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作者 吴广飞 傌洁 +2 位作者 陈志慧 时文玲 杨彩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567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损伤评估标准分为鼻损伤组和无鼻损伤组各42...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567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鼻损伤评估标准分为鼻损伤组和无鼻损伤组各42例,采用一般基础资料调查问卷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躁动、暖温箱湿度、通气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时间>15 d、存在躁动、暖温箱湿度>65%、鼻塞通气方式是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NRDS无创通气鼻损伤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儿各项指标变化,给予抚触、合理适当调控暖温箱湿度,鼻塞与面罩通气方式交替使用,降低鼻损伤发生率,提高其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无创通气 鼻损伤
下载PDF
AVAPS-AE模式的无创通气对AECOPD合并OSA患者PSG参数、ES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
2
作者 田茂良 韩博学 +2 位作者 王佳梅 宗政 邓治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目的探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自动呼气压(AVAPS-AE)模式的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道睡眠监测(PSG)参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 目的探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自动呼气压(AVAPS-AE)模式的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道睡眠监测(PSG)参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75例AECOPD合并OSA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5例,均行无创通气治疗,对照A组予以AVAPS模式,对照B组予以S/T模式,观察组予以AVAPS-AE模式。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24 h、48 h及72 h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SG参数[微觉醒指数(M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脉搏氧饱和度(miniSpO_(2))、睡眠效率(TST/TRT)]、颏舌肌肌电值(GGEMG)各变量[清醒期及睡眠NREM期张力性、峰值、时相性GGEMG]、人机对抗发生率、48 h插管率、ESS、Brog、视觉模拟量表(VAS)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评分。结果治疗24 h、48 h及72 h PaO_(2)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PaCO_(2)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TST/TRT、miniSpO_(2)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AHI、MAI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清醒期及睡眠NREM期张力性、峰值、时相性GGEMG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3组人机对抗发生率、48 h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S、Brog、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HRQL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P<0.05)。结论AVAPS-AE模式的无创通气用于AECOPD合并OSA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减少日间嗜睡,缓解呼吸困难,提高呼吸舒适度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OSA AECOPD AVAPS-AE PSG ESS
下载PDF
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3
作者 龙茵 刘泳丽 +2 位作者 朱水泉 伍桂雄 李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刺组,常规组30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无创通气治疗,针刺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及生活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变化。结果常规组与针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3.33%(28/30),针刺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等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比较,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均改善,针刺组患者治疗后SaO_(2)及PaCO_(2)、FVC、FEV_(1)、FEV_(1)/FVC、中医证候积分、mMRC评分及SGRQ评分等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pH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者血气、症状及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OPD 呼吸衰竭 针刺 无创通气 疗效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对比BiPAP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不同分级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费优生 张超 +2 位作者 高洁 徐俊蛟 赵成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对比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不同分级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 目的对比双水平正压(BiPAP)无创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不同分级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BiPAP无创通气,B组患者接受HFNC治疗。分别于抢救治疗后即刻、后6 h、24 h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和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肽素(Copeptin)和血气分析,了解各时段NT-proBNP、Copeptin和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及预后的结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88.89%,但是B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0.70%、78.95%高于A组89.66%、88.89%,Ⅳ级患者有效率78.95%低于A组8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后6 h、24 h时,患者的NT-proBNP水平趋势为Ⅱ级<Ⅲ级<Ⅳ级(P<0.05),而Copeptin在不同分级患者之间整体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24 h内,两组患者NT-proBNP和Copeptin水平均降低,且A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NT-proBNP水平[(3561.16±126)pg/ml、(4681.23±245.33)pg/ml]高于B组中Ⅱ级和Ⅲ级患者[(3026.59±145.27)pg/ml、(4126.89±275.46)pg/ml],Ⅳ级患者者NT-proBNP水平低于B组[(5149.56±312.05)pg/ml比(5463.29±345.71)pg/ml,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后6 h、24 h时,患者的PaO2和SaO2水平趋势均为Ⅱ级>Ⅲ级>Ⅳ级,且经治疗后24 h内,患者PaO2和Sa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B组Ⅳ级患者治疗后24 h时PaO2水平低于A组Ⅳ级患者[(74.12±5.95)mmHg比(80.36±5.72)mmHg],Ⅱ级和Ⅲ级患者治疗后6 h和24 h时SaO2水平高于A组同级患者(P<0.05)。A组中进行插管患者共9例(10.00%),B组中共8例(8.89%),A组死亡3例(3.33%),B组死亡2例(2.22%)。两组患者插管率和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对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疗效较好,HFNC对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的疗效更佳。在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辅助指标,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急性左心衰竭 低氧血症 和肽素
下载PDF
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何凡桑 詹爱仙 +1 位作者 黄德莉 戴晓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行无创通气住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 目的 研究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行无创通气住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整肠散进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中52例显效, 6例有效,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27例显效, 24例有效, 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GSRS评分(15.80±1.52)分、腹围(89.48±5.76)cm及腹内压(2.38±0.83)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8.90±2.43)分、(95.26±4.14)cm、(3.05±1.1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整肠散穴位贴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减少腹围,降低腹内压,可接受程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肠散 穴位贴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无创通气 腹胀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6
作者 李佳栩 黄秋红 +3 位作者 蔡家伟 周佳麒 王光耀 许光兰 《中医学》 2024年第4期880-893,共14页
