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旋转射流的钻头设计研究
1
作者 韦志东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针对煤层气开采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开采煤层气的自旋转射流钻头。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于自旋转射流的钻头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中心射流具有最大速度,中部和边部射流速度较小,但具有空间... 针对煤层气开采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开采煤层气的自旋转射流钻头。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于自旋转射流的钻头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中心射流具有最大速度,中部和边部射流速度较小,但具有空间角。通过对比分析三种类型射流钻头的冲蚀破碎煤岩特征,发现自旋转射流钻头冲孔破岩能力要优于直旋混合和空化射流钻头。研究表明:该自旋转射流钻头具有较好的冲蚀破碎煤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数值模拟 钻头 冲孔破岩
下载PDF
单元法测定瓦斯分布及旋转射流驱散积聚瓦斯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胜强 俞启香 +1 位作者 王钦方 张修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详细论述了单元法测定工作面各种瓦斯涌出源的涌出比例以及瓦斯浓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根据单元法实测知:“U”型通风工作面绝大部分从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集聚在上隅角附近,而且上隅角也是整个采空区的漏风汇,因此... 详细论述了单元法测定工作面各种瓦斯涌出源的涌出比例以及瓦斯浓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根据单元法实测知:“U”型通风工作面绝大部分从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集聚在上隅角附近,而且上隅角也是整个采空区的漏风汇,因此,上隅角极易形成瓦斯积聚.为了有效地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提出旋转径向射流驱散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新方法,可使上隅角积聚区瓦斯浓度在20min内下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法测定 瓦斯 旋转射流 综采工作面 浓度分布 上隅角
下载PDF
旋转射流破岩钻孔机理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瑞和 周卫东 +1 位作者 沈忠厚 杨永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9,104,共6页
综合利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旋转射流的结构特性及井底流场分布,证明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且其速度最高部分,集中在离开射流轴心一定半径的一环形区域上,射流呈扩散状,其冲击面积随喷距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加。旋转射... 综合利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旋转射流的结构特性及井底流场分布,证明了旋转射流具有三维速度,且其速度最高部分,集中在离开射流轴心一定半径的一环形区域上,射流呈扩散状,其冲击面积随喷距的增大而大幅度增加。旋转射流破岩钻孔的机理不同于普通圆射流,它以剪切破碎为主,伴以冲蚀、拉伸破坏和磨削等多种形式,因而具有很高的破岩效率。破岩首先从对应着射流能量最高的环形区域开始,并逐步向内、外扩展,形成凸锥状的孔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数值模拟 钻孔 破岩机理
下载PDF
环形旋转射流屏蔽抽吸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景松 闫小康 +1 位作者 王凯 杨春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旋风屏蔽抽吸装置能有效地控制漂移有害物的扩散,尤其对近壁污染源有较好的控制抽吸效果.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旋风屏蔽作用下的抽吸流场的数学模型;确立了针对这种复杂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相应的边界条件;成功地进行了网格划... 旋风屏蔽抽吸装置能有效地控制漂移有害物的扩散,尤其对近壁污染源有较好的控制抽吸效果.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旋风屏蔽作用下的抽吸流场的数学模型;确立了针对这种复杂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相应的边界条件;成功地进行了网格划分.最后使用商业软件F luent模拟计算了该旋转与回流并存的三维复杂流场,计算得到的流场形态和试验结果基本相似,各参数和对应的测量值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数值模拟 Realizable κ-ε模型 控制抽吸
下载PDF
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破岩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毕刚 李根生 +4 位作者 屈展 牛继磊 黄中伟 席仲琛 窦亮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0-687,共8页
