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细微处见功夫
1
作者 龚维英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5-16,共2页
案上放着一本喷着油墨芳香的书《楚辞与神话》,使我想起作者萧兵对我说过的他所私淑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楚辞与神话》的精神面貌颇肖《神话与诗》,但“专”则过之。面对“奇文郁起”(刘勰语)的楚辞,萧兵犹如庖丁解牛般游刃... 案上放着一本喷着油墨芳香的书《楚辞与神话》,使我想起作者萧兵对我说过的他所私淑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楚辞与神话》的精神面貌颇肖《神话与诗》,但“专”则过之。面对“奇文郁起”(刘勰语)的楚辞,萧兵犹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新见迭出,论证踏实,以“理”服人,从不架空立论。从细微处见功夫。纵然是一个小问题,萧兵也绝不轻易放过,必摆出材料,加以论述。资料之宏富,论证之深入,足使浅尝辄止者膛目结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学 闻一多先生 对我说 文郁 案上 中国神话研究 西方神话 无征不信 精神面貌 一本
下载PDF
稽之以载籍 衷之于事理——冯其庸、叶君远著《吴梅村年谱》学术特色探微
2
作者 王先岳 《惠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衷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衷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观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数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辨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年谱》 学术特色 尊重历史 无征不信 资料翔实 订讹辨惑
下载PDF
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裴云龙 《励耘学刊》 2012年第2期30-34,共5页
2012年10月13日,时值北京师范大学110年校庆,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举办"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书画名家,启功先生的生前友好和弟子以及文学院师生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启功先生 书画名家 聂石樵 文学院院长 文物鉴定 无征不信 历史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人文学院 气格
下载PDF
太史公笔法应如是——略评《徐彻晚清史论》
4
作者 董守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近年来史学界一直在呼唤太史公笔法。因为有些人误以为史学不是文学,把事情搞清楚了就行;相当多的人只顾科学性,不顾可读性;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甚至有的名家也任意为文,其标题草率粗糙,其行文晦涩难通,令读者望而却步。 日前,徐彻嘱我... 近年来史学界一直在呼唤太史公笔法。因为有些人误以为史学不是文学,把事情搞清楚了就行;相当多的人只顾科学性,不顾可读性;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甚至有的名家也任意为文,其标题草率粗糙,其行文晦涩难通,令读者望而却步。 日前,徐彻嘱我为他的近著《徐彻晚清史论》作一书评。老友之托,令我惶恐,却难以推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徐彻 清史研究 笔法 天府广场 太平天国研究 大屠杀 无征不信 军机章京 罗尔纲
下载PDF
略论戴震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兆茂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1期69-75,共7页
关键词 戴震 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治学态度 无征不信 实事求 贵扩充 治学精神 中国哲学史 宋明理学 圣人之道
下载PDF
论传统史家的优良治史传统
6
作者 龚文蕾 李瑞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37-40,50,共5页
“鉴诫”和“垂训”是中国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历史学功能的主要体现。历代史家秉笔直书,据实立言、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留下丰富而宝贵的历史遗产。传统史家的优良治史传统,足令当今史家深思,并成为史学发展的取鉴之资。
关键词 以史为鉴 秉笔直书 无征不信 优良传统
下载PDF
编者的话 被引量:1
7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78-78,共1页
汕大学报人文版季刊创办至今已经五年,出版了十八期,发稿总数共约三百万字。从这一期起,我们决定扩大《岭东人文》专栏,增加篇幅,作为刊物今后固定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期这个栏发稿八篇,共约近六万字,占全本的三分之一强。随着我校办学... 汕大学报人文版季刊创办至今已经五年,出版了十八期,发稿总数共约三百万字。从这一期起,我们决定扩大《岭东人文》专栏,增加篇幅,作为刊物今后固定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期这个栏发稿八篇,共约近六万字,占全本的三分之一强。随着我校办学方向和办学重点的调整,我们决定要扩大这个专栏,也就准备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在这个专栏内,采用稿件将不再受“校内为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报 办学方向 公开发行刊物 学术刊物 三分之一 发展规划 无征不信 潮汕地区 末列 学术批评
下载PDF
论历史剧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竹风 《上海戏剧》 1981年第4期5-8,共4页
