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城市和共同体书写——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研究
1
作者 荆兴梅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7,共9页
相较于上世纪美国种族冲突的密集性和激进性,以及族裔文学屡屡传达的愤怒和抵抗主题,21世纪前后的美国少数族裔平添了诸多理性和冷静,以至于有些文化学者断言美国因奥巴马当选总统而进入“后种族时代”。事实上,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逐渐... 相较于上世纪美国种族冲突的密集性和激进性,以及族裔文学屡屡传达的愤怒和抵抗主题,21世纪前后的美国少数族裔平添了诸多理性和冷静,以至于有些文化学者断言美国因奥巴马当选总统而进入“后种族时代”。事实上,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逐渐淡化了种族意识,并非美国主流社会疏于规训和歧视少数族裔,而是少数民族本身更倾向于探索人性和伦理等因素。它强调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面临的种族政治远未结束,而是更多地分布在日常生活、人性交锋和微观权力中。族裔作家通过重构传统历史叙事、探索当代城市众生相、呼唤流动性共同体等途径,构想美国社会如何才能弥合主流人群和少数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富豪与穷人之间的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美国族裔文学 历史书写 城市书写 共同体书写
下载PDF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演进与反思 被引量:6
2
作者 綦天柱 胡铁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在民族文学框架下,美利坚民族文学是由白人主流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构建而成的。基于移民的多元文化背景,美国族裔文学作家在既有的族裔心理格局基础上,着力表现各自族裔在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诉求,在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移民、拉... 在民族文学框架下,美利坚民族文学是由白人主流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构建而成的。基于移民的多元文化背景,美国族裔文学作家在既有的族裔心理格局基础上,着力表现各自族裔在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诉求,在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移民、拉美移民、亚洲移民和非洲移民等多元异质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之间不断碰撞与整合的过程中,由族裔的排他性向共同性发展、由族裔诉求向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观诉求演进,涌现出一批诸如辛格、贝娄、布罗茨基、莫里森、纳博科夫、谭恩美和汤婷婷等少数族裔优秀文学家,进而使族裔文学与主流文学融为一体,为美利坚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族裔文学的发展史表明,美国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存在很大局限性,在族裔语言与英语之间亦表现出话语权之争。但是,族裔文学的发展史及其作品的经典化之路又表明,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或族裔的"百衲图",而非人们惯常所说的"大熔炉",因而,美国族裔文学研究对多元民族的整合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利坚多元民 少数族裔文学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全球化对少数族裔文学的影响——解析石黑一雄小说的国际化主题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善秀 李宗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日裔移民作家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当今英国文坛重要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国际化主题,指出其作品中超越族裔的全球化思想,并尝试讨论少数族裔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变化... 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日裔移民作家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当今英国文坛重要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国际化主题,指出其作品中超越族裔的全球化思想,并尝试讨论少数族裔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变化,即作品主题由关注传统的少数族裔族群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向关注人类共性,追求文学作品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族裔文学 边缘化
下载PDF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与主体问题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大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6,共8页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发生了转移。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少数族裔文学提供了多样性主体选择的可能:以差异性的表述描绘了同一性的中国,正是多元的主体建构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文化认同 主体 同一性 多元化
下载PDF
少数族裔文学作品中的态度意义研究——基于评价理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肖祎 王扬 苏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代表作之一,《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涵盖了大量表达少数族裔态度和立场的语义资源。评价理论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作品态度意义丰富,在情感、判定和鉴赏几个子类中都有涉及,这些评价资源体现出的否定意义尤其突出,并依靠语... 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代表作之一,《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涵盖了大量表达少数族裔态度和立场的语义资源。评价理论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作品态度意义丰富,在情感、判定和鉴赏几个子类中都有涉及,这些评价资源体现出的否定意义尤其突出,并依靠语义韵贯穿于整个作品。因此,语义韵作为评价资源分析的补足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学文本的主观性特征,有助于读者理解少数族裔文学作品及其文化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评价理论 态度资源 语义韵
下载PDF
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颖果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近30多年来,华裔文学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而成为美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华裔文学研究涉及多种文艺和文化思潮,并反映出美国文学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裔文学 美国 少数族裔文学 起源
下载PDF
论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身份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身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身份比如主体的族裔性、性别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单一的;有些身份是后天建构的、多重的,可以选择的。当今的主体置身于多重而差异的世界中,因为... 身份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身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身份比如主体的族裔性、性别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单一的;有些身份是后天建构的、多重的,可以选择的。当今的主体置身于多重而差异的世界中,因为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归属等都可能赋予他/她一种潜在的身份。身份问题的研究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角度,更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身份问题 多重性
下载PDF
边缘地带的先锋:美国族裔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卓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5,共10页