利用有限的排量实现高效的破岩效率并尽可能增大径向水平井眼的延伸能力是实施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的关键,射流钻头的性能是该关键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多孔射流钻头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 利用有限的排量实现高效的破岩效率并尽可能增大径向水平井眼的延伸能力是实施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的关键,射流钻头的性能是该关键技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多孔射流钻头的基础上,设计研制了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对自进式单孔旋转射流钻头、自进式单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自进式多孔旋转射流钻头以及自进式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随时间、射流压力和喷距的破岩钻孔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喷距范围为9~12 mm、射流压力为20~35 MPa时,在相同的射流压力和喷距条件下,自进式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的破岩效果优于自进式多孔旋转射流钻头,其中1+4孔的多孔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的破岩效果最好。设计得到的新型射流钻头可以提高径向水平井的钻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射流 直旋混合射流 单孔射流 多孔射流 破岩效果
下载PDF
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水力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曲洪娜 黄中伟 +3 位作者 李根生 夏强 宋先知 王海柱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是通过旋转射流清洗工具在井筒内产生射流冲击作用和环空旋流效应来洗井,不仅能有效解决油田冲砂作业中存在的砂卡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井筒近井地带的污染,降低表皮系数。但是,目前国内冲砂洗井的各种水... 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是通过旋转射流清洗工具在井筒内产生射流冲击作用和环空旋流效应来洗井,不仅能有效解决油田冲砂作业中存在的砂卡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井筒近井地带的污染,降低表皮系数。但是,目前国内冲砂洗井的各种水力参数往往是根据直井冲砂经验确定的,喷嘴也没有经过专门设计,没有形成完善的工艺,给现场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从水平井旋转射流冲砂洗井机理入手,建立了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计算出水平井不同井段所需要的最小工作排量,再根据最小工作排量求出循环压耗、喷嘴压降和射流冲击力等参数;以最大射流冲击力为目标函数,以最小排量为起点,设一个排量基数,在最小排量基础上逐渐增加排量基数,在满足泵压和泵功率的条件下,选择最大射流冲击力下的排量为最优排量。水力参数设计方法在长庆油田元东平6井等3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排量既能满足各个井段的冲砂洗井要求,又获得了最大的射流冲击力,节省了冲砂洗井作业时间,降低了作业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旋转射流 冲砂 洗井 水力参数设计
下载PDF
纵向磁场作用下的旋转射流过渡的机理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树君 王军 +3 位作者 王会霞 卢振洋 殷树言 白韶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9,54,共6页
介绍了纵向磁场作用下的旋转射流过渡的动态过程,分析了由于导电流体的旋转而引起的周向电流,以及由于周向电流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熔滴过渡过程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外加磁场可以有效的控制高效MAG焊接的旋转射流过渡过... 介绍了纵向磁场作用下的旋转射流过渡的动态过程,分析了由于导电流体的旋转而引起的周向电流,以及由于周向电流与外加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熔滴过渡过程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外加磁场可以有效的控制高效MAG焊接的旋转射流过渡过程。在送丝速度45m/min,保护气体为80%Ar+20%CO2,得到稳定性好、可控性好的旋转射流过渡,从而大大提高了焊接生产效率。实现了在连续大电流的区间获得稳定的无氦保护的低成本高效MAG焊接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磁场 高效MAG焊接 旋转射流过渡
下载PDF
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吹吸流量比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荣华 王鹏飞 +1 位作者 张登春 陈世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3-139,共7页
为改善机掘工作面作业环境,提高通风控尘效果,采用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技术实现对机掘工作面粉尘的有效控制。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该通风方式下不同吹吸流量比情况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就所研究... 为改善机掘工作面作业环境,提高通风控尘效果,采用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技术实现对机掘工作面粉尘的有效控制。利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该通风方式下不同吹吸流量比情况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就所研究的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系统而言,合适的吹吸流量比范围是0.8~1.4,当吹吸流量比为1.0时控尘效果最佳。在工作面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吹吸流量比设定在1.2~1.4范围,既能保证掘进巷道有足够的新风量,防止瓦斯超限,又能获得较好的控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掘工作面 旋转射流 屏蔽通风 流场 流量比
原文传递
