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旁转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泽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18,共3页
一般的说法是,韵部相近才能旁转。但这里有几个问题:1、各家所分韵部不同;2、韵部的序列不同;3、韵部的拟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家算近,在另一家则算远,所谓韵部之间的远近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再说“相近”也是一个模糊概念,如果两个... 一般的说法是,韵部相近才能旁转。但这里有几个问题:1、各家所分韵部不同;2、韵部的序列不同;3、韵部的拟音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家算近,在另一家则算远,所谓韵部之间的远近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再说“相近”也是一个模糊概念,如果两个紧相邻的韵部是相近,那么中间隔有一个或两个韵部算不算近?什么叫相隔远?远又远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是用数字可以简单回答的。 下面以上古阴声韵韵部为例,看看阴声韵部之间的旁转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转 韵部 声母 阴声韵 一声之 语音 和韵 无所不通
下载PDF
“旁对转”理论对现代方音调查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姣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5期36-37,共2页
音转是语言在地理过渡和历史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是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古韵三十部的基础上,通过音转理论追溯语音间的同源关系,解释造成汉语不同方言语音差异的原因,对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旁转 方音
下载PDF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3
作者 赵立伟 《汉字汉语研究》 2020年第3期40-46,55,124,125,共10页
"迹"在古文字及古隶阶段均从"朿"得声,西汉元成时期开始出现从"亦"的"迹"字,这一更替过程至东汉时期最终完成,语音的发展和形体的演变是促使这一声符替代现象发生完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推断... "迹"在古文字及古隶阶段均从"朿"得声,西汉元成时期开始出现从"亦"的"迹"字,这一更替过程至东汉时期最终完成,语音的发展和形体的演变是促使这一声符替代现象发生完成的根本原因。由此可以推断,锡铎旁转的现象在西汉晚期便已存在,并非如学界之前所认为的那样至东汉才开始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替换 锡铎旁转
下载PDF
从王氏四种看先秦文献语言的音转规律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泽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6-71,共6页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以及文字使用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语音流转的客观现象,概而言之,可统称为“音转”。音转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源上的“通”,即同源词的孳乳和方言的差异;二是用字上的“借”,即通假...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以及文字使用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语音流转的客观现象,概而言之,可统称为“音转”。音转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源上的“通”,即同源词的孳乳和方言的差异;二是用字上的“借”,即通假字的使用;三是形体上的“变”,即联绵词一词多形。所谓音转规律,就是指词与词之间、本字与通假字之间以及同一内容而形式不同的联绵词之间产生的语音流转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转 异类 声母 先秦文献语言 韵部 同系 王氏
下载PDF
“混沌”转语记——民俗训诂学举例之一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泽顺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68-71,共4页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字亦作“浑沌”。《文选·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李善注引宋均曰:“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浑沌未分也。”李周翰注:“浑沌为一气也。”《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音转为“浑沦”。《列子·天瑞》:“太初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始 七启 浑浑沌沌 周易乾凿度 太素 周翰 淮南子·精神训 旁转
下载PDF
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下)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启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9-33,共15页
第二节 孳乳变易字的转注与假借 孳乳是指“义自音衍”,变易是“音义相雠”。所谓“义自音衍”,即“声通而形义小变”所谓“音义相雠”,即“形异而声义俱通。”①章太炎说:“一字递衍变为数名……此其塗则在转注假借之间。”②转注、假... 第二节 孳乳变易字的转注与假借 孳乳是指“义自音衍”,变易是“音义相雠”。所谓“义自音衍”,即“声通而形义小变”所谓“音义相雠”,即“形异而声义俱通。”①章太炎说:“一字递衍变为数名……此其塗则在转注假借之间。”②转注、假借是汉字发展繁衍的必由之路。孳乳以字根为起点,以假借为条件,以转注为归宿,以同源字族共有的中心意义为核心,形成具有亲属关系的同源字群。《文始》正是以转注假借理论贯穿全书的。 章太炎在《转注假借说》中列举的转注字和《文始》相较,既包括变易字,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始 同源字典 旁转 中心意义 汉字发展 孳乳字 章太炎 字源 亲属关系 字群
下载PDF
王氏四种韵转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泽顺 《临沂师专学报》 1991年第3期88-94,共7页
1.0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音变、方言音变以及文字通假等原因,导致语音产生流转,通称为音转。音转包括声转和韵转两个方面。清人言音转者,当首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们在其代表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0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音变、方言音变以及文字通假等原因,导致语音产生流转,通称为音转。音转包括声转和韵转两个方面。清人言音转者,当首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们在其代表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简称“王氏四种”)四部著作中,不但提出了许多精湛的音转理论,而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转 广雅疏证 因声求义 一声之 经义述闻 读书杂志 释词