目的:对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系统对中国知网(CNKI... 目的:对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旨在评价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系统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上8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主题为中药灌肠联合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为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3年12月底。对文献进行审阅和信息提取,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明确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5.3软件对明确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文献11篇,共涉及患者781例,其中治疗组391例,对照组390例。Meta分析结果:中药灌肠联合西医基础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各方面均具有优势。提高总有效率[OR = 5.13, 95%CI (2.55, 10.32), P MD = −1.90, 95%CI (−3.25, 0.54), P = 0.006];提高动脉血氧分压[MD = 4.63, 95%CI (1.12, 8.14), P = 0.010];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D = −4.22, 95%CI (−5.56, −2.88), P MD = 5.19, 95%CI (2.44, 7.94), P = 0.00002];缩短无创通气时间[MD = −2.87, 95%CI (−3.65, −2.10), P MD = −2.31, 95%CI (−2.94, −1.68), P < 0.00001]。结论: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中药灌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及西医常规治疗有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改善呼吸频率、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优势,且安全性良好。但所纳入文献数量少、质量不高,多种因素影响可信度,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无创通气 AECOPD 呼吸衰竭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维度护理模式在无创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林春燕 李丽端 +2 位作者 林燕珠 吴煌艺 郭春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在无创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科治疗的78例接受鼻塞式无创通气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选择2021年7月—12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科治疗的85例接受鼻塞式无创通...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模式在无创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6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科治疗的78例接受鼻塞式无创通气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选择2021年7月—12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科治疗的85例接受鼻塞式无创通气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多维度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早产儿鼻中隔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无创通气时长。结果观察组鼻中隔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1.76%)明显低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通气时间(36.30±10.86 h)明显低于对照组(48.51±13.5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维度护理模式应用到无创通气早产儿的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儿鼻中隔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无创通气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 护理模式 无创通气 早产儿
下载PDF
基于ICF理论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中应用效果
8
作者 刘玲 王鑫 +1 位作者 李锋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 目的探讨ICF框架下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无创通气(NIV)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1例AECOPD需NIV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ICF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AECOPD的常规治疗,ICF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在常规鼻导管给氧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健康水平和功能状况进行评定,制定个性化的肺康复治疗方案,同时维持SPO_(2)在88%~92%;常规组患者在NIV间歇期应用鼻导管吸氧,同时进行常规护理,氧流量根据患者SPO_(2)调节,维持SPO_(2)在88%~92%;比较两组患者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NIV间歇次数,NIV治疗失败率,气管插管率,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以及干预前、3 d、5 d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差异和干预三个月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统计学方法采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ANOVA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CF组与常规组总呼吸支持时间(5.17±0.97)d比[(5.98±1.70)d,P=0.01],NIV每日平均使用时间(7.90±2.48)h比[(10.45±3.80)h,P=0.001],NIV间歇次数(6.56±1.05)次比[(7.37±1.23)次,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组相比,ICF组治疗失败率明显降低[14.6%(6/41)比40%(16/40),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ICF组累积成功率[85.4%(35/41)]高于常规组[60%(2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 P=0.035);气管插管率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PaCO_(2)值比较时间(F=87.597b和F=804.726,P<0.001),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10.309b和F=7.584,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O_(2)值比较时间(F=726.86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与组别交互效应(F=0.4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三个月后ICF组与常规组FEV1[(2.76±0.45)L比(2.51±0.46)L]、FVC[(1.58±0.36)L比(1.42±0.32)L]、FEV1/FVC[(58.45±5.64)%比(54.16±6.32)%]、6-MWD[(393.45±68.58)m比(356.24±64.69)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112,3.225、2.511,均P<0.05).结论应用ICF理论的呼吸康复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通气后序贯治疗可以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功耗,降低呼吸支持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改善呼吸性酸中毒,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 呼吸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通气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呼衰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严亚军 张娟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BAL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创通气治疗)和试验组(无创通气联合BAL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BAL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创通气治疗)和试验组(无创通气联合BAL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PAO 2水平下降,SaO 2与PaCO 2水平升,且试验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炎性因子IL-10、CRP、TNF-α炎性指标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同时显著调节患者血气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泡灌洗 疗效 炎性因子 血气指标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辅助无创通气对AECOPD患者病情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0
作者 陈娟 陈素云 +5 位作者 陈丽娟 黄洪碧 陈丽芬 卢进琼 林碧清 李桂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辅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辅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辅助无创通气,两组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呼吸系统早期预警评分(CREWS)、改良版Barthel指数(MBI)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mMRC评分、CREWS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两组m MRC评分、CREW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MBI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两组MBI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辅助无创通气对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病情恢复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团队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慢阻肺患者家庭无创通气管理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成果发表
11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50-250,共1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仅在全球疾病经济负担中高居第五位,还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13.7%,相当于约1亿人受到此疾病的困扰,其中重度至极重度患者近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仅在全球疾病经济负担中高居第五位,还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13.7%,相当于约1亿人受到此疾病的困扰,其中重度至极重度患者近1000万。这些患者若同时患有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病情更易反复发作,需要频繁住院治疗,且病死率较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目前对于慢性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的COPD患者,推荐使用家庭无创通气进行治疗,但在如何实施恰当的随访、远程监测及院外延续性管理等方面,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血症 家庭无创通气 疾病经济负担 低氧血症 COPD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住院治疗 危重症
下载PDF
急诊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效果及失败因素分析
12
