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打印的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矫治力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焱 刘红忠 +2 位作者 周宏志 刘登科 张国川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6,30,共7页
采用3D打印技术与数字化医疗技术制造的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能为口腔错颌畸形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立高仿真度的口腔上颌数字实体模型,采用状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获得隐形矫治器作用下双侧中切牙舌向平移0.35 mm时前牙相关组织的... 采用3D打印技术与数字化医疗技术制造的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能为口腔错颌畸形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立高仿真度的口腔上颌数字实体模型,采用状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获得隐形矫治器作用下双侧中切牙舌向平移0.35 mm时前牙相关组织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最后通过电阻应变片测量法进行矫治力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 光固化3D打印 矫治 电阻应变片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对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比较
2
作者 陈煜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正畸装置(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牙周健康状况的作用分析。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连江丹阳陈煜口腔诊所口腔科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 目的比较两种正畸装置(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牙周健康状况的作用分析。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连江丹阳陈煜口腔诊所口腔科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抽取90例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实施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以及治疗之后的最大咬力(MF)、平均自由时间(MFT)、咬速率(SO)、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两组矫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F、MFT、SO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PD值以及SBI、PLI、G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矫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助于其咬功能改善,促进健康的牙周组织形成,提高患者矫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健康 咬功能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患者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陈卓 刘惠莉张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94-098,共5页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初诊病人60例作为实验对象,选例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按矫治技术类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我科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初诊病人60例作为实验对象,选例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按矫治技术类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比2组正畸治疗前、正畸治疗开始后的牙周指数,包含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12周、6个月、9个月实验组的GI、PLI、PD、SBI较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1例(3.33%)较对照组8例(26.67%)低(P<0.05)。结论 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指标,减少牙菌斑和龈沟出血情况的产生,且正畸过程中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传统固定矫治器 牙周指数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琦 徐晓媛 +5 位作者 吴聿淼 张晗 胡志强 袁佳敏 崔宇琛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8-515,共8页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特征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或两者兼具,且多伴有垂直向关系异常,治疗复杂,成年患者常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逐渐应用于复杂正畸治疗,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正颌手术方面的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作者报道1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正畸治疗前分次拔除阻生智齿18、28、38和48及正畸牙15、25、34和44,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术前正畸,矢状向建立尖牙及磨牙超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3~14 mm,水平向匹配上下颌牙弓形态;正颌手术术式为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BSSRO)及颏成形术;术后精细调整咬合。患者术后上下颌骨关系恢复正常,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角(ANB)由12.3°改善为4.7°;尖牙和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牙根平行度良好,无明显牙根吸收;面部软组织侧貌显著改善,面突角(N-Sn-Pg)由143.9°改善为162.8°。术后1年疗效稳定。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高效完成复杂病例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与固定矫治器相比,该技术更有利于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及牙周健康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联合治疗 骨性Ⅱ类错(牙合) 无托槽隐形矫治 高角错(牙合)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口腔正畸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启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托槽式矫治,60例)。对比两组的牙周健康状态[龈...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托槽式矫治,60例)。对比两组的牙周健康状态[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水平(CAL)]、龈沟液炎症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SBI、GI、PLI、CAL牙周健康相关指标和IL-1β、TNF-α、PGE2龈沟液炎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口腔正畸患者中,无托槽矫治器有助于维护牙周健康,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状态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在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的应用及美容效果分析
6
