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磷红壤无机磷组分特征及间作调控作用
1
作者 赵红敏 苏丽珍 +4 位作者 陈源 侯贤锋 周龙 郑毅 汤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明确间作和施用磷肥对低磷红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促进酸性土壤磷肥高效利用,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MI)2种种植模式,在4个施磷水平(P2O50、60、90、120 kg·hm^(-2),分别记作P0、P60、P90、P120)... 为明确间作和施用磷肥对低磷红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促进酸性土壤磷肥高效利用,通过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MI)2种种植模式,在4个施磷水平(P2O50、60、90、120 kg·hm^(-2),分别记作P0、P60、P90、P120)下,研究玉米//大豆间作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特征,探讨间作对红壤玉米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磷吸收和磷素收支平衡、土壤无机磷组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及其可持续性指数(SYI)、磷吸收量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P90水平达到最大值。低磷红壤无机磷组分以O-P和Fe-P为主,二者占无机磷库的71.44%~80.18%,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红壤Fe-P和Al-P的含量与占比。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磷的吸收利用,减少土壤磷素盈余量,显著降低红壤O-P、Fe-P、Al-P含量。与单作相比,在P60、P90、P120水平下,间作玉米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6.70%、52.44%、74.14%,SYI分别显著提高55.31%、42.18%、78.00%,磷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61.97%、48.67%、74.33%,土壤磷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33.39%、27.27%、17.06%。相较于单作,间作红壤中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而O-P和Al-P含量在P0、P60、P90、P120水平下分别显著降低20.62%、16.79%、16.62%、18.48%和21.98%、21.08%、20.19%、20.18%,Fe-P含量在P60、P90、P120水平下分别显著降低19.37%、15.78%、17.72%。低磷供应(P0和P60)间作与单作红壤Ca-P含量无显著差异,在P90和P120水平下,间作红壤Ca-P含量降低23.50%和26.70%。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间作体系下,红壤Fe-P和Al-P是磷吸收的关键无机磷组分,间作总方差解释度较单作提高了7.95%。综上,在低磷红壤上,合理间作通过促进红壤中难溶性无机磷组分的活化增加玉米的磷吸收,具有减少土壤磷素固定、提高玉米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水平 无机磷组分 红壤 吸收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配施有机物料对潮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边思文 章可奕 +1 位作者 王亚萌 田秀平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在配施油菜绿肥、有机肥和玉米秸秆的4个磷水平潮土上种植冬小麦,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对冬小麦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有机物料对潮土无机磷组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 采用盆栽试验,在配施油菜绿肥、有机肥和玉米秸秆的4个磷水平潮土上种植冬小麦,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法对冬小麦种植前和收获后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有机物料对潮土无机磷组分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不同磷水平配施有机物料,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除Fe-P降低外,其余各组分含量均增加,增施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C_(a10)-P的比例,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_(a2)-P、C_(a8)-P、Al-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含量的直接贡献顺序为:C_(a2)-P>Al-P>C_(a8)-P>O-P>C_(a10)-P>Fe-P,说明在本区域C_(a2)-P作为主要的有效磷源,与单施磷肥相比,磷肥与有机物料配施显著增加了冬小麦产量及地上部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无机磷组分对林龄的响应
3
作者 彭良富 潘明华 +3 位作者 陈林 蒙龙传 秦安明 张喆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94-99,共6页
研究土壤无机磷组分在团聚体尺度下的微观表征,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和提升其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幼龄(1 a)、中龄(2 a)、成熟龄(4 a)桉树人工林土壤以及邻近撂荒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集... 研究土壤无机磷组分在团聚体尺度下的微观表征,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磷素循环和提升其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幼龄(1 a)、中龄(2 a)、成熟龄(4 a)桉树人工林土壤以及邻近撂荒地土壤(CK)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0~20 cm)并通过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1~2 mm、0.25~1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通过室内实验,测定了全土和团聚体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含量和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磷酸铝盐(Al-P)含量在0.25~1 mm粒径团聚体中较高,闭蓄态磷(O-P)含量在>2 mm和1~2 mm粒径团聚体中较高,磷酸铁盐(Fe-P)和磷酸钙盐(Ca-P)含量在各粒径团聚体中无显著差异。桉树人工林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K,土壤Al-P和O-P含量在1 a林龄时最高,Fe-P含量在2 a林龄时最高,Ca-P含量在4 a林龄时最高。不同粒径团聚体无机磷储量主要由团聚体组成比例决定,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储量均在>2 mm粒径团聚体中较高。