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6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22年广州地区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田也 李仲平 +4 位作者 廖芬芳 谢君谋 杨穗群 戎霞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208,共6页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2—2022年广州地区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和HIV RNA筛查,检出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送至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HIV确证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并对确证抗-HIV阳性的献血者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共3351596份献血者标本。抗-HIV确证阳性有708份,总阳性率为21.12/10万,抗-HIV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1)不同年龄段的抗-HIV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25~34岁组、35~44岁组、18~24岁组、≥45岁组(P<0.05);2)初次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9.23/10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10.78/10万)(P<0.05);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0.45/10万)显著高于女性(3.46/10万)(P<0.05);4)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2.18/10万)高于团体献血者(9.10/10万)(P<0.05)。结论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系列政策落实呈显著正相关性。青年人群仍然是HIV高危人群集中区,应多渠道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初次献血者的抗-HIV阳性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建议进一步优化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体检过程,多措施筛查高危行为人群的献血行为。加强固定献血者的艾滋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加强献血后保密性弃血途径告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宣传
原文传递
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情况分析
2
作者 王成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目的:调查蚌埠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情况,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OBI的人群特征,为制定招募低危献血者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内查询2021年1月—2023年3月蚌埠地区101101人次献血者的总体信息和45名OBI献血者... 目的:调查蚌埠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情况,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OBI的人群特征,为制定招募低危献血者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内查询2021年1月—2023年3月蚌埠地区101101人次献血者的总体信息和45名OBI献血者基础信息,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21年1月—2023年3月,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平均OBI率为0.45‰(45/101101)。女性OBI率(0.23‰,11/47396)低于男性OBI率(0.63‰,34/53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OBI率(0.21‰,9/43297)低于普高及以下OBI率(0.62‰,36/5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采血点OBI率(0.31‰,16/51677)低于固定采血点OBI率(0.59‰,29/49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OBI率(0.50‰,20/40076)与再次献血OBI率(0.41‰,25/61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OBI率(0.44‰,42/95372)低于单采血小板OBI率(0.52‰,3/57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的OBI率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OBI献血者在献血次数和献血形式中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本地区女性、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在流动采血点的无偿献血者宜作为重点招募对象。血站通过定期统计和分析献血人群OBI情况,有助于持续优化和动态调整低危献血者的招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地区 无偿献血者 隐匿性HBV感染 OBI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初定错误回顾性调查研究
3
作者 古金龙 孙艳 +2 位作者 陈凯 张晓娜 孔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采血前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错误的原因,找出策略,降低初定血型错误的发生。方法对日照市中心血站2020—2022年82756份无偿献血者初定、复核ABO血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020—2022年合计采血82756份,初定血型错误的102份... 目的分析采血前无偿献血者血型初定错误的原因,找出策略,降低初定血型错误的发生。方法对日照市中心血站2020—2022年82756份无偿献血者初定、复核ABO血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020—2022年合计采血82756份,初定血型错误的102份,占0.123%,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各年血型错误率分别为0.195%、0.134%、0.051%。初定血型错误的102份中,AB型误判为A型的占12.75%;B型、A型误判为O型的分别占8.82%、4.90%;A型误判为B型的占9.80%;B型误判为A型的占11.77%;O型误判为B型、A型、AB型的分别占7.84%、4.90%、3.92%;B型误判为AB型的占11.77%;A型误判为AB型的占8.82%;AB型误判为B和O型的分别占10.78%、3.92%。造成初定血型错误的原因,76.47%属于人为错误,其他属于检测试剂质量、标本存在不规则抗体和血型亚型等原因造成的错误。结论日照市2020—2022年无偿献血者采血前初检血型错误率较高,人为出错是导致血型误判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初定血型 血型错误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整体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中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陈静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15-0118,共4页
研究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工作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 研究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工作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本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开展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优化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及血液的采集工作,献血者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其对于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并且献血者也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故其二次献血意愿较高,从而保证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临床用血也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者招募 血液采集 效果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应用优质献血服务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罗丽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6-0069,共4页