在美国文学的"多个故事"中,美国非裔文学无疑是最精彩、最震撼的故事之一。美国非裔文学在政治与艺术的互动中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对其他族裔文学的启示意义重大。在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族裔文学与主流文... 在美国文学的"多个故事"中,美国非裔文学无疑是最精彩、最震撼的故事之一。美国非裔文学在政治与艺术的互动中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对其他族裔文学的启示意义重大。在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关注族裔文学与主流文学之间的互动和对话,在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对族裔文学内部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各个不同族裔文学之间的对话、互动和交集的探寻将是把美国族裔文学研究推向纵深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 美国族裔文学 跨民视角
下载PDF
新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两大主题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亚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6-98,共3页
自20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逐渐繁荣。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图书奖多次观照少数族裔文学。少数族裔作家在写作上实践着书写和取得种族话语权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的小说主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中,少数... 自20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族裔文学逐渐繁荣。进入21世纪,美国国家图书奖多次观照少数族裔文学。少数族裔作家在写作上实践着书写和取得种族话语权的双重任务,因此他们的小说主题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处。在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小说中,少数族裔作品的主题主要围绕成长和身份构建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少数族裔文学 主题研究 美国国家图书奖
下载PDF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共同体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文松 赵洁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7-81,共5页
美国的几大少数族裔都在移民或迁徙过程中经历过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的建构。他们从原有的族裔文化中走出来,慢慢适应美国白人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新的共同体与旧的社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结美国族裔文学在文化共同体中... 美国的几大少数族裔都在移民或迁徙过程中经历过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的建构。他们从原有的族裔文化中走出来,慢慢适应美国白人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新的共同体与旧的社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结美国族裔文学在文化共同体中构建民族身份的模式,探索作品人物平衡传统族裔身份与同化后的美国身份、并进一步形成杂糅文化身份的方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文化身份 文化共同体 解构 建构
下载PDF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专题导语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龙海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3-55,共3页
2020年,应《外国语言文学》之邀,组了一个专栏——"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专栏",提出"研究美国文学肯定无法避开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从具体文本出发探讨了美国族裔文学中各具特色的主题。一年来,经与同行不断交... 2020年,应《外国语言文学》之邀,组了一个专栏——"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专栏",提出"研究美国文学肯定无法避开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从具体文本出发探讨了美国族裔文学中各具特色的主题。一年来,经与同行不断交流讨论,决定在《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组一个专栏——"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深入探究美国族裔文学。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从原来多种文化融合的"大熔炉"逐渐转向到多元文化并存的"色拉碗",而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各个族裔不断构建其文化共同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 交流讨论 文化融合 师范大学学报 外国语言文学 大熔炉
下载PDF
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发展研究
12
作者 张冲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共1页
美国的多元族裔和多元文化,使其文学现象中的族裔性显得尤为突出。当代的美国族裔文学成就主要以英语为表达媒介,但依然以各种方式传承着各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传统,包括非裔、华裔(及亚裔)、西裔、本土裔、犹太裔等在内的美国族裔... 美国的多元族裔和多元文化,使其文学现象中的族裔性显得尤为突出。当代的美国族裔文学成就主要以英语为表达媒介,但依然以各种方式传承着各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传统,包括非裔、华裔(及亚裔)、西裔、本土裔、犹太裔等在内的美国族裔文学,在丰富当代美国文学总体的同时,更以其独特的关注视角、题材故事、叙述方式、语言风格、隐喻意象等,参与并影响着美国多元文化和文学的建构。“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发展研究”这一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文学发展 21世纪 裔性 多元文化 文学现象 文学成就 文化传统
下载PDF
试论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思想
13
作者 张琼 陈天然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6-61,共6页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多元文化是在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文化记忆不仅是移民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移民作家的创作源泉。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思想为契入点,可以对美国本土裔、亚...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多元文化是在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文化记忆不仅是移民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移民作家的创作源泉。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思想为契入点,可以对美国本土裔、亚裔、犹太裔、非裔、西裔等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进行梳理与考查,提出美国族裔共同体思想是勾连族裔文化记忆的独特脉络。通过探讨各族裔文学内部,能使我们发现族裔之间形成文化记忆共同体的潜能,并展望各个族裔与主流文化协商互动中形成的更高层面的文化共同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文化记忆 共同体思想
下载PDF
管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人物姓名缺失现象
14
作者 刘喜波 《理论观察》 2010年第5期141-142,共2页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主人公姓名缺失现象很少有人涉猎,探究其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处在主流文化下的边缘群体如何寻找自我的身份和归属感,导致姓名缺失的原因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对边缘与弱势地位的无能为力;二、对身份...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主人公姓名缺失现象很少有人涉猎,探究其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处在主流文化下的边缘群体如何寻找自我的身份和归属感,导致姓名缺失的原因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一、对边缘与弱势地位的无能为力;二、对身份的认同和归属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姓名文化 缺失现象