高压旋转射流解除井下防砂管柱的堵塞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中伟 马家骥 +1 位作者 李根生 纪宏博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67,共3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防止油层出砂是维持油田正常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对于出砂严重的油水井 ,即使采取了机械或化学防砂措施 ,也不能保证油水井长期稳产 ,此时必须提出防砂管柱进行更换。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旋转射流解除井下防砂管...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防止油层出砂是维持油田正常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对于出砂严重的油水井 ,即使采取了机械或化学防砂措施 ,也不能保证油水井长期稳产 ,此时必须提出防砂管柱进行更换。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旋转射流解除井下防砂管堵塞技术 ,在设计整套井下旋转射流解堵装置的基础上 ,对喷头旋转速度—流体压力关系、喷嘴冲击特性等进行了室内试验 ,并在完全模拟防砂管工作条件下 ,利用样机进行了实际解堵试验。现场 10多口井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切实可行 ,效果显著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砂管柱 油水井 解堵 旋转射流 化学防砂 出砂 油田开发 技术 经济 生产
下载PDF
同轴直射流与旋转射流组合的双射流湍流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剑 李根生 +1 位作者 胡永堂 沈忠厚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1-675,共5页
 直射流与旋转射流分别具有能量传递距离长与能量传递分布面积大的优点,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射流能量利用,本文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同轴直射流和旋转射流组成的新型双射流。对淹没条件下的组合双射流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RNGk...  直射流与旋转射流分别具有能量传递距离长与能量传递分布面积大的优点,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射流能量利用,本文提出了结合两者优点的同轴直射流和旋转射流组成的新型双射流。对淹没条件下的组合双射流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RNGk ε模型和高精度QUICK离散格式,得出了不同速度组合下双射流流场的直射流轴心速度衰减和旋转射流旋转速度衰减规律,速度矢量图,量化分析了射流结构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喷嘴压降一定时,存在三种轴心速度衰减曲线,当旋转射流轴向速度高于门限速度的情况下,射流衰减速度最慢。另外,直射流与旋转射流轴心衰减曲线存在很大差异,要提高双射流能量利用,内外喷嘴的流量分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直射流 旋转射流 射流 射流流场 数值模拟 RNGκ-ε
下载PDF
旋转射流破岩成孔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步玉环 王瑞和 周卫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4-668,共5页
在前期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压力、喷距、岩石的渗透率及强度、添加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旋转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岩石渗透率对旋转射流和普通圆射流影响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 在前期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压力、喷距、岩石的渗透率及强度、添加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旋转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岩石渗透率对旋转射流和普通圆射流影响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同喷距同射流压力条件下,破岩效果随着岩石强度的减小、岩石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相比而言,岩石的渗透率在射流的破碎效果中起着主要作用;在相同射流压力条件下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岩石的破碎深度、破碎直径和破碎体积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浓度为200~300mmp,随着渗透率的增大,旋转射流破岩成孔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圆射流的破岩成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旋转射流 破岩效果 喷距 射流压力 渗透率 普通圆射流
下载PDF
旋转射流对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杰 李进贤 +1 位作者 冯喜平 郑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59,382,共6页
为提高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效率,将旋转射流技术引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单步涡团耗散燃烧模型以及KING硼粒子点火和燃烧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开展了旋转进气和一次燃气旋转含硼固体火箭冲压... 为提高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效率,将旋转射流技术引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单步涡团耗散燃烧模型以及KING硼粒子点火和燃烧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开展了旋转进气和一次燃气旋转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三维反应流场流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射流切向进入补燃室时,气流产生的旋转均使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更充分,燃烧效率更高。