作者 余群锋 陈挺 叶晨曦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通气的治疗呼吸衰竭效果,分析其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急诊无创通气治疗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n=143)和失败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通气的治疗呼吸衰竭效果,分析其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急诊无创通气治疗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n=143)和失败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成功143例(71.5%),失败57例(28.5%)。分析提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与治疗结果无关(P>0.05),首次无创通气、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肺部感染、高PaCO_(2)水平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急诊经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仍存在一定失败风险。首次无创通气治疗、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肺部感染、高PaCO_(2)水平是影响急诊无创通气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居家无创通气中的应用
13
作者 费力娟 吴淑芬 +2 位作者 戈丹艳 杨冬梅 周坤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三点双向交流互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家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出院的90例稳定期居家使用无创通气的COPD... 目的探讨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三点双向交流互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居家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出院的90例稳定期居家使用无创通气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随访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管理,接受为期6个月的居家无创通气规范管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呼吸道疾病问卷修订版量表(Airways Questionnaire 20-Rised,AQ20-R)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血氧饱和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COPD居家无创通气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降低了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居家无创通气 延续护理
下载PDF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於 单敏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究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北京燕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 目的 探究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0月北京燕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8.63±2.01)mmHg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73.63±3.85)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47、9.684,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1.68±0.22)L、最大呼气中期流速(1.69±0.41)L/s、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70.96±4.4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9、5.276、12.501,P均<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无创通气治疗 血气 肺功能 运动耐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
下载PDF
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赵衍栋 钱鑫 秦娜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1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6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肺康... 目的分析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1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6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运动耐力、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血气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测值、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缓解患者症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无创通气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依从性影响分析
16
作者 苏丽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28-0131,共4页
无创通气治疗阶段,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列为筛选范围,2022年9月~2023年9月为限定的就诊区间,共涉及病例60例,依据入... 无创通气治疗阶段,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列为筛选范围,2022年9月~2023年9月为限定的就诊区间,共涉及病例6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各自入组30例患者,从不同角度(呼吸机能、心功能指标、治疗依从性及服务质量)呈现的数据差异情况展开讨论。结果 呼吸机能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表现更为优异(P<0.05);心功能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更具稳定性(P<0.05);治疗依从性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更为默契(P<0.05);服务质量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拥有更为满意的服务体验(P<0.05),所有数据均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通气治疗阶段,给予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贯彻落实心理护理内容,良好的护理体验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大幅提升,其呼吸功能恢复良好的同时,心功能指标亦更具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积极采纳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 无创通气治疗 心理护理 呼吸机能 心功能指标 治疗依从性 服务质量
下载PDF
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在改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病人肺功能及预防死亡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孙焕焕 陈树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探究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在改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病人肺功能及预防死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100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病人,均在我院行相关治疗。对照组:50例,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行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 探究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在改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病人肺功能及预防死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100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病人,均在我院行相关治疗。对照组:50例,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行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并对其呼吸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比较其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呼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肺康复治疗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更优异,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减少死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治疗 无创通气 慢阻肺并呼吸衰竭 肺功能 预防死亡
下载PDF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
18
作者 赵静 马亚芹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心肺氧合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_(1)、FVC、MV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肺氧合能力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最大摄氧量(VO_(2)max)、代谢当量(MET)、主观用力等级(RP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提高心肺氧合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康复训练 肺功能
下载PDF
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行无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杨苗苗 金雨蒙 徐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5-0108,共4页
探究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运用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该8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无创通气治疗,采取随机方式分组后评估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通气与住院时间各为... 探究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运用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该8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无创通气治疗,采取随机方式分组后评估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通气与住院时间各为(24.62±2.21)h、(12.56±1.19)d,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FVC(2.38±0.66)L、FEV1FEV1(1.51±0.45)L、FEV1/FVC(60.48±5.81)%、PaO2(67.58±6.49)mmHg、SpO2(95.57±1.47)%、pH值(7.36±0.04),均更高;而PaCO2(51.63±4.65)mmHg则更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4.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运用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中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肺康复综合护理小组干预模式 肺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