因此,在桉树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提出了应重视土壤>2 mm粒径团聚体的保护,以维持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和土壤无机磷的储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团聚体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种间竞争及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宇亭 朱敏 +3 位作者 线岩相洼 申鸿 赵建 郭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091-7101,共11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分别模拟单作、间作和尼龙网分隔种植,比较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对菌根植物玉米和非菌根植物油菜生长和磷吸收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的变化...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分别模拟单作、间作和尼龙网分隔种植,比较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Glomus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对菌根植物玉米和非菌根植物油菜生长和磷吸收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土壤中各无机磷组分的变化。结果发现,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Ca10-P和O-P)向有效态磷转化,并显著降低总无机磷含量(P<0.05),显著提高菌根植物玉米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P<0.05),特别是在间作体系中使玉米的磷营养竞争比率显著提高了45.0%—104.1%(P<0.05),显著降低了油菜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P<0.05),从而增强了了菌根植物的竞争优势,降低了非菌根植物与菌根植物的共存能力。揭示了石灰性土壤中AM真菌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AM真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种间竞争 无机磷组分 丛枝菌根真菌
下载PDF
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累积、迁移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余海英 李廷轩 +1 位作者 张树金 张锡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6-962,共7页
【目的】揭示温室栽培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明磷素养分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年限温室土壤... 【目的】揭示温室栽培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明磷素养分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年限温室土壤剖面全磷及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探讨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的累积、迁移特点。【结果】(1)温室土壤全磷、无机磷、速效磷的含量均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且耕层(0—20 cm)的累积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3.1倍、3.3倍、3.6倍,无机磷占全磷含量的92.1%,速效磷仅占全磷含量的16.6%。(2)温室土壤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及其相对组成均较露地土壤变化明显,Ca8-P、Al-P、Ca2-P、Fe-P、O-P、Ca10-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10.2、5.9、5.0、3.1、2.7、1.5倍,温室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占全磷含量的比例表现为Al-P(26.1%)>Fe-P(18.1%)>O-P(17.6%)>Ca10-P(14.4%)>Ca8-P(10.5%)>Ca2-P(5.6%)。其中Ca2-P的有效性最高,但累积量最低;O-P、Ca10-P的有效性低,但累积量高,从而导致土壤磷素的利用率降低。(3)温室土壤中,Al-P和Fe-P是耕层土壤(0—20 cm)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可占无机磷总量的49.8%;O-P、Ca10-P是底层土壤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在20—100 cm土层的累积量可达无机磷总量的46.6%—78.2%,且该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结论】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磷素养分虽有大量累积,但其迁移、转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以有效性较低的Ca10-P、O-P、Fe-P为主,如何提高这部分磷源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环境风险,是温室土壤磷素养分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土壤 无机磷组分 累积 迁移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无机磷组分状况及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于群英 李孝良 +1 位作者 李粉茹 汪建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1,66,共6页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状况、土壤无机磷组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分布以及施用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无机磷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园土〉潮土〉水稻土砂姜黑...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状况、土壤无机磷组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分布以及施用磷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壤无机磷含量高低排序为菜园土〉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土壤无机磷含量的地域分布特征明显,皖北地区土壤无机磷含量明显高于皖南地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以Ca—P为主,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60%左右,其次为O-P,而Fe—P和Al~P含量较少;酸性土壤无机磷组分以O-P为主,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50%左右,其次为Fe—P和Al—P,Ca—P相对含量小于10%。菜园土无机磷积累特别明显,特别是积累了较多的Ca2—P和Ca8-P。水稻土无机磷组成变化较大,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水稻土的成土母质。在菜园土的土壤剖面中,上部土层磷素积累明显,菜园土0~20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与60~80cm土层的比值为4.12,其他类型土壤表土层也有无机磷积累现象。