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气液比井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1
作者 邢雷 关帅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刘海龙 陈德海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0-913,共14页
针对井下高气液比工况气液高效分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流-重力耦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结构。结合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设计方法,对气液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气液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 针对井下高气液比工况气液高效分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流-重力耦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结构。结合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设计方法,对气液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气液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确立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分析了入口流量、压力及气液比对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力沉降与旋流分离的结合设计可以实现高气液比条件下的液相沉积,进而实现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液量升高而升高,增幅逐渐趋于平稳。随着气液比增大,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出该气液分离器的最佳进液量为42m^(3)/d,最佳入口压力2MPa,最佳气液比为700∶1,在最佳工况下分离效率为97%,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为高气液比条件下气液分离装备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分离性能 流场特性 结构设计 气液比
下载PDF
井下旋流分离管柱的振动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立新 金宇 +4 位作者 张晓光 蒋明虎 徐保蕊 周龙大 刘佳成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旋流分离管柱在注入泵和采出泵两螺杆泵抽吸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旋流分离管柱的固有频率有所不同;固定注入泵一端和固定采出泵一端相比,固定采出泵一端各阶固有频率较小;... 为研究旋流分离管柱在注入泵和采出泵两螺杆泵抽吸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旋流分离管柱的固有频率有所不同;固定注入泵一端和固定采出泵一端相比,固定采出泵一端各阶固有频率较小;螺杆泵转动引起的激振力和内部流量变化都会导致管柱变形,其中螺杆泵转动对旋流分离管柱变形影响较大;相对于固定采出泵,固定注入泵条件下旋流分离管柱产生的振动位移更大,是旋流分离管柱自身结构和注入泵转速产生更大激振力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控制两个螺杆泵工作状态的时间差,理想情况下可以控制旋流分离管柱的总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管柱 螺杆泵振动 动力响应 非定常流动 同井注采
下载PDF
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3
作者 耿坤 孙治谦 +2 位作者 李腾 孙铭泽 王振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4,共12页
为探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特性,了解短路流这一特殊流型对其性能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颗粒模型对气、液两相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Q准则对涡流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一级旋流管内流动特... 为探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流场特性,了解短路流这一特殊流型对其性能影响,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颗粒模型对气、液两相流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Q准则对涡流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一级旋流管内流动特性与传统旋流分离器相似,增加二级旋流管使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内形成了大量的局部二次涡流。当入口气速为7 m/s时,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中一级旋流区内短路流流量高达入口流量的70.28%;增设二级旋流管对改善分离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两级分离后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对直径6μm以上的液滴能够实现完全分离。本研究为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结构开发和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式气-液旋流分离 流动特性 Q准则 短路流
下载PDF
低温碳捕集用切流式旋流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张娜 秦锋 +1 位作者 明红芳 张帆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探究双切流入口式旋流分离器在低温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下的分离性能,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DPM模型对DN 25 mm型双切流入口式旋流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口速度大于0.15 m/s时,对1μm以上液滴分离效率高于9... 为了探究双切流入口式旋流分离器在低温二氧化碳捕集应用下的分离性能,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DPM模型对DN 25 mm型双切流入口式旋流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口速度大于0.15 m/s时,对1μm以上液滴分离效率高于95%,总分离效率不低于94%;当入口速度大于0.2 m/s时,分离效率可达到98%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分离器在低温二氧化碳捕集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二氧化碳捕集 旋流分离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下载PDF
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在沉沙池设计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91-0193,共3页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沉沙池的设计问题,基于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对其在沉沙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流体动力学基础出发,探讨旋流形成的原理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接着,对比传统沉沙池的设计方法,明确了旋流技术在提高沉沙效率... 针对水利工程领域中沉沙池的设计问题,基于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对其在沉沙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流体动力学基础出发,探讨旋流形成的原理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接着,对比传统沉沙池的设计方法,明确了旋流技术在提高沉沙效率上的优势。通过参数选择和优化,研究了旋流器的设计要点。最后,展望了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应用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沉沙池的设计效率和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分离 沉沙池 设计优化 流体动力学 未来趋势