作者 邵春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分析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采用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5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中抽取70例,参照随机信封原则进行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均设定3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 分析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采用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5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中抽取70例,参照随机信封原则进行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均设定3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常规固定矫治,参照患者实际状况,选择正畸力,使用直丝弓托槽矫治器予以佩戴,间隔4-6周予以复诊,观察组予以隐形矫治器矫治,告知患者正确佩戴矫治器,了解注意事项,间隔2W需要更换1回。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牙周健康情况及美容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菌斑指数更低、美容满意度更高(P<0.05);组间牙龈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重度牙周炎正畸患者应用隐形矫治器矫治有助于缓解炎症,改善牙周指数,提高患者美容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隐形矫治器 矫治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石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62-065,共4页
探究口腔正畸治疗以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1~2024.1我院2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以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分析口腔指标、功能满意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GI(1.07±0.26分)、PD(2.17±... 探究口腔正畸治疗以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1~2024.1我院2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以无托槽隐形矫治及传统固定矫治,分析口腔指标、功能满意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GI(1.07±0.26分)、PD(2.17±0.24mm)、SBI(2.51±0.41分)、PLI(1.81±0.24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固位性(95.24±1.61分)、舒适度(94.85±1.57分)、美观性(94.56±1.21分)、咀嚼功能(93.64±1.17分)、语言功能(94.59±1.29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异,并发症较少,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口腔正畸中,能改善口腔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传统固定矫治技术 口腔治疗 口腔功能
下载PDF
解析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开发新一代生物力学隐形矫治体系
8
作者 赵志河 朱冠印 +3 位作者 文雅娜 刘俊圻 王艺淦 王一凡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0-110,共1页
目的我国需要进行牙齿矫正(正畸)的人群约为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畸治疗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近年,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备受关注,相比传统矫治器,该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易于清洁的优势。然而,目前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仍不清... 目的我国需要进行牙齿矫正(正畸)的人群约为7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畸治疗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近年,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备受关注,相比传统矫治器,该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易于清洁的优势。然而,目前隐形矫治器的生物力学特点仍不清晰,因此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的复杂病例时,效率低难度大。为解决该问题,本课题组近年解析了隐形矫治器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中的生物力学特点,并尝试构建了新一代的生物力学隐形矫治体系。方法通过锥形束CT收集正畸患者的颅颌面骨组织数据,并通过口腔扫描仪获取正畸患者牙列形态数据,构建双颌隐形矫治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隐形矫治器处理大范围牙移动中的生物力学特点,进一步设计力学附件及矫治器结构补偿传统矫治器的控制力不足。结果现有隐形矫治器在牙齿矫正过程中存在:应力施加不均匀、与牙列固位不稳定、转矩力控制不佳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在牙体表面设计特定的力学附件,同时设计矫治器力学补偿结构,能够实现更优的牙移动模式。结论现有牙科隐形矫治器以“矫治器形态”矫正“牙列形态”的理念难以实现良好的矫治效果。发展以矫治器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为基础的生物力学隐形矫治器,有望形成新一代高效高价值矫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点 隐形矫治器 牙移动 锥形束CT 牙齿矫 矫治效果 复杂病例 口腔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罗晓婷 刘颖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219-2223,共5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06例患...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矫正前和矫正后3个月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和中间型普里沃菌)、牙周健康情况(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探诊深度)、龈沟液sICAM-1和MMP-8水平、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矫正后3个月,两组各菌群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但研究组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福塞斯坦氏菌、中间型普里沃菌水平分别为0.29±0.06、0.33±0.06、0.33±0.08、0.27±0.06,均低于对照组(0.35±0.07、0.44±0.08、0.45±0.09、0.37±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与矫正前比较,以及组间矫正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和龈沟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正后3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较矫正前升高,且研究组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分别为(0.65±0.06)、(0.99±0.12)分,均低于对照组[(0.72±0.08)、(1.2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sICAM-1水平均较矫正前升高,MMP-8水平均较矫正前降低,研究组龈沟液sICAM-1、MMP-8水平分别为(166.26±21.02)、(22.12±3.39)ng/mL,均低于对照组[(178.52±23.05)、(26.77±4.1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矫正后3个月的咀嚼、固定、美观、舒适性、方便程度、言语功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红肿、牙龈萎缩、局部拥挤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固定矫治器矫正,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对口腔微生物菌群和龈沟液中sICAM-1、MMP-8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矫治器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楠 席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固定矫治器)和研究组(n=43,3D打印无托槽隐... 目的比较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固定矫治器)和研究组(n=43,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龈下致病菌检出情况、血清指标和口腔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变异链球菌、福赛坦氏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和咬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固定矫治器,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功能影响小,且能改善口腔菌群及血清指标,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下载PDF