施用磷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含量,在作物生长前期,施用的磷主要转化为生物有效性较高的Ca2-,Ca8-P,Al-P和Fe—P,在作物生长后期,O—P和Ca10—P才出现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土壤剖面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根际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介晓磊 杨先明 +5 位作者 黄绍敏 刘芳 刘世亮 宝德俊 化党领 李有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8,共6页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 在长期定位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潮土中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供试土壤无机磷组分均以磷酸钙盐为主,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73.9%,其它组分占26.1%。不施磷肥的各处理(CK、N、NK)中,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均较低,小麦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总量变化不大,Ca2-P和Ca8-P在各处理的根际土壤中含量均很低。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NP、PK、NPK)中,NP和NPK处理小麦的生物量和吸磷量均显著高于PK处理,而PK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各组分的增幅明显高于NP和NPK处理。磷肥和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小麦的吸磷量和生物学产量,各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无机磷组分含量和总量增加的幅度以1.5(M+NPK)处理最高。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根际各无机磷形态及其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分析表明,Ca2-P与土壤速效磷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Ca8-P、Al-P、Fe-P达显著水平,O-P、Ca10-P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潮土 施肥 根际 无机磷组分 有效性 小麦
下载PDF
黑土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艳玲 杨有德 赵兰坡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吉林省黑土进行了无机磷形态组成的研究,并在无机磷分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进行了黑土各组无机磷对有效磷(Olsen P)的通径分析。研究结果为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的相对重要性为Ca2-P&...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提出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吉林省黑土进行了无机磷形态组成的研究,并在无机磷分组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进行了黑土各组无机磷对有效磷(Olsen P)的通径分析。研究结果为黑土无机磷各组分对有效磷的相对重要性为Ca2-P>Al-P>Fe-P>Ca8-P>O-P>Ca10-P。在黑土无机磷的组成中只有Ca2-P、Al-P和Fe-P对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Olsen法提取的有效磷主要是Ca2-P,而Al-P、Fe-P是Ca2-P的有效补充。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有效磷与对其影响较大的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y=2 433+0 466x1(Ca2-P)+0 134x3(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无机磷组分 有效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柴博 李隆 +3 位作者 杨思存 陈英 王成宝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 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Ca8-P>Al-P>Fe-P>Ca2-P,施磷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和鹰嘴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O-P和Ca10-P的含量不随施磷量增加发生显著性变化;与单作相比,间作种植对鹰嘴豆土壤带各无机磷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间作玉米种植带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均低于单作土壤,其中不施磷肥处理下Fe-P、施纯磷40 kg·hm-2处理下Al-P及施纯磷80 kg·hm-2处理下Ca10-P的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鹰嘴豆间作 水平 无机磷组分 灌耕灰钙土 甘肃引黄灌区
下载PDF
外源腐殖酸对三种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凯 关连珠 +1 位作者 朱教君 颜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关键词 外源腐殖酸 无机磷组分 活化作用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邦喜 李渝 +2 位作者 秦松 李国学 蒋太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利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中不同组分磷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有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施肥主要增加了Ca2-P、Ca8-P、Fe-P、A1-P含量,而... 利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中不同组分磷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有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施肥主要增加了Ca2-P、Ca8-P、Fe-P、A1-P含量,而对Call3-P、0-P含量影响较小。Ca2-P、Ca8-P、Fe-P、Al-P、Calcl-P、0-P以表聚为主,同一土层上表现为0-P>Fe-P>Al-PJai。-P>Ca2-P>Cas-P。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呈现垂直分布规律,在0.100cm土层中无机磷形态以〇-P、Fe-P为主,且该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机无机配施促使无机磷组分在土壤剖面的移动得以放缓,还不足以影响到地下水质量,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长期施肥 无机磷组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施用不同磷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和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郭大勇 袁玉玉 +5 位作者 曾祥 陈彬 韦文敬 崔毅 原梦 孙丽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3-249,共7页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磷肥品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以期为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磷酸一铵(MAP)、过磷酸钙(SSP)、聚磷酸铵(APP)、氮磷复合肥硝酸磷肥(NiP)、硫酸铵+过磷酸钙混施(SA+P),试验60...