当气流切入角度增大时,补燃效率先升后降,对于具体发动机结构,存在一个使燃烧效率最大的切入角,针对研究的模型发动机结构,此值在20°附近;当一次燃气旋流数的增加,二次燃烧效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旋转射流 二次燃烧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新型旋转射流多孔喷嘴流场的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敬彬 李根生 +2 位作者 黄中伟 宋先知 李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41,共6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径向水平井技术的旋转射流多孔喷嘴。其前端面均布3个不同切向倾角15°、30°、45°的孔眼。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该喷嘴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试验破岩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5... 设计了一种适用径向水平井技术的旋转射流多孔喷嘴。其前端面均布3个不同切向倾角15°、30°、45°的孔眼。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该喷嘴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试验破岩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5°孔眼轴向速度较大,扩散性差,衰减缓慢,类似直射流,破岩效果适中;30°孔眼轴向、径向、切向速度均较大,扩散性适中,衰减较慢,其破岩效果最佳;45°孔眼虽具有较高切向、径向速度,但扩散性较强,衰减较严重,可形成较大破岩面积,但破岩深度有限;3个孔眼破岩面积在径向存在重叠,当喷嘴旋转时,可轨道扫描式完成联合破岩;不同倾角破岩效果不同,本试验中30°倾角的孔眼破岩效果最佳。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破岩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水平井 旋转射流 多孔喷嘴 流场分析
下载PDF
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破岩钻孔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海滨 杨永印 +2 位作者 沈忠厚 王瑞和 周卫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8,共4页
聚丙烯酰胺作浆体添加剂,由高压罐在高压管路中加入磨料形成磨料浆体,通过定点冲蚀岩石实验研究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破岩钻孔特点。实验表明,磨料浆体旋转射流冲蚀岩石形成的破碎坑呈'V'形。与非旋射流相比,相同水力参数下磨料... 聚丙烯酰胺作浆体添加剂,由高压罐在高压管路中加入磨料形成磨料浆体,通过定点冲蚀岩石实验研究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破岩钻孔特点。实验表明,磨料浆体旋转射流冲蚀岩石形成的破碎坑呈'V'形。与非旋射流相比,相同水力参数下磨料浆体旋转射流的钻孔直径增加1.2倍左右,破岩体积提高约4倍。添加剂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增加对提高射流的破岩钻孔深度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浆体 旋转射流 水力参数 钻孔直径 破岩体积 破岩钻孔深度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玉昆 王瑞和 +4 位作者 倪红坚 岳伟民 黄志远 霍洪俊 李木坤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5,共8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钻井技术可以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提高勘探开发效率,依据石油钻完井的特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系统,并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切向注入式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相比高压水... 超临界二氧化碳旋转射流破岩钻井技术可以在保护油气层的同时提高勘探开发效率,依据石油钻完井的特点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特性,研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试验系统,并开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切向注入式旋转射流破岩试验.相比高压水射流,超临界二氧化碳射流破岩效果更好,切向注入孔沿喷嘴内腔轴线非对称排列时的射流破岩效果优于对称排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切向注入口为3个,最佳喷距为两倍喷嘴直径,射流压力和井底环境温度越高,岩石强度越低,射流的破岩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钻井中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临界 旋转射流 破岩 钻井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中飞 闫正波 +1 位作者 陈家祥 沐俊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822,共5页
为提高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提出了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治理综掘工作面粉尘措施,分析了其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同时进行了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控尘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雾化效果好,且可形成... 