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应用优质献血服务中对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从我站无偿献血者群体中选取观察对象,总共有156例无偿献血者参与研究,我们将这些无偿献血者各自划分为Y组(n=79)以及X组(n=77),在Y组无偿献血者中... 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应用优质献血服务中对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从我站无偿献血者群体中选取观察对象,总共有156例无偿献血者参与研究,我们将这些无偿献血者各自划分为Y组(n=79)以及X组(n=77),在Y组无偿献血者中实施常规献血服务干预措施,在X组无偿献血者中实施优质献血服务,将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认知评分、不良反应率、再次献血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在统计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认知评分结果中得知,X组无偿献血者在各项评分结果中均高于Y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组间统计学意义符合存在标准要求;在统计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中得知,Y组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率为15.19%(12/79),X组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率为1.30%(1/77),统计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率结果中得知组间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符合存在标准要求;在统计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中得知,Y组无偿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为73.42%(58/79),X组无偿献血者的再次献血率为96.10%(74/77),统计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结果中得知组间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P<0.05),组间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在对比两组无偿献血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得知,Y组无偿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为77.22%(61/79),X组无偿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为97.40%(75/77),统计对比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得知组间P值大小(P<0.05),组间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偿献血者群体而言,在实际采集血液工作中实施优质献血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再次献血率以及无偿献血者的满意度水平,建议在血站实际工作加强推广应用,以促进整体献血服务干预质量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献血认知评分 再次献血 优质献血服务
下载PDF
2012—2021年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景媛媛 段勇 +2 位作者 刘雅东 郭燕 张文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3-538,共6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淘汰原因及各分项血液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供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淘汰原因及各分项血液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供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及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人次逐年增加,血液标本检测总体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累计不合格率为2.36%,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构成比以21~30岁为主(40.19%);职业构成比以其他为主(21.75%);文化程度分布构成比以本科及以上居多(32.61%)。总不合格率ALT(0.68%)>HBsAg(0.55%)>抗⁃HCV(0.48%)>抗⁃TP(0.43%)>抗⁃HIV(0.17%)。31~40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随着学历的增高,各项不合格率大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均较低。学生的各项不合格率均较高。总献血人次、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抗⁃HIV除外)均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无偿献血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男性、21~30岁年龄段、其他职业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献血者。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均存在季节性差异(抗⁃HIV除外)。本地区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应该在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群体,高学历群体中建立,并着重注意加强对工人、农民、学生人群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人群分布
原文传递
河南省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的实施现况分析
7
作者 李俊英 李晓晖 +6 位作者 温涛 赵磊 秦畅 张丽 崔蕾 陈玉香 李伍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实施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简称用血费直免)的施行现状,以便完善和充分落实用血费用直免政策。方法根据国家及河南省2019年出台的有关用血费用直免的新政策,从河南省献血者临床用血减免平台上连续... 目的分析河南省实施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简称用血费直免)的施行现状,以便完善和充分落实用血费用直免政策。方法根据国家及河南省2019年出台的有关用血费用直免的新政策,从河南省献血者临床用血减免平台上连续收集并统计2020—2021年全省18个地级市用血医疗机构反映用血费用直免情况的指标数据,包括用血费减免方式、减免人(次)数、减免金额及用血费直免在其中的占比与总直免率,总结用血费用直免新政推行2年来取得的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结果2020、2021年河南全省用血费直免率分别为34.53%(8709/25221)、71.68%(23587/32906)(P<0.05);其中2021年全省18个地级市用血费用直免率为6.20%(85/1370)—88.50%(1332/1505)[(47.35±41.15)%],按月度统计用血费用直免率:1—8月逐月上升[由43.19%(1183/2507)升至83.15%(2097/2522)],9—12月稳定在与8月相近的水平[12月的83.43%(2744/3289)为全年最高]。结论实施用血费用直免新政后河南省献血者用血费用直免成效明显,有力(利)推动了全省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但个别地方还存在完善落实用血费直免政策的余地,有待进一步提高本地与全省的直免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费用 无偿献血者 直接减免费用 献血者家庭成员 用血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苏州市Rh阴性无偿献血者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调查
8
