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被引量:20
1
作者 田增民 赵全军 +3 位作者 杜吉祥 王田苗 刘达 吕洪波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应用机器人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 方法 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定位,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智能机械臂按照手术规划为术者提供导航和操作平台。 结果 临床成功完成无... 目的 应用机器人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 方法 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定位,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智能机械臂按照手术规划为术者提供导航和操作平台。 结果 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脑手术80例,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手术有效率92.5 %。 结论 此方法与普通立体定向手术比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扩大手术范围、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手术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下载PDF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继宗 曹勇 +9 位作者 陆峥 王德江 王嵘 韩小弟 赵元立 杨俊 徐宇伦 王硕 隋大力 张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28-0131,共4页
观察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开展针对性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样本共计218例机器人辅助脑手术患者,经电脑盲选法将2023.1-2023.6收治者分为2组(占比109:109),即常规护理参照组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与分析2组... 观察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开展针对性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样本共计218例机器人辅助脑手术患者,经电脑盲选法将2023.1-2023.6收治者分为2组(占比109:109),即常规护理参照组与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与分析2组不同模式下的手术护理效果。结果 2组SF-36评分护理前结果相接近,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偏高,P<0.05;2组SAS及SDS评分护理前结果相接近,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偏低P<0.05;2组NIHSS评分护理前结果相接近,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偏低,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落实针对性护理可在改善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的同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机器人辅助手术 手术患者 立体定向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病人的护理
4
作者 赵艳 周新辉 《西部医学》 2008年第5期1110-1110,1113,共2页
我科共对4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结合血肿碎吸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准备、心理准备,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术后护理方面首先从体位入手,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变化,头痛的性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在... 我科共对4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结合血肿碎吸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准备、心理准备,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术后护理方面首先从体位入手,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变化,头痛的性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在病情稳定后,加强肌体功能锻炼,通过上述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出血 护理
下载PDF
机器人与计算机辅助实施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英霞 郝秋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护理配合 机器人 计算机 立体定向手术
下载PDF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6
作者 田增民 赵全军 +2 位作者 杜吉祥 王田苗 刘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研究采用无框架定位方法,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的效果。方法:CT扫描确定脑内病变及头部标志点,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和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 目的: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研究采用无框架定位方法,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的效果。方法:CT扫描确定脑内病变及头部标志点,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和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为术者提供准确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脑手术42例,手术种类包括脑肿瘤内放疗28例、脑内病变活检6例、小型脑瘤切除2例、脑脓肿抽吸2例、脑内血肿排空2例、金属异物取出2例。结论:采用无框架定位脑手术,具有减少病人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手术 无框架
下载PDF
改良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娄金峰 杨璨宇 +3 位作者 王在斌 姜帆 陶胜忠 牛光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8-10—2023-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运用多模态影像融合和神经导航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精准穿刺抽吸引流技术治疗的35例...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8-10—2023-1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运用多模态影像融合和神经导航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精准穿刺抽吸引流技术治疗的35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24 h复查头颅CT以判断脑干引流后的残余血肿量,同时依据残余血肿量决定是否注射尿激酶引流。手术前后进行GCS量表评估,术后30 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存活状态,并对存活者进行mRS评估。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术中无死亡。术后24 h头颅CT复查显示,35例患者的颅内残余血肿量(3.8±1.2)mL,血肿清除率(61.3±26.4)%。术前GCS评分(6.9±3.1)分,术后(9.6±3.2)分,手术前后GC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 d随访,35例患者中30例存活,5例死亡,病死率14.3%,存活患者mRS评分(3.8±1.0)分。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与神经导航联合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治疗脑干出血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清除脑干血肿,解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避免继发性损伤,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出血 继发性损伤 多模态 无框架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融合 血肿抽吸引流术
下载PDF
PDCA理念干预在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艳 魏玮 韩丹 《癌症进展》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PDCA理念干预在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C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CG患者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行PDCA理念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 目的探讨PDCA理念干预在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C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CG患者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行PDCA理念干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负性情绪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理念干预可有效改善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的CG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满意度 心理状态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李建东 高上 +4 位作者 刘永生 李想 孙向 杨震 郭士琨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7d时GC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30d时NSE、IL-6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治疗90d时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心理情绪情况。结果 治疗7d时,研究组GCS评分9-15分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时两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0d时研究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90d时,研究组mRs评分在0-2级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家属心理不良情绪均有所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90d时的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相较于常规保守治疗,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幅度更大,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疾病预后有明显改善,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值得积极应用,临床疗效更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炎症反应 不良心理情绪 疾病预后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活检与开颅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差异分析
10