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磷肥品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以期为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磷酸一铵(MAP)、过磷酸钙(SSP)、聚磷酸铵(APP)、氮磷复合肥硝酸磷肥(NiP)、硫酸铵+过磷酸钙混施(SA+P),试验60天后测定了玉米的生物学指标和玉米植株磷素含量,同时测定了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玉米生物学性状、磷素累积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APP>MAP、NiP>SSP、SA+P>CK的趋势。相较于对照,APP、MAP、NiP处理显著提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和根系干重,株高增幅在23.3~35.1 cm,叶面积增加57.1~89.0 cm^(2),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增加265%~420%和171%~218%。APP处理植株磷素累积量达到49.02 mg/盆,磷肥利用效率达到36.75%,显著高于NiP和MAP的21.43%和19.42%。相较于对照,APP和MAP处理的Ca_(2)—P、Ca_(8)—P和Fe—P呈显著性增加,上述3种无机磷组分含量与玉米植株磷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北方石灰性土壤聚磷酸铵(APP)是一种表现良好的磷肥类型,这对减磷增效背景下的粮食安全和磷肥高效利用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玉米 肥品种 无机磷组分 效率
下载PDF
海藻提取物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及速效磷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红梅 黄成星 +1 位作者 段成鼎 杨淑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73-76,共4页
通过室温培养-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海藻提取物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分和有效磷的影响,有效磷和无机磷分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海藻提取物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Ca2-P和A l-P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对Fe-P有降低趋势,对O-P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海藻提取物 无机磷组分 有效
下载PDF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栗褐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艳菊 王改兰 +3 位作者 王振宙 聂冰 熊静 黄学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2期99-103,共5页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栗褐土中无机磷的积累,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效果更加明显。Ca-P是栗褐土无机磷的主体,...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栗褐土中无机磷的积累,有机肥与磷肥配施效果更加明显。Ca-P是栗褐土无机磷的主体,占无机磷总量的80.0%,其次是O-P、Fe-P和Al-P。长期施肥处理的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增加,而单施氮肥处理无机磷各组分略有下降。无机磷中Ca2-P、Ca8-P、Ca10-P、Al-P、Fe-P与Olsen-P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7,0.886 5,0.915 5,0.860 2,0.848 4,均达极显著水平,O-P与Olsen-P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Ca2-P、Al-P、Fe-P、Ca10-P为Olsen-P的主要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栗褐土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潮菜地土壤磷素积累和无机磷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永兰 于群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以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潮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000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mg/(kg... 以在潮土上形成的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潮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000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mg/(kg·a)。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90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起源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起源土壤相比变化很大,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8—P、Ca10—P、Ca2—P和O—P为主,与起源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最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很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mg/kg左右,有效磷在菜地土体中呈典型的“丁”字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有机 无机磷组分 有效 长期施肥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大豆土壤无机磷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德俭 马艳梅 +1 位作者 田秀萍 刘伟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和化肥可保持土壤有效磷含量,长期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向Al-P和Fe-P形态转变。