作者 董丽 张辉 +3 位作者 王明元 金一鸣 江妮娜 汤龙海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91-292,303,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选及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选的检测分析。结果在94108份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578例(0.61%),其中检出血清含有意外... 目的了解苏州市无偿献血者Rh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阴性筛选及确认、血清学表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选的检测分析。结果在94108份标本中共确认Rh阴性578例(0.61%),其中检出血清含有意外抗体的标本有8例(1.38%),Rh阴性献血者中血清学表型分布:ccdee 339例(58.65%),Ccdee 175例(30.28%),CCdee 28例(4.84%),ccdEe 23例(3.98%),CcdEe 10例(1.73%),CCdEe 1例(0.17%),ccdEE 1例(0.17%),CcdEE 1例(0.17%)。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169例(29.24%),B型141例(24.39%),O型192例(33.22%),AB型76例(13.1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者稀有的Rh阴性人群的血清学表型和意外抗体筛查情况为血源管理和采供血单位资源共享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型 RH阴性 血清学表型 意外抗体
下载PDF
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特征分析
9
作者 张锋 李晓丹 +2 位作者 陈晓燕 杨杰 吴娅娅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9 084例,每例标本采用不同厂家酶联免疫... 目的 通过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献血者招募策略,降低输血传播风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09 084例,每例标本采用不同厂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进行HIV抗原/抗体初复检筛查,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HIV-RNA,任一筛查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并对HIV-1抗体确证阳性人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9 084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共筛查出反应性样本593例,筛查反应性率0.0974%;确证阳性84例,确证阳性率1.38/万。确证阳性者中,男性占91.7%,18~30岁占48.8%,未婚占51.2%,外地户籍占56.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36.9%,初次献血占77.4%。84例确证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p66、p51出现频率均为100.0%,gp41为95.2%,p31为95.2%,p17为89.3%,p55为17.9%。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HIV确证阳性者主要为30岁以下低学历男性人群,多为初次献血,需要在献血前做好健康征询工作,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李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44-0047,共4页
分析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方法 将在本血液中心献血的500例无偿献血者纳入研究,对其进行随访跟踪,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对策。结果 500例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64.0%,与未再次献血率36.0%有显著差异(P<0.05)... 分析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方法 将在本血液中心献血的500例无偿献血者纳入研究,对其进行随访跟踪,分析其再次献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解决对策。结果 500例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率64.0%,与未再次献血率36.0%有显著差异(P<0.05);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中,无偿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献血礼品、献血感受、献血便利性、献血机构满意度在再次献血及未再次献血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析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因素,并采取改善措施,有助于为无偿献血服务提供充足的志愿者储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再次献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接种新冠疫苗后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松彦 濮云峰 +1 位作者 曹锁春 许斯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所产生抗体滴度变化情况,为健康人群的献血策略、后续疫苗研发及新冠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1)收集无偿献血者(共55人,其中接种灭活疫苗22人,接种重组蛋白疫苗33人)接种完全程的新冠疫苗后2周、4周、...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所产生抗体滴度变化情况,为健康人群的献血策略、后续疫苗研发及新冠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1)收集无偿献血者(共55人,其中接种灭活疫苗22人,接种重组蛋白疫苗33人)接种完全程的新冠疫苗后2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血清,进行SARS-CoV-2总抗体(IgG+IgM+IgA)检测(胶体金法)及中和抗体检测(上转免疫发光法);2)将所得数据按照采集时间、年龄、性别分组,用Graphpad 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研究各组之间的差异性,明确总抗体和中和抗体变化趋势。结果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或新冠重组疫苗的无偿献血者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及总抗体(IgG+IgM+IgA)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中和抗体及总抗体(IgG+IgM+IgA)分别在接种后第2、第4周达到峰值,后均逐渐下降,但接种重组蛋白疫苗所产生的抗体相较灭活疫苗具有更高的滴度,且下降速度缓慢、具有更持久的保护力。此外,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产生的中和抗体及总抗体(IgG+IgM+IgA)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接种疫苗后第2周,中和抗体达到高峰,第4周总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且基本不受年龄及性别影响。无偿献血者人群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可按《关于印发血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1]中,对接种新冠疫苗后续的献血时间做出最新规定的间隔期正常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特异性抗体 中和抗体 SARS-CoV-2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分析与防范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筱园 倪修文 +4 位作者 屠佳燕 孙佳怡 罗振 高闻 徐睿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9期842-843,846,共3页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以及血液传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将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流动、性观念发生改变等因素,...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以及血液传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将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流动、性观念发生改变等因素,梅毒又呈现广泛传播趋势,对血液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嘉兴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临床用血安全 血液传播 性接触 血液安全 梅毒螺旋体 综合干预措施 性观念