比较自锁托槽与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感、不适感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2期90-92,103,共4页
目的对比自锁托槽与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感、不适感及口腔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自锁托槽治疗,B组应用隐形矫治器治... 目的对比自锁托槽与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感、不适感及口腔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自锁托槽治疗,B组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前牙接触时的疼痛感、口腔不适感及口腔咬合功能。结果在静息状态下、前牙接触时,B组治疗1、3、5、7 d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治疗1、3、5、7 d时,B组唇部不适感、腭部不适感、舌部不适感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1、3、5 d时的咬合速率(SO)、最大咬合力(MF)、咀嚼效能(ME)均高于A组(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治疗组的疼痛感、口腔不适感低于自锁托槽治疗组,且患者治疗1、3、5 d时的口腔咬合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自锁托槽 隐形矫治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比较
12
作者 张洁 李宝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隐形组及参照组,各42例。隐形组采取无...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隐形组及参照组,各42例。隐形组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参照组采取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周健康情况、牙根吸收分级及舒适程度。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评分均低于矫治前,且隐形组低于参照组(P<0.05)。隐形组的牙根吸收分级优于参照组,舒适程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器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均为临床治疗错颌畸形的有效手段,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牙周健康,减轻牙根吸收,提升口腔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自锁托槽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健康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青少年正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文超 江丽青 刘子扬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9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青少年正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青少年正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青少年正畸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青少年正畸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牙周相关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水平、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矫治满意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GI、SBI、PLI评分及SP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龈沟液IL-6、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满意度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青少年正畸患儿中可提高矫治满意度,以及降低牙周相关指标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青少年 牙周 龈沟液 炎性因子 满意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曾零静 叶杨丹 郑坤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 评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厦门卓亚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 目的 评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厦门卓亚口腔医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两组均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矫正效果,牙周情况、龈沟液炎症应激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周各指标(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龈沟液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均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可有助于提高矫正效果,保持牙周健康,减轻炎症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健康 牙周状况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患者牙周指数及牙齿美观度的影响
15
作者 周蓉 李晶莹 孙飞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行口腔正畸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将2022年6月...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行口腔正畸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牙周指数及牙齿美观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2.18±0.13)分、探诊深度(2.56±0.52)mm,龈沟出血指数(1.87±0.38)分、菌斑指数(1.23±0.17)分,均低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10.76±1.4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行口腔正畸可取得确切疗效,患者牙周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牙齿美观度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常规固定矫治器 牙周指数 牙齿美观度
下载PDF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甘明静 吴爱真 陈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患者龈沟液炎症指标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300例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220例患者为...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患者龈沟液炎症指标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300例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2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1β分别为(2.37±3.98)μg/L、(12.26±2.67)μg/L、(16.26±2.54)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76±3.21)μg/L、(19.67±2.37)μg/L、(22.93±2.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丙二醇(malondialdehyde,MDA)、血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S、MDA分别为(6.17±2.73)ng/m L、(3.51±0.51)nnol/m 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38±2.21)ng/m L、(5.67±0.45)nnol/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为(129.73±12.94)U/m L,高于对照组的(102.93±12.53)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VAS评分为(4.16±0.33)分,低于对照组的(4.56±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VAS评分为(1.39±0.35)分,低于对照组的(1.96±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与固定矫治器对患者正畸的效果相似。