中国的历史特别悠久,史籍也最丰富。一个作家或历史学家“用武之地”非常广阔,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题和题材。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主要的是为了认识昨天和前天,从而对今天有所借鉴。当然,不能厚古薄今,同样地,也不必把... 中国的历史特别悠久,史籍也最丰富。一个作家或历史学家“用武之地”非常广阔,可以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题和题材。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主要的是为了认识昨天和前天,从而对今天有所借鉴。当然,不能厚古薄今,同样地,也不必把我们的祖先骂得一钱不值,毫无是处。历史是绵延不绝的,后浪催前浪,一浪高过一浪;但从源头来说,总有许多共同性的东西。历史是历史,艺术是艺术,两者各有“天地”,不能等同。所谓历史剧,情况自然就比较复杂起来,它相当于混血儿,是杂交的产物。如果单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论断历史剧,“无征不信”,可挑剔的地方一定不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征不信 现代化问题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绵延不绝 民族大家庭 民族政策 人物形象 辩证统一 历史教科书
下载PDF
红楼遗民张中行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郁 《励耘学刊》 2008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1关于北大红楼的描写,知堂的回想录影响最大,张中行次之。后来邓云乡等人的文字似乎都没有两人形成规模。知堂看人看物,是亲历者的眼光,似乎没有圣物。张中行就不同了,对自己的母校有深的眷恋之情,前辈的一切也被高贵化了。我一直认为... 1关于北大红楼的描写,知堂的回想录影响最大,张中行次之。后来邓云乡等人的文字似乎都没有两人形成规模。知堂看人看物,是亲历者的眼光,似乎没有圣物。张中行就不同了,对自己的母校有深的眷恋之情,前辈的一切也被高贵化了。我一直认为后人对北大的描写有点圣化了,那原因实在是因为后来的教育问题,对比之下老北大让人不胜神往之。《负暄琐话》有专门的文章讨论红楼的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中行 老北大 北大红楼 邓云 眷恋之情 胡适之 无征不信 吴相湘 国文系 圣化
下载PDF
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传记─《崇祯传》出版
10
作者 德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历史传记 崇祯 历史小说 历史目的 无征不信 亡国之君 博士生导师 政治背景 实事求 历史系
下载PDF
搜罗广泛,分析深刻——《毛泽东与佛教》评介
11
作者 金人 《船山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244-248,共5页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兴国的新著——《毛泽东与佛教》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初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科研课题。
关键词 毛泽东 佛教思想 青年毛泽东 历史考证 佛教文化 马克思主义史学 背景分析 湖南省 历史唯物主义 无征不信
下载PDF
清代著名的蒙古史学家钱大昕
12
作者 晓鸣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4期33-33,共1页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少聪明,以诗文闻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曾充任山东、湖南等省乡试的正、副考官,后官至詹事府少詹...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少聪明,以诗文闻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曾充任山东、湖南等省乡试的正、副考官,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任过《大清一统志》和三通馆的纂修官,颇得乾隆帝尝识,名重一时。四十八岁以后归家讲学著书,卒年七十七岁。钱大昕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音韻学家、金石学家,他对蒙古史的研究有着特殊的贡献。 钱大昕生在考据学极盛的乾、嘉时代。乾嘉学派的主要特点是重考据,反对空谈臆度,主张每事必穷根源,所言必求依据,讲求旁参互证,无征不信,并且以巨大的精力投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审核考订工作。钱大昕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蒙古史 《元朝秘史》 《元史》 史考 嘉定 乾隆帝 史学家 金石学家 无征不信
下载PDF
一部难得的开拓之作——评《转型时期的社会新群体》
13
作者 吴雁南 《文史杂志》 1993年第5期45-45,共1页
读了何一民同志撰著的《转型时期的社会新群体——近代知识分子与晚清四川社会研究》一书,颇有感受。 富有开拓创新,是该书的突出特色。长期以来,人们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清末社会史,很少专门探索近代知识分子这一社会新群体的形成与地... 读了何一民同志撰著的《转型时期的社会新群体——近代知识分子与晚清四川社会研究》一书,颇有感受。 富有开拓创新,是该书的突出特色。长期以来,人们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清末社会史,很少专门探索近代知识分子这一社会新群体的形成与地位和作用。尽管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已开始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知识分子 社会研究 近代中国 反清革命 无征不信 维新变法 隗瀛涛 尊经 夙夜匪懈
下载PDF
说不尽的《清明上河图》
14
作者 孔庆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7-10,共4页
自从郑振铎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之后,谈论《清明上河图》者多奉此说为圭臬。然而有趣的是,今年的清明节偏偏是农历的“二月十七日”。此外,在宋人刘昌诗的《芦浦... 自从郑振铎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之后,谈论《清明上河图》者多奉此说为圭臬。然而有趣的是,今年的清明节偏偏是农历的“二月十七日”。此外,在宋人刘昌诗的《芦浦笔记》卷五《赵清献公充御试官日记》中,也有三月“九日清明。雨、奏乞送焻字号卷重详定”的记载,由此可见,郑氏之说未必允当。史证表明,《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季候,不是踏青扫墓,门上插柳的清明时节,而是新酒上市的中秋节前后,无征不信,下面略陈管见,希识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中秋节 宋代都市 《文心雕龙·辨骚》 专卖制度 无征不信 大顺散 新酒 季候特征 《本草纲目》
下载PDF