下载PDF
井下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2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李新亚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394-3406,共13页
针对采油井筒内产出液含气对油田同井注采开发模式的不利影响,基于旋流分离原理提出一种井下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借助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设计与响应曲面设计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井下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 针对采油井筒内产出液含气对油田同井注采开发模式的不利影响,基于旋流分离原理提出一种井下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借助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设计与响应曲面设计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井下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分析及优化设计,构建了显著性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二次多项式数学关系。系统分析了入口进液量、分流比及气相体积分数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构建室内微型气液旋流分离性能测试系统,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及优化结果的高效性进行了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可使液相效率由优化前的84.10%提高到87.22%。获得了微型气液旋流分离器最佳溢流分流比为6%,最佳入口流量为13.77 L/h,最适用的气相体积分数为5.5%,最佳工况下气液平均分离效率为99.66%。为了指导分离器在不同含气量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调控,构建了气相体积分数及溢流分流比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获得了不同气相体积分数条件下的最佳分流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气液分离 旋流分离 结构优化 分离效率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旋流分离管柱流场特性
7
作者 金宇 赵立新 +3 位作者 徐保蕊 张晓光 蒋明虎 宫磊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4,共7页
旋流分离管柱在井下环境中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从而对管柱内流场及管柱自身造成影响。为研究振动对旋流分离的影响情况,在振动耦合条件下对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速度场有明显变化,切向速度和轴向速... 旋流分离管柱在井下环境中会发生复杂的振动现象,从而对管柱内流场及管柱自身造成影响。为研究振动对旋流分离的影响情况,在振动耦合条件下对井下旋流分离管柱内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种速度场有明显变化,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峰值减小,径向速度不对称性加剧;溢流管内部涡量和湍流强度分布规则性变差,其中内锥部分涡量强度明显增强,近壁处湍流强度更高值占据的区域分布范围也更多;油水分离效率会随着螺杆泵转速升高而降低,降低程度均达5%以上,但这种影响会随螺杆泵转速的增大而减弱,因此转速引起的激振影响对流场有个最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螺杆泵振动 旋流分离管柱 流场特性
下载PDF
电石渣旋流分离制备脱硫剂及副产石膏研究
8
作者 杨悦 朱干宇 +7 位作者 张建波 孟子衡 刘鑫辉 杨靖 颜坤 彭宗贵 王秋剑 李会泉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电石渣是电石法生产乙炔过程产生的固体废渣,是替代石灰石制备低碳脱硫剂的良好原料,但应用过程存在杂质含量高、粗颗粒难以分离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多级旋流杂质分离法分离电石渣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组分,在优化条件下电石渣旋流... 电石渣是电石法生产乙炔过程产生的固体废渣,是替代石灰石制备低碳脱硫剂的良好原料,但应用过程存在杂质含量高、粗颗粒难以分离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多级旋流杂质分离法分离电石渣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组分,在优化条件下电石渣旋流分离效率可达93.97%。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电石渣的形貌、组成和物相进行表征,系统分析电石渣旋流前后组成、粒度变化,并对电石渣中杂质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地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电石渣中钙主要以氢氧化钙形式存在且旋流分离前后含量相差不大,杂质主要包括三氧化二铁、氧化铝、氧化镁、二氧化硅、硫、碳和水溶性氯离子等;旋流分离后二氧化硅、氧化铝在细渣中富集,并以铝硅酸盐形式存在;三氧化二铁、碳在粗渣中富集,其中碳以单质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氯、镁含量较低但分布均匀,铝硅分布集中,铝硫分布集中且铝硫颗粒主要嵌在电石渣颗粒上。采用电石渣旋流细渣作为脱硫剂进行烟气脱硫,工业副产脱硫石膏含水率为13.20%,石膏中二水硫酸钙质量分数为90.01%。该研究可为电石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电石渣 旋流分离 杂质赋存 脱硫石膏
下载PDF
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显著性分析
9
作者 苗春雨 邢雷 +2 位作者 李枫 蒋明虎 李新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3,共8页
为了筛选出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显著的结构参数,以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基于PB(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采用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结构参数对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分析... 为了筛选出对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影响显著的结构参数,以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基于PB(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采用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结构参数对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紧凑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的显著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柱体直径d>锥体高度h_(2)>溢流管伸入长度h_(1)>溢流口直径d_(1)>底流口面积S>锥体直径d_(2)>柱体长度H。为了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随机选取PB试验设计中_(2)组不同结构参数匹配模型,开展室内分离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气相体积分数条件下分离效率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出随着气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模拟与试验的分离效率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的结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呈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模拟效率与试验效率的平均误差为_(2).70%,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及显著性筛选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气液旋流分离性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旋流分离 分离效率 结构参数 显著性分析 PB设计
