肥)、中频滴灌施肥(DF2,即养分管理期连续2天每天1次滴灌施肥)和高频滴灌施肥(DF3,即养分管理期连续3天每天1次滴灌施肥)对烤烟农艺性状、根系发育形态、氮肥累积量和利用效率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相比,各滴灌施肥处理烟叶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氮肥利用率有不同程度提高,烟株发育状况则因滴灌施肥频率而异。与DF1和DF2相比,DF3烟株旺长期叶面积系数分别增加了7.3%~33.3%和1.6%~28.7%,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3.9%~46.6%和21.2%~40.5%,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9.0%~95.0%和21.5%~34.3%,烟叶烟碱含量分别增加了17.5%~28.5%和12.5%~20.0%。与中频滴灌施肥和低频滴灌施肥相比,高频滴灌施肥有利于促进烟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发育,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烟叶品质质量,是有效协同氮肥高效利用和烟叶产质量的滴灌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滴灌施肥频率 氮肥利用 根系形态
下载PDF
果园精准施肥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9
作者 袁全春 曾锦 +3 位作者 雷哓晖 徐陶 李雪 吕晓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5,89,共9页
精准施肥技术装备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载体。列举国内外学者在果园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开展的研究,从排肥量精准控制和施肥位置精准控制两个方面,总结归纳现有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的方案。指出现有技术装备无法根据单棵果树... 精准施肥技术装备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载体。列举国内外学者在果园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开展的研究,从排肥量精准控制和施肥位置精准控制两个方面,总结归纳现有技术实现精准施肥的方案。指出现有技术装备无法根据单棵果树的养分需求现场配制个性化肥料、定点施肥技术装备应用较少、基于果树生长规律的施肥决策模型缺乏等问题。提出要加强政策支持、深入研究高质量定点施肥技术和智能决策模型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精准施肥 农业机械 排肥量控制 施肥位置控制
下载PDF
扎穴施肥单体仿真分析与试验
10
作者 古冬冬 张征 +3 位作者 杨杰 曹再辉 景建群 李国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为改进高秆作物传统撒播、条播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低问题,设计一种高地隙穴施肥作业车,该作业车扎穴施肥单体两侧安装有探针传感器,可以根据作物植株位置进行精准穴施肥。基于RecurDyn-EDEM、EDEM-ANSYS对扎穴施肥机构进行多体动力学—... 为改进高秆作物传统撒播、条播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低问题,设计一种高地隙穴施肥作业车,该作业车扎穴施肥单体两侧安装有探针传感器,可以根据作物植株位置进行精准穴施肥。基于RecurDyn-EDEM、EDEM-ANSYS对扎穴施肥机构进行多体动力学—离散元、离散元—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进行扎穴排肥试验,仿真试验明确扎穴施肥单体的运动机理和土壤成穴情况,量化施肥量与排肥器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扎穴施肥过程中,鸭嘴总变形为0.005 mm,等效应力最大为4.1422 MPa,远小于结构钢屈服强度,鸭嘴不会发生应力变形。扎穴排肥试验进一步确定施肥单体的实用性,修正施肥量与排肥器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针对不同农作物调节排肥轮开度进行精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隙穴施肥作业车 中耕管理 施肥 排肥轮
下载PDF
马铃薯整地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研制与试验
11
作者 毕春辉 陈长海 +1 位作者 杨沫 姜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1,共9页
依据现阶段马铃薯播种机械发展现状,结合本地农民对播种机的现实需求,设计了一款马铃薯整地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对机具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和主要参数确定,在对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制作了马铃薯联合作业机的试验样机,并进... 依据现阶段马铃薯播种机械发展现状,结合本地农民对播种机的现实需求,设计了一款马铃薯整地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对机具进行总体结构设计和主要参数确定,在对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设计计算的基础上,制作了马铃薯联合作业机的试验样机,并进行大量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马铃薯联合作业机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机械 联合作业机 整地 施肥 播种
下载PDF
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
12
作者 张明伟 刘红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对降低漏播、提高播种深度和植株距离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旋耕 开沟 施肥 播种深度 植株距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李帆 于嘉俐 +3 位作者 贾忠奎 郝国宝 李岩 王利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 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 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L 9(34),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分析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月份呈显著变化,基本均在10月达到峰值,且3个器官中NSC均以可溶性糖为主。2)各施肥处理对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的表现不同,其中针叶和细根的NSC含量分别在处理T4和T8较CK平均增幅最大,为29.65%、23%;而枝条的NS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CK的平均增幅相比表现为减少。