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儿童前牙美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舒适满意度和咀嚼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马艺萌 刘梦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儿童前牙美学治疗中的效果,并观察是否影响患儿的舒适满意度及咀嚼功能。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前牙正畸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儿童前牙美学治疗中的效果,并观察是否影响患儿的舒适满意度及咀嚼功能。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前牙正畸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固定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美学效果、咀嚼指标、上气道形态、颞下颌关节、矫治测量指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前牙美学分类为Ⅰ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美观度、舒适度、固定力、语言功能满意度以及咀嚼效率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1MP、SNA、LPW、UPW方面,两组患儿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儿的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矢状面倾斜角、髁突上部高、髁突相对位置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U1-NA、L1-NB、U1-APg、U6-PtPN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的牙龈感染、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口腔不适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儿童前牙美学治疗中,能显著提升患儿舒适满意度和咀嚼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前牙 儿童 美学效果 颞下颌关节 上气道形态 舒适满意度 咀嚼功能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彭治凯 李森森 朱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3-135,1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65例)。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美学效果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均降低,且B组PLI、GI、SBI、PD、AL以及IL-4、IL-6、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美观度、便捷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美学效果理想,可改善口腔微环境,减少炎症反应,临床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美学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非拔牙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3
作者 杨雅娴 晁秀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临床疗效及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202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隐形组(n=40)和固定组(n=4... 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临床疗效及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牙周健康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202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随机分为隐形组(n=40)和固定组(n=40),分别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个月,隐形组牙周健康指标-菌斑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隐形组的口腔健康、社会-情感健康及COHIP总分均高于固定组(P<0.05)。隐形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显著低于固定组的52.50%(P<0.05)。结论:矫治12个月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维护牙周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牙周健康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临床进展及疗效评价
4
作者 黄彩帆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推进,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再局限于解决简单病例,其在临床常见的正畸病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矫治疗效逐渐显著,目前不仅能够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媲美,甚至在部分病例治疗中表现更优。本文分别从推磨牙远移、精准控...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推进,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再局限于解决简单病例,其在临床常见的正畸病例中表现出独特优势,矫治疗效逐渐显著,目前不仅能够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相媲美,甚至在部分病例治疗中表现更优。本文分别从推磨牙远移、精准控制、前牙扩弓和矫治时间4个方面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进行综述,对比分析两者在临床正畸中的疗效,为正畸治疗装置的选择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临床进展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楠 席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比较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固定矫治器)和研究组(n=43,3D打印无托槽隐... 目的比较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固定矫治器)和研究组(n=43,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龈下致病菌检出情况、血清指标和口腔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变异链球菌、福赛坦氏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咀嚼效能、最大咬合力和咬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固定矫治器,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功能影响小,且能改善口腔菌群及血清指标,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3D打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下载PDF
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
6
作者 赵军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9-0032,共4页
探讨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MA)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Fo... 探讨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MA)前导下颌治疗对其下颌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Forsus矫治器进行矫治的患儿25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MA前导下颌治疗的25例设为观察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颌骨发育情况(SNA角、SNB角、ANB角)、牙齿变化(U1/NA、L1/NB)、软组织变化(UL-Eline、LL-Eline、上唇颏突角、下唇颏突角)。结果 治疗后,两组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观察组的SNB角大于对照组,ANB角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1/NA、L1/NB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UL-Eline、LL-Eline短于对照组,上、下唇颏突角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快速生长期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儿采用MA前导下颌治疗效果优于常规Forsus矫治器治疗,可促进下颌骨发育,同时减少下切牙唇倾,有助于提升患儿侧貌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前导下颌治疗 安氏Ⅱ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原文传递
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状态的影响
7