下载PDF
水力旋流分离器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谢鑫 陈凌 +3 位作者 黄凌波 欧阳平 任博平 张贤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水力旋流器利用密度差实现两相分离,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原油预脱水处理等油水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通过分析和收集水力旋流器相关文献,对油水分离领域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包括水力... 水力旋流器利用密度差实现两相分离,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原油预脱水处理等油水分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通过分析和收集水力旋流器相关文献,对油水分离领域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包括水力旋流分离器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内部流场和工作原理等相关方面;同时,对油水分离领域不同类型的水力旋流分离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参数优化以及内部液体流动规律等方面,单一结构的参数优化或单一、静态的系统分析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实际复杂工况。因此,将计算机仿真模拟和相关先进检测技术相结合,用于旋流器的参数优化、内部液体流动规律分析以及构建预测模型等方面,对于旋流器的结构设计优化、分离效率提升等方面意义重大;另外,目前的研究多着重于旋流器的结构和流体特性等方面,对于旋流器内部的磨损、疲劳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最后,对水力旋流分离器在油水分离方面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分离 旋流 离心 导叶
下载PDF
大流量容器式多管轴向旋流分离系统内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11
作者 彭世昌 刘美丽 +2 位作者 陈家庆 张耀元 孔畅言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水力旋流分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在现场大处理量条件下,容器式多管水力旋流分离系统存在流场分布不均、分离效率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因此在综述轴向水力旋流器工作原理及设计准则的基础上,针... 水力旋流分离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油水分离领域。在现场大处理量条件下,容器式多管水力旋流分离系统存在流场分布不均、分离效率达不到预期的现象。因此在综述轴向水力旋流器工作原理及设计准则的基础上,针对容器式多管结构设计了2种不同的排布方式,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全尺寸流场模拟,并分析了该分离系统的流量及压力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量下,多管的排布方式对容器式多管水力旋流分离系统的流量分配特性有一定影响,在均布式和三角式2种排布方式下,远离旋流分离系统总入口的旋流管中的流量普遍高于总入口附近旋流管中的流量。在保证罐状外壳的前提下,三角式系统在流量分配和低能耗等方面优于均布式系统,且有效地提高了容器内空间的利用率,为自主研发高效、紧凑的水力旋流分离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旋流分离 容器式 数值模拟 排布方式
下载PDF
基于旋流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王瑾程 韩东 +4 位作者 李世瑞 汪胜 何纬峰 郑明瑞 高斯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采用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分离通入压缩机的蒸汽夹带液滴,选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叶片出口角和分离段长径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详细描述了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出口角>20°时,减小其角度可... 采用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分离通入压缩机的蒸汽夹带液滴,选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叶片出口角和分离段长径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详细描述了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出口角>20°时,减小其角度可有效提高分离效率,对粒径>5μm液滴的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分离段长径比对分离效率几乎没有影响,设计时可适当减小。分离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液滴对压缩机的损害,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 液滴 旋流分离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下载PDF
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潘亿勇 张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9,共8页
为降低分离过程中压力损失,减少动态旋流分离器的能耗,从旋流和泵送相结合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一种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并构建了低压损起旋叶栅设计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转速下同向收油和逆向收油型低... 为降低分离过程中压力损失,减少动态旋流分离器的能耗,从旋流和泵送相结合的理念出发,提出了一种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并构建了低压损起旋叶栅设计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转速下同向收油和逆向收油型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发现较同向收油型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逆向收油型可及时排出汇聚在叶栅出口处的高浓度油相,当叶栅转速高于800 r/min时分离效率更高。进一步分析了含油浓度、入口流量等操作参数及分散相密度和分散相粒径等物性参数对逆向收油型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分散油相密度为871 mg/m3、粒径为158μm的含油污水,保持叶栅转速不变(1400 r/min),当入口流体含油浓度小于200000 mg/L、流量小于设计流量的1.8倍时,其分离效率稳定在95.5%以上,当入口流体含油浓度大于200000 mg/L或流量大于设计流量的1.8倍时,随含油浓度和流量的增加,分离效率迅速降低;分散相密度增加、粒径减小,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均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分离无量纲数(Se)的概念,并用之定量分析了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在高分离效率下,分散油相密度、油滴粒径以及叶栅转速3个重要参数的耦合关系;通过将其与已有文献实验数据所推算的最佳分离区间进行对比,间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成果为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器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低压损管式动态旋流分离 收油方式 操作参数 物性参数 分离无量纲数
下载PDF
FPSO油-水旋流分离器模拟分析及应用研究
14
作者 罗佳琪 宋扬 +1 位作者 张洪政 乔英云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3年第12期1-6,共6页