3)相关性分析显示: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含量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细根NSC含量与针叶和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4)N、P、K肥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NSC及组分含量均有一定影响;N肥对细根NSC及组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增加影响,P肥和K肥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有所不同;改善华北落叶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的最佳施肥方案为N 3P 3K 2(N 528.78 g·株^(-1)、P 1621.58 g·株^(-1)、K 172.98 g·株^(-1))。施用适宜的N、P、K配方能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和细根的NSC及组分含量,且各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相互平衡和动态调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华北落叶松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茶园施肥机械现状分析
14
作者 耿子鑫 曹响才 +6 位作者 杨文凯 吕孝石 马雪莉 饶洪辉 曾斌 陈春睿 康丽春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开放,茶叶产业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普及率仍处在较低水平。现阶段,需要加快茶产业关键技术革新,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现茶叶施肥的机械化。针对我国已有不同种类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开放,茶叶产业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茶叶生产机械化的普及率仍处在较低水平。现阶段,需要加快茶产业关键技术革新,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现茶叶施肥的机械化。针对我国已有不同种类施肥机械的工艺结构,进行了调研,得出茶园施肥机械化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施肥机械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全面的茶园机械化施肥种植体系,在山区丘陵地区实现施肥机械化困难等。需要研制出适合本土茶园的施肥机械,进一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及相关政策,对茶叶施肥机械进行针对性研发,为茶园在机械化施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茶园施肥机械 农机购置补贴 机械化施肥
下载PDF
生长季节不同配方施肥对白花泡桐埋根苗的影响
15
作者 蔡齐飞 李小顺 +4 位作者 陈叙仲 马姝红 刘亚丽 李红云 刘震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明晰白花泡桐苗木与季节环境相适应的N、P、K三要素响应规律,优化其埋根育苗的施肥方式.以白花泡桐1a生种根为试验材料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设置4种生长季节配方施肥处理,CK处理:6—7月份施N、P、K各10 g/(株·月),8—9月份施N、P、K... 为明晰白花泡桐苗木与季节环境相适应的N、P、K三要素响应规律,优化其埋根育苗的施肥方式.以白花泡桐1a生种根为试验材料进行埋根育苗试验,设置4种生长季节配方施肥处理,CK处理:6—7月份施N、P、K各10 g/(株·月),8—9月份施N、P、K各15 g/(株·月);T1处理:6—7月份单施P肥10 g/(株·月),8—9月份单施K肥15 g/(株·月);T2处理:6—7月份单施N肥10 g/(株·月),8—9月份施P、K肥各15 g/(株·月);T3处理:6—7月份施N、P肥各10 g/(株·月)、8—9月份单施P肥15 g/(株·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个小区,4次重复,每小区10株;定期观测苗木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T3处理的白花泡桐叶片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根冠比最大,且苗高、地径、叶片数和叶面积亦最大,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N、P、K元素含量最高,并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培育白花泡桐高干壮苗,T3处理,即6—7月施N、P肥各10g/(株·月),8—9月单施P肥15 g/(株·月),可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叶原基的分化和展开,增加着叶数和着叶面积,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促进苗木生长,肥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生长季节 配方施肥 生长指标 光合参数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王云德 刘孜文 何凡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程中保证深松铲能够打破犁底层,实现施肥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符合土壤耕整地的农艺要求,作业过程中没有出现残茬缠绕现象,排肥通畅,施肥效果均衡,碎土率较高,满足了一机多用的设计使用要求,机具的适应能力高,适合多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旋耕 施肥 整地 联合作业
下载PDF
一种电学控制特性下的变量施肥装置研究
17
作者 周文军 伍贤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一种电学控制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装置。工作时,通过系统通信总线接收上位机指令信息和地理环境数据,单片机生成实时指令,对变量施肥装置电液比例系统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并对农田中不同位置进行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试... 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一种电学控制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装置。工作时,通过系统通信总线接收上位机指令信息和地理环境数据,单片机生成实时指令,对变量施肥装置电液比例系统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并对农田中不同位置进行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装置进行变量施肥过程中,能够对施肥量进行精准可靠控制,施肥作业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施肥控制精度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施肥 电学控制 控制精度 响应时间
下载PDF
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18