下载PDF
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启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56-62,70,共8页
《文始》是章太炎的字源学著作,代表了他语言文字学的主要成就,被黄侃称为“总集字学、音学之大成,譬之梵教,所谓最后了义。”章太炎自己也认为《文始》是他最得意之作。他说《文始》“千六百年来未有等匹”,“若《齐物论释》、《文始... 《文始》是章太炎的字源学著作,代表了他语言文字学的主要成就,被黄侃称为“总集字学、音学之大成,譬之梵教,所谓最后了义。”章太炎自己也认为《文始》是他最得意之作。他说《文始》“千六百年来未有等匹”,“若《齐物论释》、《文始》诸书,可谓一字千金矣。”他阐明作《文始》的主旨是为了“求语言”,“语言有所起,人仁天颠,义率有缘,由此寻索,觉语言统系秩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始 字源 准初文 语言文字学 章太炎 音学 齐物论释 同源字 旁转 孳乳字
下载PDF
西语同汉语语音转变理论的比较
9
作者 范俊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5,共5页
1比较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研究中的每一次重要的进展,无不得益于比较方法的运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尤其如此。正如前苏联语言学家康德拉绍夫说:“由于发现了历史比较法,语言学也就具有了独立的地位,摆脱了那种不依赖严格的... 1比较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研究中的每一次重要的进展,无不得益于比较方法的运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尤其如此。正如前苏联语言学家康德拉绍夫说:“由于发现了历史比较法,语言学也就具有了独立的地位,摆脱了那种不依赖严格的检验和系统的语言事实,只凭哲学和历史的推理来议论语言的传统。”(康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中译本),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43页)有比较才有鉴别,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在同其他学科的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 旁转 西语 索绪尔 历时语 元音变换 韵部 词源 单元音
下载PDF
“转注”新论
10
作者 纪国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2-47,共6页
历代治《说文》者,对“六书”义例之一的“转注”的解释,最为分歧,例如: 宋人张有释之曰:“转注者,展转其声,注释他字之用也。”这是以“转语”释“转注”,姑谓之转注即“转语说”。清人戴震释之曰:“转注犹曰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 历代治《说文》者,对“六书”义例之一的“转注”的解释,最为分歧,例如: 宋人张有释之曰:“转注者,展转其声,注释他字之用也。”这是以“转语”释“转注”,姑谓之转注即“转语说”。清人戴震释之曰:“转注犹曰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古今语也。”又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语 同意相受 义例 旁转 张有 义训 保氏 同字 造字方法
下载PDF
试论古汉语中“黑”与“黴”“墨”“煤”之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本文对王力、陆宗达先生等认为黴(今俗作霉)、墨、煤同源依次派生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商榷,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具体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墨、煤、黴皆同源于“黑”而并非依次派生发展.黑字早见于金文,而墨、煤、黴产生的时间大抵... 本文对王力、陆宗达先生等认为黴(今俗作霉)、墨、煤同源依次派生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商榷,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具体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墨、煤、黴皆同源于“黑”而并非依次派生发展.黑字早见于金文,而墨、煤、黴产生的时间大抵分别是周朝、秦朝和汉朝.墨的颜色为黑;煤本义为黑色烟尘,煤炭专称则是明朝以后的事;黴指黴黑现象;三字围绕“黑”义同状异所,从六书的角度也表明造字时三字同源于“黑”.黴黑为旁对转;煤黑为对转;墨黑喉唇相转只是现象,文章揭示二字相转的音理在于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黑、墨古音同部位同鼻音又同为入声收—K尾,从音韵的角度也表明三字同源于“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理 旁转 同源字 古音构拟
下载PDF
论戴震入声韵独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4-38,共5页
一 早在戴震(1723-1777)以前,顾炎武(1613-1682)和江永(1681-1762)的古韵分部都没有使入声真正独立出来。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其中第二部,第三部、第五部。第十部有入声与之相配。除第十部以入声配阳声外,其余第二、第三、第五部都以入... 一 早在戴震(1723-1777)以前,顾炎武(1613-1682)和江永(1681-1762)的古韵分部都没有使入声真正独立出来。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其中第二部,第三部、第五部。第十部有入声与之相配。除第十部以入声配阳声外,其余第二、第三、第五部都以入声配阴声,而顾氏的第一部、第四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第九部共六部都还没有入声与之相配,无论是以入声配阴声或阳声,还是无入声与相应的平上去声韵相配。都说明顾氏没有真正使入声独立出来,尤其是他提出的“四声一贯”的主张,更说明他对入声认识的模糊。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韵 戴震 旁转 江永 阴声韵 不同类 迭韵 古音体系 审音 古韵分部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拾零补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震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5-68,共4页
本文系《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拾零》(《内大学报》1988年3期)的续篇,着重从旁对转和开合口的角度,探讨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一系列读音从中古到今天的发展过程及演变规律,并通过对中古“微、影、疑”三母在普通话和内蒙古西部地... 本文系《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拾零》(《内大学报》1988年3期)的续篇,着重从旁对转和开合口的角度,探讨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一系列读音从中古到今天的发展过程及演变规律,并通过对中古“微、影、疑”三母在普通话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不同演变情况的归纳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的[Φ]声母字大大少于普通话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转 开口 合口 [φ]声母