下载PDF
美国族裔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建构:评《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
15
作者 罗良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本文在当下的全球文化语境下对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2016)进行了述评。该专著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即印第安诗歌、犹太诗歌、非裔诗歌,是迄今最全面的关于美国族裔诗歌的... 本文在当下的全球文化语境下对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2016)进行了述评。该专著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即印第安诗歌、犹太诗歌、非裔诗歌,是迄今最全面的关于美国族裔诗歌的综合研究专著。本文认为,这一专著在宏观上反映了中国学者在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立场和建构中国学术话语的努力;在微观上,则不仅对美国族裔诗歌的基本面貌作了全面梳理,巧妙而深刻地勾勒出相关族群诗歌的独特性,而且提出了众多富有前景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中国话语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裔诗歌研究》
下载PDF
族裔文学的另类发声——温妮弗蕾德·伊顿《紫藤之恋》商业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连贵 《语言教育》 2018年第4期78-83,共6页
温妮弗蕾德·伊顿以日本署名创作了包括《紫藤之恋》在内的一系列日本风格浪漫小说,在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环境中逆流而动,获得商业成功。伊顿捕捉流行文化元素,以"异己"文学手段将对种族、性别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作品... 温妮弗蕾德·伊顿以日本署名创作了包括《紫藤之恋》在内的一系列日本风格浪漫小说,在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环境中逆流而动,获得商业成功。伊顿捕捉流行文化元素,以"异己"文学手段将对种族、性别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作品,策略性选择叙事立场,组织叙事要素,实现作者——文本——市场的有效互动。《紫藤之恋》的商业化叙事策略既是顺应美国文学消费主义发展的现实之举,也是少数族裔在主流文化中寻找自我定位和发声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妮弗蕾德·伊顿 紫藤之恋 商业叙事策略 族裔文学
下载PDF
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共同体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龙海 苏亚娟 魏欢欢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2-89,共8页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移民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现象始终与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美国族裔文学中文化精神书写所呈现的各个层面,如民族情感、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等,剖析美...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移民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现象始终与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美国族裔文学中文化精神书写所呈现的各个层面,如民族情感、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等,剖析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精神所呈现的共同体特征,提出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共同体思想是美国族裔文化共同体思想的灵魂,促成美国从原来多种文化融合的"大熔炉"逐渐向多元文化并存的"色拉碗"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族裔文学 文化精神 共同体思想
下载PDF
关于文学叙事形式研究的必要性——兼论族裔文学与文化批评 被引量:5
18
作者 凌津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西方文化批评和族裔文学研究作为切入点,探讨叙事形式在文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讨论的问题包括国内文学研究在社会想象和学术语境方面与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文学研究的差别、形式在中西方批评话语中的不同地位、形式与西方历... 以西方文化批评和族裔文学研究作为切入点,探讨叙事形式在文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讨论的问题包括国内文学研究在社会想象和学术语境方面与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文学研究的差别、形式在中西方批评话语中的不同地位、形式与西方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掘源于中国的文学研究思路和批评潜力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形式 文化研究 族裔文学 非理性主义 卢卡奇 詹姆逊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族裔文学:聂珍钊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卫华 聂珍钊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学者开始将本土批评话语的建构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之中,由聂珍钊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中国学界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这一批评范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界交往的日趋频繁,中国学者开始将本土批评话语的建构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之中,由聂珍钊教授创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中国学界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这一批评范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参与和讨论。为推进学界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缘起、核心概念和具体运用等重要问题的理解,这次访谈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一位在桂子山成长起来的杰出学者的身份,结合自己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聂教授谈了自己对学者的应有担当、品格和文风等问题的看法。随后,聂教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一些核心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最后,针对提问,聂教授还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未来走向及其在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脑文本 族裔文学
下载PDF
试析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下的女性及族裔文学教学——以美国文学教学为研究个案
20
作者 朱荣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在讨论女性及族裔文学过程中,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往往非常突出。但是,如果在授课中过于强调,很有可能把此类课程带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误导。只有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及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原... 在讨论女性及族裔文学过程中,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往往非常突出。但是,如果在授课中过于强调,很有可能把此类课程带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误导。只有引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及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原则,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相对主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相对主义 女性文学 族裔文学 对话理论 “和而不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