为提高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果,提出了水气旋转射流降尘系统治理综掘工作面粉尘措施,分析了其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同时进行了综掘工作面水气旋转射流控尘系统与传统直流送风控尘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雾化效果好,且可形成旋风水气幕罩,有效控制粉尘快速扩散及污染整个巷道,除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水气旋转射流 降尘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径向水平井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毕刚 李根生 +2 位作者 沈忠厚 黄中伟 李浩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解决径向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破岩效率和自进能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所设计射流钻头的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动特性分析,并分析了射流钻头结构参数对喷嘴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 为解决径向水平井钻进过程中破岩效率和自进能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所设计射流钻头的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动特性分析,并分析了射流钻头结构参数对喷嘴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优化了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结果表明,自进式旋转射流喷嘴外流场的轴心速度在喷嘴中心线上的速度最大,随着径向半径的增大,轴向速度迅速减小;切向速度沿喷嘴径向呈现出经典的"N"形分布,有利于增大射流破碎岩石的深度和破碎面积;径向速度呈轴对称分布,存在明显的漫流层,有助于岩屑的脱离;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导向叶轮的螺距和导叶数量,对射流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喷嘴直径对射流流场特性的影响较大。经过优化,得到射流钻头的叶轮螺距16mm,导叶数为2,喷嘴直径为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水平井 自进式旋转射流钻头 导向叶轮 流场特性
下载PDF
机掘工作面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流场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荣华 王鹏飞 +1 位作者 宋佳 骆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203,共6页
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是应用于机掘工作面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下机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有害物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屏蔽通风能在机掘工作面前方形成一... 旋转射流屏蔽通风是应用于机掘工作面中的一种新型通风方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种通风方式下机掘工作面风流流场和有害物控制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转射流屏蔽通风能在机掘工作面前方形成一旋转风幕,将掘进产生的粉尘阻隔在旋转风幕和掘进端头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并在吸口吸气流的作用下将其排出;在旋风流场和抽风筒吸气流的共同作用下,集尘-除尘装置风口前方巷道中心吸风口部位压力较周围压力低,从而使气流向抽风筒汇集,大大提高了吸风口的抽吸效果;旋转射流作用下的吸气流动轴线速度衰减较普通抽吸缓慢,提高了控制粉尘的能力,有利于远距离粉尘的捕集;旋转射流在巷道横断面上形成稳定旋风,使得工作面的粉尘和瓦斯被卷吸到巷道中心,并在巷道中心横向风共同作用下将粉尘和瓦斯带到吸风口附近,有利于吸气风筒对粉尘和瓦斯的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机掘工作面 旋转射流 流场
原文传递
连续管旋转射流油管除垢技术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吕维平 刘菲 +2 位作者 盖志亮 邢海军 王刚庆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3,共4页
为了对油套管内壁进行全方位的清洗除垢,同时克服射流清洗除垢方式的不足,提出了连续管旋转射流除垢技术。该技术通过减少喷嘴数量和降低排量,提高喷嘴的射流速度,利用喷射反力和旋转接头使喷嘴旋转对油管内壁实施全方位除垢。旋转射流... 为了对油套管内壁进行全方位的清洗除垢,同时克服射流清洗除垢方式的不足,提出了连续管旋转射流除垢技术。该技术通过减少喷嘴数量和降低排量,提高喷嘴的射流速度,利用喷射反力和旋转接头使喷嘴旋转对油管内壁实施全方位除垢。旋转射流工具包括限速旋转接头和喷嘴,对喷嘴流道和射流流体进行了优化,通过地面试验对限速旋转喷射工具的性能和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对该技术进行了现场应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油管除垢的喷嘴射流速度要在150 m/s以上,这样才能完全清除油套管内壁的杂质,达到恢复井筒通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管 旋转射流 射流清洗 除垢 旋转接头 喷嘴
下载PDF
旋流燃烧室内同向和反向旋转射流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健 尚庆 +1 位作者 樊小安 周力行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针对发展高效低污染旋流燃烧技术的需要 ,对旋流燃烧室内两股同轴旋转射流相互作用的湍流旋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数Reynolds应力模型和QUICK离散格式 .在两股射流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条件下 ,将模拟得到的... 针对发展高效低污染旋流燃烧技术的需要 ,对旋流燃烧室内两股同轴旋转射流相互作用的湍流旋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代数Reynolds应力模型和QUICK离散格式 .在两股射流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条件下 ,将模拟得到的燃烧室内湍流旋流流动的时均气体轴向速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流动 旋流燃烧室 数值模拟 燃烧工程 同向旋转 反向旋转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