关键词 施肥 连作 大豆 土壤 无机磷组分 产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学平 刘萍 +1 位作者 邹美玲 荣琨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验田、藤柳林、芦苇地和石榴林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盐碱地土壤无机磷各形态以Ca8-P、Ca10-P和Al-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77.41%,其中以钙结合态磷所占的比例最大,即盐碱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无机磷含量是以钙磷为主.石榴林由于在土壤中加入了石灰质,改变了土壤的特性且对土壤中Al-P含量影响较大,Al-P含量高达205.0 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盐碱地4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O-P和Ca8-P含量相差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O-P和Ca8-P含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不同利用方式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外源香草醛对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18
作者 谢修鸿 刘玉伟 +1 位作者 王晓红 梁运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59,共4页
将不同浓度自毒物质香草醛添加到3种土壤(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中,探讨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降低,降低幅度表现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添加不同浓... 将不同浓度自毒物质香草醛添加到3种土壤(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中,探讨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及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降低,降低幅度表现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黑土。添加不同浓度香草醛后,3种土壤无机磷总量均增加;但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不尽相同,Ca2-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均降低,O-P、Ca10-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白浆土O-P除外)均增加,Ca8-P、Al-P、Fe-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变化不同。总体上,暗棕壤Ca8-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增加,其他土壤降低;暗棕壤和白浆土Al-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降低,草甸黑土增加;暗棕壤Fe-P含量及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降低,白浆土、草甸黑土Fe-P含量增加,但其占无机磷总量比例在0.001mol/L处理分别出现降低、增加,与其他浓度处理变化趋势相反。综上,外源香草醛施入土壤后,短期内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并影响土壤无机磷组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暗棕壤 白浆土 草甸黑土 有效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佛山地区存留自然林和存留人工林的土壤无机磷组分(英文)
19
作者 侯恩庆 CHEN Cheng-rong +4 位作者 黎建力 左伟东 王瑜 汪学金 温达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554,共9页
为探讨热带亚热带森林,尤其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残存森林土壤磷的有效性,对佛山地区14个残存林(7个自然林和7个人工林)的0~3 cm和3~23 cm矿质土壤的P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结合态无机P和还原剂可溶解无机P是土壤无机P的主要组分。... 为探讨热带亚热带森林,尤其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残存森林土壤磷的有效性,对佛山地区14个残存林(7个自然林和7个人工林)的0~3 cm和3~23 cm矿质土壤的P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结合态无机P和还原剂可溶解无机P是土壤无机P的主要组分。在0~3 cm矿质层中,自然林土壤铝结合态无机P、Bray 1提取无机P和总无机P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而在3~23 cm矿质土层中,自然林土壤钙结合态无机P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其它土壤营养指标在自然林和人工林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钙结合态无机P除外的其它无机P组分含量均成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残存林土壤P有效性可分成3组,整体上人工林土壤P有效性比自然林低。这有助于认识城市化影响下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残存森林土壤营养状况及加强养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磷组分 残存林 有效性 佛山地区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磷状况和无机磷组分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贾志航 吕明露 +3 位作者 张鑫 朱占玲 姜远茂 葛顺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8-312,320,共6页
通过采集胶东地区不同年限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含量和无机磷组分特征,以期为苹果园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胶东地区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效磷平均含量... 通过采集胶东地区不同年限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含量和无机磷组分特征,以期为苹果园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胶东地区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全磷、无机磷、有效磷平均含量为0.76 g/kg,681.10 mg/kg,73.05 mg/kg。种植年限显著影响了苹果园土壤磷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磷、有效磷和无机磷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植年限的苹果园土壤全磷、有效磷及各无机磷组分均随着土层的加深整体呈递减趋势。无机磷组分主要以Al-P、O-P的形式存在,其次为Fe-P、Ca-P。种植年限明显影响了无机磷各组分的组成,11~15年苹果园Al-P比例最高,而16~20年苹果园O-P比例最高。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Al-P是该地区相对较为有效的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种植年限 有效 无机磷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