作者 李媛媛 王明朗 李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萍乡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正畸患者,根据其自愿选择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固定组30例和隐形组32例。固定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隐形... 目的:观察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萍乡市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正畸患者,根据其自愿选择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固定组30例和隐形组32例。固定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隐形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炎症因子、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固定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完成后,隐形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固定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自锁托槽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调控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牙周组织炎症状态,提高正畸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自锁托槽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组织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儿童前牙移位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晓婷 刘颖萍 梁惠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儿童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前牙移位患儿94例,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传统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正患儿前牙移位,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前...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儿童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前牙移位患儿94例,随机分为传统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传统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正患儿前牙移位,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前牙移位。比较两组患儿矫治后的美观度、便捷性、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并发症及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矫治过程中自觉美观程度、便捷程度、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疼痛程度低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患儿矫治后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及咀嚼效率相较于传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各自佩戴12个月矫治器后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龈沟探诊深度均较佩戴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传统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儿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74%)与传统组(8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儿童前牙移位具有较好的矫治效果,相较于传统的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具有美观性和便捷性,减少了对患儿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的不良影响且疼痛程度较低,有利于口腔清洁与牙周健康的维持。同时在佩戴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儿童前牙移位 直丝弓固定矫治器 咀嚼 语言功能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心雨 张可鹏 +4 位作者 李欣怡 包涵 张皓岩 胡玲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观察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正畸效果,为临床正畸医生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例因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情况稳定后,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正畸效果,为临床正畸医生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例因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情况稳定后,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收集正畸治疗前后患者的面像、口内像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对比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类患者的诊疗方案和治疗要点。结果:患者,女性,43岁,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同时伴有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矫治前后面像和口内像,可见患者牙周情况良好,正畸治疗成功压低前牙并关闭散隙,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及尖牙和磨牙关系。对比矫治前后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前牙内收明显,牙槽骨高度与矫治前基本一致。结论: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牙周情况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牙周炎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扇形移位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局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庄东鹏 冯耀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局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正畸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固定组和隐形组,各34例。固定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牙周局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正畸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固定组和隐形组,各34例。固定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隐形组的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隐形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水平高于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形组的美观度、咀嚼功能、便捷程度、语言功能及固定功能评分高于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中的效果相当,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造成的炎症及应激反应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在成人正畸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东鹏 冯耀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在成人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成人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和试验组(n=30,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在成人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成人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自锁托槽正畸治疗)和试验组(n=30,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龈沟探诊深度(S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均在成人正畸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前者更利于保持牙周组织健康、口腔卫生,疗效更加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安琪 韩爽 笪海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过程中对患者牙周状况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隐形矫治组)和对照组(固定矫治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过程中对患者牙周状况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隐形矫治组)和对照组(固定矫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矫治后第1、3、6、9个月,GI、PLI、PD、SBI、IL-1β、TNF-α均高于矫治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不同矫治阶段各牙周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矫正后第1个月TNF-α浓度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更有利于轻中度错[牙合]畸形伴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病 错[牙合]畸形 牙周健康状况 固定矫治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文君 杜娟 +3 位作者 王颖 马然平 刘志利 杨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舌骨位置及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研究组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及治疗前后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上下颌形态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矫治时间(8.36±1.1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7.12±1.02)个月(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舌骨位置指标H-NP、H-CVP、H-Or、H-PP、H-MP、H-FH、H-PNS大于治疗前,上气道矢状径指标PNS-Ba、SPP-SPPW、Mc1-Mc2、U-MPW、V-LPW大于治疗前,上下颌形态指标ANB小于治疗前,且SNB、Go-Gn、Ar-Go、髁突内外径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H-FH、PNS-Ba、Go-Gn、Ar-Go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前者改善舌骨位置、上气道矢状径效果更明显,但矫治时间稍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TWIN-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舌骨位置 上气道矢状径
下载PDF