旋流分离器因其紧凑高效在海上平台污水处理单元中被广泛应用。基于巴西某海上油田的污水实况,根据该油田FPSO的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常见的几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并运用FLUENT软件,建立油-水旋流器几何模型,研究旋流分... 旋流分离器因其紧凑高效在海上平台污水处理单元中被广泛应用。基于巴西某海上油田的污水实况,根据该油田FPSO的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常见的几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并运用FLUENT软件,建立油-水旋流器几何模型,研究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综合分析分离性能随来液流速的变化规律。根据运行工况,当旋流器入口流速为3 m/s时,分离效率低于70%,分离效果不理想;当入口流速为7 m/s时,分离效率高于90%,分离后污水含油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流速过高时,分离效率下降,这是由于流速过大,导致油滴破裂,甚至加剧乳化。这一规律可为今后海上平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提供参考。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油田污水性质、实际环境要求、油滴变形破裂及能耗,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及最优的入口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污水处理工艺 旋流分离 油水分离 入口流速
下载PDF
旋流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黄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1期0087-0090,共4页
在工业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大环境下,工业水处理环节中科学应用旋流分离技术,既可以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又可以起到节能环保作用。旋流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方面可以体现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提升工业水处理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水... 在工业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大环境下,工业水处理环节中科学应用旋流分离技术,既可以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又可以起到节能环保作用。旋流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方面可以体现较高的使用价值,对于提升工业水处理速度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水处理中,要结合具体工艺要求、操作流程、使用效果等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旋流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最终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为提升我国工业水处理价值、体现工业环保运行理念等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技术 工业水处理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旋流分离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袁惠新 王跃进 《化工设备与防腐蚀》 2002年第3期178-182,共5页
在简要介绍了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将旋流分离与其他几种分离技术在油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比较 ,综述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水分离、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石油、... 在简要介绍了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将旋流分离与其他几种分离技术在油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比较 ,综述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水分离、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技术 石油工业 石化工业 应用 旋流分离 含油污水处理 油水分离
下载PDF
旋流分离技术处理稠油污水
17
作者 胡纪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共1页
关键词 稠油污水 旋流分离技术 原油生产 最佳工况 分离效率 旋流分离 油田采油 油水分离
下载PDF
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5
18
作者 袁惠新 曾艺忠 杨中锋 《化工机械》 CAS 2002年第6期359-362,370,共5页
在简述了液液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 ,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液化气脱胺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关键词 旋流分离技术 现状 应用前景 旋流分离 油水分离 含油污水处理 油品脱水
下载PDF
催化外甩油浆的微旋流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白志山 钱卓群 +2 位作者 毛丹 王建文 汪华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催化外甩油浆为对象,在1.8×106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开发了外甩油浆微型旋流净化工业实验装置,考察了微型旋流芯管压力、分离效率和流量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微型旋流芯管净化催化油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 以催化外甩油浆为对象,在1.8×106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开发了外甩油浆微型旋流净化工业实验装置,考察了微型旋流芯管压力、分离效率和流量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微型旋流芯管净化催化油浆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分离效率提高,而压力降增大。在进口流量为250~260l/h、进口催化剂颗粒平均粒径为3.5μm的条件下,分离效率在45.77%~82.80%,将催化剂的回收效率从原来静电分离设备的10%~20%提高到5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油浆 旋流分离
下载PDF
用于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的超声速喷管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曹学文 陈丽 +1 位作者 林宗虎 杜永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4,共3页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免加热或免加注防冻剂的新型天然气脱水和重烃分离装置,喷管是其关键部件。针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拉伐尔喷管的特点,对3种不同的喷管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声速收缩段为维托辛思基曲线、喉部为一...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免加热或免加注防冻剂的新型天然气脱水和重烃分离装置,喷管是其关键部件。针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拉伐尔喷管的特点,对3种不同的喷管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声速收缩段为维托辛思基曲线、喉部为一段光滑圆弧、超声速扩张段按富尔士法设计的喷管出口气流均匀,达到设计的马赫数要求。数值模拟表明,天然气在喷管内绝热膨胀形成超声速气流,在喷管扩张段水和重烃组分凝析。喷管内极短的滞留时间不会形成水合物,亦不需添加防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超声速 旋流分离 喷管 脱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