下载PDF
2011~2021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13
作者 赵雅姿 王鲜媛 +2 位作者 王艳彬 张慧贤 韩卫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了解2011~2021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特征,为采供血机构对HIV的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本中心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HIV初筛反应性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检测标本数为2008299,来自1667315名献血者... 目的了解2011~2021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特征,为采供血机构对HIV的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本中心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HIV初筛反应性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检测标本数为2008299,来自1667315名献血者,筛查HIV反应性标本3217份,确证阳性234份,确证阳性率11.65/10万,流行率14.03/10万。男性流行率(16.52/10万)高于女性(1.39/10万)(P<0.01),初次献血者(17.27/10万)高于重复献血者(8.12/10万)(P<0.01),献全血者(12.01/10万)高于献单采者(8.41/10万)(P>0.05)。可能传播途径中同性传播(男男)比例最高,占62.39%(146/234)。双试剂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为72.00%。期间共筛查到4例血清学窗口期,有6例来自确证感染的献血者。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处于低流行状态。重复献血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新发感染者,核酸检测可以缩短HIV的检测窗口期。存在确证阳性核酸未检出情况,加强宣传教育,尽量降低感染者和高危人群参加献血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无偿献血者 确证阳性
原文传递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评估
14
作者 胡婷婷 邹彬彬 赵飞雪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509-514,共6页
目的评估长沙地区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残余风险。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长沙血液中心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HIV血液... 目的评估长沙地区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残余风险。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长沙血液中心201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HIV血液筛查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反馈的确证结果,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无偿献血者HIV筛查残余风险。结果研究期间长沙地区HIV确证阳性率为0.1995‰(273/1368333),其中初次献血者757455例,占比55.36%,确证阳性率0.2495‰(189/757455),重复献血者有610878例,占比44.64%,确证阳性率0.1375‰(84/610878),初次及重复献血者两组确证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1.270,P<0.001)。初次献血者HIV残余风险为1/204081.63高于重复献血者残余风险1/370370.37。如果只开展HIV血清学检测,窗口期参残余风险为1/85470,而增加HIV核酸检测血液筛查后,残余风险降低至1/250000,NAT筛查较血清学筛查能降低65.81%的残余风险。结论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的评估有助于评价不同检测策略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保障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输血残余风险 发病率-窗口期模型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15
作者 徐伶莉 倪修文 徐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 目的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嘉兴地区HIV-1抗体阳性人群的特征,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条带分析。结果2011~2021年嘉兴地区共检测5593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最终HIV-1抗体确证阳性51例,阳性率为9.12/10万,其中2021年阳性率最低,为1.54/10万。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30岁、自由职业和其他、初中文化程度均是感染HIV的主要特征(P<0.05)。HIV-1抗体阳性病例p17、p24、p31、p51、p55、p66、Gp41、Gp120、Gp160全带表达者占比27.45%;Gp160、Gp41、p24三条带100%表达。结论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检出HIV-1抗体阳性率有下降趋势,在招募无偿献血者时应加强多维度的健康征询,并告知其血源安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无偿献血者 蛋白质印迹法
下载PDF
贵港市2018—2022年无偿献血者HBV残余风险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式梅 郑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9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贵港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5)统计贵港市2018—2022年无偿献血者相关数据,采用酶... 目的分析贵港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启奥血站管理信息系统(SHINOW9.5)统计贵港市2018—2022年无偿献血者相关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核酸检测技术测定HBV DNA,使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评估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播HBV的残余风险。结果经过ELISA和核酸同时筛查,贵港市中心血站从188871例标本中共检出1712例HBV阳性献血者,阳性率为0.68%;HBV阳性在献血类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次献血者输血传播HBV的总残余风险(804.32/100万人次)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132.08/100万人次);采用核酸筛查后,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690.85/100万人次和245.55/100万人次,献血者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大大降低。结论经检验合格的贵港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仍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在献血人群中开展核酸检测可明显降低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 核酸检测
下载PDF
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结果分析
17