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利于减少患者龈沟液中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疼痛感,应用效果较固定矫治器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口腔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储云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标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矫正牙齿错颌畸形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间,口腔科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追踪,根据年龄、性别、矫正前的安氏错颌分类及PAR指数匹配,设立34例使... 目标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在矫正牙齿错颌畸形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间,口腔科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追踪,根据年龄、性别、矫正前的安氏错颌分类及PAR指数匹配,设立34例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矫正效果。结果 两组在上前牙排列、下后牙排列、中线、覆盖、覆颌及咬合状态的改善上无显著差异(P>0.05)。固定矫治组在矫正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PLI、GI、SBI指标较矫正前明显增加(P<0.05),而隐形矫治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在矫正后这些指标的对比也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就固位效果而言,两组无显著区别(P>0.05)。然而,隐形矫治组在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和便捷性以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矫正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较于固定矫治器,其优势在于美观、舒适和便于操作,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然而,它对患者的适应症选择严格,且需要较高的配合度。因此,在选择矫正方法时需根据个体情况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矫治器 口腔 牙胶片矫治器
原文传递
正畸矫治器对口腔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博晟(综述) 李永明(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础。正畸矫治器改变了口腔微环境,可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脱矿、龋齿、牙龈炎甚至牙周炎等牙体、牙周病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总体特征为多样性增加、... 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础。正畸矫治器改变了口腔微环境,可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脱矿、龋齿、牙龈炎甚至牙周炎等牙体、牙周病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总体特征为多样性增加、机会致病菌丰度上升,具体表现可受到矫治器种类、观测位点、结扎方式、弓丝材质等因素影响。深入了解正畸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口腔病损的内在联系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这对降低正畸并发症风险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亦可为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正畸矫治器对口腔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矫治器 菌群失调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托槽 隐形矫治器 口腔疾病
下载PDF
隐形与固定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婧琦 杨一 +4 位作者 高嫣子 林东尔 简繁 龙虎 赖文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使用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方法:收集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矫治器类型的不同分为隐形矫治器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内照片被并排放置在电脑显...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使用固定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正畸后白垩斑发病率。方法:收集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矫治器类型的不同分为隐形矫治器组与固定矫治器组。同一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内照片被并排放置在电脑显示器上比较,治疗前不存在,治疗后出现的釉质不透明白色斑块被确定为正畸后白垩斑。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白垩斑发病率的差异。结果:隐形矫治器组白垩斑的发病率为4.63%,显著低于固定矫治器组(17.27%,P=0.003)。此外,在所有相关因素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垩斑(P=0.021);青少年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P<0.001),同时治疗时间超过25个月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为白垩斑(P<0.001)。治疗后口腔卫生较好的患者白垩斑发病率低(P<0.001)。结论:使用隐形矫治器的患者正畸后白垩斑的发病率低于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同时,青少年、男性、口腔卫生差、治疗时间长是正畸后白垩斑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斑 隐形矫治器 口腔
下载PDF
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移动情况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明远 李娜 +1 位作者 李道堃 邱生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71-74,共4页
目的通过根骨系统(IRS)建立三维牙颌模型,观察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的移动情况。方法收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7例,共计164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在矫治前及矫治中期对患者进行口内扫描及锥形... 目的通过根骨系统(IRS)建立三维牙颌模型,观察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的移动情况。方法收集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7例,共计164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在矫治前及矫治中期对患者进行口内扫描及锥形束CT拍摄,通过IRS进行三维牙颌模型重建,并将重建的矫治前牙颌模型、矫治中期实际牙颌模型以及矫治中期设计模拟牙颌模型导出,采用Geomagic Studio软件进行模型配准。以矫治前的牙齿作为参考模型对每颗牙齿建立三维坐标系,比较牙根在三维方向(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上的实际移动量与模拟移动量,计算并比较牙根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效率;进一步将牙根移动方向细分为颊向、舌向、近中向、远中向、压低向、伸长向,比较不同方向牙根的实际移动量与模拟移动量及移动效率。结果牙根在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及颊向、舌向、近中向、远中向、压低向、伸长向上的模拟移动量均高于实际移动量(P均<0.05)。牙根移动效率近远中向高于颊舌向(P<0.05),垂直向与颊舌向、近远中向牙根移动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根移动效率颊向高于舌向,压低向高于伸长向(P均<0.05),远中向牙根移动效率与近中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口腔正畸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根在三维方向上的实际移动量均低于模拟移动量,牙根在舌向及伸长向的移动较为困难,建议对舌向及伸长向进行过矫治设计以辅助牙根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口腔 根骨系统 三维数字化牙颌模型 牙根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