作者 李敏 涂斌锋 +4 位作者 罗庆丰 李东海 李剑斌 邓国军 钟方平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技术在颅内病灶活检中的实用价值,分析脑立体定向活检与开颅手术切除病理差异,探索提高脑立体定向活检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3年10月行脑立体定向活检后并行手术切除活检33例,对比脑...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技术在颅内病灶活检中的实用价值,分析脑立体定向活检与开颅手术切除病理差异,探索提高脑立体定向活检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3年10月行脑立体定向活检后并行手术切除活检33例,对比脑立体定向活检与开颅手术切除病理差异,探索脑立体定向活检实用价值,并分析其结果差异。结果33例患者年龄25~80岁,均值53.1岁,男20例,女13例。33例患者中常规病理脑立体定向活检星形细胞瘤23例,恶性肿瘤4例,异型细胞1例,胶质增生3例,脑膜瘤1例,室管膜瘤1例;开颅手术常规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27例,脑膜瘤1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转移癌3例,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脑立体定向星形细胞瘤27例(Ⅱ级15例,Ⅲ级5例,Ⅳ级7例),转移癌3例,室管膜瘤1例,脑膜瘤1例,弥漫大B淋巴瘤1例,开颅手术切除星形细胞瘤共28例(Ⅱ级13例,Ⅲ级6例,Ⅳ级9例),转移癌3例,脑膜瘤1例,弥漫大B淋巴瘤1例。常规组织学病理差异占12.12%(4例),免疫组化诊断分类分级差异率18.18%(6例),而免疫指标(Ki-67)差异高达36.36%(12例),其余指标均符合。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是颅内病灶诊断的可靠方法,虽不能完全体现病灶生物学性质,但能够满足临床应用。提高影像阅片和穿刺技巧有利于获取更具代表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活检 开颅手术 病理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继宗 曹勇 +9 位作者 陆峥 王德江 王嵘 韩小弟 赵元立 杨俊 徐宇伦 王硕 隋大力 张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 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行MRI或CT检查 ,将数据输入导航系统 ,进行头颅或脊髓三维模型重建 ,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 ,术中实时定位。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2... 目的 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行MRI或CT检查 ,将数据输入导航系统 ,进行头颅或脊髓三维模型重建 ,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 ,术中实时定位。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2 0 0例 ,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 4 3例 ,动脉瘤 39例 ,脑膜瘤 30例 ,海绵状血管瘤 2 7例 ,胶质瘤 19例 ,神经鞘瘤 8例 ,垂体腺瘤 5例 ,血管网织细胞瘤 4例 ,转移癌 3例 ,其他 14例 ;脊髓肿瘤 8例。结果 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 ,病灶定位误差均在 2mm以内 ,术后神经功能损害 10例 ,占 5 .0 % ,无手术死亡。结论 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 ,尤其是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 ,可以准确发现病灶 ,保护正常神经组织 ,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微骨孔入路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泛素偶联酶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张鹏 王龙 +1 位作者 赵家鹏 王玉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泛素偶联酶2C(UBE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泛素偶联酶2C(UBE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23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术后1 a生存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以及血清UBE2C、CXCL10、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IL-2、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2.73%;χ^(2)=5.070,P=0.024);观察组术后1 a生存率(86.96%)高于对照组(54.55%;χ^(2)=5.750,P=0.017)。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t=6.728,P<0.001;t=5.339,P<0.001);观察组Th1高于对照组,而Th2、Th17均低于对照组(t=3.793,P<0.001;t=4.691,P<0.001;t=5.293,P<0.001);观察组血清UBE2C、CXCL10、TNF-α、IL-17、IL-2、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8.778,P<0.001;t=3.543,P=0.001;t=9.831,P<0.001;t=11.148,P<0.001;t=11.516,P<0.001;t=10.954,P<0.001)。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能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UBE2C、CXCL10表达,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立体定向手术 开颅手术 生存 泛素偶联酶2C CXC趋化因子配体10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墨 张跃欣 +3 位作者 苗统 魏康康 王一明 周国平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1期2337-2340,共4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8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微创组(n=10,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和对照组(n=70,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格拉斯哥...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8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微创组(n=10,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和对照组(n=70,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肽指标[催产素(OT)、精氨酸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T、AVP、β-E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OT、AVP、β-E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传统开颅手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的配合
14
作者 果明艳 《兵团医学》 2008年第4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配合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免疫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浩然 石长斌 +3 位作者 杜文众 杨猛 刘文 邓文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44-447,共4页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免疫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老年胶质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免疫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老年胶质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术瘤切除治疗,观察组采取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外周血免疫指标辅助性T细胞(Th)1、Th2以及Th17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h1水平高于对照组,Th2及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脑胶质瘤疗效确切,不仅改善了免疫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还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短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胶质瘤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永飞 王彪 +2 位作者 尹凯 王天恩 左玉超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50例,传统组行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微创组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神经肽...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50例,传统组行传统开颅肿瘤切除术,微创组行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神经肽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传统组患者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精氨酸升压素、β-内啡肽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但微创组患者的精氨酸升压素、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微创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传统组,两组患者的GCS、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微创组患者的GCS、ADL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传统组患者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改善神经缺损状况,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胶质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晓赟 李京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52-1655,1660,共5页
目的探索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少量丘脑出血(出血量6~15 mL)的患者。治疗组患者(5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使用美国... 目的探索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0例少量丘脑出血(出血量6~15 mL)的患者。治疗组患者(55例)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扩充版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时NIHSS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后血肿量、GOS-E评分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NIHSS及GOS-E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NIHSS评分、GO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和7 d,2组血肿体积均小于入院时(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颅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脑积水、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6个月后复诊,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O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效果相比,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可显著改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微创手术 立体定向 高血压出血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与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田增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028-102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 无框架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与应用意义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松林 李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91-92,共2页
目的评价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未出现术中死亡情况,... 目的评价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且未出现术中死亡情况,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手术时间为(1.5±1.0)h。经过6~12个月随访后,46例患者日常生活情况:Ⅰ级患者4例,Ⅱ级患者14例,Ⅲ级患者15例,Ⅳ级患者5例,Ⅴ级患者4例,Ⅵ患者4例。术后5~10 d内出现死亡患者4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脑干继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术后存活率为91.30%(42/46)。存活42例患者中,治疗1 d后血肿基本消失患者7例,治疗3 d后血肿基本消失患者24例,治疗5 d后血肿基本消失患者6例,治疗7 d后血肿基本消失患者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5±3.7)d。结论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以及安全性高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区出血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30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庞永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59-560,共2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在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2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无框架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3.3%,明显好于...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在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2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无框架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3.3%,明显好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更客观、定位更精确、安全、创伤小、社会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外科学 @无框架立体定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