下载PDF
《说文解字》注音体例概说
14
作者 李长仁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4-68,共5页
《说文》中百分之八十的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许慎创造性地采用“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从某某省声”等方式标注字音,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上古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外,对部分形声字和象形、指事、会意字则采用“... 《说文》中百分之八十的形声字,包括会意兼形声字,许慎创造性地采用“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从某某省声”等方式标注字音,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上古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外,对部分形声字和象形、指事、会意字则采用“读若”、“读同”等方式拟出该字汉代的读音,从中可以看出汉字读音古今演变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声 上古音系 亦声 语音系统 定母 见母 说文释例 溪母 旁转 《说文解字注》
下载PDF
“文莫吾犹人也”别解
15
作者 许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99-101,共3页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 对《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中的"文莫"二字,古今人做出过多种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其中的"文"指人的外表,"莫"通"无",是"无文"的省略,指与外表相对的"内心"。至于古人说"幕音漫",则是因为"莫、幕"相通,"漫"是"无文"的合音。《论语.述而》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生理属性而言)从外表到内心我跟一般人都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申 旁转
下载PDF
论《说文》字族研究的意义——重读章炳麟《文始》与黄侃《说文同文》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3-74,共2页
在传统字源学研究这个领域里,章太炎先生的《文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文始》用孳乳和变异两大条例来统帅汉字之间的同源关系,用《成均图》把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字源的研究中。以对转、旁转来描写同源字之间声音变化的轨迹,用... 在传统字源学研究这个领域里,章太炎先生的《文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文始》用孳乳和变异两大条例来统帅汉字之间的同源关系,用《成均图》把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字源的研究中。以对转、旁转来描写同源字之间声音变化的轨迹,用《荀子》提出的“同状异所”和“异状同所”来囊括同源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这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 字源学 字族 意义关系 音韵学 同源关系 汉字 黄侃 说文解字 旁转
下载PDF
古代汉语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陈其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第3期69-78,共10页
假设连词,古今汉语既有承继关系,又各具特点。古代汉语的假设连词,就形式而言,可有三大特征,也可以说具有三性:离合性,倒序性,多形性。如果于此有充分的认识,必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古今各种形式的假设连词,从而举一反三,洞悉古... 假设连词,古今汉语既有承继关系,又各具特点。古代汉语的假设连词,就形式而言,可有三大特征,也可以说具有三性:离合性,倒序性,多形性。如果于此有充分的认识,必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古今各种形式的假设连词,从而举一反三,洞悉古今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形式特征 双音词 多形性 见母 单音 承继关系 旁转 定母
下载PDF
《说文广义》试评 被引量:7
18
作者 梅季 《船山学报》 198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船山《说文广义》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该书所释之字以《说文》所收为范围,论述之旨按许氏六书为准则,广释文字各种含义.广窥字、词之间及一字数义间之内在联系,广求文字,音韵、训诂及语法之某些规律,同时全面匡正时俗字弊,故... 船山《说文广义》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该书所释之字以《说文》所收为范围,论述之旨按许氏六书为准则,广释文字各种含义.广窥字、词之间及一字数义间之内在联系,广求文字,音韵、训诂及语法之某些规律,同时全面匡正时俗字弊,故名《说文广义》。当前,我国研究语言学史的论著日益丰富,但在众多的书,篇中却很少提及王氏此书;“船山学”的研究讨论亦很活跃,但却很少有人把此书摆到应有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广义 语言学史 文言虚词 本训 语词 指代词 旁转 虚字说 复音虚词 疑问语气
下载PDF
《说文》用“一曰”的体例和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志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80-85,共6页
一《说文》中用“一曰”的体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禋下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日之例。”实际上,凡字形字义字音有两歧者,许慎都用“一曰”等表示。其作用正如王念孙所说:“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 一《说文》中用“一曰”的体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禋下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日之例。”实际上,凡字形字义字音有两歧者,许慎都用“一曰”等表示。其作用正如王念孙所说:“凡言‘一曰’及所引经类多有之。盖以广异闻、备多识,而不限于一隅也。”(见《说文解字注序》)这种兼存歧说的训诂方法,《说文》中俯拾皆是。仅《玉部》中就有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曰 训诂方法 上古音 《广韵》 《说文解字注》 王念 省声 许书 旁转 大唐众经音义
下载PDF
变电站二次侧向一次侧反送电故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逸石 马勇 于培杰 《华电技术》 CAS 2009年第2期19-21,共3页
对茶棚变电站#2主变压器中压侧开关在投运过程中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一次侧反送电故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反送电的原因并阐述了其危害性。针对送电操作步骤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反送电 二次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