作者 张春晓 姚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结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05899份。采用两种试剂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双试剂均有反应性则判定为阳性结果。利用血站业务操作穿越软...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结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05899份。采用两种试剂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双试剂均有反应性则判定为阳性结果。利用血站业务操作穿越软件系统将献血者按年份、献血次数、人口来源、性别、血型、年龄、学历、职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其TP抗体阳性例数与阳性率。结果2017—2021年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为0.59%,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的0.01%(P<0.05);本地与外地献血者的TP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血型的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的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风险依然存在。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还应宣传输血相关疾病的知识,特别要重视高危人群献血前的健康教育和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不断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血液筛查技术水平,降低梅毒经输血传播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梅毒螺旋体 阳性率
下载PDF
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研究
18
作者 王克成 丁颍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评估献血者常规核酸筛查同时进行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联合检测的可行性,分析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方法对2021年1... 目的评估献血者常规核酸筛查同时进行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联合检测的可行性,分析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方法对2021年11月—2022年5月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采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其HPV B19 DNA、HAV RNA和HEV RNA,对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3440名无偿献血者中HPV B19 DNA检出3例,阳性率0.09%,其中2例HPV B19 DNA阳性献血者HPV B19-IgM为阴性,1例因标本量不足未能检测;3440例献血者中HAV RNA和HEV RNA未检出。HBV、HCV、HIV核酸筛查同步进行HPV B19、HAV和HEV核酸检测,较常规工作约延缓20 min发放检测报告。结论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核酸阳性率较低,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可以降低其输血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甲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原文传递
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调查研究
19
作者 林金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6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方法将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三明市中心血站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报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降低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结果针对历年不合格血液总体报废率情况分析,2018年报废率最... 目的观察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方法将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三明市中心血站采集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报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降低血液报废、减少血液浪费提供依据。结果针对历年不合格血液总体报废率情况分析,2018年报废率最高,为14.63%,2021年报废率最低,为8.61%;各年度报废率与202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2年不合格血液报废原因分析,报废原因主要为脂血因素和感染性不合格,分别占比7.53%和2.19%,其次为采血不足量(0.56%)、抽检报废(0.36%)、其他(0.32%)、过期报废(0.13%)、破袋和渗漏(0.11%),同年各原因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2年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总报废率为2.19%,各项传染性标志物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0.65%)>梅毒(syphilis,TP)(0.36%)>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0.2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0.24%)>核酸混检(TRI-NAT)(0.21%)=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hepatit is B virus DNA,HBV-DNA)(0.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0.17%)>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HTLV)(0.09%),同年各原因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中血液报废率较高,而以脂血、感染性不合格、采血不足量等因素最高。因此应当加强三明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操作,加强质量管理,指导强化献血宣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血液报废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无偿献血者 血液报废 原因调查 采血不足量 全血 血浆
下载PDF
阳江地区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筛查结果及稀有血型数据库建立意义分析
20
作者 林月红 陈红梅 +1 位作者 董彩燕 林春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阳江地区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筛查结果及稀有血型数据库建立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阳江地区血站采集的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行RhD血型鉴定,建立RhD阴性血型无偿献血者资料库,所有采集的RhD阴性血型均采... 目的:探讨阳江地区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筛查结果及稀有血型数据库建立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阳江地区血站采集的1000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行RhD血型鉴定,建立RhD阴性血型无偿献血者资料库,所有采集的RhD阴性血型均采用深低温技术保存。并创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资料库进行定期更新与维护,统计各年度RhD阴性血型临床应用情况。结果:经血液初筛与后续验证发现,10000名无偿献血者中58名为RhD阴性献血者,占0.58%。其中A型血12例,占20.69%;B型血19例,占32.76%;O型血14例,占24.14%;AB型血8例,占13.79%;AmB、Bs、B(A)型血各1例,均占1.72%;类孟买B型血2例,占3.45%。2018—2022年血站数据库建立后无偿献血者向临床RhD阴性受血者共提供血液1171U(11.71%)。2018—2022年RhD临床用血占比分别为8.97%、9.49%、10.97%、13.07%、15.16%,总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P <0.05)。 结论: RhD阴性血型数据库的建立可为临床提供Rh表型抗原表型相吻合的献血者血液,降低不良事件风险,保障临床输血需求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RHD阴性血型 稀有血型 数据库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