作者 余世洪 陶文广 +1 位作者 金鑫 丁丽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探明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盛农三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肥力地块开展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考察不同土壤肥力地块不同施肥处理玉... 探明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中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形成的关系,为毕节市七星关区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盛农三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土壤肥力地块开展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考察不同土壤肥力地块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的生育表现和产量水平,并建立玉米产量回归模型,分析试验地块玉米的理论最大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1)不同肥力地块缺素施肥处理的玉米植株长势较差;氮肥施用2水平及3水平的所有处理,其玉米植株长势正常,其余特征无明显差别,且生长发育阶段基本同步。2)不同肥力地块缺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均较低,且低于相应的非缺素处理,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氮肥>钾肥>磷肥。3)高、中、低肥力地块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19.6300+15.0810N-0.6940N^(2)-0.7170P-0.7170P2+9.6404K-0.5890K^(2)+0.3692NP+0.2075NK+0.7002PK、y=468.7600+16.2220N-0.9100N^(2)+5.1177P-0.9750P2+9.3938K-0.7220K^(2)+0.3232NP+0.5185NK+0.6121PK、y=423.8100+20.4890N-1.1420N^(2)+0.2123P-1.6780P2+17.1910K-0.9490K^(2)+1.3654NP-0.0970NK+0.9973PK。基于回归方程,综合肥料成本及玉米种植经济效益计算得出,高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3.49 kg/667m^(2)、磷肥8.01 kg/667m^(2)、钾肥13.11 kg/667m^(2),玉米单产可达720.27 kg/667m^(2);中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3.01 kg/667m^(2)、磷肥7.94 kg/667m^(2)、钾肥12.75 kg/667m^(2),玉米单产可达688.83 kg/667m^(2);低肥力地块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2.54 kg/667m^(2)、磷肥8.03 kg/667m^(2)、钾肥11.27 kg/667m^(2),玉米单产可达682.02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测土配方施肥 最佳施肥 经济性状 产量 七星关区
下载PDF
施肥类型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吴志丹 江福英 +1 位作者 张磊 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茶园土壤酸化是当前茶叶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施肥类型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为茶园土壤酸化阻控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福建省周宁县17个定位监测茶园2013年和2021年土壤酸度变化,并根据相应茶企施肥档案资料... 【目的】茶园土壤酸化是当前茶叶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施肥类型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为茶园土壤酸化阻控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福建省周宁县17个定位监测茶园2013年和2021年土壤酸度变化,并根据相应茶企施肥档案资料,将茶园施肥类型划分为无机型(纯化肥施用)、有机无机型(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型(纯有机肥施用)等3种类型,分析不同施肥类型对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结果】2013—2021年,无机型肥料管理模式茶园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平均值分别降低0.26和0.24个单位,年均降低0.033和0.030个pH单位,土壤酸化程度加剧。有机无机型茶园土壤pH分别提高0.19和0.20个单位,年均提高0.024和0.025个pH单位;有机型茶园土壤pH分别提高0.39和0.23个单位,年均提高0.048和0.028个pH单位,土壤酸化得到缓解和改良。茶园土壤pH变化速率与化肥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氮量增加加速茶园土壤酸化,增施有机肥可以减缓和改良土壤酸化。茶园土壤pH变化速率与初始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施肥类型是影响茶园土壤酸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茶叶生产中,可通过控制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来阻控和改良茶园土壤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类型 土壤酸度 pH变化速率 茶园
下载PDF
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文全 王宗抗 +2 位作者 许开达 谢燕 张新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在藤县8个村设18个水稻种植试验点,各试验点均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 为比较分析水稻施肥量、施肥配比引起的稻谷产量、秸秆产量、秆籽比差异,为水稻减肥增效提供参考,在藤县8个村设18个水稻种植试验点,各试验点均设计配方施肥、常规施肥、空白不施肥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稻谷产量、肥料偏生产力、秸秆产量、秆籽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在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的条件下,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支出减少。在本试验区域,减施氮、磷肥符合实际生产情况,试验施肥中氮、磷、钾肥配比平均为1.0∶0.4∶0.8,施肥量为氮(N)177 kg/hm^(2)、磷(P2O5)70.5 kg/hm^(2)、钾(K2O)14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配方施肥 常规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