裴斐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点
15
作者 王永波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69,共9页
裴斐既是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又是文学理论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裴斐有关李白、杜甫研究的系列论著,以宏阔的审美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探讨问题,故而站得高、看得远,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其论著文笔犀... 裴斐既是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又是文学理论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裴斐有关李白、杜甫研究的系列论著,以宏阔的审美眼光、扎实的理论功底探讨问题,故而站得高、看得远,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其论著文笔犀利、观点鲜明、思虑周密、结论翔实可信,切实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在学术界产生较为广泛而长期的影响。裴斐的治学坚持无征不信、严谨求实的原则,立论不同凡响、独树一帜。他的学术研究既贯穿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感,还融入作者强烈的感情。这种学术品质是创新精神、批判意识与坚韧品格多方面的结合,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 李白诗歌 无征不信 杜甫诗歌 唐代文学 文学理论家 李白研究 批判意识 审美眼光 盛唐气象
原文传递
“杂”论
16
作者 林帆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49,共3页
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 缘于业务本身的接触面广,又具较强的综合性,新闻工作者理应当“杂家”,这恐怕是不言可喻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大千世界,皆杂然也。社会众生相,更加复杂纷呈。“杂”者,看来是造物的适应。然而的确有过较长期的一段历史误会,“杂家”被认为大逆不道。当年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要砸烂新闻系,为的是它一直奉行“杂家路线”云。 无征不信,还有案可查。曾几何时?一位社会地位不可谓不高、知名度也不低于上海滩其他杂文作者的杂文家,仅以发表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招来了“棍子手”当头棒喝,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砵;“文革”时再次遭殃,连他的三个女儿都受株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家 杂文作者 无征不信 锦官城 有案可查 远距离杂交 大逆 出版局 曾几何时 声音诊断
原文传递
读《五代史伶官传序》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小如 《文史知识》 1983年第9期48-52,共5页
作为宋代杰出的散文作家之一,欧阳修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不论写说理或叙事文,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来打动读者,使人们自然而然接受了他的观点。
关键词 五代史伶官传序 抒情色彩 一唱三叹 散文作家 艺术风格 李克用 李存 说理文 无征不信 刘守光
原文传递
“烦琐考证”辨析
18
作者 缪钺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3-65,共3页
晚近论学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烦琐考证'一辞。这是一个贬义辞,意思是说,考据文章往往失于'烦琐'。本文试对此加以辨析。凡是考据文章,要求无征不信,不能空谈臆测。
关键词 无征不信 论学 经义述闻 《毛传》 读书记 成一家言 刺客传 五帝纪 王引 使人
原文传递
由“传古”而获新书风 由“释古”再得新学问——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光绪两次刊本学术意义的探寻(下)
19
作者 张啸东 《荣宝斋》 2022年第9期124-139,共16页
二“访古”引领乾、嘉金石学研究的转型关键、“释古”以款识文字补充《说文》研究之翘楚——《说文古籀补》——字编最初的经典二十世纪初,王观堂曾有句名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有清一代“朴学”——考据学的兴盛与发展... 二“访古”引领乾、嘉金石学研究的转型关键、“释古”以款识文字补充《说文》研究之翘楚——《说文古籀补》——字编最初的经典二十世纪初,王观堂曾有句名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有清一代“朴学”——考据学的兴盛与发展,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互证,追根寻源”的研究方法,经过整个二十世纪考古学层出不穷的新发掘与新发现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释古 王观堂 金石学 追根寻源 学术意义 款识 无征不信
原文传递
观点与材料的“黏合”技法
20
作者 陈梅芳 《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 2017年第1期20-21,共2页
观点与材料如何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如何形成一种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甚至达到水乳交融高度统一的程度呢?下面我从高考高分作文中选取一些片段,循例归纳几个技法。文段一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好比... 观点与材料如何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如何形成一种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甚至达到水乳交融高度统一的程度呢?下面我从高考高分作文中选取一些片段,循例归纳几个技法。文段一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芙。抑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月清风 赛珍珠 林徽因 文化力量 翠翠 奇女子 无征不信 并列法 天文地理 三十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