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细霞 顾梦 +1 位作者 拓端阳 石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矫治器,各52例,评估两组粘戴托槽前及粘戴托槽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去皮花生...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自锁托槽矫治器,各52例,评估两组粘戴托槽前及粘戴托槽24 h后的口腔咬合功能[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并计算咀嚼效能(ME)、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咬合速率(SO)],对比两组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指数[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两组粘戴托槽24 h后的ME、MT、MF及SO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MFT值较粘戴托槽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无托槽组矫治6个月后的GI、SPD、SBI及PLI值较矫治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锁托槽组较矫治前有显著提高(P<0.05),无托槽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自锁托槽组(P<0.05);两组矫治6个月后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含量水平较矫治前有显著提升(P<0.05),但无托槽组显著低于自锁托槽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正畸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粘戴托槽后的咬合功能,改善牙周组织健康状态,并有效减少龈沟液中IL-1β、TNF-α、AST及ALP过量分泌,以缓解牙周组织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患者 自锁托槽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组织炎症状态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上颌伸长第一磨牙的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王碧琦 张苗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4051-4056,共6页
背景:对于骨质密度不同的成年患者,在运用隐形矫治器压低上颌伸长磨牙时,正畸医师多由主观经验选择膜片厚度,有限元分析有望为不同骨质密度患者选择合适厚度的膜片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膜片厚度及骨质密度对成年患者运... 背景:对于骨质密度不同的成年患者,在运用隐形矫治器压低上颌伸长磨牙时,正畸医师多由主观经验选择膜片厚度,有限元分析有望为不同骨质密度患者选择合适厚度的膜片提供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膜片厚度及骨质密度对成年患者运用隐形矫治技术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影响。方法:基于4种骨密度类型(骨松质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建立4组有限元模型,并分别与膜片厚度为0.5,0.75,1 mm的3种隐形矫治器模型进行组装,运用Ansys 2021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各组模拟隐形矫治器对上颌第一磨牙施加0.2 mm压低位移,比较各组第一磨牙及其邻牙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等效应力与牙体位移趋势。结果与结论:①各组第一磨牙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相同,主要分布于根分叉处;第二前磨牙的等效应力分布于近中颈1/3;第二磨牙的等效应力分布于两颊根根分叉处。②第一磨牙及邻牙均产生近中、压低位移趋势;第一磨牙产生颊侧位移趋势,邻牙产生腭侧位移趋势。Ⅱ类骨密度下,第一磨牙X、Y轴位移量最小,Z轴位移量最大;邻牙位移量随骨密度降低而增加。Z轴方向上,第一磨牙及邻牙位移量与膜片厚度呈正比;X、Y轴方向上,第二前磨牙膜片厚度1 mm组位移量最小,第二磨牙膜片厚度0.5 mm组最小。③结果显示,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伸长磨牙不易造成牙周膜变性及牙根吸收;骨质密度降低不会增加牙根吸收风险,Ⅱ类骨质密度最适宜作伸长磨牙压低移动;牙周膜、牙槽骨最大等效应力与膜片厚度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压低磨牙 膜片厚度 骨质密度 等效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掩饰治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志浩 熊再道 +1 位作者 顾永春 陈秀春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04-108,146,共6页
目的观察轻、中度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例轻、中度高角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按矫治器类型分成两组,均采用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 目的观察轻、中度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4例轻、中度高角成人骨性Ⅲ类患者按矫治器类型分成两组,均采用微种植体整体远移下牙列完成治疗,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磨牙尖牙关系调整至中性,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其中隐形矫治组U1-SN增大(9.99±7.74)°、L1-MP减小(1.71±2.96)°、颏唇角减小(2.35±3.02)°,上唇E线距增大(1.01±1.03)°,下唇E线距减小(0.74±0.51)°;固定矫治组U1-SN增大(8.77±5.45)°、L1-MP减小(3.29±2.26)°、颏唇角减小(2.12±1.74)°,上唇E线距增大(0.52±0.67)°,下唇E线距减小(0.63±0.29)°。隐形矫治组L1-MP(t=1.245,P=0.034)减小量显著低于固定矫治组,且FH-MP(t=2.268,P=0.017)、SNMP(t=4.487,P=0.002)及ANS-Me(t=2.230,P=0.014)增加量显著低于固定矫治组,其余指标变化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下牙列可以有效纠上下牙矢状向不调,改善患者下颌前凸的的畸形面容,在下前牙转矩控制及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固定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骨性Ⅲ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软组织 微种植体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伟就 林艺翚 何洁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其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76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 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效果及其对正面微笑美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76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2组,对照组(n=36)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观察组(n=36)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比较两组推磨牙向远中效率、矫治前后PAR指数、矫治后疼痛评分以及矫治前后微笑时唇部形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上颌第一、第二磨牙移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磨牙远移移动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的PAR指数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的PAR指数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后1、3、5、7d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微笑时的颊旁间隙、微笑弧、微笑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够有效推磨牙向远中,减轻患者疼痛感,将其应用于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中,既可提高疗效,又可以改善患者的微笑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推磨牙向远中 正面微笑美学
下载PDF
不同牵引方式设计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中移动磨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8
作者 刘珊珊 李星瀚 +2 位作者 杨晨 王玥辉 张晓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07-0110,共4页
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在临床中隐形矫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 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在临床中隐形矫治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在不同牵引方式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近移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下颌第一磨牙颊面附件的有无、牵引的位置以及牵引方式的不同分为八组工况,详见表二。结果 磨牙颊侧安放5*2*1mm水平矩形附件,在磨牙近中开窗,以Power arm进行II类牵引能获得最接近整体移动的磨牙近中移动效果。结论 1.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过程,本实验所有工况组发生的都是近中倾斜、舌侧扭转伴压低的移动趋势,尚未使下颌第一磨牙发生整体的控根移动2.磨牙颊侧安放附件、近中开窗II类牵引、以及Power arm牵引钩的牵引方式均能提高磨牙近中移动的控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有限元 磨牙近中移动 Power arm II类牵引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亚普 张虹丽 王琦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观察组40例给予无托槽...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观察组40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矫治时间、口腔功能及牙周炎性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矫治效果各指标(牙齿排列、颊舌向倾斜度、咬合关系、邻牙边缘嵴高度、邻牙接触关系、咬合接触、覆盖情况与牙根平行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时间(倾斜牙、转为牙)均较对照组短(P<0.05);矫治后观察组患者美观度、咀嚼功能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水平较矫治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可有效复原牙齿,缩短矫治时间,改善口腔功能,缓解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颌畸形 牙周炎 直丝弓矫治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